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軍》[美國2008年愛德華·茲威克執導電影]

《反抗軍》[美國2008年愛德華·茲威克執導電影]

《反抗軍》根據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樁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猶太人帶著兩個弟弟從納粹德國占領的波蘭逃往白俄羅斯[歐洲東部內陸國家]荒無人煙的大森林。兄弟三人加入前蘇聯反抗軍對抗納粹出生入死,並最終成長為一個抗擊法西斯的游擊隊長的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反叛軍》海報《反叛軍》海報
本片根據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樁真實故事改編。克雷格飾演的猶太家庭里的長子帶著兩個弟弟從納粹德國占領的波蘭逃往白俄羅斯荒無人煙的大森林。兄弟三人加入前蘇聯反抗軍對抗納粹出生入死,克雷格最終成長為一個抗擊法西斯的游擊隊長。二戰期間,他們在密林中建立起一個村莊,拯救了超過1200餘名猶太人的性命。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歐洲實行慘無人道的種族清洗政策,許多猶太人成為德國軍隊的槍下亡魂。但是,並非所有被希特勒鎮壓的猶太人都是被動的受害者,他們當中,也有頑強的反抗英雄。在波蘭有一個猶太人家族,長子圖維那(丹尼爾·克雷格飾)在德國入侵之時,父母均被德國軍人殺害的情況下,圖維那帶領兩個弟弟祖斯(列維·施瑞博爾飾)與阿斯貝(傑米·貝爾飾)躲過了德國納粹的鐵騎,逃出了生靈塗炭的波蘭。
三兄弟並不清楚他們將來將何去何從,他們從波蘭逃到了白俄羅斯的森林裡,面臨著糧食和物資的短缺。三兄弟克服重重困難,開始在森林中自食其力,度過了最初缺糧缺水的日子,三兄弟漸漸的適應了森林中的艱苦生活,開始為他們的將來做打算。德國軍隊占領了波蘭,開始入侵白俄羅斯,圖維那決定組織起所有藏匿在森林中的人,對抗德國軍隊。經過幾次成功的偷襲行動,圖維那率領的反抗軍成功的奪取了德軍的物資,他們的隊伍越來越大,這時候,弟弟祖斯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三兄弟在數年的反抗行動里,先先後後解救了上千名猶太民眾。
德軍對於森林的反圍剿幾次失敗,德軍將領惱羞成怒,決定對該地區實施一次大的清剿。而為這次清剿,德軍制定了一個引誘反抗軍深入重圍的計畫。偏偏祖斯又是一個衝動的人,他帶領反抗軍走進了德軍的包圍圈,而這時候蘇聯軍隊也對反抗軍虎視眈眈。圖維那腹背受敵,他必須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危機……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愛德華·茲威克 Edward Zwick

編劇 Writer

涅查瑪·泰克 Nechama Tec ....(book "Defiance: the Bielski partisans")
愛德華·茲威克 Edward Zwick ....(screenplay)
Clayton Frohman ....(screenplay) and

演員 Actor

丹尼爾·克雷格丹尼爾·克雷格
丹尼爾·克雷格 Daniel Craig ....Tuvia Bielski
傑米·貝爾 Jamie Bell ....Asael Bielski
艾莉克莎·黛沃洛斯 Alexa Davalos ....Lilka
列維·施瑞博爾 Liev Schreiber ....Zus Bielski
Mark Feuerstein ....Malbin
Mark Margolis ....The Ghetto Elder
Tomas Arana ....Ben Zion
喬治·麥凱 George MacKay ....Aron Bielski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Chaya
喬迪·梅 Jodhi May ....Tamara Skedelsky
Iddo Goldberg ....Yitzchak Shulman
傑克·科曼 Jacek Koman ....Koscik
阿蘭·柯德勒 Allan Corduner ....Shamon
薩姆·斯普盧爾 Sam Spruell ....Arkady Lubezanski
Markus von Lingen ....SS Scout
Sakalas Uzdavinys ....Lova
Rolandas Boravskis ....Gramov
Kate Fahy ....Riva Reich
艾本·葉尤 Iben Hjejle ....Bella
Martin Hancock ....Peretz Shorshaty
Ravil Issyanov ....Viktor Panchenko
Jonjo O'Neill ....Lazar
Algirdas Dainavicius ....Motl Lubczanski
Aurelija Prashuntaite ....Rachel
Vidas Petkevicius ....Avram Rubinski
Ina Frismanaite ....Avram's Daughter
Ana Goldberg ....Lila
Rimante Valiukaite ....Miriam
Leonardas Pobedonoscevas ....Jacov
Kristina Bertasiute ....Dark Haired Beauty
Kristina Skokova ....Red Haired Woman
Remigijus Bilinskas ....Pinchas Zuckerman
Rimgaudas Karvelis ....Oppenheim
Leonas Ciunis ....Accountant
Janina Matiekonyte ....Well-Dressed Woman
Aleksandr Zila ....Chaya's Father
Iveta Nadzeikiene ....Chaya's Mother
Clayton Frohman ....Isadore Skidelsky
Marc Levy ....Yechael Efrati
Zoe Rosenblum ....Sarah Oppenheim
Saulius Janaviciu ....Israel Kotler
Leonid Kotik ....Krensky (as Leonidas Kotikas)
Dalia Micheleviciute ....Rosa
Tadas Kavaliauskas ....Levine
Matas Cancingeris ....Little Boy
Diana Aneviciute ....Koscik's Wife (as Diana Aneviciute-Valiusaitiene)
Sigitas Rackys ....Belarussian Police Captain
Vaidas Kublinskas ....Police Captain's Son #1 (as Vaidas Kublinkas)
Valentin Novopolskij ....Police Captain's Son #2
Ervinas Martynas Peteraitis ....Kissely the Milkman
Dmitrij Denisiuk ....Policeman
Antanas Surna ....Orthodox Rabbi
Dalius Mertinas ....Belarussian Police Officer #1
Vaidotas Martinaitis ....Belarussian Police Officer #2
Aldona Bendoriute ....Jewish Mother Separated From Child #1
Darius Gumauskas ....Jewish Father Being Beaten #1
Irmantas Bacelis ....Jewish Father Being Beaten #2
Edita Uzaite ....Jewish Mother Separated From Child #2
Jordan Bielsky ....Villager Getting Shot
Gediminas Girdvainis ....Screaming Man
Stanislav Adamickij ....German Captain
Klemens Becker ....SS Captain
Jonas Tamulevigius ....German Courier
Jaroslav Psenicka ....German Officer in Car
Jolanta Dapkunaite ....Woman in Car
Miroslav Lhotka ....German Officer
Giacomo Strasser ....German Private
Mac Steinmeier ....German Sergeant
Dmitri Slepovitch ....Musician
Arkadij Gotesman ....Musician
Borisas Kirzeneris ....Musician
Raimondas Sviackevicius ....Musician

製作人 Produced by

Pieter Jan Brugge ....producer
Troy Putney ....associate producer
Roland Tec ....co-producer
愛德華·茲威克 Edward Zwick ....producer
Alisa Katz ....associate producer
Andrew Litvin ....line producer: reshoots
Gary Tuck ....line producer: Lithuania
Alex Boden ....producer: pick-ups
Emereta Balciunaite ....assistant producer: crowd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James Newton Howard

攝影 Cinematography

《反叛軍》劇照《反叛軍》劇照
Eduardo Serra

剪輯 Film Editing

Steven Rosenblum

選角導演 Casting

Gail Stevens
Arturas Zukauskas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Dan Weil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Yann Biquand
Daran Fulham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Véronique Melery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Jenny Beavan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Mark Freund ....Pacific Title
William Mesa

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Andrius Brazas ....assistant director
Ben Dixo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Agne Januskyte ....assistant director
Mark Layto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Carolyn Milne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Darin Rivetti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Monika Sakalauskaite ....assistant director: base camp
Laura Akstinaite ....assistant director: base camp
William Booker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Mikey Eberle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Julius Gaizauskas ....set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Dan Lerner ....second unit director
Viktorija Ogureckaja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Emereta Balciunaite ....crowd assistant director
Alex Kaye-Besle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pickups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反叛軍》海報《反叛軍》海報
台灣
Taiwan
2009年2月27日
美國
USA
2008年12月31日......(limited)
韓國
South Korea
2009年1月8日
西班牙
Spain
2009年1月9日
英國
UK
2009年1月9日
法國
France
2009年1月14日
泰國
Thailand
2009年1月15日
美國
USA
2009年1月16日
義大利
Italy
2009年1月16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9年1月22日
義大利
Italy
2009年1月23日
波蘭
Poland
2009年1月23日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2009年1月29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9年2月5日
以色列
Israel
2009年2月5日
芬蘭
Finland
2009年2月6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9年2月10日
希臘
Greece
2009年2月12日
日本
Japan
2009年2月14日
芬蘭
Finland
2009年2月20日
冰島
Iceland
2009年2月20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9年2月26日
斯洛伐克
Slovakia
2009年2月26日
巴西
Brazil
2009年2月27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9年2月27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9年3月4日
德國
Germany
2009年3月5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9年3月19日
挪威
Norway
2009年4月3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9年4月16日
德國
Germany
2009年4月23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9年4月30日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反叛軍》海報《反叛軍》海報
The Bedford Falls Company
Grosvenor Park Productions [英國]
pistachio Pictures

發行公司

Momentum Pictures [英國] (2008) (Spain) (theatrical)/(2008) (UK) (theatrical)
派拉蒙優勢 [美國] (2008) (USA) (theatrical)
Ledafilms (2009) (Mexico) (TV)
Mirovision Inc. [韓國] (2008) (South Korea) (theatrical)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2009) (Netherlands) (theatrical)
SP Films (2008) (Argentina) (theatrical)
Scanbox Finland [芬蘭] (2009) (Finland) (all media)
Monolith Plus (2009) (Poland) (theatrical)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2009) (Singapore) (theatrical)
Bontonfilm (2009)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subtitled)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2009) (France) (theatrical)
Tatrafilm [斯洛伐克] (2009) (Slovakia) (theatrical)
Toho-Towa [日本] (2009) (Japan) (theatrical)
Village Films [希臘] (2009) (Greece)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Flash Film Works [美國] (visual effects)

其他公司

Arion Facilities [英國] HD dailies services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sound mix
Essential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sales
Baltic Film Services production services
Entertainment Clearances Inc. [美國] rights and clearances
Grosvenor Park Productions [英國] funding
Helicopter Film Services Ltd. [英國] aerial film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Packair Airfreigh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akota Music Services music preparation
Sony Classical [美國] soundtrack
Panavision (UK) Ltd. [英國]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幕後花絮

一句話評論

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展現了最多的細節同時僅用了最少的修飾。——《紐約客》
希望觀眾們在這部基於真實事件嚴肅認真的影片中,看到新任007丹尼爾·克雷格的時候,不會覺得突兀。——theinsider.com

幕後製作

二戰的傳奇故事
《反叛軍》劇照《反叛軍》劇照
一群猶太人拿起武器,在崇山峻岭中拯救同胞……這個聽上去就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乃是根據涅查瑪·泰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對於新片《反抗軍》,曾經執導過《最後的武士》、《血腥鑽石》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說:“這個故事跟戰爭有關,但他跟那些類似題材的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心思想包含了一份親情,主角三兄弟在戰爭中並肩作戰,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運,但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理念,這份跟親情有關的信念,非常的令我感動。而且,他們也代表了那個時代光明的一面,在對抗納粹的人里,《反抗軍》中的主角特殊卻又普通,他們成為反擊侵略者的一份子並非偶然,正因為有著越來越多這樣的人,戰爭的結果才得以最終逆轉,所以,他們代表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他們是英雄的一份子。”
電影裡有大量在山林中拍攝的鏡頭,導演愛德華·茲威克坦言為這些戲份,沒少吃苦頭:“影片拍攝是在東歐完成,那裡的氣候並不好,而最難的則是影片的拍攝在山裡中,對於攝影師來說,機位的擺設成為一個最棘手的問題,為了追求一個好的鏡頭效果,我和攝影指導常常要討論一下午。我並不想把本片拍成DV式的手提效果,攝影執導也是這個意思,但面對實際拍攝地的情況,我們又不得不去考慮這種拍攝的必須性。所以最後我們還是採取了一些折中的辦法。而整個團隊的互相協作都很好,我們前前後後有數十人,在山林里的拍攝過程,很難得的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面對很多困難都應付過去了。這點很讓我欣慰,在影片結束外景的那天,我們在回家的路上都非常的開心,我相信大家跟我都有一個想法,‘痛苦的日子終於過去了。’”
談及影片的主題,愛德華·茲威克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二戰中居然有這么傳奇的故事,第一次讀原著小說的時候,讓我大開眼界,當時我就萌發了把這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念頭,當我把這個想法跟電影公司溝通之後,他們也支持了我的做法。我在將小說改編成劇本的時候,儘量保留了原著的情節,不過小說里還是有一些故事我沒法放到電影裡,畢竟這只是一部2個小時長的電影,雖然我儘可能的把很多內容都放到了裡面,但我不想觀眾看到的一部戰爭鏡頭的拼盤,所以我在原著的基礎上,還是做出了一定的改編。這個改編也得到了原著作者涅查瑪·泰克的認可,所以我還是很放心的,至少作者對目前的電影是感到滿意的。”
新任007的轉型之作
丹尼爾·克雷格,這位剛剛憑藉007最新一集風靡全球的男星,為了避免銀幕形象定格於007而止步不前,兩年來他也接拍了不少其他類型的電影。對於《反抗軍》中這個猶太人的角色,丹尼爾·克雷格說:“這個故事的主角非常讓人敬佩,他一生的經歷很傳奇。我在拿到劇本的時候很認真的想了一下,這個人物究竟適合不適合自己去演。後來大概是心中的虛榮心作祟(笑),我決定要演這個角色。圖維那身上有很多東西,電影中展現了他的信念,還有他對親情的態度,以及非常浪漫的軍旅生涯。初期圖維那的生活過得很艱苦,我曾經問導演,這么苦的人,如何‘浪漫’得起來?導演對我說,你要是在那種情況下,你得學會苦中作樂,這樣才能生存下去。我覺得導演說得很有道理,因此在影片中,我會經常微笑。這個角色,不但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他也應該帶給其他人信心,所以在影片中的圖維那,更具有一種領袖氣質。”
關於本片所在的年代,還有影片中主角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丹尼爾·克雷格說:“這部電影實在講了太多的東西,拍的時候我在想,愛德華你怎么才能把那么多故事在那么短的時間裡講清楚?我很喜歡和列維·施瑞博爾、傑米·貝爾合作,他們都是很有趣的人,這次能在銀幕上共同演出,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影片裡,我和列維·施瑞博爾有不少的對手戲,在拍攝的時候我常常對他怒吼,不過都是故事需要,影片外,我倒也經常叫他弟弟,不過他卻不叫我哥哥(笑)。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那是一段包含很多悲痛的時代,關於猶太人抗擊納粹侵略者的故事也很多,而《反抗軍》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講述了一群非常勇敢的猶太人,他們拿起武器捍衛著自己的尊嚴,而且多次成功的回擊了納粹,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值得所有人對他們抱以尊敬。”

花絮

《反叛軍》劇照《反叛軍》劇照
克雷格與女主角艾莉克莎·黛沃洛斯將會有一段情緣。而憑藉《舞動人生》成名的傑米·貝爾在劇中扮演克雷格的弟弟,他也與另一位年輕女子有一段感情戲。
《反抗軍》原定於2008年12月12日上映,剛好符合奧斯卡對於參賽時間的規定,有望參與奧斯卡的競爭,只不過因經濟危機的影響,已被派拉蒙影業移至2008年12月31日小規模上映,然後將於明年1月16日正式上映。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這部影片從頭到腳都散發著濃厚的007的跟風氣息,不論是主角丹尼爾·克雷格的選取,極其類似的拍攝風格,依然是槍戰動作的定位,乃至預告片中鏡頭的拍攝角度都如此地相似,而原本上映檔期緊隨007之後,更是將這種跟風氣息烘托到了極致。不過最終不知是發行方覺得這樣做太露骨還是真有幕後隱情,終究還是推遲了原本的上映檔期:於2008年11月9日在Cinerama Dome影院全球首映,12月12日北美全線上映。而推遲後的上映時間為2008年12月31日小規模上映,2009年1月16日正式大規模上映。這樣的決定無疑宣告了本片奧斯卡征程的終結,雖然本片擠進奧斯卡評審視線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官方對於推遲上映時間的解釋——經濟危機更是讓人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希望本片不要象丹尼爾·克雷格在片中的扮相那樣一身滄桑。
雖然影片處處有007跟風的嫌疑,但影片的導演還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力證自身的清白。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也是好萊塢的一線導演了,在他的手下出現了為數不少的佳作。當年堪稱經典的《光榮戰役》、《燃情歲月》彰顯他對於宏大故事題材彪悍的掌控能力,《最後的武士》中又展現出他細膩的人物刻畫功底,前些年的《血鑽》更是將這兩者結合,從而引起廣泛的讚譽,也助里昂那多在離開馬丁爺爺後繼續留住“演技天才”的頭銜。有人說若是沒有《美麗心靈》朗-霍華德絕對會在第一時間被歸類為商業導演,奧斯卡成就了他藝術與商業通吃的地位。相比之下,愛德華·茲威克並無奧斯卡的黃袍加身,但無人能夠否認他能將藝術與商業結合至完美的天賦。而在10月30日開幕的美國電影學會(AFI)電影節上,組委會宣布選擇《反抗軍》作為閉幕片,相信也是為了嚮導演表示致敬。
《反抗軍》劇照影片的幾位主演,除了丹尼爾·克雷格以外。還有傑米·貝爾以及女主角艾莉克莎·黛沃洛斯,提到傑米·貝爾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想到那部讓他一舉成名的《舞動人生》,再說近點,就是《心靈傳輸者》中和海登·克里斯滕森演對手戲的小帥哥。其實傑米·貝爾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環境,他媽媽在16歲的時候就生下了他,而小傑米也從未見過他的父親。不過他祖母、母親以及姨媽以及姐姐都是舞者,這也使他能夠更多地接觸到舞蹈藝術。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他六歲就開始學習舞蹈,當然第一時間接觸的自然是芭蕾,但踢踏舞才是他的拿手絕活。這些人生經驗的積累終於在《舞動人生》中讓傑米·貝爾有了一次完美的爆發,貝爾憑藉他紮實地功底通過了七次面試,最終從兩千名男孩中脫穎而出。
隨後的事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了,這部電影讓無數人為之傾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影片中的Billy的人生經歷就是他自己的一份獨白,所以傑米如魚得水般地將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從而完美到令人驚嘆地完成了片中的角色塑造。這樣表演讓業界沒有理由不為這位年僅十四歲的貝爾感到驚嘆,2001年他在BAFTA評獎中擊敗Russell Crowe、Tom Hanks、Michael Douglas以及Geoffrey Rush四位奧斯卡影帝而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此外也成為繼1987年《太陽帝國》的克里斯汀·貝爾之後第二個被美國National Board of Review授予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Young Actor的演員;2001年貝爾還有幸地擔任了Giffoni Film Festival的榮譽評審主席。這些榮譽對於一個十四歲的演員來說,簡直就是奇蹟。
但對於大多數童星來說,成名作中的傾情出演大多是因為他們碰上了適合自身的角色而已,所以不過是本色出演從而賦予人物以生命力,說白了就是在表演自己。但要求一個孩子怎樣去磨練演技從而適應隨後不同的角色的確有些強人所難,所以大多數童星在成名作大紅大紫之後都會迅速地轉入衰敗,更有甚者就此銷聲匿跡。而對於傑米·貝爾這也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畢竟《舞動人生》過於光輝耀眼。但傑米·貝爾無疑擁有超越同齡人的遠見,他立馬宣稱除了“《紅磨坊》和《芝加哥》開拍續集,否則他將永遠不再電影中跳舞”,並且接連線拍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角色,如《少爺返鄉》中的跛腳孩子史邁克,《deathwatch》中的新兵,《The Chumscrubber》里叛逆的南加州少年等。不出所料,這些角色都沒有受到什麼重視,但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於擴展自己銀幕戲路的努力,而相信有一天他終將站在好萊塢的第一線。
·《反抗軍》原定於08年暑假進行公映,但由於拍攝時間延期的緣故,最終定在08年年底上映。
·製片方在曾考慮過在波蘭或者羅馬尼亞拍攝本片,但兩個地方的選景最終都不能令製作團隊滿意,最終選在了立陶宛。

精彩對白

lilka:"we know this woods."
lilka:"They'll never find here."
莉娜:“我熟悉這片森林。”
莉娜:“他們絕不會找到這兒的。”
Chaya:"The olds, the sick, here're thousands. How will we live?
Tuvia:"We will protect you.
蔡雅:“這裡有老人、病人,這裡共有一千多號人,我們怎么生活? ”
圖維那:“我們會保護你們。”
Chaya:"If you save a life you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t.
Tuvia:"We may be hunted like animals but we will not become animals.
蔡雅:“如果你拯救了一個生命,你就要承擔起對它的責任。”
圖維那:“我們或許被如動物一般狩獵著,但是我們絕不會變成動物任人宰割。”

票房收入

香港票房:(貨幣單位:港幣)
票房日期(上榜周數) 排名 本周票房 累計票房 上映天數 放映銀幕 單銀幕票房
09-04-20 至 09-04-26 (2) 10 HK$32 HK$61 11 7 HK$5
北美票房:(貨幣單位:美元)
《反叛軍》北美周末票房統計《反叛軍》北美周末票房統計
票房日期(上榜周數) 排名 上周排名 周末票房 累計票房 上映周數 放映銀幕 單銀幕票房
09-03-13 至 09-03-15 (11) 37 34 $16 $2,826 11 202 N/A
09-03-06 至 09-03-08 (10) 34 32 $21 $2,802 10 249 N/A
09-02-13 至 09-02-15 (7) 23 19 $86 $2,651 7 442 N/A
09-02-06 至 09-02-08 (5) 19 14 $139 $2,520 5 858 N/A
09-01-30 至 09-02-01 (5) 14 11 $250 $2,280 5 1662 N/A
09-01-23 至 09-01-25 (4) 11 8 $567 $1,856 4 1793 N/A
09-01-16 至 09-01-18 (3) 8 35 $891 $1,085 3 1789 N/A
09-01-09 至 09-01-11 (2) 35 31 $7 $31 2 2 $3
09-01-02 至 09-01-04 (1) 31 new $12 $20 1 2 $6

相關影評

雖然從上映日期到影片風格都不禁讓人懷疑導演在按007的套路來打造這部影片,但終究懷疑只是懷疑,導演還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這部影片的與眾不同。
愛德華·茲威克的作品都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商業藝術相結合的強大天賦;第二是一貫宏大的敘事結構和對人物形象細膩的刻畫。先看第一點,從影片的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出,導演力求能夠還原真實的歷史畫面,為了表現出叢林戰爭的真實環境,根據透漏出的訊息,劇組還全體進入立陶宛的森林裡拍攝外景,為此幾乎所有人都吃盡了苦頭。在這樣精心地打造下,影片的畫面散發著濃厚的滄桑感,藝術帶入感相當強。而對於商業性的把握一如既往地表現在大場面和群戲的調度上,茲威克對場面的出色調度和群戲的良好掌控是他的拿手絕活,這也是他作品部部精彩的保證。
第二點更是愛德華·茲威克的門面招牌。二戰大背景的烘托下,影片的故事更呈現出波瀾壯闊的美感。二戰中的傳奇故事,進而影射整個二戰歐洲戰場,通過一直游擊隊伍高唱廣大人民民眾對自由嚮往的讚歌,以及對法西斯暴政堅決地反抗。正如導演之前的作品,不論是《光榮戰役》、《燃情歲月》乃至《最後的武士》和《血鑽》,不管劇情架構如何,影片都擁有宏偉的史詩氣魄。而從人物方面來說,相比於007無疑這個角色能給丹尼爾·克雷
《反抗軍》劇照格提供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他超越布魯斯南之處在於他沒有被邦德這個形象所束縛。當年肖恩康納利辭演邦德的理由就是:“不想讓這個人物束縛住我的手腳”,而隨後歷任邦德在出演007系列後,演繹生涯幾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唯獨丹尼爾·克雷格是個例外,出任邦德後他依然不斷地在各類影片中塑造各類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也並沒有被限制在動作領域,反而更加遊刃有餘地遊走在商業和藝術領域,從這一點來說,丹尼爾·克雷格的確超越了以前的邦德演員。
而本片的人物擁有更加複雜的個性與人生經歷,他既是一個游擊隊長同時也是一個兄長,對於敵人他要冷酷無情;對於兄弟愛人,他要溫柔似水。在戰爭的重壓下,人性的光芒無可比擬。007是一個虛擬的英雄,演員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去加入自身的表演理念,可以更加隨意地發揮和塑造角色。而真正的史實英雄卻有著諸多的限制,更何況不但表現要出人物光輝的一面,還要刻畫出他表面下人物性格,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丹尼爾·克雷格的演技加上茲威克宏大而不失細膩的人物刻畫手法,都讓人們對這個人物有足夠的期待,同樣也希望片中出演克雷格兩個弟弟的列維·施瑞博爾和傑米·貝爾一樣能夠上佳的表演。
英雄常患難,Leader怎煉成
《反叛軍》劇照《反叛軍》劇照
我很鍾情於人物傳記或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每當畫面里出現Based a ture story字樣總是很愉快,就像我在《解剖外星人》影評里所說,真人真事永遠比虛構的故事要精彩。
之前看媒體報導將《反抗軍》稱為二戰時期前蘇聯 “辛德勒”或“瓦爾特”,事實上沒什麼可比性。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圖維亞既不是辛德勒那樣順風順水的投機商人,良心發現成了救世主,也不是電影《保衛塞拉耶佛》里瓦爾特那樣永遠從容不迫,在敵占區如魚得水大開殺戒的游擊隊領袖,說是反抗軍都有點言過其實,圖維亞領導的只是沒什麼戰鬥力的一幫難民,而他自己也稱不上是一個成功的領袖,許多時候他的weak暴露無遺。當然這都不能磨滅他的人性光輝和英雄業績,接下來回顧他是如何煉成一個夠格的Leader:
仁慈之心
圖維亞是猶太人,他的大部分親人包括妻子在納粹德國侵略者和白俄羅斯偽軍的種族清洗中遇害,他和倖存的兄弟原本只想躲在森林裡避難,但不斷遇到各處流散的猶太難民,兄弟祖思告誡他不要自不量力,因為他們沒有能力養活和保護這些不幸的人,但圖維亞的仁慈之心讓他擔負起這個責任,使命感讓他成為Leader,但這還只是個開始。
面對質疑者
圖維亞的拯救行動給所有同伴帶來壓力,原因很明顯,越來越多的難民加入隊伍,森林裡沒吃沒穿,缺醫少藥。前面提到的祖思對他這樣大包大攬自不量力的行為越來越難以忍受,同時他也對圖維亞成為救世主感到不服,於是一次口角演變成為搏鬥,在搏鬥中我們明顯看到圖維亞不是很能打或者說很不能打,基本上不是祖思的對手,如果祖思占上風之後不是那樣戲弄圖維亞,是不會被圖維亞以近乎卑鄙的手法(偷襲下體)打倒,很真實,救世主並不一定就是格鬥天王,可能他有的只是強大的意志,所以也會被打得大聲呻吟。較量的結果是祖思黯然離去,投奔紅軍游擊隊。而圖維亞成功拯救了一批猶太人,彼時他騎著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高大白馬,在眾人面前發表宣言,我完全相信主人公此刻已達到峰值體驗,那種救世主的自豪甚至得意難以掩飾。不過我這樣寫完全沒有諷刺的意味,我想說的只是電影刻畫的這個人物很實在,雖然他的使命感是無私的,但成就感和難民們的景仰還是很容易讓他把自己推向高高在上的寶座,俯視人群。騎白馬就是很形象的寫照,而後面他默默將白馬打死充當大家的食物也說明在這樣環境下的成就感注定只是暫時的,雖然預計到了未來的困難但卻完全無計可施。
捍衛權威
圖維亞基本熟知做Leader的道理,所以他的管理原則就是“永遠不要當眾反駁我”和“不要質疑我的權威”。而且他要求每個人都要有專長,或者說在團隊中要有自己的職能,忙碌的工作會使團隊的凝聚力增加,同時也無暇抱怨。但嚴冬到來使情況發生了變化,本來就不夠的糧食此時更加匱乏,於是不滿情緒開始萌生,圖維亞因為不能使大家吃飽穿暖而成了出氣筒,還有自封為戰士的成員開始持強凌弱,圖維亞孤立無援,但權威的地位是不能輕易撼動的,於是他擊斃了想作亂的成員,在眾人的錯愕中度過了第二次管理危機。
適度縱容
最開始針對“俄奸”的腐復仇行動圖維亞殺了一家四口裡的三口,這也讓他明白了復仇和屠殺不會換得心裡平靜,於是他儘量避免殺戮。但嚴冬過後一個德國兵的被俘激起了仇恨的巨浪,此時圖維亞選擇了沉默,雖然團隊其他成員也曾試圖制止,但大家都明白,人們的怒火需要宣洩,於是聽任大家將俘虜打成了肉餅。
意志崩潰
前面一直在說,圖維亞如何排除種種困難管理這支難民組成的團隊。最大的困境來自片尾,難民隊伍撤退到沼澤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此時圖維亞陷入絕望,徹底意志崩潰,原本在他心裡是以摩西自比的,在來到堪比摩西所遇之紅海的大沼澤,他才知道自己並不是摩西,自己沒有能力分開大海,心理落差使他腿軟到蹲在了地上,雙手發抖,只想著怎樣不會被俘。此時是他的另一個兄弟站出來對大家說:誰說沒有奇蹟,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奇蹟!於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大家開始穿越沼澤,最終到達對岸。喪失勇氣並沒有使圖維亞失去英雄的光芒,反而使我們看到了屬於英雄的真實,不會也不應該是高大全的,他只是在不斷修正自己,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畢竟拯救別人是如此艱巨的使命,原本就是困難的,否則摩西又怎能成為聖人?
在穿越了沼澤之後,難民隊伍還是遭到了德國小股部隊的攔擊,此時好萊塢慣常使用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再次上演,之前與圖維亞分道揚鑣的祖思帶領小分隊前來支援,消滅了敵人保全了隊伍。最終圖維亞成就了身為領袖的事業,拯救了1200多流亡的猶太人,誠如《辛德勒名單》里所說,“救一人如同拯救全世界”。倖存者成為了猶太世界重新茁壯發展的重要力量,雖然圖維亞最終很少為人所知,但還是如前文所說,偉大的人性光輝和英雄事跡注定會被一些人所銘記。
這就是我所看到困境中一個Leader的成長,現實往往走向我們希望的反方向,而磨難也往往不會在你準備好時才到來,所以這個2009年,希望我們都好運。

相關視頻

盤點二戰相關電影

電影中的二戰數不勝數,愛情、戰爭、荒誕、紀實各種題材均有涉獵,本任務稍做盤點。

德國二戰電影大盤點

二戰題材的電影是德國電影中的一個章節,這些電影已經普遍深入人心,難道是意味著戰爭片已經回歸德國主流?

二戰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