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士行

過士行

過士行,筆名山海客,1952年11月11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編劇、導演、作家。 1989年,創作個人第一部話劇《魚人》 。1991年, 創作話劇《鳥人》 。1994年,創作話劇《棋人》 。1997年,擔任電視劇《寇老西兒》的編劇。2001年,出版散文體回憶錄《空腹》 。2004年,擔任民國劇《天下第一樓》的編劇 。2007年,擔任文藝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編劇 ,該片獲得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同年,過士行入圍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2008年,執導個人首部話劇《備忘錄》 。2009年,創作話劇《回家》 。2015年,自編自導話劇《暴風雪》 。2017年,執導話劇《婚姻情境》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過士行 過士行

1978年,過士行脫產參加記者培訓班。 1979年,成為北京晚報見習記者,後以筆名“山海客”在晚報主持文藝評論“聊齋”專欄。1989年,創作個人第一部話劇《魚人》 。1991年, 創作話劇《鳥人》 。1994年,創作話劇《棋人》,該劇講述了一老一少因棋而痴的故事 。

1997年,擔任電視劇《寇老西兒》的編劇,該劇由俞鍾執導。1998年,創作話劇《壞話一條街》 。2001年,出版散文體回憶錄《空腹》 。2002年,擔任古裝神話劇《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的編劇,該劇由楊若兮、徐崢、聶遠聯合主演。

2004年,在法蘭西喜劇院朗讀話劇《鳥人》 ;同年,創作話劇《活著還是死去》 ;隨後,創作話劇《廁所》 ;此外,還擔任了民國劇《天下第一樓》的編劇,該劇改編自同名話劇 。2006年,創作三幕荒誕劇《青蛙》 。

2007年,與述平、姜文共同擔任文藝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編劇 ,該片獲得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同年,擔任話劇《遺囑》的編劇 ;隨後,過士行入圍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 (當代) 。2008年,執導讓·克勞徳·卡里埃爾的話劇《備忘錄》,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導演 。

2009年,創作話劇《回家》,該劇由林兆華執導 。2010年,創作話劇《暴風雪》 。2015年,自編自導話劇《暴風雪》 。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3日,執導由劉丹、何雨繁合作主演的話劇《婚姻情境》,該劇根據英格瑪·伯格曼的劇本改編 。

個人生活

過士行出生於圍棋世家,其祖父過旭初與叔祖父過惕生是19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圍棋國手 。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0年《暴風雪》話劇
2009年《回家》話劇
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電影
2007年《遺囑》話劇
2006年《青蛙》話劇
2004年《活著還是死去》話劇
2004年《天下第一樓》電視劇
2004年《廁所》話劇
2002年《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電視劇
1998年《壞話一條街》話劇
1997年《寇老西兒》電視劇
1994年《棋人》話劇
1991年《鳥人》話劇
1989年《魚人》話劇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婚姻情境》話劇
2015年《暴風雪》話劇
2008年《備忘錄》話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1年《空腹》散文體回憶錄

獲獎記錄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2007 第44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太陽照常升起 (獲獎)
其它獎項
  • ▪ 2007 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當代) (提名)

人物評價

過士行對生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深刻的洞察力,能夠敏感地發現並善於提煉生活素材。他劇作中的寓言與劇作本身所具有的寓言性相通,寓言既適用於劇作內容的當下情境又通過寓言形式對人物行動事件本身進行諷喻。寓言通俗易懂且表現力強,於諷刺性與教育性中加入了他的評價意識。在過士行的劇作中,專業術語的使用與學術性內容介紹的目的不在於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深刻的闡釋,正式專業術語的插入與整體黑色幽默的風格看似格格不入,卻在不間斷地建構與解構中產生的陌生化效果更能反襯出現實社會的荒唐。在過士行劇作中也存在著多種地方性的語言表達方式。而且, 他的劇作語言詼諧幽默且通俗易懂,極具文字趣味。同時,語言富於表現力,具有象徵性的特質 (雲南藝術學院程銘評)。

林兆華導演相關知識

林兆華,北京人藝大導演,至今導演了70多部舞台作品,是中國小劇場話劇的開創者,是中國戲劇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