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書院

龍池書院

龍池書院坐落在新羅小池鎮汪洋村,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六年,迄今已315年的歷史了,是閩西規模最完整的古書院之一。

基本信息

概述

龍池書院龍池書院

座落在龍巖市小池鎮風景區壽字岩與南華岩之間。樓閣設計精巧,布局幽雅。建築群沿山建在山美尖峰山半山腰之間,包括上書院、中書院和下書院三部分。上書院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包括龍池塔和鼓吹亭。龍池塔俗稱三層塔,又稱文昌閣或奎閣。鼓吹亭是學者中舉、封官祭孔時,奏樂和唱戲的場所。中書院最早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867)建造的,它上邊一個閣叫魁星閣,下邊一個廳就是矗盤堂,兩邊各有一個房間。閣上有一神龕,過去是安設孔子神像和鄉賢靈位,供學者和後人祭祀紀念。光緒二十二年(1896),為了辦學館,再建“見龍堂”(稱下書院),它有寬敞的廳堂、迴廊和房間供學子住宿和攻讀。

光榮

龍池書院龍池書院

1914年,這裡辦起了小池第一所公立學校龍池學校,紅四軍參謀、團政委陳兆鼎曾在此執教,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陳仁麒是該校的學生。1929年小池武裝暴動後,這裡改為列寧學校。

1929年5月23日,紅四軍“三打龍巖城”時毛澤東朱德軍在書院前的大草坪上,向全軍作了“消滅陳國輝,解放龍巖城”的動員報告。1930年,朱德同志曾在這裡召開小池鄉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

11929年紅四軍入閩,朱德下榻該書院,在此召開軍事會議,部署首打龍巖城方案,並在書院設列寧國小,培養了像陳仁麒將軍等一批革命英才。在書院,朱德曾親手授軍號給當地婦女廖仁美,使廖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位女司號員。小池鎮代代崇教尚文,英才不斷。

風景

龍池書院龍池書院

龍池書院背倚綠樹成蔭的山坡,門對潺潺的溪流及縱橫阡陌,左邊為南華岩因峭壁似蓮花,故稱“觀音石墩”,建有南華寺,有巨石聳立如鳥,稱鸚哥石。右有巨洞曰留陽洞,洞寬10米,高7米,可容百人。洞頂有巨大鐘乳石,有明萬曆年刻“留陽洞”碑。洞外石壁陡削,藤蔓交織,樹木蔥蘢,山花爛漫。登龍池塔,小池鎮全景,一馬平川,盡收眼底。

龍池書院包括下書院名見龍堂,又稱四龍廳、中書院稱魁星閣,又名“矗磐堂”,早為龍津書院及上書院即龍池塔,又稱文昌閣三部分,是閩西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古書院。書院坐東朝西,每當夕陽西下,群山映翠,登上龍池塔,便可飽覽“龍池夕照”的美景。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福建龍巖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