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聖教序》

《集王聖教序》

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唐·鹹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書。30行,行83~88字不等。

簡介

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唐·鹹亨三年(672)十二月建。

集王聖教序集王聖教序

行書。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編》載: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寬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現藏西安碑林。王氏書跡大都賴此以傳,故為歷代書家所重。《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並為附記。

懷仁是長安弘福寺僧,能文工書,受諸寺委託,借內府王羲之書跡,煞費苦心,歷時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其中,最後時懷仁的確無法尋找到若干個字,最終決定以千金懸賞天下,希望有人獻出個人珍藏,遂《聖敎序》又稱“千金碑”,遂使“逸少真跡,鹹萃其中”。但碑文選自王書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朗、是、崇、幽、托、為、攬、時、集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於懷仁對於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度,致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側,纖微克肖,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

當然這種集字的做法也有相當的局限性。如重複的字較少變化,偏旁拼合的字結體缺少呼應。自此碑以後,效集王羲之書或其它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聖教序》最為成功。

現狀

傳世宋拓有墨皇本,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明代劉正宗藏本,現藏陝西博物館;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縫間發現整幅宋拓本;其他還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盤點流失在國外的稀世珍寶

圓明園罹難150周年之際,流失在外的上百萬件珍稀文物再次牽動人心。然而,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數量究竟有多少?這恐怕是一個誰也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那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大得足以讓國人心驚肉跳,大得足以讓世人瞠目結舌。而那些散落在海外的稀世珍寶,究竟在哪裡,能不能回家,更是讓國人糾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