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話劇]

《白鹿原》[話劇]
《白鹿原》[話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話劇《白鹿原》於2006年5月底上演。作為北京人藝傾力打造的又一部經典話劇作品,導演林兆華要求所有演員在演出中必須堅持用陝西方言。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鹿原》《白鹿原》

早在2002年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導演林兆華和人藝名角濮存昕就商量把《白鹿原》搬上舞台。2005年,北京人藝決定當年7月把《白鹿原》推上舞台。後來又傳出《白鹿原》預計在2006年春節上演的訊息,但最終又讓戲迷們空歡喜。曲曲折折的排演過程,版本不同的小道訊息,讓很多鍾情於話劇的觀眾感覺迷惑,一位名叫“話劇老觀眾”的網友在人藝論壇上留言:“儘管我遠在江蘇鎮江,但我的心一直和北京人藝息息相關。北京人藝排《白鹿原》真的很困難嗎?”

對此,林兆華不願談及太多。對外界所傳的“由於演員流失和劇本敏感不好改編導致該劇屢次受挫”等傳言,林兆華說,“確實有多方面原因。而我就只想好好排戲。關於人藝或其他的事,我不想多說。”

面對觀眾的迷惑和期待,北京人藝藝術處楊靜女士表示,《白鹿原》排演已經進入演員對詞階段。林兆華介紹,目前所有演員都在學習陝西方言,且已經基本完成,“他們正下勁練呢,已經有那個味了。”

而對於諸多媒體熱炒該劇將以秦腔為背景音樂,林導解釋,並非秦腔,而是老腔。“是當地農民在生活、勞動中,在自在狀態下唱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化的。”林導說,這些負責唱老腔的非專業演員就由陝西當地農民擔當,目前正在落實中,《白鹿原》作者陳忠實也在幫忙挑選。

首演

《白鹿原》《白鹿原》

該劇編劇、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再次來到西安,就目前該劇的排演情況與陳忠實做了溝通,並將考察具有陝西特色的華陰“老腔”及秦腔表演,以期將這些具有三秦特色的地方藝術融入話劇表演當中。

男二號郭達身兼“語言輔導”

《白鹿原》[話劇]《白鹿原》[話劇]

《白鹿原》作為北京人藝傾力打造的又一部經典話劇作品,導演林兆華要求所有演員在演出中必須堅持用陝西方言,因此過“語言關”就成了大多數演員包括主演濮存晰、宋丹丹等人的首要任務。據孟冰介紹,為了能夠比較精準的掌握髮音,在濮存晰的劇本上,每一個字上面都被註上了音標,而被公認具有語言天賦的宋丹丹也表示,陝西方言是她接觸的地方語言中最難掌握的。相對前兩位主演的煩惱,在劇中扮演男二號“鹿子霖”的郭達就輕鬆很多,作為地道的陝西鄉黨,他在完成角色塑造之餘,也理所當然地擔當起了其他演員的“語言輔導”。

改編忠於原著、貴在用情

如何將小說《白鹿原》成功搬上話劇舞台,將文學語言轉化為話劇表演,是孟冰在接受這個改編任務之後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此他表示《白鹿原》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宏篇巨著,其在改編的過程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如何取捨小說中描述的豐富多彩的內容,二是主要人物的確立,最後則是如何做到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用編劇獨特的理解、感情將整個故事呈現在舞台上。記者了解到,目前的劇本演出時長將在兩個小時以上,演職人員將達到80餘人,而除了導演編劇以及演員之外,該劇的舞美、燈光以及道具等硬體設備也將達到國內一流水準。

西安觀眾認可是成功關鍵

話劇《白鹿原》於2006年5月31日正式亮相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的閉幕式,這也是該劇的首場公演,據介紹,目前該劇的演出計畫是北京演出30場以及在西安的5場演出,但在西安具體的演出時間,還有待於進一步確定。對此孟冰表示,《白鹿原》在北京的演出如果獲得成功,將是該劇獲得觀眾認可的第一步,而如果能夠得到西安大多數觀眾的認同,則是該劇獲得成功的又一個標誌,談到此孟冰也笑言,畢竟大多數演員的陝西話屬於初學階段,希望屆時西安觀眾能夠在欣賞過程中不要太挑剔,能夠給一些寬容。

2013年北京公演

話劇《白鹿原》將於2013-05-27至2013-06-16在首都劇場演出,由濮存昕主演,話劇《白鹿原》將長篇小說的創作精髓濃縮於舞台之上,力求全面地展示出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歷史。舞台上,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演繹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悲烈情節。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編劇:孟冰
導演:林兆華
設計:易立明
演員:濮存昕、盧芳、李珍、李士龍、鄒健、王剛、米鐵增、張萬昆、蘭法慶、張華、王寧、張福元、高倩、閆銳、孟秀、班贊、王欣雨、雷佳、韓清、何靖、苗馳、荊浩、傅佳、郭達、王堃、李珀、楊懿、黃薇、金漢、周帥、王羽錚……

唱段

評價

《白鹿原》《白鹿原》

該劇的舞美設計則由被林兆華稱為“當今國內水平最高的舞美師”的易立明負責。但是舞台效果具體什麼樣,林導表示“現在還不好說”,“從沒見過為了一部戲修改這么多次舞台模型的,直到現在還沒有定型,還在反覆討論、推翻。30多場戲的背景,如何能更好地展示白鹿原地區農民的、地域的和年代的特色以及那個地方的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挑戰。”

此外,對於劇本改編問題,林兆華認為,能在兩個半小時內將原著中跨越兩代人的錯綜複雜的故事展現出來,作為編劇的總政話劇院作家孟冰功不可沒。林兆華透露,劇本的改編基本遵循原著,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書中的故事複雜,人物眾多,還有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敏感話題,這對於改編來說都是個難題。”林導說。

幕後

《白鹿原》《白鹿原》

《白鹿原》的演員挑選一直備受關注。不少人困惑於該劇大多數演員都是從總政借調,甚至有網友發出激烈言論,“應該說是總政將人藝的導演和二位演員借去排《白鹿原》。”對此,林導說“不光他們困惑,我自己也很困惑。人藝內部的種種問題這段時間已經有很多報導了,大家也能猜到一些原因了。好在,總政把他們最好的中青年演員借調過來,現在總政的陝西籍演員兼該劇的台詞指導郭達已經投入排練。”

在話劇《白鹿原》歷盡坎坷的同時,同名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過程也非一帆風順。2002年2月,就有訊息稱王全安將執導電影《白鹿原》,由於種種原因,該片向廣電總局報批過程並不順利,直到2004年才拿到準拍證,王全安也曾高調錶示2005年將是“白鹿元年”,之後又不見動靜。而由程文寬執導秦腔電視劇《白鹿原》的訊息更是早在2000年就傳了出來,但是劇本交上一年都沒有立項,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作為一部已問世十幾年的作品,《白鹿原》被作者陳忠實自稱為“死時的枕頭書”,曾經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被譽為“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同時《白鹿原》也飽受爭議,有人曾認為該書存在“歷史傾向性”問題,這曾一度影響到該書的評論和評獎。陳忠實本人也曾在《作家》上撰文,坦言“如果不是作品的藝術缺陷而是觸及到的某些方面不能接受,我便決定把它封存起來,待社會對文學的承受力增強到可以接受這個作品時再投出書稿也不遲,我甚至把這個時間構想得較長,在我之後由孩子去做這件事”。

作者介紹

林兆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現任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兼職與客座教授。

林兆華導演相關知識

林兆華,北京人藝大導演,至今導演了70多部舞台作品,是中國小劇場話劇的開創者,是中國戲劇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