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華戲劇工作室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形成於1989年,1990年正式成立,2003年申辦成立戲劇演出團體,多年來致力創作屬於中國的現代戲劇形式和美學。

基本信息

簡介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林兆華戲劇工作室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長期合作夥伴包括著名劇作家高行健、過士行以及戲曲編劇徐瑛,中國頂尖的舞美及燈光設計者易立明、曾力、王音,以及中國一流的演員濮存昕梁冠華宋丹丹、何冰、徐帆等人。

工作室成立緣起於80年代初期,林兆華和高行健合作實驗戲劇期間出於對戲劇創作自由的需求,二人醞釀成立獨立戲劇工作室,但由於當時大環境不成熟而未能實現。1985年荷蘭電影大師伊文斯(JorisIvens)在北京觀看林兆華所執導的高行健之《野人》,演出後上台祝賀演員時興奮的哭了,說“我想在電影中實現的,你在舞台上已經做到了。”美國的基督教箴言報更是以“令人震驚”來形容此劇。由此觸發林兆華意識到中國人應當、而且也有能力創立中國自己的導表演學派。於是林兆華在1989年開始運作獨立工作室,目的在於不受舊體制約束,自由地選擇劇目,尤其是國內外的經典名著。同時他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對未來的戲劇進行多方位的探索,實踐80年代初期產生的全能戲劇觀念。他相信透過全能戲劇的實踐可以產生屬於中國的當代戲劇,多年來在工作室的舞台作品皆朝此方向創作和探索。

林兆華在工作室成立17年以來創作出在劇場美學上有獨特品格的作品,如《哈姆雷特》、《羅慕洛斯大帝》、《浮士德》、《棋人》、《三姊妹•等待戈多》、《故事新編》、《理查三世》、《櫻桃園》、《建築大師》、《刺客》等作品,不僅在國內外引起爭議,同時也都得到高度的讚譽。在這些作品中,林兆華不僅表現人在社會的處境以及他對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試圖探索屬於中國當代戲劇獨有的導表演方法。

發展歷史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林兆華戲劇工作室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藝術總監、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前副院長)、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中國著名戲劇導演、現代京劇導演,至今已導演60餘部舞台作品。

在北京人藝,林兆華導演的《紅白喜事》(1984)、《狗兒爺涅磐》(1986)、《茶館》(新版,1999)等許多名劇,在藝術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風月無邊》(2000)、《趙氏孤兒》(2003)、《白鹿原》(2006)等作品,是他將中國傳統戲劇美學結合到當代劇場創作中的成功嘗試。
林兆華在90年代與劇作家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合作,對中國當代劇場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絕對信號》(1982)、《車站》(1983)、《野人》(1985)等作品同時從戲劇文學、劇場形式和思想內容上突破傳統中國式現實主義戲劇,引發了80年代實驗戲劇、小劇場的潮流,正式開啟中國戲劇進入現代主義階段的大門。

90年代,林兆華與劇作家過士行合作的《鳥人》(1993)、《棋人》(1995)、《廁所》(2002)等一系列作品,從對戲劇藝術的探索到內容與時代的關聯,都引起了觀眾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

當代歌劇如《夜宴》(2003)、《狂人日記》(2003)、京劇如《張協狀元》(2003)、《楊門女將》(2003)等,是他在表導演藝術領域中施展非凡創意的作品。

除了戲劇創作,他亦擔任了大型藝術節的藝術總監,如中國國家話劇院國際戲劇節“永遠的契訶夫”(2004)、“永遠的易卜生”(2006)等。

從80年代中期開始,林兆華的作品就陸續受邀至莫斯科、柏林、義大利以及東京等地進行海外演出;林兆華並且常常應邀參加歐洲各大著名戲劇節、國際戲劇學術活動等。1987年,林兆華受邀成為國際布萊希特學會成員。2006年,他復排焦菊隱版的《茶館》並往美國巡演七周,好評如潮。

重要作品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林兆華戲劇工作室

《哈姆雷特》(1990)、《浮士德》(1994)、《棋人》(1995)、《三姊妹·等待戈多》(1998)、《故事新編》(2000)、《查理三世》(2001)、《櫻桃園》(2004)等,這些作品發展了中國話劇的傳統認知,不僅表現了人在社會的處境以及對生命的看法和態度,也開拓了屬於中國當代戲劇獨有的表演和形式。在劇場美學上有重大意義。這些作品在國內外常引起藝術爭議,同時也都得到高度的讚譽。

除林兆華的戲劇創作外,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未來的發展將致力於培養與挖掘中國年輕一代的戲劇創作者、參與國際交流演出、邀請國外當代著名劇作家和導演作品至中國展演,以及邀請海外著名表導演藝術家至中國為年輕戲劇人進行工作坊訓練,期望未來的中國戲劇能在與世界的直接對話中得到發展。

林兆華導演相關知識

林兆華,北京人藝大導演,至今導演了70多部舞台作品,是中國小劇場話劇的開創者,是中國戲劇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