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

巢湖市

地級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因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得名,下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巢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夏桀於南巢”即出於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巢湖之稱始於秦朝,唐朝設立巢縣,1984年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9日撤市改稱居巢區,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並對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行政區划進行相應調整,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同時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居巢區的行政區域作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鐵通車,巢湖東站正式運營。

基本信息

簡介

巢湖市巢湖市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原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與南京合肥安慶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市相鄰。巢湖市面積巨大,皆因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國務院在2011年7月14日安徽省下發的批覆檔案指出,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歷史沿革

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多年。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大致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國所占,《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會吳於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柘皋一帶為橐皋縣,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設淮南國,領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屬廬江郡(橐皋仍屬九江郡)。東漢橐皋歸逡遒縣(今肥東),居巢為劉般封國,稱居巢侯國。東漢末年,袁術占據淮南,重立居巢縣。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居巢屬吳。二十二年曹操占居巢,此後一直隸屬曹魏。西晉在原居巢境分設居巢、臨湖、襄安,隸屬廬江郡。南北朝設南豫州,領南礁郡;劉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居巢易名蘄,隸屬劉宋。蕭齊因之。南梁置合州,蘄所在的南譙郡屬之。

隋統一後,改合州為廬州。開皇元年(公元581年),襄安改屬廬江郡。據《隋書·地理志》載:襄安”有龜山、紫微山、亞父山、半陽山、白石山、四鼎山”。至此,今巢湖市東、西、北方位大致形成。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襄安為開城、扶陽兩縣,隸屬巢州。七年州廢,合兩縣名巢縣(巢縣一名,當始此),隸屬廬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為十道,巢縣屬淮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州為郡,隸屬廬江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歸淮南軍領轄,次年廬江郡改為廬州,隨屬之。五代始屬唐。天寶五年(公元908年)唐亡,歸吳。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屬南唐,歸昭順軍。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歸保信軍。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設無為軍,治所在巢縣城口鎮(今無為縣城),領巢縣、廬江二縣。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縣治設巢城(今巢湖市址)。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析巢縣南、廬江東置無為縣。至此,今巢湖市的四至基本確定。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升巢縣為鎮巢軍,屬沿江制置使司。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設無為路,鎮巢軍隸之。二十三年再稱巢州。二十八年,置巢州為縣。自此巢縣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變。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分天下為十八道,巢縣屬淮西道。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歸淮南江北行省。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吳設中書省,巢縣隸廬州府無為州。清廢州設府。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巢縣屬廬州府,歸江南左布政使轄;康熙元年(公元1667年)改屬安徽省,後屬安廬滁和道轄。

民國元年(1912)元月,巢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6月至民國17年8月屬安慶道,民國21年10月至民國27年7月屬第二專區,後改屬第五專區。民國27年10月25日改屬第三專區。民國28年元月改屬第五專區。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皖北行署設立巢湖專員公署,駐巢縣,轄巢縣、無為縣、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含山縣、和縣、三河市、巢湖水上公安局。

1950年3月,三河市併入肥西縣。1952年1月,巢湖、宣城兩專員公署合併成立蕪湖專員公署,巢縣、無為縣、廬江縣、和縣、含山縣劃歸蕪湖專署。1958年7月,廬江縣劃屬六安專員公署;8月,巢縣劃歸合肥市。11月,和縣、含山縣劃歸馬鞍山市;12月,和縣、含山兩縣合併為和含縣。次年4月,和含縣再劃歸蕪湖專署。5月,和含縣重又分為和縣、含山兩縣。1961年4月,巢縣由合肥市劃出,仍歸蕪湖專署。1965年5月,經國務院批覆,巢湖專員公署於同年7月25日恢復建置,署治巢縣城關,轄巢縣、無為縣、廬江縣、肥東縣、和縣、含山縣6縣。1971年3月,巢湖專員公署改稱巢湖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肥東縣劃歸合肥市建置。1984年1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巢縣撤縣改市稱巢湖市(縣級),仍屬巢湖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99年7月9日,國務院批准、8月5日省政府批覆撤銷巢湖地區及縣級巢湖市,設立地級巢湖市,地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居巢區青年路。原縣級巢湖市改為居巢區,以原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為居巢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東風路。巢湖市轄原巢湖地區的無為縣、廬江縣、含山縣、和縣和新設立的居巢區,實行市領導縣、區體制。

1999年12月29日,中國共產黨巢湖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閉幕,中共巢湖市委員會產生。2000年1月19日,巢湖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閉幕,第一屆市級國家政權機構產生。2000年1月20日,地級巢湖市在居巢區青年路舉行揭牌儀式,中共巢湖市委、巢湖市人大常委會、巢湖市人民政府、政協巢湖市委員會、中共巢湖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揭牌。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並對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行政區划進行相應調整,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巢湖市下轄6個街道、11個鎮、1個鄉。

●街道:亞父街道、天河街道、鳳凰山街道、臥牛山街道、中廟街道、半湯街道

●鎮:槐林鎮、黃麓鎮、欄桿集鎮、蘇灣鎮、夏閣鎮、散兵鎮、銀屏鎮、柘皋鎮、壩鎮、烔煬鎮、中垾鎮

●鄉:廟崗鄉

地理環境

位置

巢湖市位於省城合肥的南部,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淮南、合九鐵路及合寧、滬蓉、合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蕪湖長江大橋和銅陵長江大橋橫跨長江天塹,是巢湖市連線江南的跨江通道。

氣候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即兼有南北氣候之長:水熱資源優於北方,光資源優於南方;但也兼有南北氣候之短:降水時空變化大,旱澇災害較頻繁,有些年份少雨乾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澇,表現出氣候的明顯變異性。同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區,常有連陰雨、暴雨(雪)、霜凍、高溫、大風、冰雹等災害出現。

資源

巢湖資源豐富,得天獨厚。已發現的礦藏有34種,其中磁鐵礦、硫鐵礦、明礬石石灰石石膏礦等儲量巨大。

巢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產大米 油料、棉花、家禽、水產品,“巢湖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享有盛譽。

巢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觀130多處,江、湖、山、泉並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巢湖風景三絕”。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末,巢湖市戶籍人口為88.0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14‰。

巢湖市是少數民族散居地,現有少數民族30個,總人口1280餘人,主要有回族、蒙古、朝鮮、苗族、壯族、獨龍族等。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蒙古族,分別占少數民族總人口數的40%、26%。少數民族民眾主要集中在臥牛山、鳳凰山、亞父、天河4個街道和柘皋、烔煬、黃麓、欄桿集、蘇灣、廟崗等6個鄉鎮。

經濟發展

巢湖市巢湖市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巢湖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五個縣(區)均被列入全國糧棉生產大縣,並先後進入全國糧、棉、油百強縣行列。“兩水一菜”(即水產、水禽、蔬菜)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位居全省第二,特種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一;家禽已形成20多個較大規模的養殖小區;蔬菜面積100多萬畝,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本上形成建材、機械、紡織、輕工、醫藥、食品等支柱產業,擁有一批具有一定實力和規模並在省內外同行業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骨幹企業。目前,全市有大中型企業54戶,有皖維高新、巢東股份、新力藥業三家上市公司。旅遊業快速發展。建成了銀屏山仙人洞紫微洞無為泊山洞含山華陽洞太湖山等四個國家森林公園及半湯、湯池等溫泉度假區,積極開發自然風光旅遊、古文化旅遊和地質旅遊,作為省城合肥和南京、上海、杭州等周邊城市“後花園”的旅遊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綜合配套功能明顯增強,榮獲“全國衛生先進城市”稱號。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3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195.9億元,增長2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億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2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13860元,增長12.1%。

農業

巢湖地處長江、淮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豐富,無霜期長,且低山丘陵、崗地、圩畈平原等各類土地類型兼備,農作物適種性廣。

巢縣土改始於民國37年(1948)1月,土改前全縣共有108787戶、473246人,有土地68.57萬畝,人均1.45畝。地主剝削農民主要是出租土地,收取地租,主要剝削形式有實物地租、貨幣地租、勞役地租和高利貸。

1950年底新區土改全面進行。共沒收地主土地14.97萬畝,徵收半地主式富農、工商業者兼地主、小土地出租者等土地4.95萬畝。得益農民4.6萬戶,得益人口18.62萬人,分得土地16.12萬畝:其中4.16萬戶貧農人均分得土地0.78畝,4282戶僱農人均分得土地1.29畝。收回公地8380畝。沒收地主房屋1.07萬間,得益農民2.84萬戶。沒收耕牛4047頭、驢47頭,得益農民3881戶。沒收犁6040件,耙444件,水車583件,風車138件。沒收糧食115.1萬斤,得益農民2.9萬戶。

土改後,1952年2月在新城鄉試辦楊桂枝農業生產合作社。年底全縣辦社7個,入社農戶63,占總農戶0.05%;入社人口278人,占總人口0.06%;共有耕畜11頭,經營耕地419畝。1953年發展到18個,其中”自發社”12個。全縣入社農戶118個、人口483人,占總農戶和總人口的0.1%。1955年,全縣共有初級農業社984個。全縣入社農戶17764戶,占總農戶15.7%;人口7468人,占總人口15.8%;入社耕畜2628頭,經營土地18.01萬畝。

1955年春試辦高級農業社,由下湯鄉5個初級社合併為一個高級農業社。1956年底,全縣共辦高級社451個,入社農戶10.89萬戶,占總農戶87.2%;入社人口44.99萬人,占總人口89.2%。1957年,全縣共辦高級社430個,入社農戶11.81戶,占總農戶99.2%;人口48.79萬人,占99.1%;入社耕畜2.39萬頭,經營耕地109.30萬畝。195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人為96元。[10]

2008年,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4.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6萬公頃,增長4.7%;早稻種植面積5.1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7%;秋糧播種面積22.9萬公頃,增長4.0%;蔬菜播種面積5.7萬公頃,與上年持平。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31.7萬噸,增長9.6%。夏糧總產量達31.7萬噸,增長12.3%。蔬菜總產量135.7萬噸,增長3.4%。油料產量25.43萬噸,增長8.0%。棉花產量7.00萬噸,增長9.8%。全市生豬存欄43.8萬頭,比上年增長11.8%;全年生豬出欄75.1萬頭,增長7.8%。肉類總產量16.1萬噸,增長5.9%。其中豬牛羊肉產量6.9萬噸,增長2.8%。禽蛋產量7.5萬噸,增長4.3%。水產品產量16.05萬噸,增長4.6%。

2013年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2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0%,比合肥市平均增幅高1.0百分點;增加值14.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2%,比合肥市平均增幅高1.0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合肥市13個縣、區第二位,僅低於高新區0.5個百分點,位居四縣一市第一位。

工業

建國前,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建國初,都是由私營小廠改造成為地方國營企業。設備簡陋,年總產值11萬元,職工總數不到50人。

1958年,由於工農業發展比例失調,從1960年開始,陸續動員了一大批職工回鄉支援農業生產。1962年,部分企業關停並轉,僅保留酒廠、造紙廠、農機廠3個企業。職工約210人,年總產值106.8萬元,當年虧損8.73萬元,上交稅金27.24萬元。

1976年,全民所有制企業有農機廠、紡織廠、酒廠、糖廠、水泥廠、磚瓦廠、玻璃廠等7個廠。除玻璃廠停產外,6個廠完成總產值907.83萬元,當年虧損19.49萬元。1978年,水泥、磚瓦兩廠劃歸基建局領導,紙箱廠由民政局劃歸工業局領導。工業總產值750.25萬元,當年虧損44.31萬元。

1978年後,輕工業結合自已的特點發展消費品生產。從市場需要出發,全產適銷對路產品。因肥皂滯銷積壓而虧損的縣肥皂廠改產塑膠編織袋;產品不適銷的鎖廠停止生產;任務不足的機械、中小農具行業積極生產市場急需的食品機械、釀油機械、建築五金等產品。一些企業恢復了前門設店後門辦廠的傳統,積極自銷產品,使企業很快恢復生機。同時,二輕企業從1981年開始,推行經濟責任制,有效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85年,二輕工業在產值增長,基數逐步提高,並在減少47個企業的323萬元產值的情況下(1984年8月,市政府為加強小城鎮建設,將地處區鄉的47個二輕企業劃給鄉鎮企業局領導),比1983年還有所增長。在1977年到1984年的8年內,總產值的年平均遞增率為5.7%。

1985年,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有農機廠、化工廠、紡織廠、酒廠、玻璃廠、紙箱廠、水泥廠、磚瓦廠等8個廠。當年總產值1271.25萬元,為1949年的115.5倍,銷售收入達1336.07萬元,實現利潤52.73萬元,上交稅金155.03萬元,產銷利潤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同年,職工人數增加到1665人,固定資產原值1182.95萬元,淨值757.9萬元。

30多年來,二輕工業從生產小農具及生活日用品發展到生產脫粒機、電動機、農業泵、食品機械、釀油機械、汽車配件、內拖配件、瑪鐵扣件、鋼門、鋼窗、鉛絲、元釘、家具、塑膠編織袋、中西式服裝等110多種產品。1985年完成產值1310萬元,比1955年增長19倍。30多年中,二輕企業向國家提供積累960多萬元。擁有固定資產原值424萬元。

截至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12月增加值為69.42億,同比增長17.9%。其中12月份工業增加值為5.09億,同比增長8.3%,與11月相比下降1.14億。1-12月產值280.4億,同比增長17.1%。12月工業總產值20.35億,比11月少3.86億。1-12月增加值增速位於合肥四縣一市第五位,比合肥市增速(17.5%)高0.4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速在合肥市十三個縣區排名中位於第8位,工業產值總量位於第8位。其中增加值增速在縣區和全市中排名都下降一位。與目標任務相比,工業增加值75億完成95.6%,工業總產值290億完成96.7%,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38億完成60.8%,分別落後序時進度4.4個、3.3個和39.2個百分點。1-12月,全市規模以上輕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5.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6%;重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3.84億元,同比增長5.3%,輕重工業相比上月分別下降1個和0.9個百分點。

2013年1-9月份,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237.16億元,占年度目標340億元的69.8%;實現工業增加值58.03億元,同比增長14.9%;完成工業投資57.3億元,其中技改29.5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3年末,巢湖市共有中國小校及幼稚園246所,在校學生9.78萬人,普通中國小專任教師6458人。其中:普通中學46所,減少6.1%;普通國小119所,減少22.2%;幼稚園81所,增長12.5%。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巢湖科技

2013年,巢湖市申報省、部級科技項目20項,其中8項獲得立項,共爭取無償資金1133萬元;申報專利520件,其中發明專利203件,專利授權量達312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2家,市級創新型企業5家,獲省科技進步獎1項,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

衛生

截至2013年末,巢湖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70個,其中醫院23個,鄉鎮衛生院12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個。全市擁有衛生機構人員5606人,同比增長3.6%,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07人,同比增長6.2%。衛生機構床位3416張,增長1.8%,其中醫院床位2543張,增長3.2%。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1人,增長7.3%;每千人擁有床位3.9張,增長2.1%。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726494人,參保率達99.8%,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職工8.9萬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0.50‰,嬰兒死亡率9.19‰,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

體育

截至2013年末,巢湖市共建成國家級健身廣場3個(黃麓鎮、烔煬鎮、中垾鎮),省級全民健身廣場3個(柘皋鎮、欄桿集鎮、壩鎮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47個,全民健身苑21個,建成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個(市二中、六中),國家級青少年俱樂部1個(四中),社區體育俱樂部6個(鳳凰山、映月、皖維、東塘、光明、岠嶂),獲得合肥市體育局後備人才訓練基地2個(市四中女子籃球、田徑、春暉田徑、男、女橄欖球)。

全市安裝路徑130套左右。全市成立單項體育協會20餘個。

宗教

佛教:全市現有佛教登記開放寺廟39處,共有認定備案僧尼56人。市佛教協會1982年恢復成立,民主產生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市佛教協會辦公地點在鼓山寺。2013年市佛教協會換屆選舉釋智文任市佛教協會會長,釋界全、釋智藏、釋福中(女)、釋常元(女)、釋開普、釋智泉任副會長,釋開普兼秘書長。

基督教:現有教職人員9人,有教堂、聚會點83處,其中教堂8處,固定場所75處。基督教堂點分布全市17個鄉鎮、街道,規模較大的教堂分別是巢城教堂、柘皋教堂、烔煬教堂、槐林教堂、黃麓教堂、司集教堂。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自改革開放初期恢復成立,至今已換屆五次,目前有主任1人、副主任4人,秘書長1人。辦公場所設在巢城教堂。主任:鄭少華,秘書長:鄭宏勤。市基督教協會已恢復十餘年,目前有會長1人,副會長3人,總幹事1人。會長付昌雄,總幹事:張宏木。為便於堂點管理,基督教還成立了烔煬分會、槐林分會、柘皋分會。

天主教:現有教堂1處,座落於臥牛山街道,現有教職人員2人。市天主教愛國會恢復於2005年,由副主任、委員5人組成,辦公地點設在巢城天主堂,陳璐任副主任兼秘書長。

交通

巢湖區位優越,交通便捷。位於長三角經濟區沿江經濟帶中部、”合蕪寧”金三角中心,距合肥和蕪湖各60公里,是皖江開發開放及示範區建設的中心地帶。寧西、合福高速鐵路、淮南幹線鐵路,合寧、合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鐵通車,巢湖東站正式運營。

依託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和合肥、南京兩個航空港,可借”船”出海。巢湖汽車北站設有合肥駱崗機場異地候機樓,採取”空港快線”的方式,為巢湖當地旅客提供購票、班車接送、異地值機等”一站式”服務。

南京、合肥2個航空港及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構成了巢湖通往國內外的快速通道。巢湖港是安徽省八大內河港口之一,水路運輸經裕溪河航道通江達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合蕪、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依託合肥新橋機場和蕪湖萬噸級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

美食特產

巢湖的主要菜系屬徽菜系,講究刀工,製作精細,湯汁鮮美,色香味俱佳。在這裡可以品嘗到的”巢湖三珍”、”長江三鮮”,東關老鵝湯、無為板鴨等。

巢湖銀魚產於巢湖,體呈圓筒狀、無麟、透明無色、光滑、被譽為“巢湖皇后”。大銀魚體長15~20厘米。小銀魚體長4~7厘米,骨軟無刺,鮮嫩可口,營養豐富。銀魚蒸雞蛋、銀魚炒雞蛋、銀魚湯等以銀魚為原料的菜餚味道鮮美。
中華絨鱉蟹俗稱河蟹、螃蟹或大閘蟹。一般重2~4兩,即可清蒸整蟹,也可做蟹糊、蟹羹等,味鮮且具較高的營養價值。
巢湖白蝦亦稱白米蝦,秀色白蝦。體小修長,全身白色,殼薄肉煮不紅,清水蒸煮或燒炒後蘸少量醬油。醋食用,也可剝殼成米蒸燒食用。
巢湖毛魚產於巢湖,體小細扁長,曬乾後,放適量鹽、油辣子等蒸煮,吃米飯,稀飯尤佳,特別適合酒後吃飯食用。

著名人物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農民戰爭時,他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秦軍圍攻巨鹿時,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以他為末將。後歸屬項羽,成為其主要謀士,封歷陽侯,尊為亞父。他屢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聽。後項羽中劉邦反間計,削弱其權力,他憤而離去,死於歸途。

馮玉祥(1882~1948)巢湖人。張勛復辟時率部入京討伐,民國13年(1924)10月發動北京政變,通電主和,改所部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並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次年任西北邊防督辦,多次赴蘇考察,曾請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整頓隊伍。民國17年聯合閻錫山和李宗仁發動反蔣中原大戰。民國22年成立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多次擊敗日軍。民國35年出國考察水利,民國37年歸國途中因輪船失火而遇難。

張治中(1890~1969)巢湖人。曾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參加北伐,民國17年(1928)後,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廳廳長、湖南省政府主席、蔣介石侍從室第一處主任、軍委會政治部長等職。抗戰勝利後往返於重慶、延安之間,參與國共談判。民國35年與周恩來、馬歇爾組成三人小組,主張和平解決國內問題。1949年任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到北平進行和談,和平協定被國民黨政府拒絕後,毅然留住北平,並促成新疆和平解放。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副主席。

李克農(1899~1962)巢湖人。民國15年(1926)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上海滬中區委宣傳委員、中央蘇區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曾參加長征。西安事變時,任中央赴西安談判代表團秘書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上海、南京、桂林辦事處處長,八路軍總部秘書長,中共中央長江局秘書長,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情報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秘書長。1949年後,歷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旅遊景點

相隱寺

相隱寺座落於安徽省巢湖市黃麓鎮西黃山腹地,交通便利,距合肥市和巢湖市均不足一個時辰路程。寺依山而建,三面環山,林密清幽,面臨巢湖,背依西黃山,登後山極目可見湖平如鏡。夫巢湖春秋古邑,人傑地靈,而人文興盛代不乏人。名將張治中等即出生於斯。

巢湖市相隱寺

據《巢縣誌》記載,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舊址於西黃山東隅,原名白衣庵。至明末,京官吳相影,合肥人氏,痛朝政腐敗,嘆宦海沉浮。悟諸行無常,遂辭官指南而歸,隱居白衣庵,拜行伊為師,法號“萬如”,萬如師居是庵、興道場,辦書院,諄化鄉里,後朝廷復詔萬如師入京為官,師堅辭不受,曰:“吾出家之志已堅,指南即不向北矣(即不為清朝服務)”,遂易庵名為指南庵,指南庵由是聞名。此庵於鹹豐年間毀於戰火,延至光緒十五年,由慈、浩參師徒重建,並於此開壇受戒,四方僧眾莫不歸心,香火極一時之盛。至清末,又被火災,唯剩頹牆,後由浩參師兄領眾重建,時光流逝,而指南庵湮滅也久矣。

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幸逢盛世,重建久庵正得其時。時任安徽省佛協副會長,合肥明教寺方丈的妙安大師首倡重興古庵,賴宗教政策扶持,信眾一心,九一年蒙政府批准於現址重建。完工日,妙老追昔扶今,感慨萬千,遂依大乘義理,一語雙關,命之為相隱寺(既有宰相隱居義,又具大乘無相之義)。

相隱寺寺名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大徳晚年題寫,字型渾厚莊重,與寺相得益彰。入寺門,即見彌勒佛笑臉相迎,兩側立四大天王,威嚴生動。天王殿進而為臥佛殿,臥佛為重數噸的整塊緬甸玉石雕刻,體長三米,神態安祥自在,出臥佛殿拾階而上即大雄寶殿,殿前平台用漢白玉砌就,更顯清淨,抬眼所見“大雄寶殿”四個雄混大字亦系趙朴初大德書寫。入殿見釋迦牟尼佛法相莊嚴,金光閃閃,信眾莫不禮拜。兩側各塑八位尊者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雄寶殿後為法堂,法堂二樓為藏經樓,大殿東側為地藏殿,西側為觀音殿。

一九九九年,陰曆十月十八日舉行大殿開光曁妙安大和尚升座大典。省市領導親臨恭賀,諸山大德會集,海內外信眾濟濟一處,可謂極一時之盛,信此寺舊日鼎盛無有過今者。

開光數載,妙安大和尚言傳身教,專弘淨土,勸人唯念“阿彌陀佛”,四方淨土同修傾心。平日監院界全法師領眾熏修,嚴持戒律,常行精進,知之者皆謂相隱寺為淨宗道場。

千年古剎而今重放光明,非唯諸佛菩薩加被,亦賴國家強盛,民眾安樂。今相隱寺前承歷史,續佛慧命,利樂有情,俾使十方同沐佛恩,其任重、其路遙。

中廟

巢湖市中廟

中廟又名“忠廟”、“聖妃廟”,坐落在巢湖北岸鳳凰礬上。居巢縣、合肥之中間,故名。礬為一紅色砂礫岩半島,突兀臨湖,形如飛鳳。廟建於吳赤烏二年(239年)。相傳,三國時期,黎民陷於洪水浩劫之中,巢州太姥預知天機,登上鳳凰礬拯救溺水者,後人便建廟以奉。現有殿閣為清末所建,三進,四合院,有房70餘間,木質結構。此地三面臨水,樓台高峙,氣勢巍峨,有“湖天第一勝境”之譽。遊人可登高遠眺。明御史儲良村有詩:“湖上高樓四面開,夕陽徙倚首重回。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羅隱詩留仍水殿,伯陽仙去只山隈。長空送目雲霞晚,兩腋天風下鳳台。”(中廟所在地名稱“鳳凰台”)又詩曰:“赫赫雄名廟水涯,人門驚見坐柔嘉。香林下植將軍樹,絝徑惟開帝女花。四面晴峰來遠黛,一湖秋水浸浮槎,下方饒有煙霞氣,疑是金庭羽士家。”民國37年,後進大院遭受火災,僅存廟舍24間。廟東側有清末李鴻章為紀念淮軍所建的昭忠相。

中廟先時祭祀主巢湖波濤的太姥,後來也祭奉傳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歷史上幾經毀壞,至清代修葺完善前中後三殿,計70餘間。一進大殿供神龕,描神鬼,琳琅滿目;二進大殿為佛事活動場所;後殿為藏經閣,三層結構,穩重質樸。

巢湖市中廟

古往今來,凡來該廟瞻仰的人,都會發現該廟的正梁有一頭短缺一截,另有一把木柄鐵斧飛嵌於正梁八底架上。緣何有此奇觀,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上古時期,巢湖本為陸地,名曰“巢州”,而今合肥,即廬州,曾是汪洋一片。由於當時妖魔肆虐,天神發怒,致山崩地覆,巢州陷而為湖,廬州則長而為陸地。為了表達對神靈的虔誠和巢湖太姥的懷念,人們便在鳳凰台上興建廟宇,以便奉祭。

經過七七四十九個晝夜,焚了七七四十九天香火,請來七七四十九個能工巧匠,造了七七四十九根樑柱,廟是建起來了,然而就是大梁架不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工匠們百思不得其解。

這天,當眾工匠們正在為架梁之事苦思冥想之時,從外面走來一位漢子,其腰間別著一把木柄斧,看樣子是位做木工活計的人。工匠們對這位漢子的到來並不在意,可這漢子開口卻言語驚人:“要架梁並不難,只要請我就好辦。”眾工匠聽後,有的稱其是神經有毛病,有的稱其是吹牛皮,有的稱其是想來混碗飯吃。然而有一位老者卻未輕斷言,思忖半晌後,對大夥說:“咱們不妨讓他先試試看,若事不成再理論也不遲。”於是眾工匠按照這位漢子的意思,恢復架梁。

恰在此時,狂風大作,剛架上的正梁晃動不止,梁頭被斷去一截,眼看就要梁倒架翻。就在此時,這漢子抽出腰間斧頭,揮手向樑柱投擲而去。斧頭不偏不倚,正巧落在八底架正梁榫頭的地方。斷去的一截梁頭被接上了,正梁晃了幾下,便穩穩噹噹地架上了。幾乎是在同時,一隻有老貓大的老鼠被剁去頭腳,從樑上掉落下來。那漢子指著掉落於地的老鼠對大夥說:“此鼠乃巢湖漏網之妖,此妖不除,梁是永遠也架不上的。”直到這時,人們才明白架梁不成的緣故。經反覆詢問,人們才知道這位漢子不是別人,正是木匠的祖師斧:神匠公輸班(即魯班)。今天仍嵌於中廟樑上的斧子,正是當年魯班留下的鎮梁神斧。

中廟佛事活動源遠流長。晨鐘暮鼓,香客商賈雲集,馨香禱祝,絡繹不絕……

姥山島

巢湖市姥山島

浩淼煙波的巢湖湖心,聳峙著一座氣勢不凡的橢圓形島嶼,這便是享譽古今、名弛四方的旅遊勝地--姥山。姥山是巢湖中最大的島嶼,距北岸中廟3.5公里,面積0.86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相傳"陷巢州"時,焦姥為救鄉鄰,自己被洪水吞沒,化成了一座山,後人遂稱之為"姥山"。 姥山曲岸懸壁,水闊天遠,身披松竹,常年青郁,遠看三山,近瞧九峰,如青螺浮水,蓬萊界外,郭沫若曾在此盤桓,揮毫寫下了"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的佳句。 姥山的四季就是四幅色調各異的山水畫。陽春三月,山嶺新綠,湖光蕩漾,桑麻楚楚,桃花夭夭,翠柳輕拂,百鳥鳴啁,最宜觀光踏青;盛夏炎炎,姥山卻花香撲鼻,綠樹蓊鬱,清涼可人,最宜避暑垂釣;仲秋,天高氣爽,藍天白雲,倒映湖面,湖天同彩,果實纍纍,一派斑讕景象。中秋賞月,姥山歷來為我國十大勝地之一;隆冬,瑞雪皚皚,銀裝素裹,岩下冰錐,樹上瓊花,勝似琉璃世界。 姥山島山麓有始建於晉朝的聖妃廟,山頂有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兒塔,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與姥山島相伴,還有兩座礁島,在碧波之間若隱若現,稱作鞋山。

拆分

巢湖市將一分為三巢湖市將一分為三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並對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行政區划進行相應調整,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根據國務院的批覆,撤銷地級巢湖市。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居巢區的行政區域作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合肥市轄4區1市4縣;馬鞍山市轄3區3縣。蕪湖轄4區4縣。

早在2002年的時候,安徽省兩會上就有兩會代表提出拆分巢湖的提案,以後每年都會有這樣的提案。2004年安徽省民政廳就開始組織專家,研究這個課題。但是安徽省並沒有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權利,所以只能停留在調研階段。直到2007年,有代表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這個議案後,被全國人大受理並交民政部研究,才真正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但是時機並未成熟。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提出合肥要參與泛長三角一體化,要參與分工合作。之後,安徽開始著力打造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範區,與長三角經濟區對接。2010年1月,國家正式批准該示範區成為國家戰略。這個時候適時提出行政區劃調整就水到渠成了。2011年5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提出調整方案,國務院7月14日批覆通過。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