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與霧》

《夜與霧》

這部揭露納粹集中營恐怖暴行的紀錄片,歷來被公認是紀錄電影傑作。本片時間不長,32分鐘,但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則遠遠甚於《辛德勒的名單》。本片是受法國二戰歷史委員會的委託而拍攝的,榮獲1956年讓·維果電影獎。

基本信息

影片信息

《夜與霧》《夜與霧》
字幕:英文/中文
片長:32min
IMDB評分:8.6/10(2,860votes)
視頻尺寸:688X512
視頻畫面:黑白/彩色
DVD素材:一區cc標準
類型:戰爭/短片/紀錄片/歷史
上映日期: 1960年10月21日 芬蘭

概述

在納粹的集中營解放十年之後,阿倫雷乃拍攝了這部反映大屠殺暴行驚駭的32分鐘記錄片。畫面中黑與白的色彩更加令人觸目驚心:堆積如山的女人的頭髮,用屍體做成的肥皂,還有一張張印有mark的人皮。影片警醒世人:戰爭已經平息,但我們不能閉上眼睛,營周圍的檢閱廣場上重新長出青草,被遺忘似的村莊依然危機重重,火葬場已廢置了,納粹的罪惡已成為如今孩子們的戲劇,9OO萬陰魂遊蕩在這郊區。

劇情

這部揭露納粹集中營恐怖暴行的紀錄片,歷來被公認是紀錄電影傑作。本片時間不長,32分鐘,但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則遠遠於《辛德勒的名單》。畫面中黑與白的色彩更加令人觸目驚心:堆積如山的女人的頭髮,用屍體做成的肥皂,還有一張張印有mark的人皮。影片警醒世人:戰爭已經平息,但我們不能閉上眼睛,營周圍的漠莫廣場上重新長出青草,被遺忘的配村莊依然危機重重,火葬場已廢置了,納粹的罪惡已成為如今孩子們的戲劇,9OO萬陰魂遊蕩在這郊區。

演職員表

《夜與霧》《夜與霧》
編劇Writer:
*JeanCayrol....writer
* 克利斯·馬克 ChrisMarker....uncredited
演員Actor:
*MichelBouquet米歇爾·布蓋 MichelBouquet
*AdolfHitler阿道夫·希特勒 AdolfHitler
*ReinhardHeydrich雷哈德·赫德里奇
製作人Producedby:
*AnatoleDauman....producer
*samyHalfon....producer
*PhilippeLifchitz....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HannsEisler
攝影Cinematography:
*GhislainCloquet
* 薩沙·維爾尼 SachaVierny
剪輯FilmEditing:
*阿倫·雷乃AlainResnais....(uncredited)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Director:
*AndréHeinreich....assistantdirector
*Jean-CharlesLauthe....assistantdirector
*克利斯·馬克ChrisMarker....assistantdirecto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ArgosFilms[法國]
發行公司:
1. 標準收藏 [美國](2004)(USA)(DVD)
2.Aurora(2006)(Brazil)(DVD)
3.Ripley'sHomeVideo(2007)(Italy)(DVD)
4.UmbrellaEntertainment[澳大利亞](2007)(Australia)(DVD)

上映日期

《夜與霧》的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芬蘭Finland1960年10月21日
瑞典Sweden1998年8月28日
捷克CzechRepublic2002年4月17日......(OneWorldFilmFestival)
墨西哥Mexico2002年5月5日......(CinetecaNacional)
澳大利亞Australia2005年2月25日......(AdelaideFilmFestival)
捷克CzechRepublic2005年4月8日......(FebioFilmFestival)
巴西Brazil2005年9月27日......(RiodeJaneir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影片賞析

《夜與霧》《夜與霧》
很多傑出導演都擅長拍紀錄片,比如布努艾爾,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樣,阿倫·雷乃也是一位紀錄片大師。他攝於1955年的作品《夜與霧》,堪稱電影史上一部沉甸甸的作品。記得很多人看過《辛德勒的名單》後,都說這是史匹柏最好的作品,但是,在反映納粹集中營的影片中,《辛德勒的名單》無法和《夜與霧》相提並論。大概很少有能夠超越阿倫·雷乃的《夜與霧》的。
當時集中營解放已經十周年,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段痛苦的歷史漸漸地已經被淡忘了。或許,人們有淡忘的理由,因為很多痛苦不堪回首。但是,更多的淡忘是因為人們變得麻木。就像當初他們麻木地聽任惡行的發生一樣。那些開滿鮮花的小徑,當年卻是恐怖的集中營,鮮血已經乾涸,慘叫已經沉寂,人們已經統統忘卻了。
1933年.希特勒的國家機器開動了,人們明白他的暴行,明白他的獨裁與反人性,可是歐洲國家卻以自由的名義聽之任之,阿倫·雷乃的電影有著法國人的清楚明白的思考,他說,當時的集中營就像旅館或酒店一樣蓋起來,而且商人來招標——相信這些商人中會有猶太人。為了招標成功,當然還有賄賂——這在哪裡好像都一樣。難道這些投標者不知道他們將要建造的是什麼嗎?當然知道,他們很冷靜地設計了能夠斷絕被關在集中營里的人一切逃跑的念想的大門,《安妮日記》的主人公不知道,幾百公里以外,受著利益的驅使,他們的同胞正在給他們蓋一座墳墓,頭腦冷靜,設計周全,就等他們住進去。華沙,布拉格,敖德薩,洛茲……無數的人被趕到這裡,享用建築師們和商人們饋贈的禮物。他們坐火車來到這地獄,每節車廂里100人,擁擠,潮濕,骯髒,令人窒息,終日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如同裝在籠子裡的家禽,走向他們即將被屠宰的場所。
阿倫·雷乃並不如某些喜好拍戰爭題材的導演那樣,在畫面上渲染敵人如何暴力,如何血腥,如何不是人,但是結果並不真的是我們感到恐怖,而阿倫·雷乃卻往往能夠做到四兩撥千斤,把人性深處的黑暗揭露給我們看,我們卻真的感到恐怖了。就如同魯迅說的那樣,安德烈耶夫極力使我們感到恐怖,我們卻並不感到恐怖,契訶夫並不這樣做,我們卻真的感到恐怖了。
第一眼看到集中營,簡直就是另外一個星球。所有的人以洗澡/消毒為名義被剝光了衣服,心理防線從而頃刻崩潰。作為人的尊嚴就在那一刻被剝奪了。他們被剃光頭髮,打上烙印,被分成等級,編上號,穿上監獄犯人的制服。有時候還寫上NachtundNebel(德語夜與霧的意思)的標語。所有的人都清楚一個事實,自己已經不被當作人了。那么是什麼呢?
人性的殘忍在這極端的地方能夠更為清晰地表現出來。他們住的地方是一個洞穴,三個人擠一張床,陰冷,潮濕,食不果腹,隨時會有懲罰。人人生活在恐懼之中,告密很流行。第二天早上起來時,總是要扔掉昨天晚上死去的人,一彎冷月白白地照在馬廄一般的屋頂上。有時候有雪,在冰天雪地里幹活,有時候身邊的人就死了。但是雖然如此,所有的人還是有願望,他們最想得到的就是——一碗湯。
那一碗湯本來只配餵豬,在《波將金號戰艦》中,一碗湯能成為水兵起義的導火索。但是在集中營中,這碗湯卻是人們活著的唯一目的。少一勺湯就等於少一天生命,許多人虛弱得甚至無力阻止別人搶走自己的那一份。這樣他就只能等死。
廁所。這種廁所用水泥砌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圓坑。所有的人骨瘦如柴,卻又腹脹如鼓,一個晚上要上七八趟廁所。黨衛軍宣稱,乾淨就是健康,工作就是自由,虱子示威者死亡。那么黨衛軍自己呢?
德國人的喜好他們都有。他們有交響樂隊,有希姆萊的稀有植物園(有很現代的塑膠大棚),還有布痕瓦爾德的歌德橡樹。一種準確無誤的德國知識人的趣味。但是,這些德國知識人為何會如此地施虐呢?這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
一切都是嘲笑,羞辱,床鋪收拾不好都要挨20鞭子。在這裡一切都是恐懼。雖然如此,人們還有思想。或者交給上帝,或結成各種組織,想辦法消滅猶奸。不得已的時候,送瀕臨死亡的同伴去醫院。而這一員看起來似乎確實是一個正規的醫院,但是很令人不寒而慄。因為這裡面的注射帶來的是死亡。衣服是紙做的,所有的疾病都使用同樣的藥膏。有時候,飢餓的人吃自己的衣服。最後,裡面所有的病人都是一樣的,分不清年齡,眼睛都睜得大大的,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醫院裡有醫生和護士,醫生看起來完全符合我們頭腦中的醫生形象,而護士看起來則非常恐怖,很像史蒂芬·金小說中的護士。但是,他們無疑是受過教育的人,在家裡或許還是不錯的丈夫或父親。可是,是什麼使他們用了一種極端殘忍的手段來對付這些病人的呢?毫無意義的手術、截肢,其實只是為了做實驗,和日本731部隊沒有什麼不同。其中連猶奸(和漢奸類似)也會一試身手。化學公司則提供了劇毒的藥品,就一一在這些小白鼠身上靈驗了。少數倖存下來的有的被閹割,有的被用來做各種殘忍的活體試驗。而這些人從前也是體面的丈夫和父親,也都有著尊嚴,為什麼他們落到這般境況?
阿倫·雷乃擅長捕捉生活細節,證明這些殺人者在生活中並不會貼著標籤,而是有著和我們所有人一樣的需求和欲望,並無任何過人之處,這樣讓我們更覺恐怖。猶奸有自己的房間,晚上還可以偷會情人。他們還有自己的妓院——這些女人只有靠肉體來苟延殘喘些時日。司令官有自己的別墅,看上去一家其樂融融,就如同任何一個城鎮的駐軍司令一樣。會有人把這樣的一個丈夫、父親同“劊子手”這個詞劃上等號么?他的妻子似乎是一個賢惠的女主人,也同其他上流社會的女人一樣。她明白自己的丈夫乾的是什麼事情嗎?她不會不明白。
如此看來,集中營如同一個功能齊全的城市。有工廠、醫院,還有紅燈區。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監獄。在這個監獄裡人們不能正常躺下,每天受到有計畫的折磨。1942年,希姆萊視察該集中營時說,我們要有計畫地毀滅他們。這件事情他交給他的工程師。他們研究圖紙,研究如何才能把他們徹底摧毀。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施工這次沒有投標,而是由“犯人”們自己建造。這就是火葬場。該火葬場如今是一個旅遊點,很多人在它面前照相,當然,我相信更多的人的目的不是出於憑弔,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但是大屠殺已經開始。源源不斷的猶太人和其他戰俘從歐洲運來,因為用手殺人太慢,隨著運來的還有一大桶一大桶的毒劑。毒氣室看起來完全象一個普通的房子,裡面則像是浴室。不同的是,水泥牆壁上滿是指甲的抓痕,這是毒氣室里的即將死去的人們最後的求生的掙扎——也只能掙扎到這裡了,焚屍爐以每天幾千具屍體的“戰績”運轉著,他們逃不出去,逃不出自己修建的這個地獄。
關於第三帝國的暴行有很多的記載和記錄。後來,蘇聯著名導演米哈伊爾·羅姆拍攝了一部更為詳盡的紀錄片《普通的法西斯》,其中的精神看起來好像是對阿倫的《夜與霧》的闡釋。好像是在回答阿倫的問題,為什麼,普通的人,就能夠成為法西斯?這個問題,真的永遠解答不了嗎?

幕後花絮

雷乃用法國人和盟軍解放集中營時拍攝的黑白紀錄片來表現殘酷的過去,而用自己拍攝的彩色片表現同一地點當前的和平景象,用強烈的比較製造反差效果,並揭示人們對於過去的淡忘。表現過去的鏡頭往往是把一些靜態的照片連線在一起,用攝影機搖拍以強調細節;拍攝當前的景物時攝影機連續不斷地移動。解說員提出問題:“有誰能什麼都知道呢?要我們竭力去回憶過去那不是枉然嗎?這些集中營還留下了些什麼實際的東西呢?”德文“夜”蘊與“霧劈”鍘的第一優個字母NN可荒以代指姓趙名不詳摯的人刁,是納粹給拆他們顯的受害者貼斬的淮標默簽。

幕後製作

《夜與霧》《夜與霧》
影片以今昔對比的方式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集中營的暴行。影片開始於二戰結束12年後的一個晴朗夏日,攝影機帶領觀眾進入荒無人跡的奧斯維鼓辛集中營舊址。朗朗的藍天和茵茵的綠草絲毫掩映不住人們揣埋在心底的痛苦回憶,攝影機很快將觀眾帶到從前那個令人顫慄的黑白世界:從納粹台到大批無辜遭到流放,來從集中營帶刺的鐵絲網到施行屠殺的焚化爐,從歐洲解放到紐倫堡審判。記憶與遺忘是雷乃電影的恆久題,本片正是這個母題的起始點。雷乃製作本片時,將過去和現在(發生法西斯暴行的時間和拍攝本片的時間)截然分開,用黑白片表現集中營殘酷的過去,用用彩色片表現集中營寧靜的現在。
本片提出了個人的歷史責任這樣一個尖銳的問題。面對歷史的審判,納粹軍官說:“不是我的責任!”鐵路工人說:“不是我的責任!”管理人員說:“不是我的責任!”……。所有當事人對都這么說,本片的解說員是唯一對此提出異議的人,這個異議可以意味深長地表達為這樣一個問題:“那么究竟是誰的責任?!”本片對富有啟發性的解說人身省,身經歷過納粹集中營暴行的法國詩人、小說家讓·凱羅爾(JeanCayrol)撰寫的解說詞為本片增添了無比強烈的震撼力。
本片是受法國二戰歷史委員會的委託而拍攝的,雷乃在拍完本片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夜與霧》是一部軀之絞作,我自己永遠不會去拍。”本片榮獲1956年讓·維果電影獎。

影評

《夜與霧》《夜與霧》
《夜與霧》是一部由阿侖.雷乃受法國二戰歷史委員會委託拍攝而成的紀錄片。雖然完成於1955年,可從今天開來,它仍不失為一部風格獨特的電影。
影片開始於二戰結束12年後一個晴朗的夏日,溫暖的鏡頭緩慢地掃過如今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的奧斯威辛集中營集中營舊址。接著影片就開始了一種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交替出現的記錄風格。黑白影像回顧著當年那段令人戰慄的歷史——從納粹上台到大批無辜的猶太人慘遭流放,從集中營帶刺的鐵絲網到施行屠殺的焚化爐,彩色影像則展現了承載那段歷史的集中營現今平靜的面貌。影片的解說詞是由親身經歷過納粹集中營暴行的法國詩人,小說家讓.凱羅爾撰寫,它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優美而哀傷,與整部影片契合的十分完美。銀幕上出現黑白色調時,搭配的是隱隱哀痛的解說,彩色影像時文字表達了對這段歷史平靜而深刻的思考。影像,旁白和配樂恰到好處的交融,使這部影片呈現出一種溫情而冷靜的整體性,不是在不動聲色的介紹什麼或是情緒激動的譴責什麼,而是將一種主觀性的體驗表達出來,自然而然的把觀眾帶入這種情緒之中。這很不同於中國的某些紀錄片,影片動盪而強烈,鮮明的愛憎反而導致了對於人性關注的缺失,觀眾在觀影時可能會受到極大的震撼,影片結束之後卻只會留下一種索然無味的情緒,因為思想完全被紀錄片流露出的內容所操縱,反而沒有引起觀影者任何有價值的思考。
《夜與霧》雖然也明顯的注入了電影人自己的情緒,卻並不企圖影響你。影片平靜的態度實際上是給每個觀眾一個思考的空間,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張白紙,讓我們自己寫下反思給出評判。在影片行將結束的時候,出現了紐倫堡審判的鏡頭,納粹軍官說:“不是我的責任!”鐵路工人說:“不是我的責任!”管理人員說:“不是我的責任!”……。話外音平淡而憂傷的說:“那是誰的責任呢?”一段歷史性的錯誤究竟應該由誰來承擔,,應該把矛頭指向個別的民族個別的人么?在觀看《夜與霧》時不會產生不可抑制的憤怒或極端的情緒,但當影片結束後,你卻會發現這部僅僅32分鐘的電影所帶來的思考遠比想像的要多得多。它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冷靜的評價一段歷史並請永遠不要忘記它!

相關視頻

盤點二戰相關電影

電影中的二戰數不勝數,愛情、戰爭、荒誕、紀實各種題材均有涉獵,本任務稍做盤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