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生栒子

矮生栒子

矮生栒子(學名:Cotoneaster dammerii)為薔薇科栒子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貴州、雲南、湖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多石山地以及稀疏雜木林內,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矮生栒子
中文名:矮生栒子
拉丁名:Cotoneaster dammerii Schneid.
國內分布:甘,鄂,川,黔,滇,藏
海拔:1300-4100
命名來源:(經濟植物手冊)【Handb. Laubh. 1: 760. 1906】
中國植物志:36:157
英文植物志:9:102
系中文名:小葉系
系拉丁名:Ser.Microphylli Yu
組中文名:單花組
組拉丁名:Sect.Uniflos Yu
屬中文名: 栒子屬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 Weber
科中文名:薔薇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參考文獻

Cotoneaster dammerii Schneid.Ill.Handb.Laubh.1:760.F.429 h-k.1906& in Fedde,Repert.Sp.Nov.3:222.1906;Rehd.Ec Wils.In Sarg.Pl.Wils.1:176. 1912;Klotz in Wiss.Zeits.Univ.Halle 6:954.1957;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199. 圖2127.1972.----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枝匍匐地面,常生不定根;小枝暗灰褐色,幼時微被淡黃色平貼柔毛,不久即脫落無毛。葉片厚革質,橢圓形至橢圓長圓形,長1-3厘米,寬0.7-2.2厘米,先端圓鈍、微缺或急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上面光亮無毛,葉脈下陷,下面微帶蒼白色,幼時具平貼柔毛,不久即脫落,側脈4-6對,微有突起;葉柄長2-3毫米,幼時具淡黃色柔毛,以後逐漸脫落無毛;托葉線狀披針形,微具柔毛,?嗍崖洹;ㄍǔ5ド本對?1厘米,有時2-3朵;花梗長4-5毫米,有時長達1厘米,具稀疏柔毛;萼筒鍾狀,外面微具柔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通常急尖,外面疏生柔毛,內面無毛或僅先端沿邊緣微具稀柔毛;花瓣平展,近圓形或寬卵形,直徑4-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長短不一,有的幾與花瓣等長,有的短於花瓣;花葯紫色;花柱5,離生,約與雄蕊等長;子房頂端具柔毛。果實近球形,直徑6-7毫米,鮮紅色,通常具4-5小核。花期5-6月,果期10月。

分布

產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多石山地或稀疏雜木林內,海拔1300-26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

薔薇科·栒子屬植物

栒子屬(Cotoneaster Medik. ),薔薇科,90種,分布於東半球北溫帶,我國約50餘種,分布甚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多數可作觀賞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