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對

針灸問對

針灸問對( 刊於1530年)由明汪機撰,書共三卷。

針灸問對

針灸問對( 刊於1530年)
明 汪機 撰
書凡三卷。上、中兩卷,主要論述臟腑經絡、榮衛氣血、針刺諸疾及其方法。下卷,專論灸法適應證及經絡俞穴。本書首先指出“ 用針必先診脈”,強調“切脈、觀色,醫之大要”。反對“醫者不究病因、不察傳變,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說”。他批評那些“ 徒執孔穴“”按譜施治”的醫生為“按圖索驥”,或“譬之狂潦泛濫,欲塞下流而獲安省”。主張針治疾病宜“先定五臟之脈,備循九候之診,而有太過不及者,然後乃存意於用針之法”。其次又提出針灸療法具有一定的適應範圍。他說“:病邪大甚,元氣已傷,決非針元所能濟矣。假如癆瘵陰虛火動,法當滋陰降火,針能滋陰否乎?痿證肺熱葉焦,法當清金補水,針能補水否乎?經曰‘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調以甘藥是也’。知此則病之可針、不可針每可以類通矣。奈何世之專針科者,既不識脈,又不察形,但問何病,便針何穴,以致誤針成痼疾者有矣。”在針灸施治上,強調據證立法,法隨證變。他說:“病變無窮,灸刺之法亦無窮。或在上下取之,或在下上取之,或正取之,或直取之。審經與絡,分血與氣。病隨經所在,穴隨經而取,庶得隨機應變之理”。汪氏還指出《金針賦》所云之“ 針刺十四法”以及“ 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龍虎交戰”等一系列針法,是巧立名目。他說:“考其針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錯雜紊亂,繁冗重
復”。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反對“譁眾取寵”的科學態度。書末列禁針禁灸穴歌、十二經見證歌、十二經井、滎、俞、經、合歌、經穴起止歌、天心十一穴歌,經脈交會八穴歌等針灸歌賦,以便誦記。第 417 頁汪氏序雲“,本書乃取《靈樞》、《素問》、《難經》及諸家針灸之書,窮搜博覽,遇有論及針灸者,日逐筆錄,積之盈篋,不忍廢棄,因復序次其說,設為問難,以著明之,名曰《針灸問對》。”足見汪氏致學之嚴謹。所輯之書對我國針灸學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195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鉛印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