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果栒子

陀螺果栒子

陀螺果栒子(學名:Cotoneaster turbinatus Craib)是薔薇科栒子屬的植物。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生於江邊或溝谷中,海拔1800-27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陀螺果栒子
種拉丁名:CotoneasterturbinatusCraib
系中文名:柳葉系
系拉丁名:Ser.SalicifoliiYu
組中文名:密花組
組拉丁名:Sect.DensifiosYu
屬中文名:栒子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國內分布:產湖北、四川、雲南。生於江邊或溝谷中,海拔1800—2700米。
海拔:1800-2700
命名來源:(經濟植物手冊)[BotanicalMagazine140:,pl.85461914]
中國植物志:36:125
英文植物志:9:90

植物形態

陀螺果栒子,常綠灌木,高3-5米;枝條開張,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幼時密被灰白色絨毛,老時無毛。葉片倒卵狀披針形至長圓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並具小凸尖頭,基部楔形,上面無毛或沿中脈具少數白色柔毛,中脈下陷,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中脈顯著突起,側脈8-10對;葉柄長4-7毫米,具絨毛;托葉線形,具絨毛,脫落或部分宿存。花多數成復聚傘花序,直徑4-7厘米,長2.5-4.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白色絨毛;苞片線形,具絨毛;花梗長2-5毫米;花直徑5-6毫米;萼筒鍾狀,外面密被白色絨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密生白色絨毛,內面無毛;花瓣平展,卵形或近圓形,長與寬各約2-3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短爪,內面近基部微具柔毛,乳白色;雄蕊20,稍短於花瓣;花柱2,離生,與雄蕊近等長;子房先端具柔毛。果實陀螺形,長4-5毫米,深紅色,下垂,表面具絨毛,常具2小核。花期6-7月,果期10月。

本種提示

此種和其近似種厚葉栒子:C.Coriaceus;Franch.: 的主要異點,在於後者葉片倒卵形至橢圓形,先端多圓鈍, 花序密被黃色絨毛,果實倒卵形。本種最初根據丘園栽培植物描寫,種子來源於湖北

薔薇科·栒子屬植物

栒子屬(Cotoneaster Medik. ),薔薇科,90種,分布於東半球北溫帶,我國約50餘種,分布甚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多數可作觀賞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