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簡稱巍山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縣城東距省會昆明市391千米,北距州府大理市53千米。 巍山縣北與大理市相連,東與彌渡縣毗鄰;南面與南澗、鳳慶縣相鄰;西面與漾濞、昌寧縣以漾濞江為界。截至2013年,巍山縣轄6鄉4鎮,面積2266平方千米;至2017年底,戶籍人口為321554人。 2017年,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5288萬元,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0525萬元,同比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179118萬元,同比增長13.7%,第二產業中工業實現增加值140124萬元,同比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215645萬元,同比增長9.6%。 巍山縣境內主要景點有:巍寶山道教宮觀古建築群、巍寶山長春洞古建築、山龍山與圖山南詔都城遺址等。 2018年9月29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圖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圖

巍山古稱“勐邪/蒙舍”、“勐邪龍/蒙舍龍”、“邪龍/舍龍”,屬哀牢地。

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設定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哀牢國,在哀牢東部、今巍山設邪龍縣。邪龍縣劃歸益州郡管轄。

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漢朝在其地設定永昌郡。邪龍縣由益州郡轉劃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邪龍縣由永昌郡劃入雲南郡。巍山屬雲南郡邪龍縣。

西晉滅蜀漢後,巍山亦屬雲南郡邪龍縣;西晉之後,北方紛爭,巍山土目不再臣服任何政權。

公元738年,“蒙舍”的哀牢人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詔國”。巍山為南詔王室直屬的蒙舍啖。

南詔滅亡後,先後隸屬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大理國的蒙舍啖。

公元1096年,大理國將蒙舍啖與銀生節度合併為蒙舍鎮,轄巍山盆地以南至西雙版納等地。巍山屬大理國蒙舍鎮。

公元1254年,元朝滅大理國。巍山屬元朝大理萬戶府。

公元1343年,元朝軍隊進攻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勐卯弄”(麓川國)、被“勐卯弄”(麓川國)軍隊追擊至漾濞江一帶,巍山被“勐卯弄”(麓川國)的刀斯郎將軍占據。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元朝在其控制區域置平緬宣慰司。巍山屬平緬宣慰司蒙舍地。

公元1382年,明朝占領“勐卯弄”(平緬宣慰司)蒙舍地、置蒙化州,任當地土目左禾為土知州。巍山屬蒙化州。

公元1409年,左伽襲土知州職;公元1448年,升蒙化州為蒙化府,封左伽為知府掌印。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直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民國初年,將蒙城、新興、安遠三鄉裁歸流官管理,留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羅等二十多個土城寨子歸原土司左氏管理。先為府,後改設一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6年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縣,1958年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地處東經99°55′-100°25′、北緯24°56′-25°32′之間。縣境東與彌渡縣毗鄰,西與漾濞彝族自治縣和保山地區昌寧縣、臨滄地區鳳慶縣隔漾濞江相望,南與南澗彝族自治縣接壤,北與大理市相連。  

地形地貌

巍山縣風景 巍山縣風景

巍山縣屬雲嶺橫斷山脈的南延部份,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北段地區,和大理點蒼山遙遙相望。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布。地勢為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海拔高差懸殊大,其中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  

氣候特徵

巍山縣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除部分高山冷涼地區及河谷低熱地區外,大部份地區都是四季如春。巍山縣年平均氣溫15.6℃,年日照總時數平均232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5892兆焦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風向多為西南風,最大風速每秒20米。  

河流水系

巍山縣屬紅河和瀾滄江兩大水系,以境內西部山脈為分水嶺,山脈以西的漾濞江流域屬瀾滄江水系,山脈以東的西河流域屬紅河水系。境內主要河流有西河、漾濞江和樂秋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巍山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銻礦、銅礦、金礦、鐵礦、鉛鋅礦、石膏礦等。其中,銻儲量為9萬噸,金儲量為11噸。  

生物資源

巍山縣景點 巍山縣景點

巍山縣有野生哺乳動物70多種,主要有鹿、熊、狐狸、刺蝟、穿山甲等;有野生禽類100多種,主要有綠孔雀、錦雞、畫眉、綠鳩等。有野生植物300多種,主要有雲南松、華山松、高山栲、蘭花、菊花等。名貴藥材有茯苓、天麻、巍參、細紅花等;名貴菌類有松茸、雞樅、香菇、木耳等。  

水能資源

巍山縣地表水主要靠降雨。境內西河、漾濞江、樂秋河及支流,年平均徑流量約520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巍山縣 巍山縣

截至2013年,巍山縣轄4鎮、6鄉,分別為南詔鎮、廟街鎮、大倉鎮、永建鎮、巍寶山鄉、紫金鄉、馬鞍山鄉、五印鄉、牛街鄉、青華鄉,共有83個村(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巍山縣戶籍總人口為321554人,其中:鄉村人口242190人,城鎮人口79364人。按性別分:男性162848人,女性158706人。  

民族

2017年末,巍山縣境內民族主要有漢族、彝族、回族等。按民族分:漢族173641人,彝族112647人,回族24007人,其他少數民族11259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巍山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5288萬元,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0525萬元,同比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179118萬元,同比增長13.7%,第二產業中工業實現增加值140124萬元,同比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215645萬元,同比增長9.6%。全縣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288121萬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0.1%。  

第一產業

巍山縣民俗活動 巍山縣民俗活動

2017年,巍山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19420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88205畝。糧食總產166797.86噸,同比增長1.37%;糧食平均單產342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466409萬元,同比增長11.1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9997萬元,同比增長5.03%,其中:農業產值153923萬元,同比增長5.27%;林業產值14582萬元,同比增長11.45%;畜牧業產值122613萬元,同比增長3.61%;漁業產值10664萬元,同比增長7.0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216萬元,同比增長8.92%。  

第二產業

2017年,巍山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02466萬元,同比增長16.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79737萬元,同比增長22.23%;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222729萬元,同比增長8.35%。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40124萬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424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6746萬元,同比增長16.87%;完成利潤總額22502萬元,同比增長35.15%;完成利稅總額33438萬元,同比增長37.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285232萬元,同比增長20.8 %,產品銷售率為75.11%;完成出口交貨值2416萬元,同比增長6.5%。

2017年,巍山縣具備資質等級的4個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255萬元,同比下降2.9%。  

第三產業

巍山縣少數民族 巍山縣少數民族

2017年,巍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2347.4萬元,同比增長12.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統計:城鎮完成129847.8萬元,同比增長12.8%,鄉村完成72499.6萬元,同比增長12.0%;按消費形態統計:餐飲收入完成43138.2萬元,同比增長12.6%,商品零售完成159209.2萬元,同比增長12.5%;按規模統計:限額以上完成17678.2萬元,同比增長14.4%;限額以下完成184669.2萬元,同比增長12.3%。

201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9965萬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

2017年郵政業務總量2159萬元,同比增長57.13%。全年貨運量234萬噸,同比下降14.28%;貨運周轉量21523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6.59%。客運量143萬人,同比下降4.03%,客運周轉量12662萬人公里,同比增長5.63%。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03581萬元,比年初增長7.9%,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444863萬元,比年初增長6.8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34376萬元,比年初增長29.79%,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25796萬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08580萬元,比年初分別增長29.20%、30.45%。

2017年共接待遊客358.81萬人次,同比增長6%,其中海外遊客21000人次,同比增長1.2 %。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537493萬元,同比增長35%,其中創外匯收入1112.29萬美元,折合人民幣7419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底,巍山縣擁有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初級中學13所,國小77所,幼稚園79所(含公辦15所)。全縣普通高中在校學生4318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1121人,國中在校學生12302人,國小在校學生19124人,在園幼兒8271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7.67%,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4%,國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07.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0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6.18 %,高考總上線率99.74%。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092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81人,國小專任教師1101人。  

文化

截至2017年底,巍山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業餘表演團隊292支,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58917冊,其中電子文獻23000冊;年末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58%,有線電視入網率達45.2%。  

衛生

截至2017年底,巍山縣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2個,其中:醫院5個(綜合醫院3個、中醫醫院1個、精神病醫院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22個(鄉鎮衛生院9個、村衛生室79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血吸蟲病防治站1個、婦幼保健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其他衛生機構1個。病床實有數1246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39人。  

交通

公路

至2011年末,巍山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419.1千米,其中省道77.01千米、縣道281.81千米,鄉道525.47千米,專用公路15.92千米,村社公路1518.89千米,公路密度為1.1千米/平方公里。  

水路

至2011年末,巍山縣水路運輸多屬民間渡口,縣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設定的渡口有八個,分別是牛街鄉犀牛渡、小密喜渡,青華鄉拉四渡,五印鄉富去媽渡、扎媽古郎渡、地固渡、禮可渡,馬鞍山田口渡。  

風景名勝

山龍山於圖山城址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

山龍山於圖山城址位於巍山縣大倉鎮,遺址面積約五千平方米,為南詔國第一座都城遺址。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巍山縣城東南面,面積1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69米。1992年,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也稱為南詔古城,是南詔文化的發源地。始建於元末明初,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 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 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 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 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 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 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 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