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對》

《針灸問對》

《針灸問對》針灸著作,明代汪機撰。以問答形式闡述了針灸學中一些基本理論。

基本信息

簡介

《針灸問對》針灸著作又名《針灸問答》。三卷。明·汪機撰。刊於1503年。本書以問答形式闡述了針灸學中的些基本理論。上、中二卷論述針法;下卷論述灸法及經絡腧穴。全書以《內經》《難經》等書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而對於金、元以後的各針灸學說則採取批判或否定的態度,並批判了某些不負責任的醫療作風。現存初刻本等。1949年後有排印本。

內容

針灸問對( 刊於1530年),明汪機撰,書凡三卷。上、中兩卷,主要論述臟腑經絡、榮衛氣血、針刺諸疾及其方法。下卷,專論灸法適應證及經絡俞穴。本書首先指出“ 用針必先診脈”,強調“切脈、觀色,醫之大要”。反對“醫者不究病因、不察傳變,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說”。他批評那些“ 徒執孔穴”“按譜施治”的醫生為“按圖索驥”,或“譬之狂潦泛濫,欲塞下流而獲安省”。主張針治疾病宜“先定五臟之脈,備循九候之診,而有太過不及者,然後乃存意於用針之法”。其次又提出針灸療法具有一定的適應範圍。他說“:病邪大甚,元氣已傷,決非針元所能濟矣。假如癆瘵陰虛火動,法當滋陰降火,針能滋陰否乎?痿證肺熱葉焦,法當清金補水,針能補水否乎?經曰‘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調以甘藥是也’。知此則病之可針、不可針每可以類通矣。奈何世之專針科者,既不識脈,又不察形,但問何病,便針何穴,以致誤針成痼疾者有矣。”在針灸施治上,強調據證立法,法隨證變。他說:“病變無窮,灸刺之法亦無窮。或在上下取之,或在下上取之,或正取之,或直取之。審經與絡,分血與氣。病隨經所在,穴隨經而取,庶得隨機應變之理”。汪氏還指出《金針賦》所云之“ 針刺十四法”以及“ 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龍虎交戰”等一系列針法,是巧立名目。他說:“考其針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錯雜紊亂,繁冗重複”。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反對“譁眾取寵”的科學態度。書末列禁針禁灸穴歌、十二經見證歌、十二經井、滎、俞、經、合歌、經穴起止歌、天心十一穴歌,經脈交會八穴歌等針灸歌賦,以便誦記。第 417 頁汪氏序雲“,本書乃取《靈樞》、《素問》、《難經》及諸家針灸之書,窮搜博覽,遇有論及針灸者,日逐筆錄,積之盈篋,不忍廢棄,因復序次其說,設為問難,以著明之,名曰《針灸問對》。”足見汪氏致學之嚴謹。所輯之書對我國針灸學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195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鉛印本。

作者

汪機 ,明代醫家(1463-1539年)。字省之,號石山居士,祁門(今屬安徽)人,父汪渭為名醫。機幼年先習儒,嘗補邑癢生。後隨父習醫,並與儒理、易學相印證,闡其奧理,療病甚有效。治病主張強調辨證論治,診斷需四診互參,力糾單以脈診為務斷人吉凶;治療則主張博採眾長,昇陽隨東垣,滋陰崇丹溪,反對濫用寒涼攻下,強調滋補元氣。於針灸方面亦有所論述,著作甚豐,有《醫學原理》。《本草會編》、《讀素問鈔》、《脈訣刊誤集解》(校刊戴同文之《脈訣刊誤》而作)、《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針灸問對》、《傷寒選錄》、《運氣易覽》、《醫讀》、《內經補註》。其中除《本草會編》及《內經補註》已佚外,均有刊本行世。醫學著述十餘部,為當時名冠全國的4位醫學大師。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