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音樂專輯]

《回聲》[音樂專輯]
《回聲》[音樂專輯]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回聲》是歌手齊豫和潘越雲唱的。於1985年先行推出卡帶版的《回聲》,成為滾石1986年1月推出的前五張CD中的第一張。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回聲》《回聲》

專輯中文名: 回聲
歌手: 齊豫.潘越雲
專輯名稱:回聲
演唱藝人:齊豫、潘越雲
發行公司:滾石唱片
專輯語種:國語專輯
發行時間:1985-11
唱片製作:齊豫、王新蓮

簡介

回聲是一種恫嚇,它不停息地深入人心,要的不過是一個證明。有人問:這些發生的事情在以後能夠記住嗎?回聲告訴她: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於是她反而哀哭起來。 也許 ,她自己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只是一種緩慢的幻覺低語在她耳邊 ,一再呼吸……

回聲是一種延綿的聲音,它填滿心靈的空間,我們期待大家都能感應其中的振盪,讓自己也能成為回聲的一部分,一波又一波,無遠弗屆的散布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背景

《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這張唱片在華語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極具典藏價值——如果暫且拋開音樂層面的意義不談,單純從收藏的角度講,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這張唱片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當時滾石唱片公司率先從日本引進了雷射唱片(CD)生產技術,於1985年先行推出卡帶版的《回聲》,成為滾石1986年1月推出的前五張CD中的第一張,其編號為RD-1001。
這張唱片是作家三毛的半生故事,由她親筆寫下的12首歌詞,串聯成一張完整的音樂傳記。這張專輯的一大特色是齊豫潘越雲宛若天籟般的歌聲的珠聯璧合。由李泰祥、陳志遠、陳揚、李宗盛等七位作曲高手所譜寫的歌曲,在齊、潘二人的歌聲里以不同的曲式唱法,詮釋出三毛在人生不同時期、不同際遇之下的不同心境,再經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貫穿,從而成為一張有著內質統一、敘述豐富的動人故事的唱片,被稱之為“傳記音樂”。
《回聲》這張專輯將三毛的半生劃分為四個階段:從《軌外》到《謎》所訴說的童年封閉,是三毛這一生不尋常經歷的緣起,其中的壓力與叛逆,孕育出她日後浪跡天涯的生活中所賴以支撐的毅力與勇氣;從《七點鐘》、《飛》到《曉夢蝴蝶》則是少年三毛的初戀記錄,由忐忑憧憬到恨別遠走,心情也在纖細的顫慄中迷亂;從《沙漠》開始的嶄新世界是三毛傳奇的高潮,她對生命獨特的觀點帶給人們一種新奇的刺激與嚮往,也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三毛浪漫的愛情,亦伴隨她傳奇的經歷開始,《今世》和《孀》是唱給故去戀人的悲歌,也是三毛脆弱生命的一個節點。而最後的《說給自己聽》、《遠方》到《夢田》,則是在漫漫黑夜中乍現的黎明曙光,經歷人生的創痛之後,在豁達中給自己的靈魂鬆綁。
“她要的是黎明,一種沒有任何聲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著,回聲還是不肯退去。”——三毛在《回聲》的唱片文案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回聲》是一種綿延的聲音,一波又一波地振盪著我們的耳鼓,將那份難以名狀的感動,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這份感動,足以穿越時間,撫摸你。

創作

這張唱片在華語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極具典藏價值——如果暫且拋開音樂層面的意義不談,單純從收藏的角度講,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這張唱片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當時滾石唱片公司率先從日本引進了雷射唱片(CD)生產技術,於1985年先行推出卡帶版的《回聲》,成為滾石1986年1月推出的前五張CD中的第一張,其編號為RD-1001。

這張唱片是作家三毛的半生故事,由她親筆寫下的12首歌詞,串聯成一張完整的音樂傳記。這張專輯的一大特色是齊豫與潘越雲宛若天籟般的歌聲的珠聯璧合。由李泰祥、陳志遠、陳揚、李宗盛等七位作曲高手所譜寫的歌曲,在齊、潘二人的歌聲里以不同的曲式唱法,詮釋出三毛在人生不同時期、不同際遇之下的不同心境,再經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貫穿,從而成為一張有著內質統一、敘述豐富的動人故事的唱片,被稱之為“傳記音樂”。
《回聲》這張專輯將三毛的半生劃分為四個階段:從《軌外》到《謎》所訴說的童年封閉,是三毛這一生不尋常經歷的緣起,其中的壓力與叛逆,孕育出她日後浪跡天涯的生活中所賴以支撐的毅力與勇氣;從《七點鐘》、《飛》到《曉夢蝴蝶》則是少年三毛的初戀記錄,由忐忑憧憬到恨別遠走,心情也在纖細的顫慄中迷亂;從《沙漠》開始的嶄新世界是三毛傳奇的高潮,她對生命獨特的觀點帶給人們一種新奇的刺激與嚮往,也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三毛浪漫的愛情,亦伴隨她傳奇的經歷開始,《今世》和《孀》是唱給故去戀人的悲歌,也是三毛脆弱生命的一個節點。而最後的《說給自己聽》、《遠方》到《夢田》,則是在漫漫黑夜中乍現的黎明曙光,經歷人生的創痛之後,在豁達中給自己的靈魂鬆綁。
“她要的是黎明,一種沒有任何聲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著,回聲還是不肯退去。” ——三毛在《回聲》的唱片文案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回聲》是一種綿延的聲音,一波又一波地振盪著我們的耳鼓,將那份難以名狀的感動,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這份感動,足以穿越時間,撫摸你。 (文/王磊)
三毛(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後旅居台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傳奇的一生,在她生前與死後,都是許多人津津樂道或念念不忘的。有關她的生平,讀者早從她的作品中,耳熟能詳。在她死後,出版界也出了不少她的傳記,足見她的魅力與影響歷久不衰。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早晨七點鐘,台灣台北士林區榮民總醫院醫護早班查房,三毛不在病床,醫護人員查看房內浴廁,發現三毛的身子半懸在馬桶上方,氣絕身亡。
那天下午接近傍晚,廣播、電視新聞,鋪天蓋地所有的訊息皆在探究她如何因病入院,手術成功後卻厭世自殺,得年四十八歲。越接近晚間,台北盆地城市各處都有消沉孤獨的靈魂,低低啜泣。一位當年身歷此事的女孩子回憶說:“一直到今天許多人還清楚地記得,我們一群女子都趕回家裡,其實是單身女子合租的公寓房子,聖誕節剛過不久,客廳里有一個暫明暫滅的聖誕燈樹,我們熄了大燈,在聖誕樹邊上的餐桌點上一盞燭光,播放三毛所寫的專輯《回聲》。 ”
繁花開盡潮水退,我心依然還有你
這是一張特別的專輯,也是我自己珍愛的藏品。就是由三個頗具個性的女子在20年前合作而成,也是一張在台灣音樂史上留下的經典之作——“回聲”。
三毛的詞,齊豫和潘越雲的演唱。加上多位名作曲編曲家的創作,以不同的曲式唱法、詮釋三毛在不同際遇下的不同心情,再經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貫穿,而成為這一張風格統一、敘述豐富的“傳記音樂”專輯。這樣的合作,的確可稱的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夜已經深了,略有些光亮灑進來。我鄭重其事地把這張唱片推進了光碟機,開始走入三毛這個不太一般的女子的心靈世界。
01.軌外 (潘越雲 齊豫)
三毛因為出於對老師的恐懼,有七年的日子沒有上學。她說“那七年有如一種埋在身體裡的病”,而敏感的她也由此更加自閉,慣於獨處。無疑溝通上的欠缺使得三毛把內心世界那本來還開著一點縫隙的門關上了。她將自己那段不上學的日子寫了出來,就是這第一首歌,名字叫“軌外”。而她與父母彼此的無法理解被寫到了第二首歌:謎。
02.謎 (潘越雲 齊豫)
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大人們也說小孩子懂得個什麼。聽一聽三毛怎么在說:“當時實在年紀小,我的愁,我的苦,媽媽,你不要以為它不是真的。而我是這樣的不明白,今生的起步,要等到什麼時候”。
03.今生 (齊豫)
今生的起步要等到什麼時候?要等到什麼時候打開自己的心靈,真正地快樂起來,似乎周圍的世界一下子明朗起來,充滿了陽光呢?
對三毛來說,是她的初戀。一個慌裡慌張的少女,一個初戀的約定,一次兩個人的旅行。三毛將她初戀的往事形象地表達在了這首“七點鐘(今生)”里。在李宗盛歡快的曲子裡,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被初戀的喜悅擊中的少女,歡快地奔跑著,那飛舞的長裙告訴了我們她的快樂。她終於快樂起來了,是愛情讓她終於快樂起來了。
這就是三毛真正意義上的生命的起步。她毫不猶豫地踏上了一列火車,開始了她生命的旅程,從此再沒有下來過。那列火車叫做“愛情”。
04.飛 (潘越雲)
過早地品嘗了愛情,又如何呢?初戀大多數是沒有什麼結果的。三毛自己的經歷驗證了她的這句話。
可以想像:一個一直自閉的、終於因初戀敞開了心扉的女孩子,在感情破碎之後的那種難過。受了愛情重挫的三毛,無論如何也無法在這個留有太多悲傷記憶的城市裡呆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即使在離開前的那一瞬間,三毛還在等待著那個答案。然而這沒有到來。我想在飛機起飛的時候,她那顆因初戀而希望起來的心徹底碎了。
05.曉夢蝴蝶 (潘越雲)
每一次的情感經歷都會讓人有所領悟。更不要說那刻骨銘心的初戀了。初戀的破滅讓三毛寫出了這首“曉夢蝴蝶”。從她的歌詞里,可以看到那一顆被愛情傷害後疲倦得已不想跳動的心。
06.沙漠 (齊豫)
離家出走後的三毛開始了她流浪的旅程,一去多年。如果你讀過她的散文,應該知道沙漠裡的經歷是她最為感人的部分,因為在那裡,她有了對生命更新的感悟,也找到了她的愛情歸宿:一個叫荷西的男人。而在那片天地玄黃里的愛情也更加深地刻在三毛的記憶里,即使是死亡也無法抹去。
三毛說:“其實,沙漠真正的美,還是因為那些隱藏的水井”。而愛情呢?應該是:“井裡面,一雙水的眼睛,漫出一抹微笑……”我想只為了那一抹微笑,就足夠溫暖一生。
07.今世 (齊豫)
這是三毛曾經講述過的故事中最讓人心碎的部分:荷西死了。曾經聽過三毛的一個錄音,講她和荷西的故事,講荷西死了以後她的悲傷,那聲音有些蒼涼,聽了讓人感到四周似乎一片漆黑。
三毛說在荷西死了以後,她特別恐懼黑夜的到來,於是只有抱著回憶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的夜晚。
08.孀 (齊豫)
失去了愛人並不等於失去愛情,但是回憶確是一件痛苦的事。由於不能忘卻,三毛時常活在苦痛中,這首《孀》唱出了那時的她的感受。在我跟大家一起分享這張三毛半生傳奇的唱片時,繁華的都市裡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為情愛所傷,而失去了愛人的,面對此情此景,只會更加心痛。那時的三毛雖然不斷告訴自己日子總要過下去,但這樣的日子走的太慢。
09.說給自己聽 (潘越雲 齊豫)
六年後(1991年)的三毛以自縊與這個世界告別。也許當時聽到訊息的人都有些吃驚,但很快平靜了下來。興許是讀過她的作品的大家都明白她的苦,明白那漫漫長夜般的日子對她的折磨。或許這對她是最好的解脫。
而其實早在這張1985誕生的“回聲”中,三毛就已經有離開這個世界的念頭:
“讓我說給你聽吧,但願醒來,已不在這個世界,去了去了,不帶一支髮夾。明天的星星,不是掛在這一邊。”
10.遠方 (潘越雲)
三毛死後,即刻就有“三毛不是自殺的”之類的傳聞充斥媒體。何必何必。感謝那些愛她的人的不忍,不齒於那些炒作者的惡毒。如果她真的很苦,對她而言死亡是一種解脫或者說如果另一個世界有她愛的人在等她,就祝福她吧。
雖說死亡是解脫,或許是開始一個新的希望。
生也好,死也罷,愛了,恨了,都是時間的旅程。如果擁有了愛情,就好好珍惜吧,那是生命的精華;如果沒有,就繼續向著遠方的航程吧,遠方就是希望。
11.夢田 (潘越雲 齊豫)
最後一曲《夢田》是她最後的心情釋放,掌心中湧出滿滿的種子,就把它們全種下去,去享受那農夫看見新芽的心情吧。
聽完了整張專輯,經歷了三毛的傳奇人生,我想說,開盡了繁花,退盡了潮水,我的心裡依然有你。就像三毛說回聲是一種恫嚇,它不停息的深入人心,一波又一波的綿延,直至散布到心靈深處……

專輯點評

瓊瑤、三毛、席慕蓉是80年代的校園偶像。她們更善於征服同性,男生若非過度多愁善感,對瓊瑤和席慕蓉的那些小情調是不太感冒的,只有對三毛,還保留著一份好感 —— 男生心底都存有自我放逐、漂泊流浪的傾向。寂寞的旅途中,便會嚮往有三毛這么一個同樣鍾情流浪的女人,相伴走天涯。當然,她要是長得漂亮就更好了。

這張專集可以稱做三毛聲音的自傳——差不多記錄了她的大半生。這樣風格、形式、內容的音樂專集並不多見。因為它的獨特和高超水準,名列台灣最佳流行音樂專集第11名。這份榮耀還得分給齊豫、潘越雲這兩位出色的歌者,還有背後強大的曲作者群——李泰祥、李宗盛、翁孝良、陳志遠等。那起伏、跌宕而不乏流暢的鏇律,使得《回聲》這張相對另類的專集非常好聽——通常,好聽與另類是不能劃等號的。

三毛這一生是不快樂的。歌的開始,她的獨白雖然語速較快,聽來卻遲疑、憂傷。逃學、私奔、流浪,她似乎一直在逃避。正因為如此,她對幸福的體味才如此深刻,婚姻的幸福令她超脫塵世,孰知一瞬間崩塌——幸福有多高,日後的痛苦便有多深。

同樣是敏感的女人,齊豫蒼涼的高音唱盡了三毛的悲傷,潘越雲那溫厚的低吟則道出了三毛的溫情,演繹得可謂入骨三分。第七首《今世》,講述的正是三毛失去荷西的悲情,齊豫不但把當局者三毛唱得痛哭失聲,也令我這個漠不相關的聽者鼻酸。

CD的封面很有特色,我一見甚至想笑,雖然裡面的內容讓我笑不出來。這也是兩個不美麗的女人,卻不想讓自己顯得好看一些,面上挑釁的神情分明表示:不美麗又怎么樣,我的聲音會征服你的耳朵乃至心靈。

當然,三毛匠心獨具的詞作不可不提出來讚美一下,尤其在劣詞充斥的今天。它們令《回聲》充滿唯美、精緻的氣息。我喜歡那首《遠方》:
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
到天涯,到海角,算不算遠?
問一問你的心,只要它答應,
沒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遠。
發達的交通工具已令天涯變成咫尺,山長水闊不復是阻隔愛情的障礙,真正無法抵達的倒是人心——與一顆冷漠的心之間的距離,是世上最遙遠的路程。當然,對於逝者也是如此。三毛藉長歌當哭,哀悼她逝去的愛人。當我聽到這歌時,三毛也變成了逝者。但願一度分隔的靈魂,在永恆的天國獲得團聚與幸福。

專輯曲目

01軌外(潘越雲)
02迷(齊豫、潘越雲)
03今生(齊豫)
04飛(潘越雲)
05曉夢蝴蝶(潘越雲)
06沙漠(齊豫)
07今世(齊豫)
08孀(齊豫)
09說給自己聽(齊豫、潘越雲)
10遠方(潘越雲)
11夢田(齊豫、潘越雲)

評價

不記得是在哪一年看過三毛的哪一篇文章了,她提到過她的兩個朋友,用她的話說:其中一個是天使,另一個是埃及豔后。
天使是齊豫,豔后則是潘越雲。
事隔多年,真正的“多年”——三毛死了,齊豫帶著女兒唱《女人與小孩》,潘越雲也換了彩妝“拍拍屁股”的今天,我才真正有了關於這三個女人的友誼的直觀感受。
她被一張命名為《回聲》的唱片凸現出來,三毛用她那種有點中氣不足的咬文嚼字的聲音說話,齊豫加上潘越雲則一直飄來盪去。這讓我覺得舒服,覺得美好,也覺得有種物是人非的落寞。
三毛的作品是有關每一個女人都或多或少有的夢想與痛楚,而齊豫與潘越雲對這些文字的演繹就是將我們自己解剖給自己看:第一次,你以為那都是三毛,會感懷她自閉的少女時代,玩味她單純的初戀情懷,會自在品嘗沙漠中的那些過往情事,還會看她舔自己的傷痕;第二次,你被歌者吸引,你看見另外的女人加入這些情緒中來,並且溫柔令你妥協;如果還聽,聽下去的就只能是你自己了。
這樣的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故事,而倘若音樂負載了這樣三個女人的故事的話,那就是整個女人的故事。
然而,你總該知道,女人的故事裡總會有男人,那么這號稱“三毛第15號作品”的《回聲》,回應的就是全部人生的故事了。
有一次聽到最後齊豫與潘越雲合聲交錯的歌的時候,突然想起自三毛自縊後,就有各種各樣的人對三毛的作品、三毛的愛情故事、三毛的經歷,直至三毛這個女人,進行了反反覆覆的討論批判剖析,不外乎還是兩種人,有的擁護有的反對,有的敬佩有的嘲諷。我覺得很無聊,人都死了,糾纏那些愛情的細節乾什麼呢況且,那些愛情給了多少人美好的希望啊。
而人,一旦有了希望就是未來啊。
這張舊唱片的裝幀很樸素,但卻是卻十分搶眼。這有點像這三個女人的秉性,照片處理成鉛筆畫的效果,愛人拿來一看說:“三個醜女人也能唱台戲。”
我笑了:三個女人一台戲只與性別有關,並沒有規定容貌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