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杏仙方》

《種杏仙方》

《種杏仙方》,醫方著作。四卷。明·龔廷賢撰。

基本信息

簡介

種杏仙方》刊於1581年。

作者收錄簡便驗方,各方多系一、二味藥組成。所用皆日常易致之物,按不同病症分為中風、中濕、脾胃等各類方劑。所收方劑大多為簡便而經驗有效之方。但也雜有少數具有迷信內容的治療方劑

《種杏仙方》雖非龔賢的代表作,但是卻匯聚了他多年蒐集的經驗簡便效方。在《自序》中,龔氏將這些以廉、便、驗為特點的小型方劑歸於“王道”這列,給予高度重視,作為一位享有盛譽的御醫,這是十分可貴的。

作者

龔廷賢龔廷賢

龔廷賢(1522~1619)江西金溪霞澌龔家(今合市鄉龔家)人。明代著名醫學家。善於總結繼承家傳診療實踐經驗,並虛心向別人學習,博採眾家之長,貫通醫理。經過長年累月的刻苦鑽研及臨床實踐,至成年後,無論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都已精熟,尤擅長於兒科。與陳自明、崔嘉彥、嚴用和、危亦林、李梴、龔居中、喻昌、黃宮繡、謝星煥並列為江西歷史上十大名醫。

龔廷賢受家庭影響,從小愛好醫學,雖曾習舉子業,屢試不中,轉而隨父學醫,繼承祖業,以“良醫濟世,功同良相”自勵。日間從事診治,餘暇攻讀醫書。既博考歷代醫書,自《內經》以下,莫不窮源究委;又善於總結繼承家傳診療實踐經驗,並虛心向別人學習,博採眾家之長,貫通醫理。

龔廷賢一生行醫60多年,曾言“良醫濟世,功與良相等”,其著作豐富了中醫寶庫,以其實用性而數百年流傳不衰,為繁榮世界醫學事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被稱為“醫林狀元”。臨床診治尊古而不拘泥,深明五臟癥結之源,決生死多奇中。有一段時間,他在河南黃河流域行醫。時值開封一帶疫病流行(1586~1588年間),街頭巷尾都有病人,症狀為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神智昏迷,俗名“大頭瘟”。時醫只知按古法醫治,無效。龔廷賢根據病情,獨具匠心,以自己的見解,開上二聖救苦丸(牙皂、大黃)藥方,其效甚佳,醫好很多垂危病人,名噪中原,被尚書薦為太醫院吏目。

龔萬曆二十一年(1593),魯王妃患膨脹病,腹大如鼓,左肋積塊刺痛,坐臥不寧。經太醫多方治療,均不見效,生命垂危。召龔廷賢診治,經診脈開方,對症下藥,終獲痊癒。魯王大喜,稱之為國手,以千金酬謝,龔廷賢不受,乃命刻其所著《禁方》(即《魯府禁方》)一書,又畫其像以禮待之。皇帝特賜雙龍“醫林狀元”匾額一塊,譽為“回天國手”。

龔廷賢勤於著書立說,樂於傳擇醫術,一生著述極豐。先後完成了《濟世全書》8卷、《雲林神彀》4卷、《萬病回春》8卷、《壽世保元》10卷、《種杏仙方》4卷、《魯府禁方》4卷、《醫學入門萬病衡要》6卷、《小兒推拿秘旨》3卷、《眼方外科神驗全書》6卷、《本草炮製藥性賦定衡》13卷,此外還有《秘授眼科百效全書》、《痘疹辨疑全錄》等。其中《小兒推拿秘旨》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兒科推拿專著。《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流傳最廣,它從理論上分析病理、症狀和治法,並附有方劑,還有400味藥性歌訣。17世紀中葉,他的學生戴曼公將其著作攜入日本,美國國會圖書館也藏有《雲林神彀》全書。

龔廷賢受家庭影響,從小愛好醫學,雖曾習舉子業,屢試不中,轉而隨父學醫,繼承祖業,以“良醫濟世,功同良相”自勵。日間從事診治,餘暇攻讀醫書。既博考歷代醫書,自《內經》以下,莫不窮源究委;又善於總結繼承家傳診療實踐經驗,並虛心向別人學習,博採眾家之長,貫通醫理。經過長年累月的刻苦鑽研及臨床實踐,至成年後,無論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都已精熟,尤擅長於兒科。
他臨床診治尊古而不拘泥,深明五臟癥結之源,決生死多奇中。有一段時間,他在河南黃河流域行醫。時值開封一帶疫病流行(1586~1588年間),街頭巷尾都有病人,症狀為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神智昏迷,俗名“大頭瘟”。時醫只知按古法醫治,無效。龔廷賢根據病情,獨具匠心,以自己的見解,開上二聖救苦丸(牙皂、大黃)藥方,其效甚佳,醫好很多垂危病人,名噪中原,被尚書薦為太醫院吏目。

萬曆二十一年(1593),魯王妃患膨脹病,腹大如鼓,左肋積塊刺痛,坐臥不寧。經太醫多方治療,均不見效,生命垂危。召龔廷賢診治,經診脈開方,對症下藥,終獲痊癒。魯王大喜,稱之為國手,以千金酬謝,龔廷賢不受,乃命刻其所著《禁方》(即《魯府禁方》)一書,又畫其像以禮待之。皇帝特賜雙龍“醫林狀元”匾額一塊。

一生著述極豐,先後完成了《濟世全書》8卷、《雲林神彀》4卷、《萬病回春》8卷、《壽世保元》10卷、《種杏仙方》4卷、《魯府禁方》4卷、《醫學入門萬病衡要》6卷、《小兒推拿秘旨》3卷、《眼方外科神驗全書》6卷、《本草炮製藥性賦定衡》13卷,此外還有《秘授眼科百科全書》、《痘疹辨疑全錄》等。其中《小兒推拿秘旨》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兒科推拿專著。 《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流傳最廣,它從理論上分析病理、症狀和治法,並附有方劑,還有400味藥性歌訣。17世紀中葉,他的學生戴曼公將其著作攜入日本,美國國會圖書館也藏有《雲林神彀》全書。其弟廷器,子守國、守寧,侄懋官皆以醫知名,門生吳濟民,亦得其傳。

版本

現存明刊本。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