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韻

國朝毛奇齡撰。古人繇詞,多諧音韻。《周易》爻象,亦大抵有韻,而往往不拘。故吳?或作《韻補》,引《易》絕少。

古籍簡介

《易韻》·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至明張獻翼始作《讀易韻考》七卷。然獻翼不知古音,或隨口取讀,或牽引附會,殊龐雜無緒。奇齡此書,與顧炎武《易本音》皆置其無韻之文而論其有韻之文,故所言皆有條理。兩家所撰韻書,互有出入,故其論《易》韻亦時有異同。大抵引證之博,辨析之詳,則奇齡過於炎武。至於通其可通,而闕其所不可通,則奇齡之書又不及炎武之詳慎。如《乾卦》上九、用九為一節,本奇齡臆說。而此並牽古韻以實之,則尤為穿鑿。且所謂兩界、兩合驀韻者,其中皆自申其《古今通韻》之例,亦不及炎武偶雜方言之說為通達而無弊。然炎武書太簡略,而奇齡則徵引賅洽,亦頗足互證。以韻讀《易》者,以炎武書為主,而參之是書以通其變,略短取長,未始不可相輔而行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