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游擊隊》

《平原游擊隊》

敘述的是在1943年秋,我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游擊隊為了粉碎日本侵略軍“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陰謀,與敵人機智巧妙地周鏇,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這部影片同時塑造了兩個極具特點的人物角色,一個是游擊隊長李向陽,另一個是日軍中隊長松井,他們的出色演出為本片增色不少,不但增加了影片藝術的真實感,而且使本片具有久遠的影響,堪稱佳作。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1943年秋天,侵略我國的日寇向我華北某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動了罪惡的“掃蕩”。根據地的軍隊和民眾在黨的領導下,勝利地展開了反“掃蕩”的鬥爭。這時候,我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了軍分區司令給他的任務:帶領游擊隊深入敵後平原地區的一個縣城,牽制住駐紮在縣城的日寇松井中隊長的部隊,不讓他進山區增援,來減輕敵人對山區根據地的壓力;同時要保住堅壁在縣城附近李莊的公糧。李向陽的游擊隊分成兩隊,深人敵後。一隊由參謀長錢大友率領,一隊由李向陽率領。錢大友的隊伍到了敵後,到處散布訊息說李向陽游擊隊下山了,來迷惑敵人。
李向陽的一隊深夜來到李莊,會見了我地下黨區委書記孟考同志,他們研究了如何來牽制敵人和保護公糧。當天深夜,日寇松井中隊長也在思索怎樣帶著糧食進山去增援;突然四面八方傳來李向陽帶隊下山的訊息。他得到李莊反動地主楊老宗送來的情報,便帶隊前往李莊。轉入地道作戰的李向陽從暗中攻擊日軍,並派人燒毀李莊附近的炮樓,但松井依然堅守李莊。漢奸獻計,日軍找到了地道口。為了解救民眾,李向陽率人進城,大鬧敵後。狡滑的松井不離李莊,並把民眾從地道里趕出來,拷問民眾李向陽的去向,並想得到堅壁在李莊的糧食。為了將松井調出李莊,李向陽組織游擊隊攻城,松井為保城被迫撤退。李向陽又一次化裝進城,燒了敵人的糧食,處死了漢奸楊老宗。氣急敗壞的松井再次殺進李莊,這一次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海洋,日軍被全殲。

影片概述

電影劇照2電影劇照2
本片描寫抗日戰爭時期游擊戰士在反“掃蕩”鬥爭中與日寇進行頑強鬥爭的光輝業跡,著力塑造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英雄形象他質樸自然,粗獷豪放,感情真摯,有勇有謀,體現了人們對英雄及其超凡業跡的嚮往。影片構置了緊張、驚險、扣人心弦的情節,敵我鬥爭形勢跌宕起伏,懸念叢生;結構安排也疏密有致,張弛得當,驚險而不荒誕,有較強的可觀賞性。本片的兩位導演原來都在同一個文工團工作,都經歷過冀中敵後游擊戰爭,因而對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情感的理解比較接近。這是兩位當時初出茅廬的青年電影工作者的合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原游擊隊中國電影百年經典》根據邢野舞台劇《游擊隊長》日寇向華北某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游擊隊長李向陽奉命帶隊深入敵後,到平原地區牽制松井中隊的行動,以保護李莊的公糧。松井從地主楊老宗處得到情報,遂去李莊搜尋。李向陽游擊隊迅速與民眾一道轉入地道中,襲擊敵人。松井派兵四處掘土尋找地道口。為了保全大局,李向陽決定擾亂松井視線。他讓戰士燒了李莊附近的一座炮樓,但松井識破此計不離李莊。李向陽又帶人進城,炸掉軍隊,狡猾的松井剛剛帶兵撤離又立刻返回。李向陽機智地再次組織游擊隊攻城,怕丟城的松井終於從李莊撤了回來。鬼子離開李莊後,李向陽又化裝進城,燒了敵人糧食,處死地主老宗。當元氣大傷的松井再來李莊時,游擊隊早已嚴陣以待,地面滿布地雷,地道四通八達。陷入地雷陣的敵兵全被游擊隊殲滅,松井剖腹自殺。

基本概述

平原游擊隊隊長李向陽平原游擊隊隊長李向陽
故事片《平原游擊隊》故事梗概1943年秋,為粉碎日本侵略軍“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陰謀,游擊隊長李向陽奉命牽制日軍駐守縣城的松井部隊,阻敵進山增援,同時保住堅壁在李莊的糧食。李向陽與參謀長兵分兩路,深入敵後,李向陽在李莊轉移糧食時,被地主楊老宗窺見。楊老宗徑至縣城向松井告密。正苦於搜尋糧食的松井聞訊,率隊趕到,時李向陽已將鄉親與糧食轉入地道。松井下令掘地搜尋,李向陽施調虎離山計,派侯大章、老海焚燒李莊附近的炮樓。此計為松井識破,繼續挖掘,果然發現一處地道口。李向陽為引誘松井離村,率隊員化妝進城,炸毀敵彈藥列車,擬在松井撤退時伏擊。但狡詐的松井於撤退中途突然變卦,率隊殺“回馬槍”,又折回李莊,施暴力威逼民眾供出藏糧地點。老勤爺怒斥松井,慘遭殺戮,小寶子亦飲彈身亡。李向陽擔憂鄉親安危,與錢大友率部佯攻縣城。松井恐老窩有失,被迫撤出李莊急返。面對鄉親們受難慘像,李向陽決心以血還血,與侯大章等隊員再次化妝入城,燒毀敵人糧草,又處決漢奸楊氏父子。李向陽神出鬼沒,令松井草木皆兵。忽聞李向陽在李莊運糧,松井傾巢而出,直撲李莊。時李向陽張網以待,終於全殲松井部隊。
《平原游擊隊》《平原游擊隊》
1955年上演的電影《平原游擊隊》改編自邢野和羽山合作的話劇《游擊隊長》,劇中的人物李向陽深深的打動了幾代人,影片中的許多經典台詞至今仍讓許多觀眾記憶猶新。李向陽的生活原型甄鳳山同志,1903年出生於河北定縣(今定州市)城南東朱谷村,乳名“白旦”,弟兄姐妹七人,其行大。父為人扛長工,家境十分艱難。春荒時,全家人出外乞討。甄鳳山帶著弟、妹要飯,不久,五弟、六弟亦相繼餓死。15歲至21歲時,甄鳳山一直當長工。20多歲時,甄鳳山給地主扛長活,每年交了租子後養活不了全家,弟妹幾個相繼餓死。母親去捋樹葉吃,地主說是捋了他家的樹葉,打了他母親,母親連氣帶餓不久病死,甄鳳山一氣之下,一把火燒了地主的房子,闖了關東,到了齊齊哈爾一帶,先是“扛大個兒”,後又挖參、淘金、當泥瓦匠等,受盡了苦難。

影片評價

影片採用驚險片模式,情節一波三折,懸念叢生,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人物塑造也較成功,主角既有中國古典文學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融合了羅賓漢、夏伯陽的特色,方化塑造的反角松井更是突破了當時把敵人簡化為極端愚蠢、殘忍的做法,形象較一般反角複雜,也更有味道。1974年重拍,情節跟老版相同。1977年老版重映。

影片賞析

《平原游擊隊》《平原游擊隊》
這部於1955年底完成的戰鬥故事片,帶有那個時代的“宣傳”痕跡,對人物和戰爭的解釋稍嫌簡單,但這部影片主要不是啟發人們對戰爭進行反思,而主要體現為對革命英雄主義的歌頌。這部影片在當時的最主要突破體現在人物塑造上,尤其是反面角色,日軍中隊長松井的形象塑造在當時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這部影片的最鮮明的兩個形象是游擊隊長李向陽和日軍中隊長松井。李向陽的形象既有中國古典文學中草莽英雄的特點,也有外國電影作品中的傳奇英雄如俠盜羅賓漢、夏伯陽的影子。創作者善於將主人公置於超常的環境下表現人物的傳奇色彩和英雄性格,通過富於動作性的情節來塑造形象,使得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形象,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例如:李向陽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影片的開端,他接到命令,要火速趕到司令部去接受一個緊急任務:拖住松井,保住公糧,並伺機最終消滅松井。當他和戰友郭小壯奉命趕往司令部途中,迎頭碰上正在對我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的日本兵,他們恰好堵在他必經之路上,李向陽面臨兩種選擇,要么繞過敵人,這樣勢必耽擱時間,不能保證準時趕往司令部,同時繞開敵人的行為也不符合這個機智勇敢、堅定、沉著的英雄性格;要么,李向陽帶著郭小壯在槍林彈雨中衝過去,這當然很危險,但卻是保證準時趕到司令部的唯一辦法,創作者就這樣把李向陽置於這種特殊的險境,在不尋常的情境下凸現他的英雄性格,當觀眾看到李向陽與郭小壯兩人雙騎硬是在敵人的措手不及中衝過封鎖,到達目的地時,誰能不受這個英雄的傳奇行為的感染呢?誰能不對這個傳奇英雄發出由衷的讚嘆呢!
平原游擊隊》塑造的另一較具光彩的形象是由方化飾演的日軍中隊長松井,創作者設計他的出場是彈撥曼陀林,而後來又處處表現了他的狠毒,這樣的出場就很有味道了,表現了形象的複雜、狡猾,工於心計。這個形象的突破還表現在創作者沒有因為他是敵人就把他簡化為愚蠢、殘忍的符號,而是表現了他像狐狸一樣的狡詐。
《平原游擊隊》的細節描寫也很講究。此外,本片的服裝、道具、場景設計、場面氣氛等方面極其細膩,富於生活氣息,充分發揮了電影逼真的照相特性,增加了影片的藝術真實感,具有久遠的影響,堪稱佳作。

主角介紹

郭振清

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並導演了影片《大虎》。1984年,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主演了影片《四等小站》。1989年,在影片《荒娃》中扮演老縣長一角。

張瑩

中國電影演員。生於遼寧開源。1945年起在解放軍遼西軍區文工團任演員。1949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曾在《光芒萬丈》(1950)、《趙一曼》(1950),《革命姻緣》中扮演角色。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演工人李俊華。隨後接連拍攝了《沙家店糧站》(1954)、《董存瑞》(1955)、《平原游擊隊》(1955)等影片。其中因在《董存瑞》中扮演趙連長於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同年入北京電影學院進修,1957年曾被錯劃為右派。1962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文革中又遭迫害。逝於1969年。

人物原型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甄鳳山欲入齊齊哈爾市郊孫家屯王老宏拉桿子的
李向陽原型:甄鳳山李向陽原型:甄鳳山
義勇軍隊伍,然王不許。甄想:王老宏必見自己空手而來,看不起,遂借槍一支,再回王處,王依然不收。甄疑王嫌槍少,遂於次日在齊市一胡同內,將兩個日本兵擊斃,奪槍二支。王老宏不僅收下甄,且對甄加以讚許。甄自此參加了義勇軍。此後,又與志同道合的青年組成了一支隊伍,活躍在齊齊哈爾市周圍,與日本鬼子打游擊。後日寇出動兵力掃蕩,天上飛機轟炸,義勇軍因無後援於齊市郝家油場一帶被打散,甄鳳山見大勢已去,遂經熱河、察哈爾、張家口輾轉回到家鄉定縣。
與甄鳳山同村的甄玉蕃是共產黨員。甄鳳山在孫志遠和甄玉蕃幫助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甄鳳山入黨後,即以做小買賣為掩護,為黨組織傳送情報,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經常活動在定縣職業學校和保定師範之間。甄的活動,引起敵人注意。1933年8月24日夜裡,軍警包圍甄家,甄鳳山於水缸中躲過,然其父慘遭毒打後死去。時黨組織通知甄,要其外出隱蔽,免遭敵之毒手。甄鳳山遂遠離家鄉,到了綏遠、歸化一帶,靠賣針線為業,一面做生意,一面完成黨組織的任務。
“七七事變”後,甄鳳山見抗戰全面爆發,遂決心回鄉抗日。甄鳳山回到家鄉後,即組織了家鄉親友,決計與日寇展開鬥爭。時定縣火車存放了日寇的許多汽油。甄鳳山即動員了幾十人偷日寇的汽油,把偷來的油賣掉買槍和子彈。最後一次偷油時為日寇發現,張立業被打死。鬼子從張立業身上搜出蓋有甄鳳山手印的白布條。遂派兵捉拿甄鳳山。他隨後拉起了一支抗日隊伍,計有20餘人。在討論如何取得武器時,甄鳳山的二弟、曾在二十九軍當過兵的甄全海言二十九軍撤退時,埋下一部分槍。甄鳳山等在甄全海指點下,挖出了30幾條槍。此後,他們又從地主武裝手中奪得一部分槍,這支抗日游擊武裝便成立了。
招募游擊隊員時,他首先和正規部隊交涉,從正規部隊選了一些班排長以上的幹部,非常能打仗,所以他的游擊隊人員素質較高;他還招募了民眾和民兵中能打仗的人;甚至是土匪,只要你能為我打仗,我就要你。當過特務的人他也要,他曾吸收過一個給日軍當過特務的人在他手下當小隊長。他就用這些方法組成了五個大隊。後來在一次和日軍的戰鬥中,那個當過特務的人又投降了敵人,投降之後,燒殺搶擄,做了很多壞事,民眾憤恨至極。有一天,在他又出來作惡之時被捉到了,甄鳳山對他說:“在這次是應該槍斃你的,我念你有兩下子,在給我當小隊長時還打了幾個勝仗,我再請你喝次酒吧。”喝完酒之後,甄鳳山就把這個人交給了民眾。民眾對這個特務狠之入骨,有的拿刀子,有的拿剪子,生生把這個人一刀一剪地凌遲了,最後剮得只剩下了骨頭。
游擊大隊成立後,在水磨屯村打了第一仗。當時日本鬼子29名,汽車一輛,到水磨屯宣傳中日親善。甄鳳山即帶了19名戰士,埋伏於水磨屯村西大廟牆內,當鬼子回村行至廟前時,甄一聲令下,長短槍一齊開火,打得鬼子措手不及,打死十餘名,傷十幾名,余者狼狽而逃。游擊隊得大槍十餘支。
為壯大隊伍,甄鳳山提出從敵人手中奪槍,並決定身先士卒。他化裝後騎腳踏車到了定縣城門口,見只一個鬼子站崗,便故意把腳踏車鏈子搞掉,蹲下修車,見哨兵不備,趁勢奪槍,而後騎車揚長而去。待鬼子出動追趕時,甄已遠遁。
數天后,甄鳳山又策劃奪槍戰。其令三弟甄鳳高化裝成為鬼子送棉花的百姓,趕著棉花車來到定縣城下,時城門未開,有游擊隊員假裝於後面鳴槍追趕。甄鳳高和幾名化裝成百姓的戰士在城下喊門,稱有八路軍搶棉花車,當兩名偽軍開城門時,戰士們一擁而上,奪了槍枝,又趁機衝上城門樓,將日偽守衛十幾支槍下了。與此同時,甄鳳山派往其他三個城門的隊員們也在亂中奪了槍後,迅速撤離。1938年11月,有情報關係西朱各村張中懷向甄報告,說每日有兩個鬼子在鐵道旁溜達,身上有槍,甄決計奪之,遂化裝後到路邊割草。趁鬼子不備,開槍將兩個鬼子打死,奪大槍兩支、王八盒子兩支。
為震懾定縣城中之敵,一次,甄鳳山化裝成“太君”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十幾名化裝的戰士大搖大擺進了城,守門的日偽軍還給他行了禮。行至南街,甄鳳山下馬在茶館裡喝了茶,又威風淳淳地穿過南街至東大街,通過偽縣政府門口時,站崗的鬼子也向其敬禮。當其一行出了東關,鬼子才發覺甄鳳山進了城,然其一行已走遠。
1939年秋末,當晉察冀軍民於黃土嶺擊斃日本名將阿部規秀後,被激怒的日軍集中二萬兵力向晉察冀軍區發動進攻,三分區為其掃蕩重點。是年12月,甄鳳山奉三分區參謀長唐子安的命令,帶隊阻擊定縣援高陽之敵。時朔風驟起,陰雲四合,甄鳳山見天要降雪,認為是埋雷的大好時機,遂帶全體戰士和各村民兵,在敵必經之路上埋下連環雷等各式地雷。這一仗,不僅阻止了敵之援軍,還炸死炸傷許多鬼子和偽軍。
1941年,甄鳳山到晉察冀軍區抗大三分校學習。1942年,甄鳳山調到定唐大隊當副支隊長,駐唐縣的馬莊、蔡莊一帶。1943年,甄鳳山領導的五大隊改編為鐵道支隊,由甄任隊長。奉三分區領導指示,以圍、攻、襲種種手段,拔除了行唐、曲陽、完縣西邊山區的30餘個敵偽碉堡。1944年3月,甄鳳山率五名偵察員在定縣火車站從鬼子手中奪了一挺重機槍,軍區政治部《子弟兵報》介紹了奪槍事跡,並配發了照片。軍區還把奪槍經過作為游擊戰術的教材。1944年12月24日,晉察冀邊區召開了群英大會,甄鳳山被推舉為抗日英雄。1945年,鐵路支隊擴編為冀西三分區六團,甄鳳山任副團長,參與了對日大反攻。
甄鳳山雙手打槍,要打左眼,就不打你右眼;在黑夜之中一槍能打掉點著的香火頭兒;還有一次他跟老婆開玩笑一槍打下老婆的一撮頭髮沒傷到頭皮。這都是民眾中的傳說,但敵人對他確實是聞風喪膽
還有一件真實的故事,就是甄鳳山要跟日本鬼子中隊長換媳婦。鬼子既打不垮甄鳳山,有不能使他投降,就想了個邪招:在抓住了甄鳳山的妻子之後,寫信給甄鳳山說,你要是投降就放了你老婆,否則就殺了她。甄鳳山決定以牙還牙,帶人進了城。他了解到城裡有一處朝鮮人開的大煙館,恰好與日軍中隊長是一牆之隔。一天,他趁日軍中隊長不在家,到了大煙館,從牆這邊鑿了個窟窿,進去把日軍中隊長的媳婦給掏了出來。出來之後,甄鳳山給日軍中隊長寫信說:“你要是放我媳婦,我就放你媳婦;你要是殺我媳婦,我就殺你媳婦;你要互換,咱就交換。”日本鬼子同意交換,商量了交換的地點和條件,比如說:雙方不能打槍,要讓甄鳳山的媳婦先過來,然後才能放對方媳婦過去等等,最後事情辦成功了。但事後甄鳳山挨了分區政委王平的批評,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也說他做得不對,但已成事實,也就算了。
“文革”中,甄鳳山遭到了造反派的游斗、辱罵、吊打,家多次被抄。1967年臘月,他被綁走,關押在望都縣達數月。38軍112師師長李連秀得知後予以干預,甄鳳山才被釋放回家,但是身體已被徹底摧垮。1972年4月14日,甄鳳山因患肺癌與世長辭,享年69歲。
定縣人民給予甄鳳山極高評價,定縣縣委黨史辦編印的革命回憶錄中寫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甄鳳山同志和他率領的部隊參加戰鬥124次,殲敵278人,俘虜日、偽軍333名,繳獲長短槍426支,輕重機槍九挺,炸毀汽車17輛,坦克5輛,繳獲戰馬13匹,摧毀敵炮台31個,炸唐河、新樂大橋各一座,炸火車頭四個,並繳獲大批彈藥和物資。“甄鳳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建軍節專題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現在,我們選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條目,希望通過大家協作的方法,完善條目,作為獻給“八一”的禮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