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詞牌]

《菩薩蠻》[詞牌]
《菩薩蠻》[詞牌]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花間意》、《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闕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髮髻,號稱菩薩蠻隊,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菩薩蠻》就成了詞牌名。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又:曲牌名。屬北曲正宮。

菩薩蠻·閨情 李白

《菩薩蠻》《菩薩蠻》
題考《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唐音癸簽》《南部新書》略同。又《北夢瑣言》: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丞相假飛卿所撰密進之,戒以勿泄。」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菩薩蠻酋稱女蠻。當時教坊,譜作曲詞,遂為詞名。後楊升庵改蠻為鬘,失其本矣。後人又名為《重迭金]、《子夜歌》、《巫山一片雲》等,非特於詞名來源無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調,而《巫山一片雲》更易與別調《巫山一段雲》相混,殊屬無取。

〔作法〕 本調四十四字,為詞調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組成;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兩平兩仄。第一、二句即為七言仄句。第三句為仄起之五言句,換用平韻。第四句為五言拗句。後半第一句為平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二句為仄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三、四句與前半第三四句同。此首相傳為太白創作,顧按上述,調之創始,在唐 大中初,則白又何以見此詞調?【詞苑叢談】謂:今詩餘名[望江南]外,[菩薩蠻]、[憶秦娥]稱最古,以【草堂】二詞出太白也。予謂太白在當時,直以風雅自任,即近體盛行七言律,鄙不屑為,寧肯事此?且二詞雖工麗,而氣衰颯,於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蓮,必不作如是語。詳其意調,絕類溫方城輩,蓋晚唐詞嫁名太白耳。」按諸上,引【北夢瑣言】與此說相合。近世胡適作【詞選】亦云然。

詞牌格律 

 

菩薩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韻中平平仄平韻

中平平仄仄韻中仄中平仄韻

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共四段,每段押不同韻。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菩薩蠻》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2,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3,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全部注釋

1.造口:一稱皂口,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

2.郁孤台:在今江西贛縣西南。《贛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賀蘭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此指贛江。

3. 長安:代指都城汴京。

這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詞人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州時寫的詞。羅大經《鶴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由此起興。" 辛棄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長驅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幾乎滅亡之事,從奔騰的清江之水,想到了當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竄的蹤影,以及因家國破亂而灑下的痛楚之淚。由水及淚,意象轉換極為自然。"青山遮不住"兩句,表達了詞人對抗金恢復的堅定意志。煞拍兩句,蓋有豪興逸懷,當此日暮江景,畢竟憂思難擋,愁從中來。《鶴林玉露》認為結句:"謂恢復之事行不得也"。而鄧廣銘則認?quot;蓋深慮自身恢復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謂恢復之事決行不得也。"似乎鄧說更契合稼軒詞境詞心。全詞用的是比興手法。周濟《宋四家詞選》說:"借山怨水"。它以山水起興,一掃傳統《菩薩蠻》小令富艷輕靡之格,而出之以激越悲壯之音,令人耳目一新。梁啓超評此詞說:"《菩薩蠻》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藝蘅館詞選》)

李白著作

《菩薩蠻》《菩薩蠻》李白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注釋:
①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唐玄宗時傳入中國,列於教坊曲。變調,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

《菩薩蠻》《菩薩蠻》
賞析:
宋初《尊前集》及稍後的文學《湘山野錄》、楊繪《時賢本事曲子集》,都載有傳為李白所作的這首《菩薩蠻》。黃^誑《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且將此詞推為“百代詞典之祖”。然自明胡應麟以來,不斷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這場爭議至今仍繼續。這是一首懷人詞,寫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心情。開頭兩句為遠景。高樓極目,平林秋山,橫亘天末,凝望之際,不覺日暮。“煙如織”是說暮煙濃密,“傷心碧”是說山色轉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詩:“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薛濤《題竹郎廟》詩:“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參看。這兩句全從登樓望遠的思婦眼中寫出,主觀色彩很重,而行人之遠與佇望之深,盡在其中。“暝色”兩句為近景,用一“入”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

下片玉階佇立仰見飛鳥,與上片登樓遠望俯眺平楚,所見不同,思念之情則一。“宿鳥歸飛急”還意在反襯行人滯留他鄉,未免戀戀不返。末句計歸程以卜歸期。庚信《哀江南賦》有“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語。詞中著一“更”字加強了連續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印象。征途上無數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雲,“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可見南宋初這首《菩薩蠻》猶傳唱不絕。

李清照著作

《菩薩蠻》李清照《菩薩蠻》
李清照——《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
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
西風留舊寒。

注釋:
歸鴻:這裡指春天北歸的大雁。

《菩薩蠻》菩薩蠻

:青綠色。
背窗:身後的窗子。
鳳釵: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釵名有時因釵頭的形狀而異。
人勝:古時正月初七為“人日”,剪彩為人形,故名人勝。勝,古代婦女的首飾。
角:古時軍中樂器。有彩繪者,也稱畫角。
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當於摩間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當於人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說北斗星和牽牛星。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上片寫黃昏後的室內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鄉的情景。下片寫拂曉室內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難以看到梅花的惆悵,不言愁而愁自見。不假雕飾,意境幽遠。

《菩薩蠻》《菩薩蠻》
李清照——《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
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
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
瀋水臥時燒,
香消酒未消。
注釋:
風柔:指春風和煦。
日薄:指日光淡薄。
乍著:剛剛穿上。
瀋水:通沉水即沉香。香料名。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寫女主人在一個早春白日對故國鄉關無限懷念的深情。李清照的懷鄉詞,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都有很高的價值。應得到我們今人的特別珍重。

菩薩蠻(無名氏)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
含笑問檀郎①,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
一面發嬌嗔,碎挼②花打人。

《菩薩蠻》《菩薩蠻》
注釋
①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姿儀美好,舊因以“檀郎”或“檀奴”作為對美男子
或所愛慕的男子之稱。
②挼:揉搓。“挪”的異體字。

評解
這首《菩薩蠻》,生動地描繪了折花美女天真嬌痴的神態,謳歌男女間的愛情。寫
得流麗自然,面又細膩入微。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

溫庭筠《菩薩蠻》

《菩薩蠻》《菩薩蠻》
溫庭筠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①,鬢雲欲度香腮雪②。懶起畫蛾眉,弄妝③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④,雙雙金鷓鴣⑤。

[注釋]
小山:指屏風上雕畫的小山。金明滅:金光閃耀的樣子。
②鬢云:象雲朵似的鬢髮。度:覆蓋。香腮雪:雪白的面頰。
③弄妝:梳妝打扮。
④羅襦(rú):絲綢短襖。
鷓鴣:這裡指裝飾的圖案。

譯文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髮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賞析: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裡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菩薩蠻》溫庭筠《菩薩蠻》
評解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裡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集評]
張惠言《詞選》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節逆敘。此章從夢曉後領起“懶起”二字,含後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飛卿詞如“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無限傷心,溢於言表。張燕瑾《唐宋詞選析》:這首《菩薩蠻》不僅稱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約,其詞微”的特點,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產生種種聯想。《中國歷代詩歌各篇賞析》:在這首詞里,作者將許多可以調和的顏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們自己組織配合,形成一個意境,一個畫面,讓讀者去領略其中的情意,這正是作者在創造詞的意境上,表現了他的獨特的手法。

菩薩蠻——朱淑真

《菩薩蠻》《菩薩蠻》朱淑真
菩薩蠻
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
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朱淑真詞作鑑賞
朱淑真本人的愛情生活極為不幸,作為一位女詞人,她多情而敏感。詞中寫女主人公從缺月獲得安慰,不啻是一種含淚的笑顏。無怪魏仲恭在《朱淑真斷腸詩詞序》中評價其詞為“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豈泛泛者所能及”。“春秋多佳日”山亭水榭“的風光當分外迷人,但詞人卻以極冷漠的筆調作出此詞,因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鳳幃“中之”寂寞“——獨處無郎,還有什麼賞心樂事可言呢?”鳳幃“句使人聯想到李商隱《無題》詩中的名句:”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如此情狀,叫人怎不顰眉,怎不愁悶?有意味的是,詞人使”愁悶“與”顰眉“分屬於”新“”舊“二字。”舊“字以見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長”新“字則表現其愁情之與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與相思有關,這又是”舊“。”新“”舊“二字相映成趣,更覺情深。

輾轉反側,失眠多時,於是乃有“起來”而“臨繡戶”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來。然而戶外所見,只不過“時有疏螢度”而已,其人望來終不來。此時,女主人公空虛寂寞的情懷,是難以排遣的。在這關鍵處,詞人又卻又寫出了一絲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詞人給她一點安慰,一輪缺月,高掛中天,並賦予它人情味,說它因憐憫閨中人的孤棲,不忍獨圓。“多謝”二字,痴極妙極。同是寫孤獨情懷,蘇東坡在圓月上做文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則在缺月上做文章“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移情於物,怨謝由我,真有異曲同工同妙。此詞最有興味之所在正是結尾兩句。

菩薩蠻——張先

《菩薩蠻》《菩薩蠻》
菩薩蠻
張先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張先詞作鑑賞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為內容的閨怨詞。它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推陳出新。全詞以顏色貫穿全篇,並用以巧妙運思、穿針引線。詞之上片著眼於顏色的綠與綠之相同,使空間隔絕的近處芳草與遠方行人相連結,使時間隔絕的今日所見與夕日所見相溝通,從而使樓前景與心中情融會為一,合為詞境。下片著眼於顏色的新舊差異,使回憶中的昔時之袍與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對照,使身上衣與境中人相類比,使容顏之老與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憶郎還上層樓曲”一句通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遊子的身邊。登樓望遠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多從空間落想,悵望行人此去之遠。第二句“樓前芳草年年綠”,則從時間落想,因見芳草“年年綠”而悵念行人遠行之久。這句詞肉於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暗含既怨遊子不歸又盼遊子早歸的複雜意味。

上片末兩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個“綠”字為橋樑,從“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髮聯想,勾起回憶,想起郎君去時所著衣袍的顏色,並進而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這一細節深深印她的記憶之中,時時都會重現眼前,如今,因望見芳草綠、想到“去時袍”,當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從這兩句詞,即可以想見詞中人當年別郎時的留戀,也可以想見其今日“憶郎”時的惆悵。牛希濟《生查子》詞中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可與這兩句詞參讀,不同的是:張先詞就居者立言;牛詞則擬居者口吻以囑咐行者。

《菩薩蠻》《菩薩蠻》
過片兩句,緊承上片的三、四兩句。詞筆不離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樣是寫那件綠色的衣袍,但上兩句是回憶去時的袍色,這兩句是想像別後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時間上拉回到過去,後者則把萬縷柔情空間上載送到遠方。同時,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兩字遙相呼應,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正因別離已久,才會產生衣袍已舊、怕那去時耀眼的綠色已經暗淡無光的推測。又從袍之舊、色之褪,觸發青春難駐、朱顏易改之感。於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詞中人之所惋惜、恐懼的是一個意義更深廣、帶有永恆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離別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後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今日相思之苦;至於人生短促、歲月無情,而居者與行者都會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的,正所謂“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蝶戀花》)。這兩句詞,則對照眼前“芳草年年綠”之景,怨嘆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還會開;草枯了,明年還會綠;而人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了。鏡中的春容只會年年減色,不會歲歲更新。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白頭吟》)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此詞謀篇方面句句相承、環環相扣。上片因“憶郎”而“上層樓”,因“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袍”而想到風飄之“袖”。首句與次句的兩個“樓”字,緊相扣合;次句與第三句的兩個“綠”字,上下鉤連;第四句的“袖”字固與第三句的“袍”字相應,句中的“回頭”兩字也暗與第三句的“去時”兩字相承,針線綿密,過渡無痕。下片雖另起新意,卻與上片藕斷絲連。因三、四兩句回憶起去時之袍,過片兩句就進一步想像今日之袍;過片兩句的上、下句間,則是因衣袍之“舊”而致慨於“顏色非長久”。接下來的兩句,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鏡中春”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綠”句,而有感於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井然,層次分明。

菩薩蠻——王安石

《菩薩蠻》《菩薩蠻》王安石
菩薩蠻
王安石
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王安石詞作鑑賞
此詞為作者晚年隱居江寧半山之作。《能改齋漫錄》云:“王荊公築草堂於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疊石作橋,為集句填菩薩蠻。”全篇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使之如出己口,真正為自己表情達意服務,敘寫自己的閒適生活與故作放達的情懷。

開首“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往昔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官宦居處換成了築籬為牆,結草作舍的水邊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閒人裝束取代了過去的冠帶蟒服。作者從九重宸闕的丹墀前來到了水邊橋畔的垂楊里。對於這種遭際的變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種安然自適的態度。一個“閒”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脫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兩句閒雅從容,雖然是從前人詩句中摘錄而成,但指事類情,貼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著“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兩句是寫景:一夕春風來,吹開萬紫千紅,風光正似去年。但是,作為一個曾經銳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僅僅是時光流逝、老之將至的嘆息,更包含著他壯志未酬的憂愁。因此,即使看似閒適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風聲,都會引起這位政治家的敏感與關注,而被賦予某種象徵的意義:“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作者醉酒晝寢,再不必隨班上朝參預政事,生活是如此閒逸,但是,酒醒夢回,陪伴他的並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風吹雲走、月翳半規的昏沉夜色。

《菩薩蠻》《菩薩蠻》
最後二句自然地歸結到閒情上:“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餘韻悠長。據馮贄《雲仙雜記》《高隱外書》云:“顒攜黃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可見王安石的寄情黃鸝,不僅是表現鳥語花香中的閒情逸趣,更是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詞與王安石晚年的詩作相似,以精煉的筆墨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詞中營造出清雋秀麗、悠閒恬靜的意境,以此來抒發灑脫放達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脫。詞人描繪春景時,無典故,不雕琢,語言清新、自然,數筆就勾出一幅鮮明秀麗、清俊嫻靜的畫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綠水、花紅柳翠的明麗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黃鸝鳴囀的聲響,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這畫面中。全詞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著政治家的襟懷心志,嫻雅流麗的風格中顯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體現了王安石詞素潔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詞風。

菩薩蠻——晏幾道

菩薩蠻

《菩薩蠻》《菩薩蠻》晏幾道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晏幾道詞作鑑賞
此詞借寫彈箏來表現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詞的上片暗寫湘靈鼓瑟的典故,點出“幽恨”;下片並未具體展開寫幽恨,只寫弄箏的情態,而幽恨自見。黃蓼園謂此詞“末句意濃而韻遠,妙能蘊藉”。

起筆一句先寫彈奏。箏稱之為“哀箏”,感情色彩極為明顯。“一弄”,奏一曲。曲為“湘江曲”,內容亦當與舜及二妃一類悲劇故事有關,由此可見筵氣氛和彈箏者的心情。“寫盡湘波綠”,湘水以清澈著稱,“綠”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但綠色彩分類上屬冷色,則又暗示樂曲給予人心理上的感受。“寫”,指彈奏,而又不同於一般的“彈”或“奏”;似乎彈箏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筆,雖然沒有文詞,但卻用箏聲“寫”出了動人的音樂形象。

《菩薩蠻》《菩薩蠻》
上片歇拍兩句,讓人想到彈箏者幽恨甚深,非細彈不足以盡情傳達,而能將幽恨“細傳”,又足見其人有很高的技藝。從“纖指”二句的語氣看,詞人對彈箏者所傾訴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傳之幽恨即是雙方所共有的。詞之上片,著重從演奏的內容情調方面寫彈者。

下片轉寫彈者的情態。“當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箏女全神貫注。“玉柱斜飛雁”,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排飛雁。飛雁古詩詞中,常與離愁別恨相連,同時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這裡雖是說弦柱似斜飛之雁,但可以想見所奏的湘江曲亦當與飛雁有聯繫,寫箏柱之形,其實末離開彈箏者所傳的幽恨。“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樣彎彎隆起的雙眉,是承上文“秋水”而來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西京雜記》)的典故。女子凝神細彈,表情一般應是從容沉靜的,但隨著樂曲進入斷腸境界,箏女斂眉垂目,淒涼和悲哀的情緒還是明顯地流露了出來。這首詞以迴蕩飄忽的筆勢,刻畫一位哀艷動人的彈箏藝妓——小蓮哀艷動人的形象。全詞以“哀箏一弄湘江曲”摹然開篇,又以“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驟然收筆,中間不平鋪直敘而抓住最富有表現力的動作、神態來寫,極具藝術感染力。

菩薩蠻——蘇軾

《菩薩蠻》《菩薩蠻》
菩薩蠻
蘇軾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
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蘇軾詞作鑑賞
東坡的回文詞,兩句一組,下句為上句的倒讀,這比起一般迴文詩整首倒讀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對作者思想束縛也少些。東坡的七首回文詞中,如“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等,下句補充發展了上句,故為妙構。這首回文詞是作者“回時閨怨”中的“夏閨怨”。

上片寫閨人晝寢的情景下片寫醒後的怨思。用意雖不甚深,詞語自清美可誦。“柳庭”二句,關鍵一“靜”字。上句雲“風靜”,下句雲“人靜”。風靜時庭柳低垂,閨人睏倦而眠;當晝眠正熟,清風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寫“靜”,卻從不同角度著筆。靜中見動,動中有靜,頗見巧思。三、四句,細寫晝眠的人。風吹香汗,薄衫生涼;而涼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變化“薄衫”與“薄汗”二語,寫衫之薄,點出“夏”意,寫汗之薄,便有風韻,而以一“涼”字串起,夏閨晝眠的形象自可想見。過片二句,是睡醒後的活動。她那紅潤的手兒持著盛了冰塊和蓮藕的玉碗,而這盛了冰塊和蓮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紅潤的手兒。上句的“冰”是名詞,下句的“冰”作動詞用。

古人常冬天鑿冰藏於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詩“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寫以冰水拌藕,猶本詞“手紅”二句意。“郎笑耦絲長,長絲藕笑郎”,收兩句為全詞之旨。“藕絲長”,象徵著人的情意綿長,古樂府中,常以“藕”諧“偶”,以“絲”諧“思”,藕節同心,故亦象徵情人的永好。《讀曲歌》:“思歡久,不愛獨枝蓮(憐),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調笑的意味的,故閨人報以“長絲藕笑郎”之語。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領情或是不識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絲之長,末句始露出“閨怨”本意。這首詞格律、內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詞的要求,同時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氣派,實為難得。

菩薩蠻——黃庭堅

《菩薩蠻》《菩薩蠻》黃庭堅
菩薩蠻
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黃庭堅詞作鑑賞
據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閒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一片氤氳迷濛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這裡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後游》中的詩句,作者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只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潛,遂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詞的最後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杜甫《可惜》)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後塵。作者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卻無可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一結語將上面貫串下來的情志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菩薩蠻——趙令畤

《菩薩蠻》《菩薩蠻》
菩薩蠻
趙令畤
春風試手先梅蕊,姿冷艷明沙水。
不客群芳知,端須月與期。
清香閒自遠,先向釵頭見。
雪後燕瑤池,人間第一枝。

趙令畤詞作鑑賞
此為詠梅之作。作者與蘇東坡過從甚密,東坡為愛其才,曾薦其於朝。東坡因政爭遭貶謫時,作者亦受牽累。此詞顯然是借梅花以寓性情,並非徒然詠物之作。

詞之首句起筆不凡,以擬人手法寫春風似乎可以用她那靈巧的“手”,啟開冰封雪蓋的萬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拭手”而先,仿佛是春風對梅花特別鍾情。句法峭勁,鏇折有力。次句即繪出梅花的丰采:資色美麗(頩),冷韻幽香,相伴著它的是明沙淨水。這句七個字,“頩姿冷艷”寫梅花本身:“明沙水”顯示出一片冰清素潔、纖塵不染的環境。彼此映襯,更給人以丰姿枯、神采奕奕的感覺。這裡詞人賦予梅花明沙淨水的環境,有著深刻的寓意。三四兩句,點出梅花的風骨、品格“不客群芳知”,言梅,態度不卑不亢,從容而自矜。“端須月與期”,詞情突然揚起,說只有月亮才配與梅花作伴。前句抑,後句揚,抑揚之間,把梅花格調的高絕,推上頂峰。

下片層層推進地刻畫梅花的風神。前兩句與後兩句看似梅花與人分而言之,其實與人仍是刻繪梅花。“清香閒自遠”,梅花的香是“清香”,清幽而淡遠:“先向釵頭見”,女人們把梅花連同釵飾插頭上。這裡又用了一個“先”定,再現出她與眾芳的不同。“雪後燕瑤池”,想像瑰麗而神奇,極富藝術魅力。瑤池,相傳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人間第一枝”,可以理解為即使天堂仙境,也有人間花魁—梅花,也可理解為梅花超凡脫俗,冰肌玉骨,艷絕群芳,如同那瑤池仙子一般清麗、孤高。這首詞藝術構思和手法上頗具匠心,極具深沉流美、委婉曲折之妙。全詞融情於景,托物抒懷,通過塑造梅花冷艷幽姿、清香惹人。孤高冷傲的風流標格,寄寓了詞人的襟懷和性情,讀來回味無窮,一唱三嘆。

菩薩蠻--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作者簡介】
李煜,初名從嘉,後改為煜,字重光,生於升元元年,徐州人,他是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建龍二年繼位,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個皇帝,所以人們也稱他為李後主. 在位十五年,降於宋。工詩詞書畫,且曉音律,是一位極有才華的藝術家。他的詞風,自然而率真,“似文人而有其感人之處,不同於一般帝王的矯飾之作。”尤其是入宋之後抒寫亡國之痛的詞,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歷來為人傳誦,在詞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注釋】
剗(chǎn鏟)襪:以襪貼地。
金縷鞋:鞋面上繡有金線的鞋。
畫堂:彩畫裝飾的廳堂。
奴:古代女子自稱。
恣(zì)意:任意。憐:憐愛。

【韻譯】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么嬌艷,
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秘密相見。
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
手裡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

在畫堂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
依偎在你的懷裡,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
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
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的把我愛憐……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男女幽會的小詞。那時李煜作為南唐小朝庭的君主,終日征歌逐舞,倚聲填詞,寫了不少表現戀情的作品。與稍前的花間派詞人相比,他洗盡鉛華,不事雕繪,純以白描的手法刻畫感情,在詞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這首小詞,便富有這樣的特色。它的文字簡練明白,自然真率,讀完之後,詞中女主人公熱烈的愛情,大膽的追求,給我們留下深刻而又鮮明的印象。在唐五代詞中,描寫幽會題材的並非僅此一首,比李煜略早的牛嶠也有一首同調作品,寫得十分露骨。清人彭孫遹《金粟詞話》針對其中兩句評曰:“牛嶠‘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是盡頭語,作艷語者無以復加。”這兩首同一題材、同一詞牌的作品,不僅風格不同,內容也有所差異。牛嶠的詞,著眼點在幽會的本身,感情較為逕直;李煜這首詞卻避開幽會本身,而著重表現女主人公在幽會之前的複雜心理狀態,感情較為纏綿。當然,他們也有相同之點,那就是王士禛《花草蒙拾》所說的“狎昵已極”。
李煜在這首小詞中運用了類似今天小說、電影的表現手法,有環境的鋪墊,有心理的刻劃,有行為的描寫,有語言的表達,從而塑造出一個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首句描寫環境氣氛:月色朦朧,輕霧瀰漫,嬌花吐艷。這是一個多么美麗而又神秘的夜晚,正是情人們幽會的美好時刻。可這種美好時刻並非經常出現,“今宵好向郎邊去”一句,透露了女主人公等了一個又一個夜晚,好不容易才等到今晚的訊息,並且自然地流露了人物的心理活動,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女主人公興奮而又緊張的神情。接著,在我們眼中出現了一組特寫鏡頭:一雙僅僅穿著絲襪的金蓮小足輕輕地踏上畫堂前的玉階;一雙纖纖玉手提著金絲繡成的鳳鞋;這女子正躡手躡腳地、神情緊張地向約會的地點---畫堂南畔走去;畫堂南畔出現了她的情人;她急忙奔過去,一頭撲倒在他的懷裡;許久,許久,她依偎著他,激動的身子微微顫抖。這時女主人公似乎在說:“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這兩句理解為內心獨白更為合適。兩心相印,難道還需要如此這般地明說出來嗎?一個“教”字,體現了用動作說話的神情。
作者何以能在這首僅有四十四字的小詞中,表現如許豐富的內容?奧妙就在於作者所選的景物、細節、語言都十分精煉,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例如描寫環境,他抓住花、月、霧三件典型的景物,並各冠以“明”、“暗”、“輕”等形容詞。真可謂寫景若活而又惜墨如金。整個環境是迷濛的、“花明”並非眼見,而是由於聞到了濃郁的花香,才感覺到盛開著的鮮花的明艷。“月暗”並非月深黯,而是月色朦朧,迷離渺茫。唯其如此,眼前的景物才隱約可見。“輕霧”自是薄薄的象輕紗一樣飄動著的夜霧。“花明”、“月暗”、“輕霧”三者已構成一幅優美的和諧的圖畫,再在“輕霧”前著一“籠”字,全句皆活,逞現出一種迷離惝恍、令人心醉的意境。女主人公所期待的良宵,於是形成了。再如寫人物行動,作者提煉了剗襪、提鞋、偎人顫等幾個細節,既是富於美感的,又是最能生動地表現出特定環境中人物的心理狀態的。在傳統的寫作手法上,這叫做“以少總多”。“一向”兩字,據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三云:“有指多時者,有指暫時者。”此處釋作多時,較為符合人物心理狀態。這句中的“顫”字也用得及工,將此女子與情人相見時的激動,以及相見前的緊張心情,並由此而造成的心有餘悸,都表露無遺。末兩句以精煉之筆寫人物語言。在一首小詞中寫好人物語言比寫好人物行動更難,此處作者僅用“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二語概括,寫透人物心事,實是探驪得珠之筆。近人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云:“詞家多以景喻情,其專作情語而絕妙者,如牛嶠‘甘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李煜這裡也是專作情語,,也臻於絕妙。“奴為出來難”,使人想起此女子既有等待良宵的焦急,又有剗襪潛聲、屏氣悄行的提心弔膽,當然還有其他種種人事間阻、禮教束縛……千難萬難,統統包括在“出來難”三字中,何等簡煉,何等生動!也正因為如此,“教君恣意憐”就深刻地體現了女主人公對真摯的愛情生活熱烈追求而終得遂所願的滿足。
據馬令《南唐書·女憲傳·繼室周后》載,此詞似為小周后而作。小周后在她姐姐大周后抱病時,已入宮與後主李煜私通,有人因而將此詞全盤否定。其實文藝作品描寫的並不一定就是作者的經歷,它有個提練、概括的過程:即便以作者的生活作為素材,人們在欣賞這首詞時,並不全是著眼於他們愛情的原來情況,而是都著眼於詞中所刻畫的這個大膽的熱烈追求愛情生活的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以及李煜在描寫藝術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賞析二】

這是一首描寫男女幽會偷情的詞.據說系後主與小周后偷情生活的描寫.是後主早期詞作.
詞的上片寫少女赴約的情景.首句點明時間及環境:花名月暗的晚上,薄霧蒙蒙.這個環境很適合幽會.因此說"好向郎邊去".少女要去見情郎了.她選擇了這樣一個霧色朦朧的時候去幽會,還是不放心,還要脫掉鞋子(為了不發出聲音,因為古代的鞋子木底,著地有聲),只穿著襪子走在台階上.少女期盼與情郎見面,可又怕被發現,小心翼翼的神態描寫的很形象.
下片寫見面.少女提心弔膽的來到約會的地點,畫堂南畔,終於見到了熱切期盼的情郎.一下子撲到他懷裡."一晌"充分表現了少女由於對情郎熱烈的思念,而變得大膽主動.由於害怕被發現,也許還有見面的興奮,她的身子忍不住微微顫抖.最後兩句,用口語化的道白表述了少女對愛情的渴望.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此詞描寫幽歡的場景,格調不高.但是細節描寫十分細膩生動,極具藝術特色.而且一掃以往富貴濃艷的宮廷風格,更具民間特色.少女去約會的緊張與期待,見面後的熱烈與大膽,生動細膩.直白的口語化道白,更鮮明了少女的性格和形象. 用詞口語化,正是李煜的詞的特色之一.也是這首詞,一直被視為李煜愛情詞代表作的原因.
菩薩蠻-李煜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注釋】

1.蓬萊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萊仙境.天台女:相傳漢時劉晨,阮肇上天山採藥,遇二女子留住,半年歸家,發現已過七世.乃知二女子為仙女.此處指代女子.
2.人無語:別作"無人語"
3.拋枕:人熟睡時頭離開了枕頭.翠雲:烏黑如雲的頭髮.
4.潛來:偷偷進來.珠鎖:別作"珠瑣".指珍珠串成的門環,開門時可以發出聲音.
5.銀屏,白色有銀光的屏風.銀屏夢指好夢.別作"鴛鴦夢"
6.臉慢:別作“慢臉".慢,同曼。形容容顏的美好。

【賞析】

這是李早期風格的作品。描寫的是男女幽會的情景,大概是他與小周后的。

上片寫男子潛入少女居所,看見少女的睡態。蓬萊,天台,皆是傳說的仙境。由此可知,此女子居住的地方不尋常,華美如仙境。此女子的身份也不平常。再結合"閉”字,可以猜測,此女子應是小周后。作者以欣賞的目光,描寫了女子的睡態:她的頭髮烏黑髮亮,睡得正熟,枕頭也拋在了一邊。而且,還可以聞到少女身上淡淡的幽香。
下片寫夢醒。因為是偷歡,所以男子要“潛入”。(上片的“閉”字,也為“潛入”作了鋪墊。)但卻因為心急,不小心碰響了珠瑣,驚醒了少女的美夢。這本是令人著惱的事。但是少女看到是情郎,反映是笑。她美好的臉上露出微笑,兩人相看無語卻又柔情無限。最後兩句,把兩人之間的情深意切,描寫的溫馨生動之極。

此詞描寫幽歡,可與<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一起對比來看。一個是以女子為視角,寫女子偷偷去見情郎的緊張而又期待的心態,一個是以男子為視角,寫男子去女子的居所偷會,小心翼翼卻又著急相見,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女子的神態舉動。整首詞前後情景連貫,明快活潑而又不失含蓄。

菩薩蠻--韋莊

【作者簡介】

韋莊 (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屬陝西長安縣)人,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年輕時生活放蕩,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建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為宰相。其詩詞都很有名,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多有詆毀。所作詞語言清麗溫婉,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瀰漫充溢於臟腑。代表作有《菩薩蠻》([一]、[四]、[五])、《浣溪沙》(五)、《應天長》(二)、《荷葉杯》([一]、[二])、《清平樂》(三)、《謁金門》([二]、[三])、《河傳》(二)、《天仙子》([二]、[四])、《訴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蘭花》等,其中《菩薩蠻》(一)寫江南春色,“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更兼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將欲遠行的遊子痛斷人腸,由此詞人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之勸詞。此詞情致纏綿,意象鮮明,堪稱詠“江南春色”的諸多詩作中罕見之佳作。端己的閨情詞亦寫得非常出色,詞語與閨中之美人渾然融於一體,見詞尤見人,詞音即人語,可謂風韻臻於極致矣。其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詞結有《浣花詞》。

菩薩蠻--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

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

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

【注釋】

遊人:這裡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 合:應當。

壚邊人:這裡指當壚賣酒的女子。

皓腕:潔白的手腕。

須:必定。 斷腸:形容非常傷心。

【評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結拍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純用白描寫法,清新明麗,真切可感;起結四句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饒有韻致。

江南水鄉,有著迷人的自然景色----像天空一樣的春水,有雨眠的畫船;更有著迷人的美妙女郎--她如花似月,皓腕凝雪,當壚勸酒。總之,一切都是江南好!

【集評】

張惠言《詞選》: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辭,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亂,故曰:“還鄉須斷腸。”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羈留之,重其才,舉以為相,欲歸不得,不勝戀闕之思。此《菩薩菩》詞,乃隱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還鄉斷腸,言中原板蕩,阻其歸路。“未老莫還鄉”句猶冀老年歸去。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江南之佳麗,但有思歸之意。起兩句,自為呼應。人人既盡說江南之好,勸我久住,我亦可以老於此間也。“只合”二字,無限悽愴,意謂天下喪亂,遊人飄泊,雖有鄉不得還,雖有家不得歸,惟有羈滯江南,以待終老。“春水”兩句,極寫江南景色之麗。“壚邊”兩句,極寫江南人物之美。皆從一己之經歷,證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轉,謂江南縱好,我仍思還鄉,但今日若還鄉,目擊離亂,只令人斷腸,故惟有暫不還鄉,以待時定。情意宛轉,哀傷之至。

【賞析】

詞的主題是讚美江南。這在一開頭就點明:“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這裡先說江南好是眾口一辭的,然後,特別指出“遊人”,雖是泛指,實在也為作者自己當時處於客游江南的身份而發,同時還是詞的末了說到“還鄉”生根。作者說,到江南來的遊客是只該永遠留在這兒終老的。這樣,就規定了所說江南好的方面,縮小了要講的範圍。對於一位遊人來說,最感興趣的事,不外乎遊山玩水,尋歡作樂;而江南就是這樣一個風月繁華之鄉。以下四句就具體描述江南的好處。上闋先用兩句說風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能抓住江南水鄉的特點,寫得極富有詩意。上句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顏色,言外尚有水面開闊、明淨,倒映著整個藍天白雲的美麗意境在。真所謂“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詩)。畫有各種圖案的遊船,為招徠客人,肯定是裝備得舒適、漂亮的。江南春季多雨,那時,就不妨安穩地躺在畫船中,聽著雨聲入眠。寫得悠閒之至。
下闋轉為從人事方面描繪,說的是酒家女的美貌:“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酒店裡用土砌成四邊隆壚,中間可安放酒瓮的台,叫壚。“壚過人”指賣酒的女子。詞中這兩句前句是總寫,後句是特寫。酒家女操作用手,所以特寫其“皓腕”,潔白的手腕如霜雪凝成,其美貌自不難想見。為什麼只說酒家女呢?遊人要添興,不入酒家又住何處?而那個時代的詩酒風流生活是少不了女子的。詞以回應“遊人只合江南老”作結,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話說得相當幽默、俏皮。按常理,作客異鄉的人總以不得還鄉而愁緒滿懷。他卻偏偏反過來說“還鄉須斷腸”。這是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戀了!如果南來的遊人正當年華的時候就回到北地,豈不要日思夜想地思念這迷人的江南了?倒是人老了,精力衰退了,遊樂的興趣、欲望隨之淡薄了,那也還罷了。否則,這種令人“斷腸”的苦苦思念將如何忍受呢?記不清是誰讚美江南說過“世間何物是江南”的話,韋莊的這首詞中所表達的不能自已的感情,也仿佛似之。他把“江南好”這個主題強調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賞析二】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結拍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純用白描寫法,清新明麗,真切可感;起結四句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饒有韻致。
張惠言《詞選》: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辭,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亂,故曰:“還鄉須斷腸。”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羈留之,重其才,舉以為相,欲歸不得,不勝戀闕之思。此《菩薩菩》詞,乃隱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還鄉斷腸,言中原板蕩,阻其歸路。“未老莫還鄉”句猶冀老年歸去。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江南之佳麗,但有思歸之意。起兩句,自為呼應。人人既盡說江南之好,勸我久住,我亦可以老於此間也。“只合”二字,無限悽愴,意謂天下喪亂,遊人飄泊,雖有鄉不得還,雖有家不得歸,惟有羈滯江南,以待終老。“春水”兩句,極寫江南景色之麗。“壚邊”兩句,極寫江南人物之美。皆從一己之經歷,證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轉,謂江南縱好,我仍思還鄉,但今日若還鄉,目擊離亂,只令人斷腸,故惟有暫不還鄉,以待時定。情意宛轉,哀傷之至。
栩莊《栩莊漫記》:端己此首自是佳詞,其妙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麗。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風流自賞,決絕語,正是淒楚語。

菩薩蠻--韋莊 之二

如今卻憶江南樂,
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
白頭誓不歸。

【簡析】

這首詞寫作者自己在江南一段快樂浪漫的生活,雖然是回憶,卻寫得栩栩如生,歷歷如繪,一位春衫舞風、春風得意的"年少",立馬在橫斜水面的橋頭,英姿颯爽,風流自賞,引起滿樓的"紅袖"為之傾倒。目成心許的美好遭遇,便充分表現在言語之外。接著便到了美女如雲的"花叢",那裡有飾著翡翠的畫屏,現折回護,把幽深的春閨和喧囂的鬧市隔了開來,使他在這個溫柔鄉里陶醉了,決意終老在江南,發誓即使到了"白首"也不回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