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選自《老子》80章,反映了老子的社會政治思想。文章語言極其精練、形象,句式變化整齊,節奏感強,富於音樂美,充分體現了《老子》一書的語言藝術風格。

《小國寡民》本文書影
《道德經》即《老子》,向來被視為道家學派的開山之作。書中闡述了老子對宇宙、人世的運行規則和社會政治興衰消長的認識,以及他對個人社會現實理想,平民與君王等一系列對立範疇的見解,提出了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基本主張,《小國寡民》選自《老子》80章,反映了老子的社會政治思想。文章語言極其精練、形象,句式變化整齊,節奏感強,富於音樂美,充分體現了《老子》一書的語言藝術風格

名文簡介

作者:老子
類型:政論
成文時間:春秋時期

作者小傳

老子,生平不詳。《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他是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王室守藏室史官。他與孔子同時而稍年長,被孔子稱為當代最洞達事理、通曉世務的人物。後因周王室衰落,他棄職而去,出關時為守關官員尹喜強邀其著述其思想,於是老子用韻文寫成了一部道家哲學著作,因其是老子所著故稱《老子》。書分為上下兩篇5000餘言,即《道篇》《德篇》。因此後來被尊為道教經典,故又稱《道德經》。《道德經》,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論著之一。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1) 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2)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釋

(1) 什佰之器,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佰:指數目眾多。(2) 結繩:在繩子上打結。古代原始人沒有文字,採用這種辦法幫助記憶、傳遞訊息。

譯文

如何民風淳樸呢?治理大邦應該當做像治理人民很少的小國家一樣,這樣有人民不是被用來作奴隸,也不是被武裝起來去打仗,這樣子的話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因為沒有人要遠走他鄉去避難,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生產到多到沒有地方要陳放它。因為沒人用它去打仗與消耗它。讓百姓恢復原始的純樸風氣時代。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人人恬淡寡慾,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即使兩國人民相處得很近,交往密切到連雞狗的叫聲都混在一起,卻從來不發生戰爭與摩擦。

影響與傳播

《小國寡民》元·畢祖立·老子
人們向來喜歡將老子和莊子並稱“老莊”,共同尊之為道家宗師。但和時代稍後,對現實更加絕望的莊子相比,老子是一個關注現世,眼光高遠,思想敏銳的政論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的政治理論司馬遷《史記》,把老子和韓非繫於一傳,正是考慮到他們在政治理論上有直接的沿承關係。而漢初的所謂“黃老之學”,則是把老子的理論套用於實踐的一種嘗試
《老子》成書於戰國前期。有人認為它基本上是春秋時期老聃思想的記述, 又經過後人的加工和補充。從漢初崇尚黃志以來, 歷代對《老子》一書的研究和注釋之多, 僅次於儒家《論語》。其注本有六、七百種, 較有影響者除王弼注本外, 還有焦求《老子翼》等。近代有敘倫《老子求詩》、朱謙之《老子校釋》、高亨《老子正詁》、任繼愈《老子今譯》《老子新譯》。張松如《老子校讀》資料較多。《老子》一書在國際上亦影響深遠, 被譯成多種文字。漢初的統治者採取“與民生息” 的政策, 曾一度把老子的“無為” 思想作為信條; 魏晉時期政治混亂, 戰爭頻仍, 玄學家們感到人生無常, 也從《老子》中尋找安慰。《老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極的、軟弱的,不得意的知識分子, 失勢的權貴往往從中尋求精神寄託。但《老子》對後世影響深遠, 以它為主, 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和儒家對立的道家學派。

專家點評

《小國寡民》清·老子授經圖
本文反映了老子的社會政治思想。老子在本文中描繪了一幅理想社會的圖景,他認為社會的發展,文化科學藝術的進步給人們帶來了災難,主張回到遠古蒙昧時期結繩而用的時代去,減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貶低機械在生活中的地位,降低人們的智慧欲望,這就能消除人為的影響,恢復自然狀態。這種以“小國寡民”為理想社會的政治主張,是沒落階級復古、倒退的社會歷史觀的反映,其判斷顯然是片面的。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不可能保持靜止不變。在人類社會已發展到當代水平時,再讓它回到原始的狀態,需要進行許多人為的努力,而所有人為的努力又是老子所反對的,所以這個命題本身就是一個悖論。而且技術實現欲望,欲望又導致新技術的發明,這是一個自然的互動過程。問題在於對技術的運用,而不在於技術本身。這是老子所未考慮到的。
《小國寡民》道德經書影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老子對於小國寡民的嚮往和追求,是對當時混亂的社會政治反思的結果,是具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的。老子並非毫無原則地反對技術和進步,這是他針對當時現實黑暗所做出的偏激的反應。老子發現舟車這樣的交通工具在給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了危險武器在保衛人的安全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了災難,文字在有利於相互交流的同時也造成了各種紛爭。利器、技術、法令這些東西即使有它們獨具的價值,但卻仍然可能造成貧窮、黑暗、邪念滋生、盜賊蜂起的惡果。在短期效益和長久的災難二者之間,老子選擇了更注重後者。所以,老子強調靜觀、無事、無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自然而然地生成、發展,自我調整,自我約束,達到它自己的目的。如果早點從這樣的角度審視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許很多不該發生的災害和不幸就可以避免。即使在現代社會管理中,老子的這種觀點也是具有啟發性的,不過多地干涉某些不必干涉的社會現象,讓社會健康自然的發展,這應該是每一個社會階段都應該注意的一個重要方面。
文章語言極其精練、形象,動詞的遣用尤其靈活多變。句式在整齊中有變化,節奏感很強,富於音樂美。這些都體現了《老子》一書的語言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老子政論春秋《道德經》《老子》文學哲學

相關資料

《道德經》;《老子》;《老子評傳》;《老子傳》;《中國名人百傳》

詞條分類

老子;政論;春秋;《道德經》;《老子》;文學;哲學;世界歷史名文;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圖片

《小國寡民》道德經書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