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誘惑》

《行善的誘惑》:大師生前僅有的兩部小說之一。大師遺作首次出版,領導必讀的管理小說,全面洞悉組織中人性的衝突,善是一種信仰,行善是一門藝術,懂得行善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如何在組織中建立一套善的體系,是中國管理者最重要的課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行善的誘惑》行善的誘惑

人們的潛意識裡都有“行善”的傾向。比如,看到路旁躺著的缺腿乞丐,見到不慎跌倒的小孩,通過電視畫面目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難,讀到有關幾天沒吃飯餓昏的非洲孤兒的報導,等等,我們都會有一股憐憫和關懷的情愫湧上心頭或一掬同情的淚水奪眶而出,這難道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行善的念頭”嗎?可是,若通過理智的思考,往往這股瞬間迸發的行善念頭,就會極速地化為烏有,甚至不想再看、再想,最終就麻木了,變成了視若無睹,聞所不聞,成為一個社會的冷漠者――“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這樣嗎?

然而,縱然伸出援手主動救助,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幫助,這種樂於助人、悲天憫人的德行,固然是人人稱羨、家家喝彩。 但萬一受騙時,反而成為真正的受害者,因而氣急敗壞、憤憤不平,直叫著善人不能做,惡人不該為,社會已敗壞,人心已淪喪,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感嘆!是這樣嗎?

德魯克洞察人性、掌握人性,一生寫了兩部小說,都是以“人性”為切入點,對人性的洞察力所進行的深入剖析十分罕見、對人性的細微刻畫入木三分。 尤其對於“行善的誘惑”(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更顯示其功力深厚。

然而,德魯克深深地體會到,單靠人性的局部光輝無以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更不用說是美好、幸福的人類精神家園。為此,他又引爆出另一個重大的人類的課題,就是每個人都要透過“自我管理”,每一個組織更迫切需要“組織經營”,更甚者,身為組織的領導者,務必要做到“謹言慎行、自我領導”,否則就會像書中的主角――聖主隆天主教大學校長海恩·森瑪曼神父一樣雖有成就卻不算成功,最終成為行善的祭品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融合人性與管理的小說。
全面解讀德魯克管理思想的鑰匙。作為現代管理學的創始者,彼得·德魯克最大的貢獻,在於對企業管理實務提出的創新洞見。然而,極少人知道,他晚年曾撰寫小說來表達思想。德魯克不是專職的文學作家,但是他的小說已全然超越了文學的層面,直接觸及人性;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精華在他的小說中得到全面、深刻的呈現,情節的安排、衝突的設定既有趣味又具哲理,他引領我們走向管理的終極境界——道德與心靈。

作者簡介

彼得·F·德魯克,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於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濟人的末日》,受到邱吉爾高度讚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後的一系列著作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學家”自居,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願景。 2002年獲美國總統布希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日辭世,享年95歲。

書摘

第1部

一看那些碼得整整齊齊的郵件躺在門口的地板上,可辦公室的門還緊閉著,她就直覺到:發生了十分不妙的事。

當然,她手裡也有鑰匙;偶爾她是早上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但通常那只是因為神父校長身體不適或者是出差去了。而直到昨天為止,海恩·森瑪曼校長看上去健康良好,且隻字未提關於出遠門或什麼的,也沒有聽他說過今天大清早有任何會議之類的事。

昨天是星期天,當她將他要的幾份捐贈者的檔案送至校長寓所時,神父校長甚至還留她和他、教務長列塔神父以及剛上任不久的法學院院長麥雅奧夫博士一起用午餐。

不,海恩神父並沒有出遠門,也沒生病,但他卻沒有比她早進辦公室,這樣的事情以前可從來沒有發生過!

她一邊彎腰撿起地上的郵件,一邊手忙腳亂地搗出鑰匙,突然發現自己焦慮不安到渾身發抖。

打開了門,她有點兒期盼一如往常那樣,海恩神父用輕快悠揚的男中音唱著:

“艾麗斯,早安呀,進來幫我將這些信件分類吧!”但校長辦公室里有的只是一大片空洞靜默。

她是那么心神不寧和脆弱,以致連大衣、厚厚的手套和皮草帽子都還沒脫下,就必須先坐下來。

一大清早,她從位於校園邊緣她所居住的小房子裡走出來,頂著一月份的冰雪寒風來到聖瑪利教堂,聽完彌撒再穿過校園走到辦公室來。

她知道自己有點痴傻和迷信,但應該沒發生什麼要緊的事情吧?!海恩神父一定只是睡過頭了;或者一大早接到電話被拖延了,畢竟在美國東岸,像紐約或華盛頓首府之類的時區,各辦公室里大概早已忙得沸沸揚揚了;又或許他做完彌撒從教堂走出來後,半路上被某位院長或系主任攔住講話,脫不了身。

可是,雖然明明知道一切應該沒什麼好擔憂的,她心裡卻滿是揮之不去的恐懼。很久沒有經歷這樣的恐慌了,上一回是當她接到電話被告知說:

“傑克出事了。”她當時立刻就知道,她丈夫已經回天乏術。

艾麗斯在聖瑪利女子學院附屬高中上秘書課程時就被教導:標準的秘書永遠要比老闆早進辦公室,而她可是班上第一名畢業的呢!

她們的老師、也就是副校長希達格修女明白地指出:她預期每天早上八點鐘進入辦公室時,自己的秘書早已經在辦公桌前坐定就位,擬好了一整天的工作流程。而艾麗斯還沒畢業,希達格修女就決定聘用她了。因此,當艾麗斯二十年前開始為海恩神父工作時,她就同樣小心謹慎地確保每天比海恩神父早十五分鐘到辦公室(早在那時候,大家都已經習慣稱呼他為“海恩神父”,或更簡單地直呼“海恩”,而不用比較正式的“森瑪曼神父”)。可是過不久她察覺他對此焦躁不安,似乎他罩上喜歡獨自一個人處理那些郵件,但他什麼也沒說。一起工作了三個星期後,當她問他:“你會不會寧願我晚一點進辦公室?”神父臉上立刻亮起鬆了一口氣的大大笑容,很高興地點點頭表示同意。於是,她重新安排時間,每天都剛好比他晚二十分鐘到。

只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他們之間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從此沒間斷或改變過,直到今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