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吶

聲吶

聲吶是英文縮寫“SONAR”的音譯,全稱為:聲音導航與測距,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是一種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訊任務的電子設備。它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類型,屬於聲學定位的範疇。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套用最廣泛、最重要的一種裝置。由於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的速率非常的高,無法做為偵測的訊號來源,以聲波探測水面下的人造物體成為運用最廣泛的手段。

釋義與簡介

作為一種聲學探測設備,主動式聲吶是在英國首先投入使用的,不過英國人把這種設備稱為"ASDIC"(潛艇探測器),美國人稱其為"SONAR",後來英國人也接受了此叫法。

由於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的速率非常的高,無法做為偵測的訊號來源,以聲波探測水面下的人造物體成為運用最廣泛的手段。無論是潛艇或者是水面船隻,都利用這項技術的衍生系統,探測水底下的物體,或者是以其作為導航的依據。

聲吶聲吶

作遠距離傳輸的能量形式。於是探測水下目標的技術——聲吶技術便應運而生。聲吶技術至今已有100年歷史,它是1906年由英國海軍的劉易斯·尼克森所發明。他發明的第一部聲吶儀是一種被動式的聆聽裝置,主要用來偵測冰山。這種技術,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套用到戰場上,用來偵測潛藏在水底的潛水艇。

聲吶是各國海軍進行水下監視使用的主要技術,用於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定位和跟蹤;進行水下通信和導航,保障艦艇、反潛飛機和反潛直升機的戰術機動和水中武器的使用。此外,聲吶技術還廣泛用於魚雷制導、水雷引信,以及魚群探測、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導航、水下作業、水文測量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

和許多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樣,社會的需要和科技的進步促進了聲吶技術的發展。

俄羅斯海軍專門將一艘核子K-403號潛艇改成聲吶測試用艇,可見重視程度。

工作的原理

聲吶模式聲吶模式

聲波是觀察和測量的重要手段。有趣的是,英文“sound”一詞作為名詞是“聲

”的意思,作為動詞就有“探測”的意思,可見聲與探測關係之緊密。

在水中進行觀察和測量,具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只有聲波。這是由於其他探測手段的作用距離都很短,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們也只能看到十幾米到幾十米內的物體;電磁波在水中也衰減太快,而且波長越短,損失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頻電磁波,也只能傳播幾十米。然而,聲波在水中傳播的衰減就小得多,在深海聲道中爆炸一個幾公斤的炸彈,在兩萬公里外還可以收到信號,低頻的聲波還可以穿透海底幾千米的地層,並且得到地層中的信息。在水中進行測量和觀察,至今還沒有發現比聲波更有效的手段。

結構與分類

結構

聲吶裝置一般由基陣、電子機櫃和輔助設備三部分組成。基陣由水聲換能器以一定幾何圖形排列組合而成,其外形通常為球形、柱形、平板形或線列行,有接收基陣、發射機陣或收發合一基陣之分。電子機櫃一般有發射、接收、顯示和控制等分系統。輔助設備包括電源設備、連線電纜、水下接線箱和增音機、與聲吶基陣的傳動控制相配套的升降、迴轉、俯仰、收放、拖曳、吊放、投放等裝置,以及聲吶導流罩等。

換能器是聲吶中的重要器件,它是聲能與其它形式的能如機械能、電能、磁能等相互轉換的裝置。它有兩個用途:一是在水下發射聲波,稱為“發射換能器”,相當於空氣中的揚聲器;二是在水下接收聲波,稱為“接收換能器”,相當於空氣中的傳聲器(俗稱“麥克風”或“話筒”)。換能器在實際使用時往往同時用於發射和接收聲波,專門用於接收的換能器又稱為“水聽器”。換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材料在電場或磁場的作用下發生伸縮的壓電效應或磁致伸縮效應。

分類

聲吶的分類可按其工作方式,按裝備對象,按戰術用途、按基陣攜帶方式和技術特點等分類方法分成為各種不同的聲吶。例如按工作方式可分為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按裝備對象可分為水面艦艇聲吶、潛艇聲吶、航空聲吶、攜帶型聲吶和海岸聲吶等。

主動聲吶:主動聲吶技術是指聲吶主動發射聲波“照射”目標,而後接收水中目標反射的回波時間,以及回波參數以測定目標的參數。大多數採用脈衝體制,也有採用連續波體制的。它由簡單的回聲探測儀器演變而來,它主動地發射聲波,然後接收回波進行計算,適用於探測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魚群、水雷和關閉了發動機的隱蔽的潛艇;

被動聲吶:被動聲吶技術是指聲吶被動接收艦船等水中目標產生的輻射噪聲和水聲設備發射的信號,以測定目標的方位和距離。它由簡單的水聽器演變而來,它收聽目標發出的噪聲,判斷出目標的位置和某些特性,特別適用於不能發聲暴露自己而又要探測敵艦活動的潛艇。

影響因素

可變深度聲吶可變深度聲吶

影響聲吶工作性能的因素除聲吶本身的技術狀況外,外界條件的影響很嚴重。

比較直接的因素有傳播衰減、多路徑效應、混響干擾、海洋噪聲、自噪聲、目標反射特徵或輻射噪聲強度等,它們大多與海洋環境因素有關。例如,聲波在傳播途中受海水介質不均勻分布和海面、海底的影響和制約,會產生折射、散射、反射和干涉,會產生聲線彎曲、信號起伏和畸變,造成傳播途徑的改變,以及出現聲陰區,嚴重影響聲吶的作用距離和測量精度。現代聲吶根據海區聲速--深度變化形成的傳播條件,可適當選擇基陣工作深度和俯仰角,利用聲波的不同傳播途徑(直達聲、海底反射聲、會聚區、深海聲道)來克服水聲傳播條件的不利影響,提高聲吶探測距離。又如,運載平台的自噪聲主要與航速有關,航速越大自噪聲越大,聲吶作用距離就越近,反之則越遠;目標反射本領越大,被對方主動聲吶發現的距離就越遠;目標輻射噪聲強度越大,被對方被動聲吶發現的距離就越遠。

歷史沿革

聲吶聲吶

聲吶技術至今已有超過100年歷史,它是1906年由英國海軍的李維斯·理察森所發明。他發明的第一部聲吶儀是一種被動式的聆聽裝置,主要用來偵測冰山。這種技術,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開始被套用到戰場上,用來偵測潛藏在水底的潛水艇,這些聲吶只能被動聽音,屬於被動聲吶,或者叫做“水聽器”。

在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Paul Langevin與俄國電氣工程師Constantin Chilowski合作發明了第一部用於偵測潛艇的主動式聲吶設備。儘管後來壓電式變換器取代了他們一開始使用的靜電變換器,但他們的工作成果仍然影響了未來的聲吶設計。

1916年,加拿大物理學家Robert Boyle承攬下一個屬於英國發明研究協會的聲吶項目,Robert Boyle在1917年年中製作出了一個用於測試的原始型號主動聲吶,由於該項目很快就劃歸ASDIC,(反潛/盟軍潛艇偵測調查委員會)管轄,此種主動聲吶亦被稱英國人稱為“ASDIC”,為區別於SONAR的音譯“聲吶”,將ASDIC翻譯為“潛艇探測器”。

1918年,英國和美國都生產出了成品。1920年英國在皇家海軍HMS Antrim號上測試了他們仍稱為“ASDIC”的聲吶設備,1922年開始投產,1923年第六驅逐艦支隊裝備了擁有ASDIC的艦艇。

1924年在波特蘭成立了一所反潛學校——皇家海軍Ospery號(HMS Osprey),並且設立了一支有四艘裝備了潛艇探測器的艦艇的訓練艦隊。

1931年美國研究出了類似的裝置,稱為SONAR(聲吶)。

生物“聲納”

聲吶並非人類的專利,不少動物都有它們自己的“聲吶”。蝙蝠就用喉頭髮射每秒10-20次的超聲脈衝而用耳朵接收其回波,藉助這種“主動聲吶”它可以探查到很細小的昆蟲及0.1mm粗細的金屬絲障礙物。而飛蛾等昆蟲也具有“被動聲吶”,能清晰地聽到40m以外的蝙蝠超聲,因而往往得以逃避攻擊。然而有的蝙蝠能使用超出昆蟲偵聽範圍的高頻超聲或低頻超聲,從而使捕捉昆蟲的命中率仍然很高。看來,動物也和人類一樣進行著“聲吶戰”!海豚和鯨等海洋哺乳動物則擁有“水下聲吶”,它們能產生一種十分確定的訊號探尋食物和相互通迅。

多種鯨類都用聲來探測和通信,它們使用的頻率比海豚的低得多,作用距離也遠得多。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如海豹、海獅等也都會發射出聲吶信號,進行探測。

海豚聲吶的靈敏度很高,能發現幾米以外直徑0.2mm的金屬絲和直徑lmm的尼龍繩,能區別開只相差200卜s時間的兩個信號,能發現幾百米外的魚群,能遮住眼睛在插滿竹竿的水池子中靈活迅速地穿行而不會碰到竹竿;海豚聲吶的“目標識別”能力很強,不但能識別不同的魚類,區分開黃銅、鋁、電木、塑膠等不同的物質材料,還能區分開自己發聲的回波和人們錄下它的聲音而重放的聲波;海豚聲吶的抗干擾能力也是驚人的,如果有噪聲干擾,它會提高叫聲的強度蓋過噪聲,以使自己的判斷不受影響;而且,海豚聲吶還具有感情表達能力,已經證實海豚是一種有“語言”的動物,它們的“交談”正是通過其聲吶系統。尤其是僅存於世的四種淡水豚中最珍貴的一種-我國長江中下游的白鰭豚,它的聲吶系統“分工”明確,有為定位用的,有為通訊用的,有為報警用的,並有通過調頻來調製位相的特殊功能。

終身在極度黑暗的大洋深處生活的動物是不得不採用聲吶等各種手段來搜尋獵物和防避攻擊的,它們的聲吶的性能是人類現代技術所遠不能及的。解開這些動物聲吶的謎,一直是現代聲吶技術的重要研究課題。而我們人類發明的“聲吶”就是通過鯨和海豚的原理髮明的。

套用

軍事

水聲技術是各國海軍進行水下監視使用的主要技術,用於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定位和跟蹤,進行水下通信和導航,保障艦艇、反潛飛機和反潛直升機的戰術機動和水中武器的使用。隨著現代聲納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新一代聲納具有更先進的探測性能和更遠的探測距離,一些高科技聲納還具有相當高的解析度,能夠識別蛙人和可疑水下航體。

海洋測繪

隨著海洋高新技術的介入和裝備的不斷升級,水下地形聲學探測技術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現已成為世界各海洋國家在海洋測繪方面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利用聲吶技術進行海洋測繪的設備有:單波束回聲測深儀、側掃聲吶、多波束測深、淺地層剖面儀。

海流流速測量

現代聲納技術可以利用都卜勒效應進行流速測定,這種聲納系統使用一對裝在船底傾斜向下的指向性換能器,由海底回波中的都卜勒頻移可以得到艦船相對於海底的航速。另一方面,若將聲納固定在流動的海域中,它可以自動檢測和記錄海水的流動速度及方向。

海洋漁業

探魚儀是一種可用於發現魚群的動向、魚群所在地點、範圍的聲納系統,利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捕魚的產量和效率;助魚聲納設備可用於計數、誘魚、捕魚、或者跟蹤尾隨某條魚等。海水養殖場已利用聲學屏障防止鯊魚的入侵,以及阻止龍蝦魚類的外逃。

水聲通信

水聲通信是水面艦艇、潛艇間相互通信的重要手段,利用聲納系統在水下可代替導線的連線,使用聲束來傳遞信息,實現艦艇之間的通信和交流。

相關事件

2009年6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6月12日注意到了有關中國潛艇同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拖曳聲吶6月11日在菲律賓蘇比克附近意外相撞的報導,中國有潛艇在南海進行正常的訓練活動,目前沒有接到發生所述情況的報告。與此同時,美國防部海軍發言人6月15日發表聲明稱,不能確定聲吶被何物撞壞,更不能確定是被中國潛艇撞壞。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軍方這一次如此低調可能是確實未能確定是和中國潛艇相撞。其次,目前朝核問題讓美國焦頭爛額,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迫切需要中國的支持。

“麥凱恩”號已抵達日本佐世保港進行檢修。“麥凱恩”號的拖曳聲吶集成了探測、分類和交戰等子系統,展開後可長達1700米,造價大約為2000萬美元。

海洋學相關知識(二)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太平洋型岸線
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太平洋兩岸分布
卷碎波
卷吸
化學形態
印度洋中脊
勞埃德船級社
大陸架坡折
衛星遙感觀測
大陸增生
衛星海洋學
大西洋赤道潛流
大西洋型岸線
大西洋型大陸邊緣
南美洲板塊
南海沿岸流
南海暖流
大浪
大洋生物
分潮日
大洋深淵水層生物
大洋深層生物
動力海洋學
南極繞極水團
大洋對流層
南極海隆
大洋化作用
大洋中層生物
大洋上層生物
大波平均
大氣輸送
大氣輸入
大氣海鹽
南極洲板塊
大型底棲生物
大型動物
多金屬結殼
多級閃急蒸餾
多級分離器
多種型大洋
多瓶采水器
多點系泊
多波束測深儀
南極底層水
都卜勒海流計
南方濤動
外濱
外源有機物
外來種群
復食性
複合潮
複合濱線
聲遙感
聲學海洋學
單食性
增生楔
增水
單錨腿
增密
單點系泊
堆積冰
單周期
基線研究
半遠洋沉積
埃克曼輸送
埃克曼螺鏇
埃克曼深度
埃克曼抽吸
動力方法
垂盪
半潛式鑽井裝置
垂向穩定度
坡度流
均勻層
分潮
地質海洋學
分點潮
地理障礙
地方種群
地方種
地幔隆起
半鹹水種
午後效應
地基承載能力
土工試驗
固著生物
固定冰
副輪
北美洲板塊
回步
回歸潮
回聲測距
嗜溫細菌
嗜冷細菌
喜陰浮游生物
喜壓細菌
哈迪浮游生物記錄器
哈浮游生物記錄器
北極水
北方兩洋分布
北太浮游生物網
後濱
同質性
同潮圖
同域分布
同化數
同化效率
北大西洋深層水
葉狀幼體
副熱帶模態水
副標準海水
可捕係數
古鹽度
古生產力
剩餘鹼度
古深度
古海流
分潮時
古地磁地層學
古地中海
化學清除
前濱
化學成岩作用
化學形態模型
化學形態分析
雙高潮
雙擴散
雙周期
雙低潮
叉臂系泊系統
參比物質
參比元素
原存營養鹽
厭氧生活
厭氧帶
厄特沃什效應
大洋拉斑玄武岩
埃克曼層
前進波
化學風化作用
初級生產力
半潮面
可更新資源
化能營養
印度洋板塊
垂直分布
動力定位
加壓艙
天文潮
增殖
減壓艙
大陸邊緣
變溫動物
基床
初級生產量
地縫合線
大眼幼體
大潮
地幔柱
化能自養生物
半日潮
大型浮游生物
多樣性
多態現象
化學海洋學
大陸隆
大陸階地
台灣暖流
古溫度
古海洋學
大西洋中脊
南極繞極流
大洋板塊
大洋區
半島
堡礁
堆積作用
地轉流
地幔對流
圍海工程
圍堰
品系
周轉率
周叢生物
南海縣
大陸漂移
發光細菌
發光生物
反滲透
聲吶
區域海洋學
大陸架
大陸坡
大洋環流
司馬熾
反射波
印度洋
北冰洋
勞亞古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