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

《浩劫》

1985年二戰題材電影《浩劫》是一部長達9個半小時的紀錄片,它繼承並開拓了“調查紀錄片”的傳統。導演朗茲曼把攝影機對準了浩劫的倖存者——集中營周圍的農場主、小商販、理髮師、火車司機、看守等親歷歷史的人,用他們的口頭敘述的話語重建了集中營的歷史。

基本信息

劇情

二戰電影《浩劫》二戰電影《浩劫》

“記憶中的小白房,在房中,每夜我做夢……”波蘭的納雷夫河上,47歲的西蒙·斯雷再次唱起這支民歌。1945年西蒙13歲時,也在一條平底小船上唱著這首歌沿河而上,到村邊苜蓿草地旁餵黨衛軍養的兔子。納雷夫河邊的海烏姆諾,是波蘭第一個使用毒氣滅絕猶太人的地方,在那裡共有40萬猶太人慘遭滅絕。

西蒙是後一個階段的倖存者。他父親在他面前被槍決;在80公里外的羅茲隔離區,他母親被“毒氣卡車”毒死。黨衛軍讓他進入一個猶太“勞動隊”,保持滅絕營的正常運轉,但他們也終有一死。1945年1月18日夜,蘇聯軍隊到達前兩天,納粹採取腦後槍決的方式處決最後的“猶太勞工”。西蒙也被處決了,但子彈沒有擊中他的中樞神經。醒來後,他爬到一個豬圈裡,一個波蘭農民收留了他,而後紅軍的一個軍醫救了他一命,幾個月後,西蒙與其他倖存者去了特拉維夫。

法國紀錄片導演克勞德·朗茲曼在以色列找到了他,並說服他跟自己回到了海烏姆諾。鏡頭裡,西蒙站在一塊草地邊上,周圍樹林環繞,在波蘭的鄉村,這樣的地方很多,絲毫看不出什麼特殊的跡象。“這裡總是如此安靜。”他喃喃說道,“以前,每天燒2000猶太人的時候,也這么安靜。沒有人叫喊,幹活唄。很安靜,沒聲,跟現在一樣……”

《浩劫》就從西蒙淡淡的敘述中開始了。

精彩視點:

《浩劫》是從三百多個小時的原始素材中剪出的一部9個半小時的記錄片,該片完成於1985年。它成功地以非常有限的手段重塑了過去:包括地點、聲音、面孔。導演克勞德·朗茲曼的偉大之處就是讓地點說話,通過聲音復活地點,以面孔表達話語無法表達的東西。影片用長達數小時的鏡頭,詳細敘述那些曾親歷過運載猶太受害者的火車,到達奧斯維辛的小站特里布林克那一刻的見證人。雖然片中沒有採用任何資料片,但對集中營、毒氣室、"萬人坑"和毀屍的地點進行反覆拍攝,對同一現場在不同季節和氣候下的拍攝等,仿佛把觀眾帶入到了屠殺的現場 ……

盤點二戰相關電影

電影中的二戰數不勝數,愛情、戰爭、荒誕、紀實各種題材均有涉獵,本任務稍做盤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