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

本書講述了中華五千年的重大事件、風雲人物、歷史及文化。 本書講述了中華五千年的重大事件、風雲人物、歷史及文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以時間為序,從遠古的史前文明說起,一直敘述到公元2010年,在所有的同類書里是時間跨度最大的,這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第一個特點。其次,《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與同類書相比,雖都是選取歷史片段、勾勒歷史故事,但《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選取面是非常寬泛的,從而使《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信息量頗為龐大,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第二個特點。再次,《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任敘述時,力求尊重史實,不妄加評論,讓讀者做閱讀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

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第三個特點。最後,《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在講述一些歷史故事時,不僅考證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聞趣事,從而使《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敘述角度更為客觀,這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的最大特色之一。總而言之,《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通俗性為一身的中國歷史普及讀物。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這片土地上,數不盡的帝王將相縱橫天下、道不完的英雄豪傑慷慨悲歌、嘆不已的志士仁人笑傲歲月、詠不過的時代驕子豪情萬丈,留下了自己的深深印跡,萬世流芳、千古傳誦!

編輯推薦

洞察歷史真相,點評成敗得失,故事精彩紛呈,圖片彌足珍貴。讀中華小故事,品味人生百態;看上下五千年,閱盡歷史滄桑!以時間為經,以人事為緯,縱橫交織,五千年歷史盡覽無遺!古人說讀史使人明智,今人說讀史使人開通。歷史可以是蒼白的,也可以是華麗的;歷史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快的;歷史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支離破碎的;歷史可以是新奇的,也可以是陳舊的;歷史可以是生與死的考量,歷史也可以是血與火的再現,歷史更是悲與歡的洗禮!歷史的煙塵終將遠去,而時光的腳步卻從未停歇。“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撫今追昔,回首那些穿梭在文字中的古今的人、事、物,你會在墨香里觸摸到歷史的內涵、真實、感動,歷史可以這樣讀!真的,歷史可以這樣讀,不是為了曾經和昨天,而是為了現在和將來!

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斷,而中華文明則一脈相承,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一路堅強地走過來。巾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遠古傳說到夏、商、周文明,從春秋戰國糾秦、漢、魏、晉,從十六國到南北朝,從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創造出了無數輝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說,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隨時供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和精神營養。

作為中同人,特別是對年輕的一代來說,了解中國過去所發生的大事,繼承中國的文化傳統,感悟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就如同展開一幅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生動淺顯的語言和栩栩如生的圖片所講述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將把讀者帶進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長廊!

值得觀賞,商代的青銅文明獨步世界,風采絕世;春秋戰國諸子講學,百家爭鳴;大唐貞觀之治開盛世氣象,澤被後世;兩宋文化繁華綺麗,風流蘊藉……
值得學習,盤古開天闢地的勇氣和力量從何而來?科舉制度怎樣沿襲千年而不衰?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如何橫掃歐亞?
值得發現,曹操為何被稱為“亂世梟雄”?宋太祖“斧光燭影”的死亡之謎真相如何?燕王朱棣篡位有何難言隱衷?

回眸,歷史的天空……
歷史是不可能重複的,但歷史又是一面鏡子,這似乎是古往今來都承認的道理。在《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所收集的故事中,讀者不難找到一些有借鑑作用的東西:在一些優秀的歷史人物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精彩書摘 

公元410年劉裕統率大軍將南燕平定後,升任為太尉、中書監,執掌朝權。此後,劉裕便培植親信,剷除政敵。劉毅、諸葛長民、司馬休之等與劉裕政見不同的大臣紛紛被罷除。然後,他第二次北伐,克復關中,於公元418年受封為相國、宋公。這個時候,劉裕取代東晉的條件已經成熟。

公元420年,手下之人擬好禪位詔,獻於劉裕,他拿到晉恭帝司馬德文處讓其抄錄,恭帝欣然操筆,書赤紙為“詔”。劉裕築壇於南部,登上皇位,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宋武帝改元永初,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改《秦始歷》為《永初歷》,廢晉恭帝為零陵王。第二年六月,劉裕派人將他毒死,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至此,歷時104年、共ll帝的東晉王朝結束,南北朝時期開始。

劉裕執政時較開明,減輕賦稅,赦免奴客士兵。當了兩年皇帝後.劉裕於公元422年病死,終年59歲,後謚武帝。公元422年,劉裕臨死前令太子劉義符繼位,以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北將軍檀道濟為輔政,是為少帝。劉義符是劉裕長子,小時候多親近左右小人,行為不端;即位後,他居喪無禮、遊戲無度、不親政事,喜歡軍事操練、大肆興造。浪費許多錢財,搞得國庫空虛。大臣范泰上書勸諫,劉義符卻置之不理。

那時,被滅亡的晉宗室司馬休之司馬楚之投降了北魏,司馬文榮等人逃亡河南,他們時刻不忘顛覆宋室。當時北魏又取臨淄、圍東陽、陷虎牢,攻占河南大片土地。在江南重地會稽郡又有富陽孫法光的叛亂。這時為南豫州刺史的劉裕第二子廬陵王劉義真與大士族陳郡謝靈運、琅邪顏延之關係過分親密,聲稱若當皇帝就以二人為宰相。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為了挽救宋王朝,也為了保住個人地位,決定廢帝另立。如果另立.按次序該劉裕第二子劉義真繼位。劉義真德輕於才,謝晦對劉裕說劉義真不是君主的材料,劉裕臨終外調其為南豫州刺史以防其爭奪帝位。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利用少帝和劉義真的矛盾,先奏請廢劉義真為庶人,徙新安郡,隨即加以殺害。然後征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江州刺史王弘入朝,告以廢立之謀。

公元424年.以皇太后的名義廢少帝為營陽王,關押到吳郡,不久也加以殺害。廢少帝後。侍中程道惠勸徐羨之等人立劉裕第五子、南豫州刺史劉義恭,因為他年紀小,便於控制。徐羨之、傅亮等人選中當時任荊州刺史的劉裕第三子宜都王劉義隆,認為比較符合君主的條件。因為論次序該輪到他,加之劉義隆平素聲譽、名望不錯,還有許多符瑞降到荊州界內。傅亮親率大批官員奉皇帝鑾駕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迎接宜都王。

八月,傅亮等人抵達江陵,率百官上表劉義隆,呈玉璽,禮儀很隆重。劉義隆表示同意到建康去。而宜都王及左右在這時聽到少帝、劉義真死訊,都猶豫不敢東下,只有其府佐琅邪王華、王曇首等人建議東下。劉義隆在原部屬的嚴密保護下,也不敢和傅亮帶來的百官和軍隊接近。劉義隆的護衛朱容子抱刀守在劉義隆的車船外邊,幾十天都不離左右,東下建康.就皇帝位,是為宋文帝。徐、傅廢昏立明,安定了人心,使宋王朝得以轉危為安。

目錄

第一輯考古大發現
第二輯遠古的神話
第三輯天下為家之始
第四輯青銅和甲骨文的朝代
第五輯一個真實的西周
第六輯大氣磅礴的春秋戰國
第七輯軸心時代與百家爭鳴
第八輯封建社會始於秦
第九輯楚漢相爭
第十輯大漢天朝
第十一輯失敗的復古
第十二輯東漢復興
第十三輯三分天下
第十四輯流水的朝代
第十五輯文苑奇葩
第十六輯短命王及五朝——隋朝
第十七輯盛世中華——唐朝
第十八輯繁華過後
第十九輯藝術的天堂
第二十輯多難的王朝
第二十一輯連年戰火中的文明
第二十二輯呼嘯而來的草原之風
第二十三輯曲盡意猶長
第二十四輯專制興盛的朱明王朝
第二十五卷大國盛衰記
第二十六輯文明的聖火
第二十七輯沒落的王廷——清朝
第二十八輯歷史的交叉與轉折
第二十九輯封建王朝的最後文明
第三十輯探索與跋涉
第三十一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作家雅瑟的主要著作

雅瑟,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從事新聞報導工作多年,業餘專攻世界古文明研究,發表著作近百萬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