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臨江仙》

唐教坊曲,雙調小令,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此詞共六十字。至今影響最大的《臨江仙》,是明代才子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被放在卷首,後被用於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歌詞。

基本信息

詞牌簡介

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任二北據敦煌詞有句雲“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多賦水媛江妃”故名;黃升《花菴詞選》卷一雲“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被柳永演為慢曲如《臨江仙慢》、《臨江仙引》等,九十三字是別格,常見的有三體,一是六十字,如蘇軾詞。二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李煜詞,三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晏幾道詞。前人也有在後片換韻的。

詞牌格式

《臨江仙》《臨江仙》
按《臨江仙》調起於唐時,惟以上下片起句、結句辨體,其上下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上下片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後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後換韻、後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後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後,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
清朝康熙年間所編《欽定詞譜》卷十“臨江仙”條目下,收錄了《臨江仙》詞牌格律十一體,今增加宋代詞人蘇軾所作一格,以及宋代詞人柳永演化的慢曲《臨江仙》一格。

格一

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例詞:和凝《臨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韻)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空濛。
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翠鬟初出繡簾中,麝煙鸞佩惹蘋風。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
碾玉釵搖鸂鶒戰,雪肌雲鬢將融。
平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平仄仄平平(韻)
含情遙指碧波東,越王台殿蓼花紅。
【注】此詞上下片兩結句俱七字,見《花間集》和詞二首,唐宋元人無照此填者。按和詞別首上片起句“披袍窣地紅宮錦”,“披”字平聲,“窣”字仄聲。第二句“鶯語時囀輕音”,“鶯”字、“時”字俱平聲,“語”字仄聲。下片起句“肌骨細勻紅玉軟”,“肌”字平聲,“細”字仄聲。第三句“嬌羞不肯入羅衾”,“不”字仄聲。結句“蘭膏光里兩情深”,“蘭”字平聲。

格二

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張泌《臨江仙·煙收湘渚秋江靜》
中中平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煙收湘渚秋江靜,蕉花露位愁紅。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五雲雙鶴去無蹤,幾回魂斷,凝望向長空。
中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翠竹暗留珠淚怨,閒調寶瑟波中。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花鬟月鬢綠雲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風。
【注】此詞上下片兩結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按《花間集》顧夐、尹鶚、毛熙震詞與此同,惟孫光憲詞上片起句“暮雨淒淒深院閉”,與鹿虔扆詞“金鎖重門荒苑靜”同。宋歐陽修、蔡伸、趙彥端、張掄諸詞本之。又李煜詞下片起句“春光鎮在人空老”,宋柳永詞本之,皆與此詞平仄全異。至平仄小異者,李煜詞上下片第二句“蝶翻輕粉雙飛”、“望殘菸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聲,“輕”字、“煙”字俱平聲。歐陽修詞上片第三句“如今薄宦老天涯”,“如”字平聲,“薄”字仄聲。孫光憲詞下片第三句“不堪心緒正多端”,“不”字仄聲,“心”字平聲。尹鶚詞兩結“逡巡覺後,特地恨難平”、“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逡”字、“梧”字俱平聲,“覺”字、“葉”字、“特”字、“點”字俱仄聲。

格三

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徐昌圖《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
中仄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回頭煙柳漸重重。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中仄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酒醒人靜奈愁濃。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注】此詞上下片第一、二句俱六字兩句,校張詞減一字。兩結俱五字兩句,校張詞添一字。宋晏幾道、陳師道、陸游、史達祖、高觀國、趙長卿、元詹正諸詞俱本此填。但上片第一句,如晏詞之“旖旎仙花解語”、陳詞之“曲巷閒街信馬”、趙詞之“春事猶餘十日”、史詞之“草腳輕回細膩”,下片第一句,如晏詞之“瀋水濃熏繡被”、趙詞之“香淡無心浸酒”、陸詞之“只道真情易寫”、高詞之“前度詩留醉袖”,第五字皆用仄聲,與此小異。又晏幾道詞下片第四、五句“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夢”字仄聲,又與諸家小異。

格四

雙調,五十八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
例詞:牛希濟《臨江仙·柳帶搖風漢水濱》
仄中平中仄中平(韻)平平仄仄平平(韻)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鴛鴦對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韻)
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水晶宮殿豈無因,空勞縴手,解佩贈情人。
【注】此即張詞體,但上片起句用韻。按《花間集》牛詞七首皆然,惟一首上片起句或作“謝家仙觀寄雲岑”,又一首或作“洞庭波浪颭晴天”,與毛文錫詞“暮蟬聲里落斜陽”、閻選詞“兩停荷芰逗濃香”句同,俱與此詞平仄全異。其餘可平可仄已見張詞。

格五

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李煜《謝新恩·庭空客散人歸後》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
庭空客散人歸後,畫堂半掩珠簾。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林風淅淅夜厭厭,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金刀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注】此亦張詞體,惟上下片換韻異。此詞字句悉同張詞、牛詞,其可平可仄亦同。

格六

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韻。
例詞:顧敻《臨江仙·碧染長空池似鏡》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
碧染長空池似鏡,倚樓閒望凝情。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滿衣紅藕細香清。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橫。
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韻)
暗想昔時歡笑事,召集贏得愁生。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博山爐暖淡煙輕。
平平平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蟬吟人靜,殘日傍,小窗明。
【注】此亦張詞體,惟兩結句各添一字作三字兩句異。在《花間集》亦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七

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向子湮《臨江仙·新月低垂簾額》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
新月低垂簾額,小梅半出檐牙。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高堂開宴靜無嘩。
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麟孫鳳女,學語正吚啞。
仄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寶鼎賸熏瀋水,瓊彝爛醉流霞。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薌林同老此生涯。
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一川風露,總道是仙家。
【注】此詞上下片起二句與徐昌圖詞同,第二句以下仍與張詞同。按《惜香樂府》“破靨盈盈”詞、“夜久笙簫”詞正與此同。

格八

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賀鑄《臨江仙·巧剪合歡羅勝子》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平平(韻)
巧剪合歡羅勝子,釵頭春意翩翩。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艷歌淺笑拜嫣然。
仄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願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平平(韻)
未至文園多病客,幽襟淒斷堪憐。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舊遊夢掛碧雲天。
中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注】此詞上下片第四句校張詞各添一字,宋元詞俱照此填。惟秦觀詞上片起句“千里瀟湘接藍浦”,“藍”字平聲。葛勝仲詞下片起句“今夜那愁煞風景”,“今”字平聲,“那”字仄聲,“風”字平聲,間作拗句。又黃機詞前後兩結“驛程那復記,魂夢已先飛”、“綠陰幽邃處,不管盡情啼”,“那”字仄聲,“幽”字平聲,譜內據此。若趙長卿詞下片第四句“仙源正閒散”,“閒”字或用平聲,此偶誤,不必從。其餘字句,與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參校。

格九

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晏幾道《臨江仙·東野亡來無麗句》
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東野亡來無麗句,於君去後少交親,追思往事好沾巾。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白頭王建在,猶見詠詩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學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載不乾身,酒筵歌席莫辭頻。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爭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注】此與賀詞同,惟上下片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七字句異。宋詞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十

雙調,五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馮延巳《臨江仙·冷紅飄起桃花片》
仄平平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冷紅飄起桃花片,青春意緒闌珊。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畫樓簾幕卷輕寒。
仄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酒餘人散後 獨自憑闌乾。
仄平平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平(換韻)
夕陽千里連芳草,萋萋愁殺王孫。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徘徊飛盡碧天雲。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鳳笙何處,圓月照黃昏。
【注】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後片換韻。

格十一

雙調五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王觀《臨江仙·別浦相逢何草草》
仄中平中平中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別浦相逢何草草,扁舟兩岸垂楊。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繡屏珠箔綺香囊。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酒深歌拍緩,愁入翠眉長。
仄中平中平中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
燕子歸來人去也,此時無奈昏黃。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桃花應似我愁腸。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不禁微雨,流淚濕紅妝。
【注】此與馮詞同,惟上下片不換韻異。按馮延巳“秣陵江上”詞前結“青簾斜掛里,新柳萬枝金”,後結“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又秦觀“髻子偎人”詞前結“斷腸攜手處,何事太匆匆”,後結“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正與此同。但馮詞上下片兩起句“秣陵江上多離別”、“隔江何處吹橫笛”平仄與此異。

格十二

詞譜未收錄該格律
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家童鼻息已雷鳴。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夜闌風靜縠紋平。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注】蘇軾詞與上面十一體皆不一樣,蓋因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範而不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音律規範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像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

格十三

仙呂調慢曲
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十一句五平韻,下片十一句六平韻
例詞:柳永《臨江仙·夢覺小庭院》
仄仄仄平仄(句)仄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
夢覺小庭院,冷風淅淅,疏雨瀟瀟。
仄平仄(讀)平平仄仄平平(韻)
綺窗外、秋聲敗葉狂飄。
平平(韻)
心搖。
仄平仄仄(句)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韻)
奈寒漏永,孤幃悄、淚燭空燒。
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
無端處,是繡衾鴛枕,閒過清宵。
平平(韻)
蕭條。
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韻)
牽情系恨,爭向年少偏饒。
仄平平平仄(讀)仄仄平平(韻)
覺新來憔悴,舊日風標。
平平(韻)
魂消。
仄平中仄(句)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韻)
念歡娛事,煙波阻、後約方遙。
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
還經歲,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
【注】慢曲。詞中“奈”、“是”、“覺”、“念”、“問”皆領格字。此調只有此詞,平仄無別首可校。此詞押三短韻,前後段第六句作上一下三句法,第十句作上一下四句法,當是體便,填者審之。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表示可平可仄。)

臨江仙--楊慎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閒談的材料。

【注釋】淘盡:蕩滌一空。漁樵:漁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濁:不清澈;不乾淨。與“清”相對。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較混濁。

臨江仙--李煜 

《臨江仙》《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香爐閒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1、櫻桃落盡: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李煜此時,城被圍,宗廟莫保,櫻桃難獻,又隨”春歸去”而”落盡”,可見傷逝之感良深。
2,子規啼月:子規即杜鵑,相傳為失國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鳴聲悽厲。
3、望殘:眼望淒殘欲絕的景象
4、鳳凰兒:似指衾枕上的彩飾。施肩吾一抱紅羅分不足,參差裂破鳳凰兒。
5、羅帶:均多作”裙帶”,此似以喻指小周后.

今譯: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瞭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入夜後小巷裡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悽然欲絕面對菸草低迷。爐里的香菸閒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簡析:
此詞是李煜在涼城被圍中所作,開寶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詞當作於開寶八年(975)初夏。全詞意境,皆從”恨”字生出:圍城危急,無力抵禦緬懷往事,觸目傷情.開頭”櫻桃”二句,以初夏”櫻桃落盡”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時甚感宗廟難保,櫻桃難獻,而又隨春而歸去”落盡”,傷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無知,迴翔取樂,反襯並加深悔恨心情.”子規”句,加深了亡國之預感.句中”小樓西”的西字,不是簡單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來,故予以特別關注.”玉鉤羅幕”,點明以上見聞是從小樓視窗所及.倚窗銷愁,,愁偏侵襲,望幕煙之低垂,對長空而惆悵,為國勢朝不保夕而自傷.過片寫內景,時間自暮入夜.”別巷”句寫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況,渲染環境氣氛.”望殘”句,刻畫出悽然欲絕的惆悵之人面對”菸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寫室內的爐香悠閒繚繞著帶有”鳳凰兒”文的衾枕,卻見她空持羅帶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悽慘,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結句點出一”恨”字,回貫全篇.全詞所發之亡國哀怨,深切感人!

臨江仙--晏幾道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苹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全部注釋
五代翁宏《春殘》詩:"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兩重心字羅衣:說明小苹的社會角色,即身份——職業歌女。兩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琵琶弦上說相思,說明小苹多才多藝,風情萬種。彩云:此指小苹。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這首《臨江仙》是小山詞中的傳誦之作,寫得深厚閒雅、婉轉沉著。詞中的小苹是實指。晏幾道《小山詞自序》云: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苹、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而已。已而君寵疾廢臥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與兩家歌兒酒使,俱流轉於人間。"看來確實有一段放浪形骸的經歷。

此詞有多層對比:

夢、醉——醒;
去年——現在;
人獨立——燕雙飛
歡會——離別
心心相印——天各一方
而這一切對比都關合於情感維度上的一個基本對比:歡——悲。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名句,總的看是人與自然的對比。具體說來,作者特別為主人公選擇了三個自然意象作為生命的參照:落花與人,強調歲華搖落,歲月無情,青春苦短。人在雨中,暗示生命景況之淒涼,心緒之迷惘和感傷。孤獨的人和雙飛的燕是有情與無情、有知與無知折對比,強調人的孤獨,暗含對重逢的期待。

詞作鑑賞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的名篇,當為作者別後懷思歌女小苹所作。詞之上片寫“春恨”,描繪夢後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寫相思,追憶“初見”及“當時”的情況,表現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全詞懷人的月時,也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上片起首兩句,寫午夜夢回,只見四周的樓台已閉門深鎖;宿酒方醒,那重重的簾幕正低垂到地。“夢後”、“酒醒”二句互文,寫眼前的實景,對偶極工,意境渾融。“樓台”,當是昔時朋游歡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樓空。詞人獨處一室,寂靜的闌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獨與空虛。企圖借醉夢以逃避現實痛苦的人,最怕的是夢殘酒醒,那時更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了。這裡的“夢”字,語意相關,既可能是真有所夢,重夢到當年聽歌笑樂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歡離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時驟見而得之,而是詞人經歷過許多寥寂淒涼之夜,或殘燈獨對,或釅酒初醒,遇諸目中,忽於此時煉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這種空寂,正是詞人內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轉入追憶。“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產生的一種莫名的悵惘。“去年”二字,點明這春恨的由來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樣是這春殘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盪氣迴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淒艷絕倫的意境。

過片是全詞樞紐。“記得”,那是比“去年”更為遙遠的回憶,是詞人“夢”中所歷,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詞。自跋》中提到的“蓮、鴻、苹、雲”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屬意者的名字入詞,小苹就是他筆下的一個天真爛漫、嬌美可人的少女。本詞中特標出“初見”二字,用意尤深。夢後酒醒,首先浮現腦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見時的形象,當時她“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她穿著薄羅衫子,上面繡有雙重的“心”字。此處的“兩重心字”,還暗示著兩人一見鍾情,日後心心相印。小苹也由於初見羞澀,愛慕之意欲訴無從,唯有藉助琵琶美妙的樂聲,傳遞胸中的情愫。彈者脈脈含情,聽者知音沉醉,與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寫出小苹樂技之高,也寫出兩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許已經無語心許了。

結拍兩句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轉而寫別後的思憶。詞人只選擇了這一特定情境:當時皎潔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雲飄然歸去。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又,白居易《簡簡吟》:“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彩雲,藉以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從《高唐賦》“旦為朝雲”來,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份。

結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後”相應。如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於當時了。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著到了一種“痴”的境地。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內容上,它寫的是小山詞中最習見的題材——對過去歡樂生活的追憶,並寓有“微痛纖悲”的身世之感;藝術上,它表現了小山詞特有的深婉沉著的風格。可以說,這首詞代表了作者詞的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堪稱婉約詞中的絕唱。

《臨江仙》《臨江仙》
晏幾道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羅裙香露玉釵風。
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酒醒長恨錦屏空。
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晏幾道詞作鑑賞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係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遊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嘗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裡相尋了。“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儘管這是夢裡,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已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

臨江仙——晏幾道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臨江仙——晏幾道
身外閒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臨江仙——晏幾道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里離聲。少陵詩思舊才名。雲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

臨江仙——晏幾道
淺淺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
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箇到伊行。

臨江仙——晏幾道
長愛碧闌乾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艷,雲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臨江仙——晏幾道
旖旎仙花解語,輕盈春柳能眠。玉樓深處綺窗前。夢回芳草夜,歌罷落梅天。
瀋水濃熏繡被。流霞淺酌金船。綠嬌紅小正堪憐。莫如雲易散,須似月頻圓。

臨江仙——蘇軾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鑑賞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佑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佑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於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度,並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的讚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描繪出一種淒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後鍛鍊出來的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游於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以一種恬淡自安、閒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度的集中體現。然而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後,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

臨江仙·送王緘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送王緘
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憑將清淚灑江陽。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殷勤且更盡離觴。
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鑑賞
此詞將送別的惆悵、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鄉思的愁悶交織一起,表達了詞人極度傷感悲苦的心緒。詞的上片寫悲苦的由來、發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狀,下片寫送別的情懷及內心的自我排遣。開頭兩句“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寫的是作者十年來對亡妻的徹骨相思。蘇軾愛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年)嫁到蘇家以後,一直很細心地照顧著丈夫的生活。蘇軾於婚後五年開始宦遊生涯,王弗便蘇軾身邊充當賢內助。蘇軾性格豪爽,毫無防人之心,王弗有時還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慣於逢迎的所謂“朋友”,夫妻感情極為深篤。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僅二十六歲。這對蘇軾來說,打擊非常之大。為了擺脫悲痛的纏繞,他只好努力設法“忘卻”過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卻”,越是不易忘卻。從王弗歸葬眉山至妻弟王緘到錢塘看望蘇軾,其間相隔正好“十載”,這“十載”蘇軾沒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卻”所起的作用不過是把紛繁堆積的難以忍受的悲痛,化為長久的有節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緘的到來,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憶;日漸平復的感情創傷重又陷入了極度的痛楚之中。“憑將清淚灑江陽”,憑,憑仗,煩請。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別,請你將我傷心之淚帶回家鄉,灑向江頭一吊。王緘此來,與蘇軾盤桓數日,蘇軾得知“故山好”,自感寬慰,但又覺得自己宦跡飄零,賦歸無日,成為天涯孤客,於是,不禁悲從中來。所謂“悲涼”,意蘊頗豐。蘇軾當時因為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內心本來就有一種壓抑、孤獨之感,眼下與鄉愁、旅思及喪妻之痛攪混一起,其心情之壞,更是莫可名狀了。

過片“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切入送別的詞旨。毋庸置疑,王緘的到來,蘇軾悲涼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幾分暖意,而現王緘又要匆匆離去,作者自然感到難以為懷了,於是國憂、鄉思、家恨,統統融進了“別愁”之中,從而使這別愁的分量更有千鈞之重。“歸來欲斷無腸”,是說這次相見之前及相見之後,愁腸皆已斷盡,以後雖再遇傷心之事,亦已無腸可斷了。“殷勤且更盡離觴”一句,意借酒澆愁,排遣離懷,而無可奈何之意,亦見於言表。

結尾兩句,蘇軾吐露將整個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漢書。蓋寬饒傳》云:“富貴無常,忽則易人。此如傳舍,閱人多矣。”本詞“此身如傳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變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歇拍”何處是吾鄉“暗用其意。對此,顧隨評曰:”人有喪其愛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詞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當初沒你。‘常人聞之,或謂其徹悟,識者聞之,以為悲痛之極致也。此詞結尾二句與此正同。”》顧隨文集·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臨江仙》《臨江仙》蘇軾
臨江仙
作者:蘇軾
夜飲東坡1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豰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注釋
1.東坡:在黃岡縣以東。蘇軾謫居黃州時,在城東荒地耕種自給,並築雪堂以作游息之所,因自號東坡居士。此詞王文誥《蘇詩總案》題作:“壬戌(1082年)九月,雪堂夜飲,醉歸臨皋作”。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作品。雪堂是蘇軾在東坡所築的簡陋的亭子。蘇軾在《哨遍》詞的小序中說:"余治東坡,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可知雪堂建築簡陋,但它卻是蘇軾休憩身心之所。《宋史》本傳說他謫居黃州時,"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

臨皋在黃州以南毗鄰長江處,是蘇軾的起居寓所。此詞敘寫蘇軾夜飲東坡、三更歸家之事,當是真實情景。

"烏台詩案"對蘇軾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曾欲置之死地,雖然最後宋神宗網開一面,將他謫為黃州團練副使,使他逃過一死,但經此事變,他一面如驚弓之鳥,一面重新參悟生命。他援道、釋以自救,從而發現生命之多維度的意義。這首詞上闋敘事,極富生活情趣。"醒復醉"說明他酒興之濃,或因知己來訪而高興,或因謫宦而幽怨。"倚杖聽江聲"一句,尤見其隨緣自適、瀟灑出塵之思致。下闋直筆入情,揭示心中苦悶。

《莊子·知北游》云:舜問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又《莊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蘇軾援道救心,理解到人是天地之所賜,只有忘卻世間的功名利祿,才能養護生命之自由自在。“夜闌風靜豰紋平”暗示心靈的寧靜,這不正是忘卻營營的境界嗎?小舟是蘇軾常用的生命意象。逝是遠離,他要遠離什麼呢?俗生世事,功名利祿、榮辱窮達……將生命放歸茫茫江海,這不正是生命的原生形態嗎?元好問評蘇詞云:"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這首詞從敘事到抒情,從纏綿苦悶到驀然頓悟,無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蘇軾謫黃時,曾因患赤眼病而逾月不出,一時有人誤傳蘇軾已死。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在記敘這一笑談之後,又記敘了另一趣談。他說:"……未幾,復與數客飲江上。夜歸,江面際天,風露浩然。有當其意,乃作歌辭,所謂'夜闌風靜豰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然此語卒傳至京師,雖裕陵亦聞而疑之。"

臨江仙--朱敦儒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朱敦儒
作者: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後1,擘釵破鏡分飛2。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3。年年看塞雁4,一十四番回5。

全部注釋
1.直自:自從。鳳凰城:因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故漢唐時長安又稱鳳凰城;或曰,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簫引鳳降於京城,故後稱京城為鳳凰城。此處指北宋都城汴京。

2.擘釵: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一半,以為將來複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破鏡:據孟棨《本事詩o情感》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一半,為重聚之憑,後果據此團圓。擘釵、破鏡後常代指夫妻在戰亂中分離。

3.杜鵑:據《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後魂化為鳥,是為杜鵑。相傳杜鵑啼聲?quot;不如歸去",春來即夜夜悲啼,至血出乃止。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4.塞雁:雁為候鳥,每年春季由北自南遷徙,古時相傳有雁足傳書之事。

5.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此詞約作于靖康之難後第十四年。上片開門見山自金兵破城入筆,國難當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親人離散、夫妻慘別,是必然的命運。如若別離之後尚能訊息往來,倒也能略感安慰,但又偏偏是天涯海角音信稀少。遼海北、玉關西,均指邊塞偏遠之地,與上句“天涯海角”相呼應,夢回、魂斷,直寫出山長水遠、音信難通的痛苦和無奈。下片由月圓星聚的自然現象,引起無限感慨,無情之物尚能團聚,則人何以堪?“如何不見人歸”一問充滿辛酸。又到本就易惹愁緒的春天,又聞杜鵑聲聲的“不如歸去”,又見那相傳能寄信傳情的旅雁,然而今年親人的訊息必然也是一場空盼的吧,一如以往十四年來的旅雁空回。收篇三句,平淡中直見字字血淚。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對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復國的不滿與控訴。此詞所寫夫妻離散的個人悲劇,反映了整個時代的社會悲劇;所抒懷念親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懷念故土的愛國意義。

臨江仙--李清照

《臨江仙》《臨江仙》李清照
臨江仙--李清照
【作者】:李清照——《臨江仙》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春遲,
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
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
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
暖風遲日也,
別到杏花肥。

【注釋】:
幾許:多少。
羌管休吹:吹,《歷代詩餘》等作“開”。笛曲有《梅花落》,此處語涉雙關。
暖風遲日:春風溫曖、陽光融和。
肥:《歷代詩餘》等作“時”。

【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果為易安的作品,該為南渡前所作。這是一首詠梅詞,托物言志,寄託著女主人對遠離身邊的心上人深情思念,此詞運用寄託擬人等藝術手法,亦花亦人,梅與人渾然一體。意味綿長。

《臨江仙》《臨江仙》李清照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臨江仙》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無心情。

【注釋】:
幾許:多少。
扃:門外之親,引用為關閉之意。
萼:花瓣外的一層小托片。
秣陵:戰國楚置金陵邑,秦時稱秣陵,以後又多次更名。這裡的“秣陵”為古名的沿用。孫吳時又改名建業,東晉建興初改為建康,隋又易為江寧。同理,此詞中的“建康”也是古地名的沿用。兩名實指一地,即現在的江蘇省南京市。
老:《花草粹編》等作“客”,今據趙萬里輯《漱玉詞》。
建康:即南京。《花草粹編》等作“建安”,《樂府雅詞》作“遠安”。遠安在今湖北,清照未至此地。建安在今福建,王仲聞以為清照似曾至此地。
試燈:正月十五為燈節,節前預賞試燈。

【賞析】:
《臨江仙》系易安從明誠守建康時作,當作於建炎三年(1129年)春為是。該詞引前人句入詞,渾化無跡。兩組對仗的運用,深化了詞旨,增強詞的建築美、韻味美。含蓄蘊藉,耐人尋味。通過早春景象的描寫,表現作者南渡之後百感交集繫念家國的複雜思想感情。

臨江仙--徐昌圖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徐昌圖
臨江仙
【唐】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常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注釋】:①浮生:一生。古人謂“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曰浮生。飄蓬:飄浮無定之意。

【評解】
黃昏送別,孤帆遠征。回頭重重煙柳,淡雲暮煙。待到酒醒人靜,只見狐枕殘燈,淮月朦朧。晨風輕浪,離愁更濃。這首詞抒寫了離別之痛,相思之苦。風格柔麗,抒情宛轉。語言美,意境尤美。
【集評】
沈雄《古今詞話》:《尊前集》有徐昌圖《臨江仙》、《河傳》二首,俱唐音也。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寫江行夜泊之景。“暮天”二句晚霞如綺,遠雁一繩。“輕浪”二句風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有聲,狀水窗風景宛然,千載後猶相見客中情味也。昌圖爵里無考,選詞家有列入唐詞末者。《柳塘詞話》卷二沈雄云:有以徐昌圖之《臨江仙》為仙侶,而牛希濟之《臨江仙》為南呂者,其宮調自別,亦可也。

臨江仙--歐陽修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歐陽修
臨江仙
【宋】歐陽修
池外輕雷池上雨
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乾倚處
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
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
傍有墮釵橫

【簡析】
詞中的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無疑是華貴的,她的心靈卻並不歡快。涼蓆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金釵。這就暗示我們:她正獨守空閨。她在妝樓倚欄依望。她聽到雷聲、雨聲、雨打荷葉聲,卻聽不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她看到雨後彩虹,夜空的新月,卻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無望的期待中度過一個炎夏的永晝。她只得悵悵的,懨懨的,獨自回到閨房,垂下珠簾,因為她不願那成雙捉對的燕兒窺見她的縈寞,嘲笑她的孤單,可以想見,睡夢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臨江仙--秦觀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
【秦觀】 
千里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月亮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賞析】
這首詞約寫於宋哲宗紹聖三年作者貶官郴州時,回憶昔日曾經瀟湘的感受。詞的起首兩句為倒裝。“挼藍”,形容江水的清澈。古代挼取藍草以取青色,故稱“挼藍”或“揉藍”。“橈”,船槳,“蘭橈”是對舟的美稱。《楚辭·湘君》中有:桂櫂兮蘭枻”、“蓀橈兮蘭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蘭木做的枻;或用蓀草飾的橈,用蘭草飾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裝飾。這裡的“蘭橈”代指木蘭舟,暗指這一帶正是當年騷人屈原的蘭舟所經過的地方。這兩句是寫他從處州貶來郴州時,曾乘船經過清澈如藍的千里湘江,猶如在步當年騷人屈原的足跡,在千里瀟湘水上走著遷謫的苦難歷程,接著三句寫泊舟湘江夜景。寫這時月升中天,風停息下來,因為夜深,看兩岸花草上露水開始凝結,在月光照射下晶瑩透亮。整個瀟湘水面是平靜的,沒有風也沒有浪,滿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裡,星星冷得似乎在發抖,寫出了深夜的寒意。這是移情寫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現出來。

詞的下片寫情。開始兩句,寫詞人泊舟湘江浦,獨自靠在高高的檣桿上,靜靜地傾聽遠方傳來的湘妃清冷的瑟聲。“妃”,指湘妃。傳說瀟湘一帶,是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淚灑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傳二妃善於鼓瑟,《楚辭·遠遊》有“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特定的時地,觸發了詞人的歷史聯想,從而寫出了這瀟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聲,曲折地透露出寂寞淒冷的心境。接著第三句,進一步描寫對瑟聲的感受,湘妃的瑟聲是清涼哀怨的,抒發了她們對舜帝思念的深情,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聲,不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詞人的幽怨。詞的歇拍兩句,寫聽完曲子,抬頭尋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見蹤影了,只有江岸無數座青青山峰巍然聳立,更進一步寫出詞人的悵惘之情和剛毅不屈的性格。錢起《湘靈鼓瑟》詩有:“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詞末兩句全用錢起成句入詞,但用得恰到好處,毫無斧鑿之痕。

臨江仙--晁補之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晁補之
綠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垂楊低映木蘭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鉤。
青鸞無計入紅樓。
行雲歸楚峽,飛夢到楊州。

晁補之詞作鑑賞
這首詞抒發了一個萍蹤遊子的旅愁和鄉情。詞之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開,因愁而憶,因憶而思之,求之,寫出低徊往昔、憧憬來日的複雜情懷。全詞情景交融,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的複雜情感,物象婉麗,筆調瀟灑,餘韻深長。

上片首句大筆勾勒。“三月暮”交待節令。“汀州”即“汀洲”,點明地點。“綠暗”二字,濃墨重彩,為這個特定的時空背景塗上一層陰沉的底色,人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畫面。接著詞人點染岸邊近景,此時風已收煞,落英繽紛,布帆暫卷,垂楊下蘭舟斜橫,氣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無人跡,然而從剛收風帆、暫傍垂柳的蘭舟,不難想像見一位萍蹤無定的遊子。“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正是這位遊子面對眼前實景而產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陽將下,遊子未歸,觸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將愁比作春水之意。這裡明寫舟外景物,暗寫舟中遊子。整個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遠景寫到近景,由寫景過渡到寫情。

詞的前半部分,通過落花、風帆、木蘭舟、春水夕陽等物象,環環扣合,結出一個“愁”字。下片則是“愁”字的生髮和具體化,詞意似斷實續。灞月橋,陝西長安縣東。唐人離開京都,多於此處折柳贈別,如鄭谷《闕下春日》詩:“秦楚年年有離別,揮鞭揚袖灞陵橋。”羅鄴《鶯》詩:“何處離人不堪聽,灞橋斜日裊垂楊。”因此,灞橋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詞中遊子凝想當日方別之後,回望紅樓,仍見艷妝美人正捲簾佇望;如今泊舟江渚,懷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遙遠,希望有青鳥使者傳遞訊息。然而,蓬萊路遠,無計可通,“青鸞無計入紅樓”。這一句,對遊子愁的內涵和來由,略略一點。遊子不僅有江湖飄泊之感慨,且有懷念情人、音信難通之愁苦,則心情的悵惘寥落,可想而知。於是,這深沉的旅愁遊子心頭激盪起綿綿無盡的遐思。

“行雲歸楚峽”一句,化用了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宋玉《高唐賦序》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臨別前告訴他說:妾“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往日情事,如今雖只留下美好的回憶,然而遊子豈能忘懷,他要追尋、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華的揚州有關,聯繫上文“美人新上簾鉤”來看,這裡用的是杜牧所詠“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峽”一樣,都是虛指冶遊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飛夢到揚州”了。詞之結句,飛揚靈動,想像奇特,表達了作者追求、嚮往之情的急切。綜上,此詞思緒綿綿而情韻清幽。讀後給人以流連忘返、餘韻不盡的美感,堪稱瀟灑清麗的佳作。

臨江仙--楊慎 

《臨江仙》《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詞牌叫“臨江仙”為楊慎《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楊慎(14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中葉傑出的詞人。正德六年進士。官經筵講官。以直諫忤旨,被明世宗廷杖謫戍雲南永昌,年七十二,死於貶所。升庵博聞廣識,著述極富,為明代第一。詩風淵博縟麗,詞則華美流利,好入六朝麗字,似近而遠,然其妙處亦能過人。這首詞雖為《說秦漢》的“開場詞”,但作者的視野並沒有局限在秦漢兩朝具體的史實上,而是高屋建瓴,從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經歷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會人們始終能產生共鳴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寫古來多少英雄是非成敗,猶如大浪淘沙轉眼成空。頭兩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詩“不盡長江滾滾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意,抒發對歷史變遷、英雄隨著時光消逝的感慨。第三句則是作者經過思考後,透過歷史的表象得出的結論。作者認為,英雄豪傑們長眠地下之後,生前的是非得失,榮辱成敗又有什麼意義呢?這一句貴在一個“空”字。“空”可以說是本詞的詞眼,幾多惋惜,幾多悲憤,盡歸其中。它不僅是作者追溯歷史後的結論,而且是他對待自己歷盡坎坷人生的達觀態度。“青山”句乃是寫自然,意為“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夕陽”句亦寫自然,“幾度”謂“難得”,而“夕陽紅”象徵人生中短暫的美好時光,它在橫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這兩句看似寫景,其實在景語中蘊含了豐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體會,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傷情結。

下片寫江上漁樵閒話,娓娓動聽。“白髮漁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詞的一、二句寫老翁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內容。他遠離塵囂,遁跡山林,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看慣了“江上之清風”和“山間之明月”(蘇軾《前赤壁賦》),與世無爭,其樂無窮,是一位志向高潔、風懷瀟灑的老人。第三句寫老翁的生活情趣,他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斷絕一切人際交往的隱者,而是仍舊同世俗社會保持著聯繫。“美酒要逢知己飲,好詩須向會家吟”(楊慎《說三代》)。“一壺濁酒”以“秋月”“春風”為背景,正顯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懷和朋友之間的志趣相投。最後兩句直揭“白髮漁樵”並非胸無點墨的老翁,而是通曉古今、博學多識、知權達變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敗榮辱都化作可助酒興的談資;在笑談之中,縱論古今,品評人物,其曠達和豪放可以想見。我們不難發現,在老翁身上有許多同漁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徵,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這首詞可稱為“史論”。它綜觀歷代興亡盛衰,以英雄豪傑的成敗得失抒發感慨,表現出一種曠達超脫乃至“大徹大悟”式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臨江仙》《臨江仙》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鑑賞摘要】
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歸來仿佛三更”,“仿佛”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在家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走筆至此,一個風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以上兩句精粹議論,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託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徵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心聲。

相關詞條

參考網頁

1、http://www.shiandci.net/sgx.htm
2、http://www.esgweb.net/mingjiaci/format1_23.html
3、http://www.elyoo.com/user1/jinjun/archives/2007/9501.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