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其中第一版分5冊於1979年問世,東漢以前的部分為林漢達與曹余章合著,其餘的部分是曹余章在林漢達手稿基礎上整理而成,1991年該書分精華版和平裝版發行了第二版。受其影響和啟發,有了相關讀物“中華上下五千年”,繼而又有了“世界五千年”少兒文學讀物問世。但是,這些讀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書,不能和“通史”,斷代史,中國史,世界史相提並論。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圖)《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是向青少年讀者介紹中國歷史的讀物。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了解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啟發自己的智慧,增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儘管時代不同了,但是歷史上許多故事,從各個不同角度,對我們青少年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鑑作用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這樣,在情節的生動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對讀者了解歷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較可靠的,有根據的。《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自遠古至清朝鴉片戰爭前。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於世。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民族的優秀代表——許多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不少民族英雄、起義領袖,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重溫五千年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我想,我們的讀者正是抱著這樣的深厚感情,喜愛這部書的。當然,學習歷史,不僅僅是懷戀過去,重要的是創造未來,發揚我們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激勵我們振興中華、建設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強國的志氣。

作者簡介

(圖)《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 林漢達,中華文化歷史久遠,有記載以來的歷史就有幾千年。在華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中華文化就是我們生命之源。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編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但本書不僅僅局限於歷史,而是廣泛涉及哲學軍事、藝術、教育等領域,使本書從一般的歷史性介紹上升到對中華文化各個層面的廣泛介紹。

內容簡介

用故事化形式來講述歷史,有它的局限性。通過故事,讀者只能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動的片斷;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現象。至於它的經濟、政治的背景(特別是經濟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發展的關係,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來詳細論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歷史的輔助讀物,不能代替歷史教科書。
寫歷史讀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觀點問題,在這方面,仍舊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儘量不發議論,少作分析;有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當然,在材料的取捨上,語氣的褒貶上,作者實際上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我覺得還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在運用原史籍材料的時候,作者力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選擇、剪裁。但是不用現代的觀點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語言,基本上是按照原來的歷史原樣寫的。第二,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也不能輕易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不能一說好人,就什麼都好;一提壞人,就壞到底。本書里的每則歷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評價。

內容

(圖)兒童版兒童版

1 開天闢地的神話
2 鑽木取火的傳說
3 黃帝戰蚩尤
4 堯舜讓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湯和伊尹
8 盤庚遷都
9 姜太公釣魚
10 奴隸倒戈
11 周公輔成王
12 國人暴動
13 驪山上的烽火
14 囚車裡的人才
15 曹劌抗擊齊軍
16 齊桓公九合諸侯
17 愚蠢的宋襄公
18 流亡公子重耳
19 晉文公退避三舍
20 弦高智退秦軍
21 崤山大戰
22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23 伍子胥過昭關
24 孔子周遊列國
25 勾踐臥薪嘗膽
26 范蠡和文種
27 墨子破雲梯
28 三家瓜分晉國
29 商鞅南門立木
30 孫臏龐涓鬥智
31 張儀拆散聯盟
32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33 孟嘗君的門客
34 燕昭王求賢
35 田單的火牛陣
36 屈原沉江
37 藺相如完璧歸趙
38 廉頗負荊請罪
39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40 紙上談兵的趙括
41 毛遂自薦
42 信陵君救趙
43 李斯諫逐客
44 荊軻刺秦王
45 秦王滅六國
46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47 博浪沙的鐵椎
48 沙丘的陰謀
49 大澤鄉起義
50 劉邦和項羽
51 巨鹿大戰
52 劉邦進鹹陽
53 鴻門宴
54 蕭何追韓信
55 楚漢相爭
56 霸王烏江自刎
57 大風歌
58 白登被圍
59 白馬盟
60 蕭曹兩相國
61 周勃奪軍
62 緹縈救父
63 周亞夫的細柳營
64 晁錯削地
65 馬邑誘敵戰
66 飛將軍李廣

67 衛青和霍去病
68 張騫通西域
69 蘇武牧羊
70 司馬遷寫《史記》
71 霍光輔政
72 王昭君出塞
73 王莽復古改制
74 綠林赤眉起義
75 昆陽大戰
76 劉秀重建漢王朝
77 硬脖子的洛陽令
78 老當益壯的將軍
79 取經求佛像
80 班超投筆從軍
81 張衡地動儀
82 跋扈將軍梁冀
83 “黨錮”事件
84 范滂進監獄
85 黃巾軍起義
86 袁紹殺宦官
87 曹操起兵
88 王允計除董卓

89 遷都許城
90 衣帶里的密詔
91 官渡大戰
92 孫策占據江東
93 諸葛亮隆中對策
94 周瑜火攻赤壁
95 華佗治病
96 劉備進益州
97 蔡文姬歸漢
98 關羽水淹七軍
99 呂蒙白衣渡江
100 曹植七步成詩
101 陸遜燒連營
102 七擒孟獲
103 馬謖失街亭
104 五丈原
105 司馬懿裝病
106 司馬昭的野心
107 鄧艾偷渡劍閣
108 扶不起的阿斗
109 王濬樓船破吳
110 石崇王愷比富
111 周處除“三害”
112 白痴皇帝
113 八王混戰
114 李特的流民大營
115 匈奴人稱漢帝
116 聞雞起舞
117 王馬共天下
118 石勒讀漢書
119 祖逖中流擊楫
120 陶侃運磚頭
121 王羲之寫字換鵝
122 桓溫北伐
123 王猛捫虱談天下
124 一意孤行的苻堅
125 謝安東山再起
126 淝水之戰
127 陶淵明不折腰
128 劉裕擺卻月陣
129 檀道濟唱籌量沙
130 說實話的高允
131 大發明家祖沖之
132 范縝反對迷信
133 魏孝文帝改革風俗
134 北魏的分裂
135 梁武帝做和尚
136 反覆無常的侯景
137 陳後主亡國
138 趙綽依法辦事
139 隋煬帝游江都
140 李密牛角掛書
141 瓦崗軍開倉分糧
142 李淵太原起兵
143 李世民取東都
144 玄武門之變
145 魏徵直言敢諫
146 李靖夜襲陰山
147 玄奘和尚取經
148 文成公主進吐蕃
149 女皇帝武則天
150 請君入甕
151 狄仁傑桃李滿門
152 張說不做偽證
153 姚崇滅蝗
154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155 李白蔑視權貴
156 安祿山叛亂
157 顏杲卿罵賊
158 馬嵬驛兵變
159 張巡草人借箭
160 南霽雲借兵
161 李泌歸山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163 杜甫寫“詩史”
164 段秀實不怕強暴
165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166 顏真卿剛強不屈
167 渾瑊和李晟
168 東宮裡的棋手
169 劉禹錫游玄都觀
170 白居易進長安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172 韓愈反對迎佛骨
173 甘露事件
174 朋黨的爭吵
175 沖天大將軍黃巢
176 唐王朝的末日

177 “海龍王”錢鏐
178 伶人做官
179 “兒皇帝”石敬瑭
180 周世宗斥馮道
181 黃袍加身
182 杯酒釋兵權
183 李後主亡國
184 趙普收禮
185 楊無敵
186 王小波起義
187 寇準抗遼
188 元昊建立西夏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190 范仲淹實行新政
191 歐陽修改革文風
192 鐵面無私的包拯
193 王安石變法
194 沈括出使
195 司馬光寫《通鑑》
196 蘇東坡游赤壁
197 花石綱
198 方臘起義
199 頭魚宴上的阿骨打
200 李綱守東京
201 太學生請願
202 兩個皇帝當俘虜
203 宗澤三呼“過河”
204 女詞人李清照
205 韓世忠阻擊金兵
206 岳家軍大破兀朮
207 賣國賊秦檜
208 “莫須有”冤獄
209 鐘相楊么起義
210 虞允文書生退敵
211 辛棄疾活捉叛徒
212 陸游臨終留詩
213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214 賈似道誤國
215 文天祥起兵
216 張世傑死守厓山
217 正氣歌
218 郭守敬修訂曆法
219 歐洲來客馬可·波羅
220 《竇娥冤》感天動地
221 一隻眼的石人

(圖)《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222 和尚當元帥
223 鄱陽湖大戰
224 劉伯溫求雨
225 胡維庸案件
226 燕王進南京
227 三保太監下西洋
228 土木堡的慘敗
229 于謙保衛北京
230 楊一清計除劉瑾
231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
232 海瑞剛正不阿
233 戚繼光驅逐倭寇
234 李時珍上山採藥
235 張居正輔政
236 葛賢痛打稅監
237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238 薩爾滸大戰
239 徐光啟研究西學
240 左光斗入獄
241 五人墓
242 袁崇煥大戰寧遠
243 皇太極施反間計
244 徐霞客遠遊探險
245 闖王李自成
246 盧象昇戰死巨鹿
247 張獻忠奇襲襄陽
248 李岩紅娘子
249 吳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揚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252 鄭成功收復台灣
253 李定國轉戰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薩的勝利
256 三征噶爾丹
257 顧炎武著書立說
258 文字獄
259 乾隆帝禁書修書
260 曹雪芹《紅樓夢》
261 大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聰兒

詳細說明

(圖)《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闢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人道主義學說,社會變革和人類解放是其批判性和革命性所,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么,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中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曆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曆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

這裡,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裡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

牛和梅花鹿

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裡多的是,但它是經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製造的工具。

他們就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來採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來同野獸作鬥爭,獵取食物。

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這種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鬥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現另一種原始人的遺蹟。這種原始人的樣子,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製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山頂洞人過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係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這樣,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