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傷寒著作。宋·許叔微撰。卷數不詳。據許氏《傷寒發微論》中記載:“余嘗撰《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故知治傷寒當以仲景脈法為本。”《傷寒百證歌》也有類似記載。已佚。

基本信息

簡介

卷數不詳。據許氏《傷寒發微論》中記載:“余嘗撰《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故知治傷寒當以仲景脈法為本。”《傷寒百證歌》也有類似記載。已佚。

作者

許叔微,宇知可,號近泉,生於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真州(今江蘇儀征)白沙人。元按五年(1090年),因父母雙亡,再加屢試不舉,遂棄儒習醫。南宋建炎元年(l127年),真州疾疫大作,許叔微上門為百姓診治,十活八九。後南渡居常州,又遷太湖馬跡山。紹興二年(l132年)中進士,歷任徽州、杭州府學教授及翰林學士,人稱許學士。因不滿高宗苟安江南及秦檜陷害忠良,退隱鄉里,行醫濟人。與抗金名將韓世忠過從甚密。岳飛被害後,韓世忠自請解職,移居蘇州,常渡太湖訪許叔微,共抒憂國情懷。許叔微是宋代研究《傷寒論》的大家之一,對辨證施治理論多有闡述和補充。他說:“傷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虛實。能明此四字,則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學術思想中較突出的是對脾腎關係的理解,認為腎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當以腎為主,補脾“常須暖補腎氣”。這一見解對後世進一步研究脾腎關係和臨床座用,很有啟發。他一生著述頗豐,輯有《本事方》(又名《類證普濟本事方》)10卷、《續本事方》10卷(均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傷寒百證歌》5卷、《傷寒發微論》2卷、《傷寒九十論》(合稱《許氏傷寒論著三種》)、《治法》、《辨證》、《翼傷寒論》、《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等書。《傷寒百證歌》,是以歌訣體裁將仲景方論編成100證,以便後學記習,遇有“有證無方”者,就以《千金》等所載之方補上;有議論不足者,多取《巢氏病源》及朱弘、孫尚、孫用和等人言論加以發揮。《傷寒發微論》共22論。第一論列舉傷寒72證,詳加闡釋。第二論以下多為作者心得的零散札記。《傷寒九十論》,每論首記病例症狀及治療經過,加以評論,頗似今日之病案討論。《普濟本事方》是“漫集已試之方及所得心意,錄以傳遠”的著作,按病分為23門,收錄300餘方;每方首列主治、方名及藥味分量,次錄治法、服法,後附一二個病例,並加評述。其中關於言氣撅不可作中風候、益腎宜用滋補之品以及區別腸風、髒毒、血痔的不同等論點都頗有見地。許叔微於紹興二十四年逝世,終年74歲,葬於馬跡山檀溪村東麓。現馬跡山建有許叔微故居“梅梁小隱”,有行跡“隱居泉”等。【又】許叔微(1079-1154年),宋代醫家。字知可,真州(今屬江蘇)人。幼時家貧,加之父母雙亡,遂發憤攻讀經書,尤精於醫學。常治難症怪症,每辭酬謝,嘗精研傷寒之學,強調治傷寒端在辨識虛實寒熱。後著《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等,對傷寒學有較多發展,不僅繼承張仲景之思想,且有所闡發。後又於晚年著《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甚行於世。此外尚著有《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均未見行世。嘗官至集賢殿學士,故人稱其“許學士”。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