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王

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縣)受挫。 蕭鸞所殺,時年十八歲。 宜都郡王,年十二。

劉義隆(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高祖劉裕病死後,太子義符繼位(即宋少帝),因他遊戲無度,被輔政的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於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廢黜(後被殺),迎立當時任荊州刺史的劉義隆為帝,改元元嘉,同時由謝晦出任荊州刺史,掌握重兵。
劉義隆博涉經史,善隸書,深沉有謀略,但體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廢立,元嘉三年(426)殺徐羨之、傅亮、謝晦,從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劉義康任司徒、錄尚書事,後又加領揚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專總朝權,勢傾天下,曾擅殺名將檀道濟
元嘉十七年,劉義隆收殺擁戴劉義康的領軍將軍劉湛等人,罷斥劉義康,改授為江州刺史,出鎮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廢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軍南下,隔江威脅建康,劉義隆怕劉義康在後方趁機作亂,遂下令將其誅殺。南朝王室的自相殘殺由此始。
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縣)受挫。二十七年,魏世祖拓跋燾調動六十萬大軍進攻江南,親率大軍克懸瓠(今河南汝南)、項城(今河南沈丘),渡過淮河直趨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後在宋朝軍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軍殺掠殆盡,宋朝國力削弱。三十年,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元嘉之治”從此結束。
蕭鏗(477年-494年11月7日),字宣嚴齊高帝蕭道成第十六子,母為何氏。
齊武帝永明元年正月壬戌(483年2月5日),封宜都王。蕭鏗早年擔任游擊將軍,永明十年,轉任左民尚書。永明十一年,蕭鏗擔任持節、都督南豫司二州軍事、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鎮守姑熟。當時有盜墓賊發掘晉朝大司馬桓溫女兒的墓冢,發現金蠶銀繭及圭璧等陪葬物。蕭鏗派長史蔡約去修復墓冢,蔡約絲毫未動這些陪葬物。鬱林王蕭昭業即位,進蕭鏗軍號為征虜將軍。
延興元年九月乙未(494年11月7日),蕭銳被宣城郡公蕭鸞所殺,時年十八歲。南平王蕭銳、晉熙王蕭銶也同時被殺。
陳叔明(562—614)字子昭,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孝宣皇帝(陳曇頊)六子。母何淑儀。南朝陳失國後,叔明公子孫隱居江蘇泗上(今盱眙)、河南潁川一帶。直至五世孫陳兼,字時達,晉陵司功,唐玄宗時考中進士,官右補闕、翰林學士。乾元二年(759)贈秘書少監。,至此,叔明公裔孫名諱及事跡均顯於史書。太建五年(573年),策封宜都郡王,年十二。

參考文獻

南齊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