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波綠

湘波綠

湘波綠,產於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實驗茶廠。該茶是湖南茶葉研究所繼1959年研製成功高橋銀峰名茶之後,為適應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於1961年又創製了綠茶名品湘波綠。

基本信息

簡介

湘波綠是湖南省茶葉研究所1961年創製的新名茶。
湘波綠湘波綠

湘波綠原系茶樹種名,屬無性系品種,是由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於20世紀50年代育成的良種。屬灌木型、大葉類、晚芽種。製成紅碎茶有花香,製成綠茶品質亦佳。
高橋銀峰問世後,由於品質優特,消費者十分喜愛,生產供不應求。為適應市場需要,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在高橋銀峰的基礎上又創製了產量較高的大眾化名茶湘波綠,亦借用了該所1954年選育的茶樹良種湘波綠名稱。湘波綠原料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全部采自無性系良種,既繼承了高橋銀峰的優點,原料又較高橋銀峰粗壯,加工前攤放、殺青偏重,揉捻分兩次用力稍重以加大芽葉破損,增強茶湯濃度。整個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清風、初揉、初乾、復揉、復乾、做條、提毫攤涼和烘焙10道工序。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結彎曲,色澤綠翠顯毫,香氣高悅鮮爽,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爽口,葉底黃綠光鮮。經測定,茶多酚、水浸出物、胺基酸、兒茶素、咖啡鹼含量較高,品質甚優。

榮譽

1982年後多次評為湖南省名茶,1991年湖南省農業廳授予“名茶杯”獎,1989年在首屆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活動中展銷,深受客商青睞。

名稱由來

湘波綠不但茶葉很好,它的名稱也十分美麗,並以其獨特的詩情畫意卓立於全國萬千茶名之中。究其來源,應該出自北宋詞人晏幾道(1037—1110)的一首著名的《菩薩蠻》詞,詞曰: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趣聞

湘波綠,伴隨著高橋銀峰問世以來,頗受廣大茗飲者的
湘波綠袋裝湘波綠袋裝
喜愛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1980年,著名電影藝術家趙丹和畫家富華,在上海合作一幅畫,畫中為一古色古香的茶壺,以花卉作背景,茶香飄溢的意境躍然紙上,並題寫“一壺湘波綠,滿紙銀峰香”,以此來讚賞湘波綠和高橋銀峰茶的超逸品格和茗韻幽長。1990年,長沙電視台來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拍攝了電視片《湘波綠》,以郭沫若的題詞(《為湖南茶葉研究所題詩——詠高橋銀峰茶》)作主題歌,由著名歌唱家何紀光演唱。1992年4月,著名畫家李立、虞逸夫、王超塵等雲集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舉辦茶文化聯誼活動,品茗、作畫、題聯——李立、袁海潮、陳惠生聯袂為該所合繪一幅2米長的《春滿茶鄉》國畫;79歲的虞逸夫先生書寫漢隸聯“佳茗八百延年藥,香味萬千醒夢丹”;全國五大隸書家之一的王超塵先生題寫了隸書聯“賞心悅目談書畫,煮宗品茗色味香”——畫家、書法家以及社會各界賢達們,以其技法超群、功力深厚的書畫佳作,來高度評價和禮讚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創製湘波綠、銀峰茶等為現代茶葉科學所作出的貢獻。
精於茶道的日本人對湘波綠也有所了解。2001年湯青峰在長沙城東創辦得雨活名茶店時,有一日本客人匆匆來到店內,指名求購湘波綠,恰好店裡沒貨,湯青峰向他推薦各種其他名茶,他都搖頭,只用他僅能說的三個漢字,帶著濃濃的日語口音反覆念叨著:湘波綠、湘波綠。由此可見,湘波綠已是一個有國際影響的品牌了。

製作工序

湘波綠的採制工藝及其茶品:該茶原料是選采自白毫早、福鼎大白茶、湘波綠、櫧葉齊等良種茶樹的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製成,一般在清明前後開採。鮮葉要求色澤黃綠,芽葉勻齊,百芽重約20克,最好晴天採摘,不採蟲傷和紫、紅芽葉。與高橋銀峰相較,湘波綠的鮮葉略粗壯,在加工工藝上適當加重揉捻,增加芽葉細胞破損,以增進茶湯的濃度,塑造緊結的外形。具體製造工藝分為殺青、清風初揉、初乾、復揉、復乾做條、攤涼、烘焙等七道工序。其中復揉具體做法是、當茶坯初乾適度時,即茶坯由黃綠變成暗綠,粘性大減,減重約40~45%,將茶坯出鍋,盛入小蔑盤中,趁熱進行復揉,用雙手握茶坯,向同一方向作圓周揉捻,掌握輕重輕的加壓原則,用力程式較初揉時略大些,復揉時間約1分鐘。復揉完成後,要將茶團徹底抖散,然後再進鍋復乾做條。其後工序同高橋銀峰基本相同。湘波綠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細彎曲,色澤翠綠顯毫,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高鮮爽,滋味醇厚爽口,葉底黃綠明亮。湘波綠自1982年以來,參加湖南省名優茶評比會,多次評為湖南省名茶;1989年在“首屆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活動中展銷,深受中外客商讚譽。1991年湖南省農業廳授予湘波綠“湖南省名茶杯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