《養老金革命》

《養老金革命》是彼得·F·德魯克所著管理類作品。東方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書的中心論點是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及其引發的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將徹底改變美國的財政政策、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並從根本上影響美國社會的心理、情緒、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從而從根本上影響美國的政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插圖插圖

如果將“社會主義”定義為“由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那么,美國應該算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美國的工人階級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真正的,唯一的“資本家”了。

強制要求員工必須在規定的年齡退休,這是職場中最嚴重的年齡歧視!

與保持經濟成長相比,更重要的是區分哪些是有益的增長,哪些是有害的增長。

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一個社會到底可以接受多高的失業率?

作者簡介

彼得·F·德魯克 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於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濟人的末日》,受到邱吉爾高度讚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後的一系列著作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學家”自詡。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願景。 2002年獲美國總統布希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日辭世,享年95歲。

編輯推薦

養老金革命》是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

這是德魯克所有著作中最具針對性的一部!德魯克在書中所做的預言——一場“看不見的革命”將徹底改變美國企業的所有權——已經變成了現實。如果將“社會主義”定義為“由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那么,美國應該算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美國的工人階級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真正的、唯一的“資本家”了。
強制要求員工必須在規定的年齡退休,這是職場中最嚴重的年齡歧視!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都是現代社會和現代經濟最大的頑疾,相比之下,高失業率是否更為可取?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一個社會到底可以接受多高的失業率?

市場分析

今年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誕辰100周年。結合全球紀念活動,本社推出“德魯克經典著作書系”,包括的圖書有:《養老金革命》、《已經發生的未來》《管理新現實》《德魯克看中國與日本》《變動世界的經營者》、《後資本主義社會》、《行善的誘惑(小說)》和《最後的完美世界(小說)》等。

本書賣點

本書全球首度發行簡體中文版;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經典原著圖書;
大師深刻洞悉社會變化,啟迪讀者深入思考。

書摘

第一章 悄然興起的革命

一、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的過程

如果將“社會主義”定義為“由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這是最為傳統也是最為嚴格的定義,那么,美國應該算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美國企業的員工如今已經擁有至少25%的企業股份——已經足以掌握控制權了——而個體經營者、公務員以及學校教師則至少擁有另外10%的企業股份,這樣一來,美國工人階級實際上已經擁有超過1/3的企業股份。在未來10年之內,養老基金必然還會繼續增加工人階級的股份,到1985年(也許還會更早),他們所擁有的企業股份即使達不到60%,至少也會達到50%。10年後,或者說到2000年之前,在整個美國經濟當中,他們將擁有超過2/3的企業股份(即普通股)和大約40%的借入資本(國家債券、企業債券和票據等),而通貨膨脹將只會加速這一進程。對於社會主義理論來說,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巨額的員工養老基金——也就是1000~1300家大型企業以及35個行業(比如大學教師、卡車司機等)的養老基金——幾乎已經控制了美國1 000多家大型工業企業中的任何一家。這些養老基金不僅控制了銷售額遠遠低於1億美元的企業(按照今天的標準,這些企業即使不算是小型企業,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型企業),而且還控制著非工業領域(即銀行業、保險業、零售業、通信業和交通業等)中的50多家大型企業。這些企業就是社會主義理論中所謂的在國家經濟中處於“支配地位”的企業,只要控制了這些企業,就可以輕易地控制其他的企業。

事實上,除了農業之外,美國經濟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處於工人階級(通過他們的投資代理商,即養老基金)的控制之下了。受工人階級控制的經濟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之高史無前例,無論是阿連德(Allende)執政時期的智利、卡斯楚(Castro)主宰的古巴,還是史達林主義盛行時期的匈牙利和波蘭,其國有化程度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按照社會主義者的理論,工人階級是生產資料真正的、唯一的主人。通過自己的養老基金,美國的工人階級擁有、控制和支配著國家的“投資基金”,因此,他們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真正的、唯一的“資本家”了。如今,“生產資料”——也就是除了農業之外的美國經濟__正在為了員工(工人階級)的利益而運轉。企業利潤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員工的退休基金,換句話說,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員工的“遞延補償”。“剩餘價值”已經不存在了,企業的收入全部變成了“工資基金”。

其他國家也正在朝著相同的方向發展。在日本,大企業的第一大開支就是為它們的員工繳納工作和收入保險。這一做法是“終身僱傭制”在日本經濟結構中的體現。如果一個企業只有在瀕臨破產的情況下才能解僱它的員工,那么,維持員工工作和收入的穩定必將成為這個企業管理方面的首要任務;該企業的目標和經營業績的衡量標準將是員工的職業保障,而不是企業的利潤。但是,在日本的經濟體系當中,並沒有實行“員工所有制”的跡象,更不要說讓員工或者他們的託管人來擁有和控制國家的“投資基金”了。

現代經濟史上的另一個極端例子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工人或者工人代表控制著他們所在的企業,他們不僅可以選舉企業的管理人員,還可以對這些管理人員進行評估和監督,必要時他們有權罷免個別的管理人員(儘管他們不能廢除管理制度,也不能取消管理職能,甚至不能取消管理崗位)。但是,資本的編制、供應和分配依然由國家完全壟斷,工人們並沒有發言權。與日本的工人階級不同,南斯拉夫的工人階級管理生產資料,但是他們並不能控制生產資料,而且生產資料的運轉也不代表他們的利益。相反,國家攫取了巨額的“資本成本”,馬克思主義者所謂的“剩餘價值”融入了“國家資本主義基金”,而沒有變成“工資基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工人們可以得到獎金。但如果企業效益不佳,他們就會失業,而且,由於企業沒有為他們繳納養老保險,所以他們的生活將無法得到保障。

後記

15年前,我曾經預言一場“看不見的革命”將徹底改變美國企業的所有權。如今,這一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20家大型養老基金(其中有13家是州政府、市政府或非營利機構的雇員養老基金)持有著美國全部上市公司大約1/10的股票;而美國大型企業(以及很多中型企業)40%的股份也由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養老基金——所持有。那些成長最為迅速、規模最為龐大的基金,即公共服務機構的雇員養老基金,已經不再滿足於消極的投資。相反,它們正越來越多地在所投資的企業中行使自己的發言權——比如對於董事會成員的任命、行政補償以及企業重要規章的否決等。

還有一個往往被人忽視但卻同樣重要的事實是:養老基金還同時持有著美國大企業40%左右的中短期債券。因此,這些機構已經成為美國企業最大的股東和最大的債權人。正如金融學教科書中一直強調的那樣,債權人往往擁有與所有者同樣大的權力——有時候債權人的權力甚至比所有者還要大。

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股東和債權人,養老基金的迅速崛起代表著經濟史上一次最驚人的權力轉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