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位於文昌市鋪前鎮,是海南清末著名書院之一,現保存完好,為文北中學所用。 書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占地面積20多畝,南開山口,俗稱頭門,面闊三開間。兩邊有磚砌的側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敬書寫的“溪北書院”四個大字。書院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著名書法家潘存發起,在雷瓊道朱采和粵督張之洞的支持下籌資建造。從書院建成之後至宣統三年間,曾聘任不少學者在此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後一直作為學校使用至今。

基本信息

概述

溪北書院溪北書院

蔚文溪北書院存文昌之名今乃不虛

位於文昌境內的蔚文書院和溪北書院,分別建成於明代和宣統年間。明清兩代,文昌因蔚文書院和溪北書院的存在,成為海南文教的中心。

蔚文書院建立以後,歷經400餘年歷史,是海南古代著名的書院之一。明萬曆年間文昌林有鶚在《玉陽書院紀略》中高度評價蔚文書院在海南文化和教育發展史上的地位,“文昌之名今乃不虛,夫邑以文名耳!”

簡介

蔚文書院原名玉陽書院。文昌城外西北玉陽山三峰連綿,中間一座巍然挺立,兩翼山峰拱抱,形若張翅騰飛的鳥翼,蜿蜒盤鏇十餘里,至鎮恬山而止。書院原址坐落於鎮恬山麓,因玉陽山而得名。書院環境幽閒深菁,四山環翠,古雅靜謐,不愧為讀書勝地。與海南其他書院相比,蔚文書院有三個特點:一是書院歷史延續不斷,經歷明清兩代風風雨雨,是書院中的佼佼者;二是師資力量強,王弘誨、許子偉等海南名師曾在此講學;三是建制完備,具有中原地區書院的共同特徵,在海南書院中一枝獨秀,對儒學、理學在海南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溪北書院是海南清末著名書院之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建成之後至宣統三年間,不少學者曾在此講學,一時人文興旺,人才輩出。辛亥革命後書院一直為教書育人的場所,現為文北中學所用。

溪北書院溪北書院

書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占地面積20多畝,南開山口,俗稱頭門,面闊三開間。兩邊有磚砌的側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敬書寫的“溪北書院”四個大字。書院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著名書法家潘存發起,在雷瓊道朱采和粵督張之洞的支持下籌資建造。從書院建成之後至宣統三年間,曾聘任不少學者在此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後一直作為學校使用至今。

人物

潘存

溪北書院溪北書院

潘存,字仲模,別字存之,號孺初。鋪前鎮港頭村人(後遷白沙園村)。清嘉慶二十二年(1818年)出生,7歲讀書,一目數行,塾師甚異之。操筆為文,滔滔不歇,號為神童。歲試屢獲首名,但因兩次守孝,直到34歲始中舉人。不久,在戶部福建司任職。他工詩、古文辭,書法亦妙,能懸肘作蠅頭細楷。日本學者名士特別珍愛潘存書法,不惜重價爭購。曾著《書法溯源》一書,鏡六書之淵,訂百家之訛謬。

張之洞

張之洞張之洞

張之洞,人稱張香帥,自號抱冰老人,南皮人,東南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 祖,中國幼稚園創始人張之洞改書院、興學堂、倡遊學,使包括漢口在內的武漢三鎮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近代教育體制。傳統的書院教學以研習儒家經籍為主,張之洞致力於書院改制,相繼對江漢書院、經心書院、兩湖書院的課程作出較大調整,各有側重,以“造真材,濟時用”為宗旨。

住宿

文昌經緯花園

溪北書院溪北書院

高隆灣金融度假村文昌市京都大酒店

海南交通度假村

交通

從文昌的東郊椰林到萬寧的石梅灣的專線、您可以在東郊椰林的百萊瑪度假村門口坐廣隆巴士先到

文昌汽車站。

資訊

旅遊時間

屬熱帶海洋和熱帶季風混合型氣候,長夏無冬,終年濕潤,最佳的旅遊時節在11月至次年的三月,這時正是其他地方寒風瑟瑟之時,但這裡還是一派陽光明媚、樹木蔥鬱的夏日景象。海南西海岸一帶受海洋寒流影響,氣溫較東海岸要低一些。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儘管景點很溫暖,但在冬天來這裡旅遊,還是得帶上一件毛衣。

周邊景點

呀諾達雨林

亞龍灣旅遊度假區

博鰲旅遊風景區

東山湖熱帶野生動物園

大東海風景區

六連嶺

南山文化旅遊區

白石嶺風景區

東郊椰林

熱帶海洋世界

落筆洞

天涯海角

假日海灘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