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黃子久山水圖》

《仿黃子久山水圖》

《仿黃子久山水圖》是清代王鑑在古人基礎上加以發揮,發揮出自己作品的獨有特色。此畫為絹本,設色,縱151厘米,橫66厘米,此圖署款:“庚戌九秋,訪黃子久筆意,王鑑。”下鈐“王鑑之印”。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圖)《仿黃子久山水圖》《仿黃子久山水圖》

《仿黃子久山水圖》簡介絹本,設色,縱151厘米,橫66厘米。這幅《仿黃子久山水圖》是在古人的基礎上加以發揮,並且充分體現出王鑑自己作品的獨有特色。縱觀全圖,坡岸石磯磊磊,凸石崔嵬,層疊復上;群山重重,嶺巒高聳,峭壁懸崖,氣勢壯觀,一種令人嚮往的感覺油然而生。

全圖林木遍山蔥蘢青翠,蒼鬱茂盛,清氣襲人。遠處山澗壁崖下的瀑布,如銀河落九天,飛流直瀉,沖入溪中,蜿蜒流淌。岸邊、山腰上點綴著水榭亭台、屋宇樓閣,有的藏於樹叢中,忽隱忽現。一高土端坐於水榭中,他神態安祥地望著四周縹緲淡遠的景色,那悠然自得、輕鬆愜意的韻味深深感染著觀者。

此畫為豎構圖,布局疏密有致,構圖繁而不塞,景物雜而不亂,可謂層次分明、經營有序。全圖以水墨畫成,用淺赭色染樹幹、坡腳及屋牆,樹木、崖頂的平台等加以石綠暈染而成。由於山石以淡墨多次皴擦漬染,又略用焦墨積加反覆畫成,因此畫面顯得渾厚壯觀。然而此畫用筆卻含蓄內斂,絲毫沒有外露的鋒芒,下筆用中鋒尖筆,皴法細密,準確精純,墨色濃潤,所以又顯得爽潔而靈秀,再加之少量的赭色暈染,為這雅潔而豐富的墨色增加了亮度,從而達到了剛勁與柔美,雄渾與雅秀的平衡。此圖署款:“庚戌九秋,訪黃子久筆意,王鑑。”下鈐“王鑑之印”。

王鑑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多,大多存於各大博物館內,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仿古山水屏》等,有廣州市文物商店收藏的《仿古山水冊》,還有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夢境圖》軸、《夏山圖》軸、《仿叔明長松仙圖》軸、《仿梅道人溪亭山水圖》軸和最著名的《九夏松風圖》軸、《青綠山水圖》卷,另外他還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

畫家簡介

王鑑(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染香庵主。江蘇太倉人。他是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的舉人,後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稱“王廉州”。與王時敏王原祁王石谷吳歷惲壽平等齊名,合稱為“四王吳惲”,或“清六家”。他擅長山水,

王鑑是明代大文學家王世貞的孫子。他家藏有豐富的名家墨跡,因此其摹古功力很深,筆法非凡。他擅長山水,法董(源)、巨(然),宗王(蒙)、黃(公望)。其作品雖大多是摹古和仿效名家,但並不是對古人原作的簡單抄襲和複製,而是借鑑古人技法的精華,表現自己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其作品運筆超逸,用墨濃潤,樹木蔥鬱,溝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有沉雄古逸之風。

王鑑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多,大多存於各大博物館內,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仿古山水屏》等,有廣州市文物商店收藏的《仿古山水冊》,還有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夢境圖》軸、《夏山圖》軸、《仿叔明長松仙圖》軸、《仿梅道人溪亭山水圖》軸和最著名的《九夏松風圖》軸、《青綠山水圖》卷,另外他還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