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製造者》

《回聲製造者》

《回聲製造者》是21世紀外國文學大獎叢書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回聲製造者回聲製造者

《回聲製造者》是21世紀外國文學大獎叢書之一,二十七歲的馬克在車禍後因腦部嚴重受傷重度昏迷,醒來後面對自己唯一的親人姐姐卡琳,卻認定她是個冒名頂替者。著名神經學專家韋博專程從紐約飛過來研究馬克。隨著故事向縱深發展,一切都指向沙丘鶴、韋博的婚姻的動力和卡琳日益加劇的對她自己的身份的懷疑。作者從生態學、神經學和身份的本質的千絲萬縷中編織出一部引人入勝、給人啟發又充滿柔情的偵探小說。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都苦苦掙扎於自我形象的消解與重組之中。人物自我發現的閒適節奏和大量技術與自然方面的細節有利於充分的探討。小說進而探索了人類自我和人類自身命運的多變性以及把人們與其他造物分開和相連的人的頭腦的不可靠性。

這部小說的行文風格是個既抒情又明晰的奇蹟。

編輯推薦

我姐姐?她言行怪異……

我和她,基本上說,與別人都不同。

而這個女人呢……你剛才看見的,她想打我。

媒體推薦

本小說探討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真的是誰。

——《紐約人》

《回聲製造者》……致力於探索現代神經系統科學常常在思考的許多純哲學的問題——意識的根源是什麼?我們極其複雜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我們每一個人何以成為我們自己?

——J.A.馬吉爾,美國評論家

這部小說寫的並不只是馬克那受損壞的大腦……它總體上聚焦於人類的心靈和人類想理清過去和現在的努力。——美國《圖書館學刊》一曲關於人類脆弱性的瘋狂的交響曲……

——美國《娛樂周刊》

作者簡介

理察·鮑爾斯(1957—)美國小說家,曾就讀於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物理系,後獲文學碩士學位。他興趣廣泛,博覽群書,涉獵考古學、海洋學、歷史、社會學、政治學、美學、醫學、音樂等領域。鮑爾斯是在電視和電腦時代出生的第一代人的代言人,被譽為美國文壇在後品欽時代湧現的最重要、最令人欽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致力於探索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呈現出鮮明的後現代主義小說的特點,把辭彙上的藝術鑑賞力和結構上的大膽結合得令人眼花繚亂。他大都採用多角度平行敘事的表現手法,以對照不同人物的性格,增加故事的懸念和複雜性,並提醒讀者:我們從未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又從未如此孤單。此外,他還注重事實與虛構相結合,並通過不確定性的語言符號系統構建虛擬世界,以揭示現實世界的零散和混亂。鮑爾斯獲得過各種獎項二十多次。

寫作背景

《回聲製造者》涉及的專業知識是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生態學,展現了心智、身體和精神交融一體的圖畫。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在內布拉斯加州的一條車少人稀的公路上,二十七歲的馬克·施盧特出了致命車禍,腦部嚴重創傷。相依為命的姐姐卡琳不得不回到讓她不堪回首的小鎮,照顧命懸一線的弟弟。馬克從昏迷中醒來之後,行為變得怪誕異常,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妄想症狀,甚至認為精心照顧他的卡琳是冒名頂替的特工。卡琳與著名認知神經學專家傑拉爾德·韋博取得聯繫。韋博來到內布拉斯加州小鎮卡尼,確診馬克所患的是罕見的雙重錯覺綜合徵。該病患者似乎總是錯認所鍾愛的人,例如母親、父親、配偶。患者辨識他人面部的那部分大腦是完整無缺的,可是由於某種未知原因,處理情感聯繫的那部分與它們分離開來了。

我們知道,在後現代社會中,文化並非統一整體,是充滿矛盾的複雜混合;主體由敘事建構,是複雜的、多元的。《回聲製造者》採用了雙聲語,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鮑爾斯曾說,這部作品的敘事要實現兩個目的,其一是講述一個關於現實世界的故事;其二是要“揭開表面,讓人看到處於敘事下面的沒有定型、臨時改變、非常混亂、遍是裂縫、使人目瞪口呆的東西”。小說大部分敘事聚焦於馬克、卡琳和韋博這三個主要角色,對事件的敘述分別通過他們各自的認知過程一一展現出來,小說的世界就是這些角色的感覺所組合的東西。此外,《回聲製造者》並不是人們常說的科幻小說,我們不妨暫且將它稱為科技小說。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廣博的知識精心設計了懸念叢生的疑案故事,並且以沙丘鶴遷徙為背景,探討了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生態學問題。小說分為五個大部分,標題分別是卡琳在醫院裡發現的那張字條上的五行字:我微賤無名/今晚走在北線公路上/上帝引導我到你身邊/這樣,你能活著/然後挽救別人。小說的基本情節以幾個主要角色為中心展開,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其一,圍繞著馬克的故事,作者設定了幾個貫穿全書的懸疑:車禍那天夜裡,究竟出現了什麼情況?是誰在開車?是誰打電話報警?是誰在馬克的病床前留下了字條?字條內容暗示,寫字條的人了解車禍的內幕。它是馬克手裡掌握的弄清車禍真相的唯一線索。此外,車禍現場為什麼會留下三組車輪痕跡?另外兩輛車的駕車人是誰?當地開發商挖空心思,希望獲得沙丘鶴遷徙路途中的這片土地。也許馬克知道某些秘密,從而招來殺身之禍。馬克在車禍出現前看到的白色東西是什麼?是沙丘鶴、人影,還是幽靈?是誰救了馬克,馬克應該“挽救”誰?馬克是否能夠找回真實的自我?所謂的“真實自我”究竟是什麼?這一連串疑問吸引讀者刨根問底,隨著跌宕起伏的情節深入閱讀。

其二,卡琳與馬克之間的關係在小說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推動情節、深化主題起到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卡琳一直擔任馬克的守護天使的角色。車禍之後,姐弟間以前的關係究竟有多少依然保持完整?馬克被雙重錯覺綜合徵所困,拒不承認卡琳是自己的親姐姐,從而讓她的身份意識受到很大衝擊。卡琳能夠讓弟弟恢復正常,重新和她相認嗎?為了發現馬克大腦中影響記憶能力的病症,卡琳應該採取什麼行動?隨著馬克病情的發展,她對自己過去的理解會出現什麼變化?

其三,韋博提供了神經學專業視角,這對強化衝突、豐富情節起到了重要作用。韋博來到小鎮提供幫助,或者說至少為他自己的研究收集素材。他事業成功,婚姻幸福,擁有施盧特姐弟倆完全沒有的東西。但是,他西部之行的時間恰恰與他職業生涯中的一次危機巧合。對馬克的治療效果欠佳,這對韋博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讓他懷疑自己所從事的研究,思考自己的動機,追問自己的良心、職業道德和倫理價值。推動作品情節的問題還包括:韋博以什麼方式擔當了卡琳姐弟倆的父親的角色?內布拉斯加州之行究竟能否幫他度過這場自我認同危機?

另外,帶有神秘色彩的芭芭拉也增加了情節的懸疑感。芭芭拉是一個外來的陌生人,然而卻是馬克信任的唯一角色。這個女人精明幹練,博學多才,卻幹著醫院護工這份遠遠低於她實際能力的工作,她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她為何待在這個偏遠小鎮?是什麼共同的虛空感讓韋博和芭芭拉走到一起的?為什麼心地善良的芭芭拉總是顯得非常內疚和沮喪?

在小說結尾,圍繞字條和車禍的疑案水落石出。但是,讀者不禁會問:明年這個時候,馬克會承認卡琳嗎?芭芭拉會經受住良心折磨嗎?她會不會逃之夭夭?如果芭芭拉留下來,卡琳是否會諒解芭芭拉的行為?卡琳是否會像卡什曾經放言的那樣,回到他的身邊?心灰意懶的丹尼爾將何去何從?對每個主要角色來說,“微賤無名”意味著什麼?誰將最終得到挽救?

關於這部作品的寓意,評論界眾說紛紜。鮑爾斯在一次訪談中說,儘管這本小說涉及到科學知識,其重點卻不在科技“本身包含的信息,而是韋博(或者卡琳等人)靈魂深處的寓意豐富的材料”。換言之,科學知識在這裡所起的作用是提供理解角色、揭示主題的背景材料。筆者認為,小說作者獨具匠心,使用了若干寓意深遠的隱喻,體現了科學人文主義思想,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思考,其中最富於啟迪的是沙丘鶴——回聲製造者——和雙重錯覺綜合徵。

在小說中,沙丘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顯然具有豐富的蘊涵。鮑爾斯在談到這部作品的創作時說,小說的靈感來自他偶然見到的沙丘鶴一年一度遷徙的壯觀景象。印第安人認為,沙丘鶴能發出響亮的聲音,所以將這種鳥兒稱為回聲製造者。小說的每一部分都以描寫沙丘鶴開始。例如,小說首先展現的是沙丘鶴聚集的場景:“夜幕來臨,沙丘鶴紛紛降落。它們在空中減速,然後飄然落下。它們從四面八方飛來,十來只結為一群,與暮色一起垂下。”接著,沙丘鶴目擊了車禍。因此,讀者自然會期待,沙丘鶴在作品中應該起到獨特的作用。

一方面,沙丘鶴的命運促使讀者進一步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擴展自己的生態知識,增強自己的生態意識。“那些鳥兒翩翩起舞的動作就像人類的最近親屬,模樣就像人類的最近親屬;它們呼叫,表達意願,生兒育女,在飛行中確定方位,這一切都像人類的血親。在它們的身體組成部分中,有一半仍然和人類的類似。然而,人類卻將它們置之一旁:冒名頂替者……”卡琳的兩個前男友都與它們的存在相關:苦行者丹尼爾是愛鳥人士,知道沙丘鶴是從遠古時代倖存下來活化石,致力於沙丘鶴傳統棲息地的保護工作。卡什是一個利慾薰心的開發商,希望使用保護區內的土地,修建觀鶴設施,他的計畫可能給沙丘鶴帶來滅頂之災。

另一方面,沙丘鶴不僅反映了作品對保護野生動物問題的關注,而且也含有寓言、隱喻和象徵意義,引入了記憶、意識等方面的主題。“這些鳥兒具有某種特殊的功能,在父母帶領它們遷徙之前,就有能力找到數百年前確定的飛行路線。每一隻鶴都記得未來的飛行路線。”“鶴身體中有某種東西被困,困在現在和某個時刻之間。”鳥類一直代表人類靈魂。“這些長著羽毛、高聲鳴叫的‘恐龍’,是自我形成之前生命的最後一種偉大提示。”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生活在含混不清的回聲中。在大自然變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僅僅是匆匆過客:“在人類將自己毀滅數百萬年之後,貓頭鷹的子孫將會把夜晚編成管弦樂曲。沒有什麼東西會記住我們人類。”

《回聲製造者》使用大量筆墨探討意識的性質,展示了回憶與遺忘對角色的影響。一個難以解開的奧秘是,人的大腦是如何留下特定時刻的痕跡,然後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來建構人對宇宙意義的理解的。人類記憶的東西不可能完全精確。然而,沙丘鶴卻能在每年的遷徙中準確導航。航線銘印在它們的腦海中,它們的記憶就是地圖。由此看來,沙丘鶴——可能還有大自然——是真實記憶的唯一擁有者。而且,更令人稱奇的是,已經存在了五百萬年之久的沙丘鶴具有非凡的記憶力,但卻沒有意識的負擔,它們僅僅按照古老的記憶活動,重複基本的生死輪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