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回聲

極地回聲

《極地回聲》是一個初培林、潘世彬導演的、李苗苗、楊春學主演的傳統舞劇,曾參加1992年全國舞劇觀摩演出並獲優秀劇目演出獎、優秀作曲獎,演員李苗苗、姚永泉、韓傑獲優秀表演獎。


中文名稱:

極地回聲

外文名稱:

Echo of the South Pole

類別:

傳統舞劇

劇情介紹

序幕“她”的理想·極地改革的大潮在神州大地涌動,神秘的南極正呼喚著華夏兒女。“她”懷著對先輩的緬懷、對歷史反思、對未來憧憬,告別親人,肩負祖國和民族的重託,隨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踏上遠征的航程……
第一場逾時空對話·爺爺太平洋上。我人民海軍護衛著科學考察船在遠航。“她”思緒萬千:甲午風雲,“她”爺爺誓雪國恥,力諫重振海軍,卻慘遭殺害。血!魂!喚醒了中華。凝固的歷史終將被覺悟所催動。
第二場逾時空對話·爸爸蒼茫的黃土地上,滾動著漫天驚雷,步著勝利的鑼鼓,赤裸的脊樑托起的東方巨龍正在升騰。激情不全都是輝煌,一旦墮入荒唐便產生巨大的陣痛。那驟起的“紅海洋”狂潮,令“她”爸爸離開自己酷愛的科研事業,在黃土地深處無法重圓他那藍色夢想而英年早逝,但赤誠的海之魂卻永不泯滅。
尾聲中國人·南極沐浴著絢麗的極光,炎黃子孫豪邁地登上了南極。晶瑩的白雪輝映著“她”祖孫三代人的藍色夢想,和著那不死的民族魂魄,與命運的悲喜,繪成一幅宏偉的畫卷。
責任者
演出單位: 遼寧歌舞團
責任描述
創作者編劇:潘世彬、初培林。導演:初培林、潘世彬。作曲:鄭冰。舞美設計:王明旭、王寶良。
演出者主要演員:李苗苗楊春學(飾“她”A、B,人民海軍高級海洋科學家),韓傑、孫朝暉(飾“她”爺爺A、B,滿清海軍大臣),姚永泉、宋岩(飾“她”爸爸A、B,人民海軍高級海洋科學家)。樂隊:遼寧金客交響樂團。指揮:鄭冰。
演出介紹
演出大事記本劇曾參加1992年全國舞劇觀摩演出並獲優秀劇目演出獎、優秀作曲獎,演員李苗苗、姚永泉、韓傑獲優秀表演獎。
評論擷萃
評論擷萃
交響式舞劇《極地回聲》觀後絮語乃功
舞劇《極地回聲》取材於中國科學考察隊遠征南極的壯舉,是以女科學家“她”在赴南極途中的心裡活動為主要線索,按交響化結構布局。舞劇《極地回聲》大量運用客觀實際和主觀意識相互交錯、時空順序顛倒的表現手法;舞台空間經常出現多層次、多畫面,眾多人物形象同時或分組地出現。如在序幕中,正當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肩負遠征南極重任的女科學家出現了,她滿懷壯志豪情,浮想聯翩。此時舞台上又出現了另一組畫面:封閉數千年的國門打開伊始,面對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驚嘆者、失望者、徘徊者、消沉者、頑固者紛紛亮相,與“她”等眾多的奮進者形成鮮明的反差。再如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隨著女主人公“她”的思緒,把時空順序推向了已逝去的歷史:反動腐朽的清朝統治者主宰的年代;人民解放歡慶勝利的年代;極左思潮泛濫成災的年代……第一場在舞美燈光綜合效應下,舞台空間形成了多層次、多畫面的表演區域;右後側出現了驕橫的獨裁者——慈禧太后;左後側出現了夜郎自大、無所用心的封建士大夫的群像;前台一組畫面是統治者耗費巨資,強令百姓修築園林、建造石舫。由於舞劇《極地回聲》運用了交響化的結構形式,創作的主題意識獲得了較大的自由。舞劇《極地回聲》採取多種藝術手段著力於人物的心理刻畫。如第一場“逾時空對話”:“她”與爺爺的雙人舞,就是女主人公由家仇、國恨引發的悲憤和憂鬱的心態外化。在尾聲中匠心獨運地安排了一段“她”與爺爺、父親共舞的三人舞,藉以反映當南極上空飄揚中國五星紅旗的時候,“她”要欣喜地告慰精魂的心態外化。又如第一場的群舞,運用反差、對比的手法:一邊映現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的畫面,而另一邊則是紅衛兵握拳頓足地斗“她”父親的群舞場面,由此折射出“她”對祖國經濟、科技落後的痛苦心態,並揭示了“她”自尊自強的性格。《極地回聲》的編導用自己的想像力賦予人物以豐滿的內心世界,同時巧妙地把這種心理外化為用生活語言較難表達的舞蹈形象,以此來塑造人物。(摘自《舞蹈》1992年第6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