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書院

文明書院

文明書院位於樂民鎮樂民城內。為紀念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路過興廉村而建。該書院建於宋徽宗初年,是遂溪當時三大書院之一。

文明書院文明書院

概況

書院坐西向東,背距大海不遠,長13米,寬8 米,是一進二層8 米高的閣樓。正中是一間比較寬敞的大廳,大廳牆壁正中鑲嵌著一塊漢玉石碑,石碑內刻有蘇東坡遺像,形象逼真。廠刻遺像兩旁,懸掛著一副木刻楹聯。正廳左側,是一,四間兩層的閣樓,樓下是學生讀書場所,樓上則是宿舍。正廳右側,亦是兩層的閣樓,但這廂閣樓卻修得較好雅觀得體。閣樓往右拐,便是廂房,據說是教師居所。該書院周圍風景秀麗,前面有幾棵高大古榕,綠葉遮天,如龍盤傘蓋,後面則是修竹滴翠,四季常青。該書院後來多次重修。現存書院民國2 年(1913年)遂溪知事張誠重修的。

得名

清代,邑人因感於“歲科揭榜,發軔初階,寒士倉忙,喜憂並萃,曷可無資”,改建為書院,取《易經》中“見龍在田,天下文明”之義而名。各姓捐給田租,每年可收2萬斤谷,設新生花紅,對中試者給予獎勵,叫做“分發花紅”。

人物簡介

蘇東坡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