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

韋莊《菩薩蠻》共五首,是前後相呼應的組詞。本詞為第二篇,採用白描手法,抒寫遊子春日所見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圖。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基本信息

原詞

書法:人人盡說江南好書法: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注釋

江南江南

遊人:這裡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
合:應當。
壚邊人:這裡指當壚賣酒的女子。
皓腕:潔白的手腕。
須:必定。
斷腸:形容非常傷心。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旅人都該在江南終老。春天的江水比天空的顏色還藍,我最愛在小舟上聽著雨聲入眠。
還有那酒家裡的女子和月光一樣柔美,手腕潔白得像霜雪在肌膚上凝結。不到老時千萬不要離開江南、回到故鄉,回鄉太讓人心傷。

詞牌

《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花間意”、“重疊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髮髻,號稱菩薩蠻隊,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菩薩蠻》就成了詞牌名。
《菩薩蠻》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

作者

韋莊(836年─910年),字端己,唐末五代詩人,杜陵(今中國陝西省長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弦上黃鶯語’(見《菩薩蠻》),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稱其詞“骨秀”,評價他說“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觀昔人顏、謝優劣論可知矣。”代表作《秦婦吟》。

題解

韋莊的這一乎《菩薩蠻》是五組曲中的第二首,是他到了蜀地之後,懷念起江南浪漫生活的作品。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名家品詞

張惠言《詞選》 :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辭,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亂,故曰:“還鄉須斷腸。”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羈留之,重其才,舉以為相,欲歸不得,不勝戀闕之思。此《菩薩菩》詞,乃隱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還鄉斷腸,言中原板蕩,阻其歸路。“未老莫還鄉”句猶冀老年歸去。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江南之佳麗,但有思歸之意。起兩句,自為呼應。人人既盡說江南之好,勸我久住,我亦可以老於此間也。“只合”二字,無限悽愴,意謂天下喪亂,遊人飄泊,雖有鄉不得還,雖有家不得歸,惟有羈滯江南,以待終老。“春水”兩句,極寫江南景色之麗。“壚邊”兩句,極寫江南人物之美。皆從一己之經歷,證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轉,謂江南縱好,我仍思還鄉,但今日若還鄉,目擊離亂,只令人斷腸,故惟有暫不還鄉,以待時定。情意宛轉,哀傷之至。
栩莊《栩莊漫記》:端己此首自是佳詞,其妙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麗。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風流自賞,決絕語,正是淒楚語。

賞析

江南江南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以前王粲《登樓賦》曾說:“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願久留,中國還有句老話:“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而韋莊這兩句詞,似直而紆,把懷念故鄉欲歸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蘊藏在這表面看來非常真率的話中了。“只合”,合者,該也,什麼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莊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有什麼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敢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的特色,就正在這表面率直而內里千迴百轉的文字中得到充分體現了。
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說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閒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爐”,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云:“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爐”。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這幾層寫風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寫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層,他下面的“未老莫還鄉”,這么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折,佛經上說“才說無便是有”,說“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就應該聯想到陸放翁的《釵頭鳳》“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那一連三個“莫”字所道出的一片無可奈何之情是極為深婉而且沉痛的,韋莊詞此處的“莫”字,也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說“莫還鄉”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而現在卻有不能還鄉的苦衷,“還鄉”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係,王粲《登樓賦》說:“情眷眷而懷歸。”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韋莊詞似達而郁,五個字有三層意義的轉折,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鬱結的感情。後面他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瀰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裡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讚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其餘四首《菩薩蠻》

其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其五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