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維果

讓·維果

讓·維果(1905年4月26日—1934年10月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編劇、製作人。 1930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短片《尼斯印象》,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1932年,執導紀錄短片《游泳冠軍塔里斯》 。1933年,擔任喜劇電影《操行零分》的導演 。1934年,自編自導愛情電影《亞特蘭大號》 。 1934年10月5日,讓·維果因肺結核在巴黎去世,年僅29歲 。1962年,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把電影《亞特蘭大號》選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十大影片之一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讓·維果 讓·維果

讓·維果的童年時期是在極度貧困中渡過的 。1930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短片《尼斯印象》,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該片以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尼斯為背景 。1932年,執導紀錄短片《游泳冠軍塔里斯》 。

1933年,在喜愛電影的賽馬場老闆雅克·路易—努內的資助下執導了喜劇電影《操行零分》 ,該片講述了一所寄宿中學的孩子們的生活,貫穿了反叛意識以及無政府主義傾向 。

1934年,執導由米切爾·西芒、蒂塔·保洛、讓·達斯特聯合主演的愛情電影《亞特蘭大號》 ,該片講述了一個駁船船長和新婚妻子重歸於好的故事。1962年,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把電影《亞特蘭大號》選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十大影片之一 。

讓·維果 讓·維果

個人生活

讓·維果是生活在安道爾公國 (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加泰羅尼亞人的後裔 。他的祖父是安道爾公國的法官 。他的父親是法國無政府主義者米蓋爾·阿爾梅利達 (後來成為社會主義者),於1913年創辦名為《紅帽子》的無政府主義報紙,並擔任主編 。1917年,維果的父親因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而被控犯有“叛國罪”,後死在獄中 。1934年10月5日,讓·維果因肺結核在巴黎去世,年僅29歲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34年《亞特蘭大號》電影
1933年《操行零分》電影
1931年《游泳冠軍塔里斯》紀錄短片
1930年《尼斯印象》紀錄短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34年《亞特蘭大號》電影
1933年《操行零分》電影
1931年《游泳冠軍塔里斯》紀錄短片
1930年《尼斯印象》紀錄短片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33年《操行零分》電影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33年《操行零分》電影

人物評價

導演作品海報 導演作品海報

讓·維果的電影既注重準確地撲捉現實生活的客觀影像, 有不滿足於機械地摹寫現實,而是力爭突破了現實世界的客觀限制,生成了一個主客觀相得益彰、富有彈性和張力的詩意世界。維果構建的這個世界在蒙太奇的作用下,通過維果的創造,形成了一種影像凝練、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反映社會現實和表達導演思想詩意時空。維果一生僅拍過4部影片,其中只有1部長片,其餘3部為短片或中片,總長度不足200分鐘。然而,他卻用及其精煉、簡潔的影像語言,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現實和深刻的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觀點。他用電影獨特的影像語言,抓住感受最深、表現力最強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現象,用極為簡潔的鏡頭語言達到了對現實的審美詩意再現。維果用電影獨特的蒙太奇語言不僅構建了一個詩意世界,而且在蒙太奇組接下,在時間上流淌著詩意,在空間上充滿著畫意 (山東師範大學張憲席評)。

後世紀念

1959年,法國電影界為了紀念讓·維果,設立了“維果獎”,用於表彰那些具有獨立思考精神和技藝超群的青年導演的作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