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栒子

蒙古栒子

蒙古栒子,薔薇目、薔薇科、栒子屬植物,落葉灌木,高達1.8米;小枝開展,粗狀,圓柱形,暗紅棕色,生於叢林邊石躁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國植物志:36:133
英文植物志:9:93
系中文名:多花系
系拉丁名:Ser.MultifloriPojark.
組中文名:疏花組
組拉丁名:Sect.cotoneaster
屬中文名:栒子屬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1.8米;小枝開展,粗狀,圓柱形,暗紅棕色,幼時具帶白色柔毛,老時脫落。葉片長圓橢圓形,長1--2.5厘米,寬0.8--1.4厘米,先端多數圓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亮,無毛或微具柔毛,下面被稀疏灰色絨毛,葉脈在下面突起;葉柄長2--3毫米,具灰色柔毛;托葉宿存,鑽形,邊緣具毛。聚傘花序有花3--6(7)朵,總花梗和花梗具灰白色柔毛;花梗長2--3(4)毫米;花直徑9--10毫米;萼筒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形,暗紅色,先端近急尖,無毛,或僅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平展,近圓形,長3.5--4毫米,邊緣呈不規則凹缺,白色,基部無爪或具短爪,無毛;雄蕊20;心皮2;子房先端密被柔毛。果實倒卵形,長8--9毫米,紫紅色,稍具蠟粉,無毛,內具2小核。果期9月。

產地分布

內蒙古。生於叢林邊石躁地。蒙古東部也分布。

本種提示

本種近似準噶爾栒子C.soongoricus(Regel&Herd.)Popov,惟後者葉片下面密被白色絨毛,萼筒外面具毛,果實卵形至橢圓形,有小核1-2,可以區別。
A.Pojarkova發表土默特栒子C.tumeticaPojark.inNot.Syst.Herb.Inst.Bot.URSS21:204.1961.,根據文獻記載與蒙古栒子的形態十分近似。模式標本系A.David5.1855采自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該書誤作寧夏土默特),有花而無果實,疑與蒙古栒子為同物異名。
又A.Pojarkova發表巴塘栒子C.kaschkaroviiPojark.inNot.Syst.Herb.Inst.Bot.URSS21:194.1961,根據文獻記載與蒙古栒子為近緣種,其區別在於巴塘栒子的葉片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長圓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下面具稀疏柔毛而中脈密被柔毛,果實不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及巴塘,V.Kaschkarov5.1893。附志於此,留待考訂。

薔薇科·栒子屬植物

栒子屬(Cotoneaster Medik. ),薔薇科,90種,分布於東半球北溫帶,我國約50餘種,分布甚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多數可作觀賞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