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指南》

書中收集了竇漢卿關於針灸的十二篇論著,作者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從臨床實際出發,對腧穴、針刺方法、氣至、得氣及針刺宜忌等方面作了重要闡述。

基本信息

針灸指南》 針灸著作 ①即《醫技便巧針灸指南》。四卷。作者佚名。刊於1925年。本書卷-三針灸指南說,泛論有關性命,攝養等內容;其後又有山靈示德圖、行樂圖,似與醫學無關;卷四載病症的針灸取穴,將穴位分頭陽()、頭陰(後)、胸腹、背脊、手陰、手陽、足陰、足陽等,並附其中的要穴圖。種分法與前人略有不同。 ②三卷。余純編。全書分歌訣總要、穴位總要。病狀總要三部分。1953年由上海明善書局出版。

主要內容

《針灸指南》一書是金元時期著名針灸醫家、文學家竇漢卿的針灸文集,書中收集了竇漢卿關於針灸的十二篇論著,作者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從臨床實際出發,對腧穴、針刺方法、氣至、得氣及針刺宜忌等方面作了重要闡述。
首篇《針經標幽賦》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針灸施治的理論原則和具體操作方法。作者在《針經標幽賦》起首即論述了經脈的起止、走向及流注情況,指出經脈的生理功能是流注氣血,並認為各經氣血盛衰各異,“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刺激經絡腧穴可調節臟腑。這些理論均是對《靈樞·經脈》篇所云的“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進一步論述。
竇氏在《針經標幽賦》中生動形象的描述出氣至、得氣,“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來,沉澀緊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未至也,據虛實而候氣。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沉浮;氣未至也,如燕處幽堂之深邃。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不僅把得氣,氣至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而且還指出根據氣至的遲速,可以判斷臨床療效與疾病的預後。
竇氏在《氣血問答》一篇中,以問和答的形式,對一些關於針灸理論、施治方法的問題進行解答闡述。其中對針灸理論中“同身寸”的取法作了解述,“問:身寸之寸擬何寸為寸?答曰:以中指大指相屈如環,取內側紋兩角為寸,各隨大小取之。”此“同身寸”理論形象描述了“一寸”的取法,經過後代醫家的實踐、研究,把此取法簡化為大指橫紋兩角,方便了取穴。
另一組問答:“周身之穴各有兩,如補瀉時只刺病所,兩穴俱刺耶?答曰:不然,隨病左右而補瀉之,左則左補瀉,右則右補瀉。”學習過程中就曾有過相同的疑問,在身體左右相同位置各有一個,針灸施治時,應隨病位在左或在右而在相應的一側取穴針刺。
竇氏在《真言補瀉手法》中,提出“手指補瀉”,即針刺治療時醫家通過一定的操作,用手指作用於針體或局部,以通過行氣、調氣達到補瀉的目的,而非靠調節呼吸出納。此外,竇氏提出“動、搖、進、退、盤、彈、捻、循、捫、攝、按、爪、切”等“十四法”,並闡述了各種手法的具體操作。
竇氏用針灸治病時,偏重用針。全書除了《氣血問答》略及灸法外,其他篇章都是論述針刺之法,而不涉及艾灸之道。並旗幟鮮明的指出:拯救之法,莫如用針。他在《針經標幽賦》中說:“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在《流注通玄指要賦》中又說:“必欲治病,莫如用針。巧運神機之妙,工開聖理之深。外取砭針,能蠲邪而扶正;口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寥寥數語,將針灸治病的要點、療效和精華,全部揭示出來。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