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書院

雲龍書院

雲龍書院始建於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雲改建為雲龍書院。著名詞人、探花馮煦當過院長,進士王欽霖、劉庠當過教師,其學生韓志正曾當選為孫中山大總統時的中華民國國會議員。辛亥革命後,書院為戰爭所破壞,夷為廢墟,前後共存182年。

簡介

雲龍書院 始建於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雲改建為雲龍書院。著名詞人、探花馮煦當過院長,進士王欽霖、劉庠當過教師,其學生韓志正曾當選為孫中山大總統時的中華民國國會議員。書院最初為清初宮式建築,內有講堂、四賢祠、文昌閣、宜福堂、紫翠軒、白鹿洞望湖亭等建築。辛亥革命後,書院為戰爭所破壞,夷為廢墟,前後共存182年。1996年園林部門依史料記載,恢復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築,部分再現了雲龍書院昔日的風采。

史料記載

《徐州府志》記載徐州“有雲龍書院、彭東書院、彭西書院、養正書院、呂梁書院、境山書院、河清書院。”其中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雲龍書院,對徐州地區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雲龍書院始建於清康熙六十年,最初為清初宮式建築,內有講堂、四賢祠、文昌閣、宜福堂、紫翠軒、白鹿洞、望湖亭等建築,幾經起落,最後為戰爭所破壞,終為廢墟。

歷史貢獻

雖然雲龍書院僅存182年,卻留下了經年的芬芳,形成了“以詩書為堂奧,以性命為丕基,以禮義為門路,以道德為藩籬”的書院精神,培養出一大批人才,為提高地方教學水平、培養人才作出了較大貢獻。單就清末而言,就培養出徐樹錚、張伯英、張芸生、韓志正、祁世倬等有名舉人,這些人在學術、教育改革、民主革命等方面作出了可喜的貢獻。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