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栒子

血色栒子

血色栒子生於空曠山地灌叢內或冷杉林邊緣,海拔3600—39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血色栒子
種中文名:血色栒子
種拉丁名:Cotoneaster sanguineus Yü
種別名 :
國內分布:產西藏東南部及雲南西北部。生於空曠山地灌叢內或冷杉林邊緣,海拔3600—39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卡馬河谷。
國外分布:不丹也有分布。
海 拔:3200-4100
命名來源:【bull .Brit. Mus. Bot. 1: 130. 1954】
中國植物志:36:169
英文植物志:9:108
系中文名:兩列系
系拉丁名:Ser.Distichi Yu
組中文名:單花組
組拉丁名:Sect.Uniflos Yu
屬中文名: 栒子屬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 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2—3米,具多數分枝;小枝圓柱形.嫩時具帶黃色糙伏毛,逐漸脫落,老時呈灰褐色或灰黑色。葉片卵形或橢圓卵形,長10--20毫米,寬7--12毫米,先端急尖,稀圓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光亮,幼時具帶黃色柔毛,老時無毛,下面被柔毛,側脈4—5對,在上面稍凹陷,下面微突起;葉柄長3—6毫米,具柔毛;托葉膜質,披針形,長約.2—3毫米,微具柔毛。花頂生,單生,近無梗;苞片披針形;花直徑達1厘米;萼筒鍾狀,紅色,內外兩面均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鈍,內外兩面均無毛,僅邊緣具帶黃色柔毛;花瓣直立或直立開展,寬倒卵形,長4毫米,寬幾與長相等,先端圓鈍,基部具極短爪,紅色;雄蕊10,稍短於花瓣;花柱2,比雄蕊短,離生;子房先端具帶黃色柔毛。 花期6--7月。
產地分布:產西藏東南部及雲南西北部。生於空曠山地灌叢內或冷杉林邊緣,海拔3600—39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卡馬河谷。不丹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此種和細尖栒子C.Apiculatus Rehd.& Wils.甚相似,惟後者葉片多數近圓形或圓卵形,兩面無毛或僅葉脈有伏生柔毛,花粉色。該種又可與紅花栒子C.Rubens W.W.Smith比較,主要異點在於後者為平臥灌木;葉片近圓形或寬橢圓形,先端圓鈍, 下面被黃色絨毛,萼筒外面被柔毛。 G.Klotz近年發表四新種,據記載與血色枸子為近緣種,但由於特徵不顯著,手邊資料不足,無從識別。摘錄其名稱、產地及原記簡要性狀如下,供進一步研究參考。 C.Bakeri Klotz in Wiss.Zeits.Univ.Jena 21:970.1972. 本種形態近似血色栒子,惟小枝初被糙伏柔毛,葉片上面有糙伏柔毛,萼簡萼片均有柔毛,是其異點。產西藏東南部。不丹也有分布。 . C.Notabilis Klotz in l.C.21:971.1972. 本種形態近似血色枸子,惟葉片稍大,寬橢圓形,上下兩面密被柔毛,花序有花1--4朵,是其異點。產雲南西北部。 C.Staintonii Klotz in l.C.21:971.1972. 本種形態近似血色枸子,惟植株較高大,可達3.5米,葉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萼片邊緣有柔毛,是其異點。又可與尖葉栒子相比,本種葉片稍小;窄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果單生較小,可以區別。產尼泊爾東部。 C.Dokeriensis Klotz in l.C.21:974.1972.本種近似血色栒子,但葉片稍小,寬橢圓形,先端圓鈍,稀急尖,上下兩面有柔毛;花序有3—6花,萼筒萼片外面有毛,花瓣上面基部也有柔毛,是其特點。產雲南西北部至西藏東部。
參考文獻:Cotoneaster sanguineus Yu in Bull.Brit.Mus.Bot.1:130.pl.4.1954.

薔薇科·栒子屬植物

栒子屬(Cotoneaster Medik. ),薔薇科,90種,分布於東半球北溫帶,我國約50餘種,分布甚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多數可作觀賞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