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小說]

《暗算》[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是一部直接反映反間諜部門的核心機關——無線電偵聽與密碼破譯的作品,本書縱橫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將間諜戰,密碼戰,無線電戰聽熔為一爐,穿插親情,愛情,革命事業情,超能力者,數學天才,革命志士輪番登場,絕地廝殺。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一開中國特情影視劇的先河,深得觀眾喜愛。小說自問世以來分別被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2008年10月,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這是一部直接反映反間諜部門的核心機關——無線電偵聽與密碼破譯的作品,本書縱橫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將間諜戰,密碼戰,無線電戰熔為一爐,穿插親情,愛情,革命事業情,超能力者,數學天才,革命志士輪番登場,絕地廝殺。
《暗算》《暗算》

本書敘述了錢之江、安在天父子可歌可泣的一生。父親錢之江是中共地下黨員,他深入國民黨內部,在敵人的刀尖上跳舞,最後用生命把情報送了出去。多年後兒子是共和國一個負責無線電偵聽和破譯的情治單位——特別單位701的幹部,為破譯台灣特務的密碼,先後找來兩位異人,一位盲人阿炳,一位數學天才黃依依,同樣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暗算》有種悲劇的張力,複雜的時空關係後是淡然的人物命運描摹,傳遞出強烈的宿命感。你像是被閃電擊中,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它充滿了與秘密、神秘相糾纏的懸疑情節,以及與偶然、未知相關聯的無常命運;又帶著濃郁的樸實、細膩以及神秘的中國特徵。

作者簡介

麥家作家編劇。原名蔣本滸,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曾從軍17年,輾轉六個省市,歷任軍校學員、技術偵察員、宣傳幹事、處長等職;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7年轉業任成都電視台電視劇部編劇;2008年調任杭州市文聯專業作家。

麥家麥家

1986年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 、 《暗算》 、 《風聲》 ,中短篇小說集《紫密黑密》等五部,隨筆集《捕風者說》等二部,電視劇《地下的天空》《暗算》(編劇)等近百集。
作品多次獲獎:《解密》獲中國小說學會2002年中國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暗算》獲第四屆四川省文學獎,第七屆成都市人民政府金芙蓉獎,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風聲》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人民文學》2007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讓蒙面人說話》獲《小說選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說獎;《兩位富陽姑娘》獲中國小說學會2004年度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作家本人曾被評為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進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屆風尚中國榜•2007年度風尚作家;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第三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四川省十佳電視工作者;四川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
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和編劇的電視劇《暗算》一開中國特情影視劇的先河,深得觀眾喜愛。

創作背景

那是12年前的事。12年前,我是個30歲還不到的嫩小子,在單位里幹著很平常的工作,出門還沒有坐飛機的待遇。不過,有一次,我們領導去北京給更大的領導匯報工作,本來,匯報內容是白紙黑字寫好的,小領導一路上反覆看,用心記,基本上已默記在心,無需我亦步亦趨。可臨時,大領導更改了想聽匯報的內容,小領導一下慌張起來,於是緊急要求我“飛”去,現場組織資料。我就這樣第一次榮幸地登上了飛機。正如詩人說的:憑藉著天空的力量,我沒用兩個小時就到達北京。小領導畢竟是小領導,他還親自到機場來接我,當然不僅是出於禮儀,主要是想讓我“儘快進入情況”。但是,我一出機場,剛與跟小領導見上面,二位公安同志蠻橫地攔在我們中間,不問青紅皂白,要求我跟他們“走一趟”。我問什麼事,他們說去了就知道了,說著就推我走,把小領導急得比我還急!路上,小領導一個勁地問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又何嘗知道呢?這幾乎可以肯定是一次神秘的“帶走”,要不就是錯誤的。我反覆跟“二位”申明我的名字,是麥子的麥,家庭的家,不是加法的加。因為,如果是加法的加,也許有盜用伊斯蘭朝聖地聖名之嫌,然後給我某種警醒也是有可能的。順便提一下,我平時為什麼那么反感有人把我名字想當然地寫成“麥加”,正是有因於這個緣因。不想想,那名字是人用的嗎?神用還差不多,人用是太大了,受不起的。其實,我父母給我取名麥家,首先是孤陋寡聞,不知世上有麥加聖城之說,其次是出於謙卑,也許是要求我謙卑吧。因為,麥家的意思,說白了就是田地的意思,耕作的意思,農民的意思,很樸素的。
話說回來,“二位”對我名字的是非,毫無興致,他們說,管你是加法,還是家庭,我們帶的就是你,錯不了的。聽來像有點不講理,其實全是理,因為有人是有鼻子有眼地指著我喊他們來帶我的,哪會有錯?那喊他們來帶我的,也是兩個人,在飛機上,我們坐在同一排,聽他們私下交談,鄉音不絕於耳,給我感覺是回到了自己遠方老家。我也正是聽著“兩位”熟悉的鄉音後,才主動與他們攀談起來的。殊不知,這一談,是引火燒身,引來了二位公安,把我當個壞人似的押走。
公安是機場的公安,他們是否有權扣押我,另當別論。這個問題很深奧,而且似乎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將如何脫身。公安把我和我領導一起引入他們辦公室,辦公室分里外兩間,外間不大,我們一行四人進去後,顯得更小。都坐定後,二位公安開始審問我,姓名,單位,家庭,政治面貌,社會關係,等等,好似我的身份一下子變得可疑可究的。好在本人領導在場,再三“堅定又權威”地證明我不是社會閒雜人員,而是“遵紀守法”的國家幹部。所以,相關的審問過去得還算利索。接著,二位話鋒一轉,把問題都集中到“我在飛機上的所見所聞”之上,我一下子有點不知從何說起。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光榮坐飛機,“見聞”格外豐富、瑣碎、蕪雜,亂七八糟的,誰知道說什麼呢?在我請求之下,二位開始有所指向地問我,其實,說來說去只是一個問題,就是:我在飛機上從兩位“小老鄉”的私談中聽到了些什麼。這時候,我才有所覺悟,我邂逅的兩位鄉黨可能不是尋常人物,而我的這次不尋常的經歷是跟我聽到——關鍵是聽懂——他們之私談直接相干的。他們認為滿口家鄉“鳥語”會令人充耳不聞,就如入無人之境,斗膽談私說秘,不想“隔壁有耳”,聽之聞之,一清二楚。於是,心存不安。於是,想“亡羊補牢”。但是,說實話,我真的沒從他們嘴裡聽到什麼駭人聽聞的東西,他們不是一開始就說家鄉話的,而我也不是那種“見人熟”,加上又是第一次坐飛機,好奇之餘,又發現沒什麼好奇的,等飛機一拔上天,馬上覺得無所事事,光傻瓜地坐著,自然戴起耳機看起電視來。我是在摘下耳機時才聽到他們在說家鄉話的,一聽到,就跟見了爹媽似的,馬上跟他們掏親近,哪知道他們在聊什麼。我這樣說似乎有狡辯之嫌,但是天知地知我知,我絕無假話。
事實上,想想看,如果我有什麼不良企圖,怎么可能主動跟他們認老鄉?再說,既然我要認,又怎么可能聽他們說了很久之後再認?再再說,既然我一聽到就認,又怎么可能聽到什麼前因後果的?雖說口說無憑,但憑心而論,我的說法——沒聽到他們說什麼——不是不值得推敲的。我的諄諄誘導沒有枉費心機,又承蒙我領導極力美言,二位公安似有收場的打算,交頭接耳一會,其中之一踅入裡間,出來時已經同意放我。不過,必須我保證一點:不管我聽到什麼,事關國家機密,何時何地都不得外傳,否則後果一列自負。我自然是連連承諾,然後總算“一走了之”。
其實,又怎么能一走了之?
在以後的日子裡,此事常如團異物,盤桓在我心頭,令我神秘莫測又毛骨怵然的。我不能想像,那兩位鄉黨究竟是何等人物,有這般神秘的權威和秘密,連一句話都聽不得?我要說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但這樣的“世面”沒見過不說,而且打心裡說,害怕見。離開公安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從口袋裡摸出兩位鄉黨留給我的名片,撕掉,丟入垃圾桶里。機場垃圾桶。不用說,這名片肯定是假的,所以也可以說,它們本來就是垃圾。我那么希望丟掉它們,意義不完全是為了丟垃圾,而是我希望通過丟掉這玩藝,把兩位鄉黨可能給我帶來的麻煩統統變成垃圾,見鬼去。這對我很重要,因為我是個平民百姓,是最怕出是非的。
但我又有種預感,他們還會找我。
果不其然,從北京回來不久,我就接到兩位鄉黨的電話(我給他們的地址和電話都是真的),兩人流輪在電話上向我解釋、問候、致歉、安慰,還客氣地邀請我去他們那邊玩。說來,他們單位其實就在我們地區下屬的一個縣城附近,也許是在山裡。我以前便聽說過,那縣上有個大單位,住在山溝里,很神秘的,他們進山之後,縣裡就沒有一個人再進過山,包括原來在山裡生活的山民,都舉家遷居了。也正因如此,所以,沒有人能說得清,這到底是個什麼單位。說法倒是很多的,有說是搞核武器的,有說是中央首長的行宮,有說是國家安全機構等等,莫衷一是。這樣神秘的單位,有人邀請你去看看,一般人都是容易衝動的,我雖然心有餘悸,依然不乏衝動。但卻遲早沒有踐行,大概還是因為“心有餘悸”吧。
然後是國慶節期間的一天,有人開車找到我家,說是有人要請我吃飯,讓我上車。我問是什麼人,來人說是他們首長。我又問你們首長是誰,他說你去就知道了。這話跟機場公安說的一樣,我馬上敏感到可能是我的那兩位神秘鄉黨。去了,果然如此,同時還有另外幾個說著滿口鄉音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總共七八個。原來,這是老鄉間的一次聚會,年年如此的,已經開展五六年,不同的是今年新增了我。
至此,可以說,我與本書已建立起一種源頭關係,以後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作品解讀

本書講述的是特別單位701的故事。
“7”是個奇怪的數字,它的氣質也許是黑的。黑色肯定不是個美麗的顏色,但肯定也不是世俗之色。它是一種沉重,一種隱密,一種衝擊,一種氣憤,一種獨立,一種神秘,一點玄想。據我所知,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一些擔負著某些特殊使命的組織似乎都跟“7”字有關,如英國的皇家七處,前東德的七局,法國總統的第七顧問,前蘇聯的克格勃系統的第七研究所,日本的731部隊,美國的第七艦隊等。說到中國,就是特別單位701,這是我國仿效前蘇聯克格勃第七研究所而組建的一個情治單位,其性質和任務都是“特別的”,下面有三個“特別的”的業務局: 監聽局、破譯局、行動局 。
監聽局主要是負責技術偵聽,破譯局主要是搞密碼破譯,行動局當然就是行動,就是走出去搞諜報。偵聽,就是要聽天外之音,無聲之音,秘密之音;破譯,就是解密,就是要釋讀天書,看懂無字之書;諜報,就是喬裝打扮,深入虎穴,迎風而戰。在系統內部,一般把搞監聽的人稱為“聽風者”,搞密碼破譯的人叫作“看風者”,搞諜報的叫作“捕風者”。說到底,搞情報的人都是一群與風打交道的人,只是不同的部門,打交道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的兩位神秘鄉黨,其中一位是當時701的一號首長,姓安,人們當面都喊他叫安院長,背後則稱安老闆;另一位是行動局的一名資深諜報人員,姓呂,早年曾在南京從事過我黨地下工作,人稱“老地瓜”,就是老地下的意思。兩位都是“解放牌”的革命人物,年屆花甲,在701,算得上是碩果僅存者。在以後的時間裡,我與兩位鄉黨關係漸深,使我有機會慢慢地演變成701的特殊客人,可以上山去“走一趟”。
山叫五指山,顧名思義,可以想見山的大致構造,就像五個手指一樣伸長在大地上,自然有四條山溝。第一條山溝離縣城最近,大約只有二三公里山路,出得山來,就是該縣城關鎮,是個依山傍山的小山城。這一條山溝也是最寬敞的,701的家屬院就建在此,院子裡有醫院、學校、商店、餐館、招待所、運動場地等,幾乎是一個小社會,裡面的人員也是相對比較繁雜,進出也是不難的。我後來因為要寫這本書,經常來採訪,一來往往要在招待所往上幾天,幾次下來,這裡很多人都認識我,因為我老戴墨鏡(我自23歲起,右眼被一種叫強光敏感症的病糾纏不休,在正常的白熾燈光下都要戴墨鏡保護),人都喊我叫墨鏡記者。
後面三條山溝是越來越狹小,就進出的難度言,也是越來越大。我曾有幸三次去過第二條山溝,第三條山溝去過兩次,而第四條,也就是最裡面的山溝,一次都沒去過。據說,那裡是破譯局的地盤,也是整個山上最秘密的地方。行動局是在第二條山溝里的右邊,此外還有一個701培訓中心,是個副局級單位,建在山溝的左邊,兩個單位如一對翅膀一樣依山而扎,呈扇開張開,但左邊的扇形明顯要比右邊大。據說,行動局其實沒幾桿人,他們的人大概都是“出門在外”的。
第三條山溝里也有兩個單位,一個是監聽局,再個是701機關,兩個單位的分布不同於監聽局和培訓中心,是面對面,相對而立,而是分一前一後,前者為701機關,後者為監聽局,中間地帶屬雙方共享,都是公用設施,如球場、食堂、衛生所等。
因為無鄉民進得了山,山上的一切無人糟蹋,年復一年地,現在山上樹木鬱鬱蔥蔥,鳥獸成群結隊,驅車前往,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飛禽走獸出沒。路都是盤山公路,發黑的瀝青路面,看上去挺不錯的,只是過於狹窄,彎又多,很考司機的手藝。據說,山體裡還有直通的隧道,可以在幾個單位之間快速來回。我第二次去監聽局時,曾提議安院長是不是可以讓我走一回隧道,老頭子看我一眼,未予理睬,好像我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似的。
也許吧。
不過,說真的,在我與包括安院長在內的701人的接觸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他們對對我的心態是比較複雜的,表面上是害怕我接近他們,骨子裡又似乎不乏希望我接近。很難想像,如果只有害怕,我這本書將如何完成。肯定完成不了的。
好在還有“希望”。
當然,更好在每年還有“解密日”這個特殊的日子。
我要說,作為一個特別單位,701的特別性幾乎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有些特別你簡直想都想不到,比如它一年中有個很特殊的日子,系統內部的人都管它叫“解密日”。
我們知道701人的工作是以國家安全為終極目標的,但職業本身具有的嚴密保密性卻使他們自己失去了甚至是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致連收發一封信的自由都沒有,都要經過組織審查,審查合格方可投遞或交付本人閱讀。這就是說,若你給他們去信,主人能否看到,要取決於你在信中究竟寫些什麼,如果你的言談稍有某種嫌疑,主人便有可能無緣一睹。退一步說,即便有緣一睹,也僅僅是一睹而已,因為信看過後將由組織統一存檔保管,個人是無權留存的。再說,如果你有幸收到他們發出的信(應該說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除非你是他們直系親人),也許會奇怪他們為什麼會用複寫紙寫信。其實,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他們投出的信件組織上必須留下副本。在尚無複印設備的年代裡,要讓一份東西生出副本,最好的辦法無疑是依靠複寫紙。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他們離開單位時,所有文字性的東西,包括他們平時記的日記,都必須上交,由單位檔案部門統一代管,直到有一天這些文字具備的密度消失殆盡,方可歸還本人。
這一天,就是他們的“解密日”。
這是一個讓昔日的機密大白天下的日子。
這個日子不是從來就有,而是起始於1994年,即我邂逅兩位鄉黨後的第三年。這一年是安院長離任的年頭,也是我初步有寫作此書打算的年頭。由此不難想見,我寫作此書不是因於結識兩位鄉黨,而是因於有幸迎來了701歷史上未有的“解密日”。因為有解密日,我才有權進山,去“裡面的山溝”看看。因為有解密日,701人,嚴格說是獲得解密的人,才有資格接受我的採訪。
不用說,若沒有解密日,我寫作此書的願望將無從談起。
我的身份無關緊要,我說過,這裡人都喊我叫墨鏡記者。我的名字叫麥家,這我也是說過的。我還說過,生活中,邂逅一個人,或者邂逅一件事,這是常有的事。我認為,有的邂逅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形態,一種經歷,一點趣味而已,並不會給你的生活創造或帶來什麼特殊的不同,但有的邂逅卻可能從根本上把你改變了。現在,我憂鬱地覺得,我與兩位鄉黨的邂逅,屬於後一種,即把我從根本上改變了。現在的我,以寫作為樂,為榮,為苦,為父母,為孩子,為一切。我不覺得這是好的,但我沒辦法。因為,這是我的命運,我無法選擇。
至於本書,我預感它可能是一本不錯的書,秘密,神奇,性感,既有古典的情懷,又有現代的風雅,還有一點命運的辛酸和無奈。遺憾的是,最支持我寫此書的人安院長,已經去世,無緣一睹此書的出版。他的死,讓我感到生命是那么不真實,就像愛情一樣,昨天還是好好的,今天就完蛋了,雞飛蛋打,什麼都沒有了,生變成了死,愛變成了恨,有變成了無。如果說,此書的出版能夠給他的亡靈帶去一點安慰,那即是我此刻最大的願望。
謹以此書獻給安院長並全體701人!

客觀評價

茅盾文學獎授獎辭

麥家的寫作對於當代中國文壇來說,無疑具有獨特性。《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裡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緻地展現。麥家的小說有著奇異的想像力,構思獨特精巧,詭異多變。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仿若一種被痛楚浸滿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他的書寫,能獨享一種秘密,一種幸福,一種意外之喜。

茅盾文學獎獲獎感言

這是一個感恩的時刻,我要說的全部是感謝的話。首先我要感謝天空,感謝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我不準備裝深沉,我要說的是真話。這個獎我得的很意外,從獲知得獎到現在我一直處在一種盲目的不真實感。因為好的作品太多了,遠遠不只這四部,這注定了誰得或誰不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正如《暗算》中的黃依依最後破譯紫金一號密碼一樣,憑的不是公式,不是必然,而是一念之間,而是冥冥中的一種混沌,一種無法言傳的觸摸的神奇。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首先我要感謝的是它。

麥家發表獲獎感言麥家發表獲獎感言

然後我要感謝的是我曾經的戰友們,28年前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進了非常不尋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軍營,我在那裡有幸的結識了一群特殊的軍人,他們是人中精靈,他們的智慧可以煉成金,他們罕見迷人的才華和膽識本來可以讓他們成為名利場上的寵兒,但由於從事了特殊的職業,他們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陽光無法照射到的角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命運是我們永遠的秘密。
我普通的智商和優柔寡斷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們的戰友,所以事隔不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當時我悄悄地去。然而,他們卻再也沒有走出我的心間。時代在轉眼間變的喧囂,越是喧囂,他們在我心間的形象越是變的鮮明、亮麗。我知道時代變了,有些美德變成了迂腐,有些崇高變成了可笑,有些秘密變成了家喻戶曉,但我相信,他們沒有變,他們不會變,他們不能變,他們依然是從前,我為他們感動,也為他們心酸。就這樣,我以魔術的方式再現了他們,這也是唯一能展現他們的方式。
此時此刻,我非常想念他們,我甚至想這個獎不是頒給我,而是頒給他們,這些在喧囂中依然像磐石一樣堅定、安靜的人,感謝你們,我的曾經的老戰友。
最後我要感謝所有評審、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初評的和終評的,沒有你們把這么莊重又珍貴的一票投給我,我也沒有機會在這裡跟我的戰友這么隆重地道謝。其實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就在我眼前,就是你們。謝謝你們,謝謝大家!

不同版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 版本
人民文學版《暗算》人民文學版《暗算》

• 出版時間: 2006-7-1
• 字數: 205000
• 版次: 1
• 頁數: 327
• 印刷時間: 2009-7-1
• 開本: 大32開
• 印次: 1
• 紙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020067930
• 包裝: 平裝
• 定價:20.00
人民文學出版社 精裝本
人民文學版精裝本《暗算》人民文學版精裝本《暗算》

• 出版時間: 2006-7-1
• 字數: 200000
• 版次: 1
• 頁數: 318
• 印刷時間: 2009-7-1
• 開本: 大32開
• 印次: 1
• 紙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020074624
• 包裝: 精裝
• 定價:26.00
長江文藝出版社 版本
長江文藝出版社版本《暗算》長江文藝出版社版本《暗算》

• 出版時間: 2007-10-1
• 字數: 179000
• 版次: 1
• 頁數: 268
• 印刷時間: 2007-10-1
• 開本: 16開
• 印次: 1
• 紙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535435224
• 包裝: 平裝
定價:¥21.00
作家出版社 版本
作家出版社版《暗算》作家出版社版《暗算》

• 出版時間: 2009-1-1
• 字數: 280000
• 版次: 1
• 頁數: 267
• 印刷時間: 2009-1-1
• 開本: 大32開
• 印次: 1
• 紙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506345590
• 包裝: 平裝
• 定價:23.00
浙江文藝出版社 版本
浙江文藝出版社版《暗算》浙江文藝出版社版《暗算》

• 出版時間: 2009-1-1
• 字數: 240000
• 版次: 1
• 頁數: 287
• 印刷時間: 2009-1-1
• 開本: 16開
• 印次: 1
• 紙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533927233
• 包裝: 平裝
• 定 價:18.00

電視劇《暗算》

電視劇《暗算》是改編自麥家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暗算》以34集的篇幅講述了發生在三個不同年代的故事,冠名《聽風》、《看風》、《捕風》,描寫了特情工作的敵台偵聽、密碼破譯和地下情報工作,展示了瞎子阿炳、黃依依、錢之江等一批特情工作人員特殊的工作、性格和命運。他們捕捉神秘的電訊,破解天書一樣的密碼,讓常人匪夷所思、聞所未聞——這是一種思維的較量,是智慧的搏擊;這是一組傳奇的故事,更是人性展示的舞台。這部電視劇給人思維的樂趣、解密的樂趣,跟隨劇情解讀人物命運、性格的樂趣。這可能就是《暗算》超越其他電視劇的奧秘所在。

電視劇《暗算》電視劇《暗算》

導演:柳雲龍
編劇:麥家 楊健
出品人:陳華 明振江 李恆 楊健
總監製:王潞明 李洋 安瀾 陳新民 李錦源 黃著誠 陳健
製片人:段未名 龐敏
總製片人:楊健
主 演:柳雲龍 高明 宋春麗 祝希娟 王寶強 王奎榮 于娜
地 區:中國內地
片長:45分鐘 
語言:國語 
年份:2006

麥家作品集

麥家,作家,編劇。原名蔣本滸,1986年開始寫作,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等150餘萬字。

茅盾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