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翡翠鳥舞

壯族翡翠鳥舞

壯族翡翠鳥舞,流傳於柳州武宣壯族居住區,是由表演者套上模仿翡翠鳥外形製成的精美道具,並模仿翡翠鳥的動作表演創造而成的一種舞蹈。

遺產信息

壯族翡翠鳥舞壯族翡翠鳥舞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
遺產名稱:壯族翡翠鳥舞
所屬性質: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羅志中(男1941.4)
遺產編號:133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
確定日期:2010年5月30日
批准文號:桂政發〔2010〕25號
遺產級別:自治區/省

簡介

壯族翡翠鳥舞發源於武宣縣壯族聚居的桐嶺鎮盤古村,在下盤古村流傳著一種舞蹈叫“扶駱丁陀”。“駱丁陀”既是武宣壯人稱之翡翠鳥,因此這種舞蹈也叫“翡翠鳥舞”。該舞蹈是由表演者套上模仿翡翠鳥外形製成的精美道具,並模仿翡翠鳥的動作表演創造而成的一種舞蹈。壯族翡翠鳥舞的道具,一般用竹蔑製成鳥形,外糊綠綢縫以綠絨線作羽毛。當地人喜愛翡翠鳥毛色碧綠,啼聲清脆,性情溫和,視其為吉祥的象徵。春節期間,下盤古村都會表演這個特色傳統節目。一男子扮裴翠鳥,另一人扮老者,他們先在村中廣場舞,爾後翩翩起舞挨家挨戶去拜年。壯族翡翠鳥舞2008年入選來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

壯族翡翠鳥舞壯族翡翠鳥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年以前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古時為百越之地,這裡的壯族先民(駱越民族)自古以來有崇鳥習俗,即鳥圖騰崇拜。在這塊土地上,至今保留著如盤古信仰、師公歌舞、蝴蝶舞、龍魚舞、龍宮水族舞等文化遺存現象。其中壯族的翡翠鳥舞頗具特色,是古代先民生殖崇拜、鳥圖騰崇拜的活化石。關於翡翠鳥舞的起源,在下盤古村流傳著這樣兩個傳說:

一、相傳三百多年前,盤古村有一個壯族羅老漢被財主逼死,屍體葬在河邊的荒坡里。第二年清明,老漢的兒子去掃墓,因家境貧寒,沒錢買祭品,只好空手去祭拜。正在悲憐之時,一隻翡翠鳥叼著一條魚飛到老漢墓前,放下就飛走了,魚自然成了羅老漢的祭品。兒子目睹這一切,望著漸漸遠去的翡翠鳥,感動得熱淚盈眶。後來,兒子把這個故事告訴兒孫,兒孫們認為翡翠鳥溫順善良、懂人性,非常神奇。為感謝翡翠鳥的恩德,羅氏子孫們創作了翡翠鳥舞。每逢節日慶典之時,便套上漂亮的翡翠鳥模型模仿它的動作翩翩起舞,以示對翡翠鳥的崇敬。後來,這種舞蹈在下盤古村的羅氏家族代代相傳。

二、相傳下盤古村的先民看到蓮花山一帶的其他村莊人丁旺盛,每到逢年過節之時,臨近村的村民都興高采烈地舞魚、舞龍、舞獅,以慶賀其丁財興旺。下盤古村的村民很不服氣,立志也要創製一種舞蹈,並且從某種意義上要勝過其他村。他們想到了翡翠鳥,這種鳥強健有力、勤勞自食、行動機靈,嘴長而堅硬,羽毛漂亮可愛,於是他們便模仿翡翠鳥的外形製作了道具,模仿鳥的動作創製了舞蹈。逢年過節,當周邊的祿鴻村、人和村、塘蓮村等村的貓獅舞、龍魚舞上台表演時,下盤古村獨特的翡翠鳥舞也隨之上場。舞台上,表演者套上翡翠鳥模型道具,通過操作長長的鳥嘴與龍魚對舞,顯示其陽剛之氣,形象生動,頗有情趣。翡翠鳥舞在氣勢上勝過龍魚舞,同時也豐富了這些原生舞蹈的娛樂情趣,因此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發展歷史

據翡翠鳥舞的第十三代傳承人羅志忠介紹,他們的祖籍在來賓南泗鄉,根據現在下盤古村羅氏族譜資料得知,羅氏總共發展了十六代舞鳥藝人,此舞蹈為第一代藝人羅稻香所創,至今已傳承了十六代。按此推測,下盤古村的翡翠鳥舞大約起源於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據已知的材料,武宣縣桐嶺下盤古村翡翠鳥舞的傳承人情況如下: 
1代,羅稻香,明末清初;
2代,羅鳳芝,清順治年間;
3代,羅財宋,清康熙雍正年間;
4代,羅經山,清乾隆年間;
5代,羅保星、羅繁星,清乾隆嘉慶年間;
6代,羅洪昌、羅華昌,清嘉慶年間;
7代,羅啟發,清道光年間;
8代,羅文恩、羅文球,清鹹豐年間;
9代,羅光滾、羅光峰,清鹹豐至同治年間;
10代,羅志將、羅志明、羅志安,清末至民國初年;
11代,羅光觀、羅光團,1920年至1948年;(以上均已故)
12代,羅光偉(已故)、羅建美(75歲),1948年至1955年;
13代,羅志曼、覃信漢、羅志忠,1955年至1984年;
14代,羅正平、羅志鴻、羅志桓、羅志告,1984年至1995年;
15代,羅海福、羅建猛、羅駿肖、羅建壯、羅志亮,1995年至2000年;
16代,羅成龍、羅慶保、羅慶立、羅慶沙,2000年至今。
從以上的傳承脈絡看,翡翠鳥舞以羅家為主體,線索清楚,沒有中斷。

舞蹈內容

舞蹈內容內容有走圓場覓食(追魚、啄魚、喝水)、洗澡、盤睡、惺忪、求偶、起飛等幾個情節。據說,最初的翡翠鳥舞僅是一隻獨舞,現在一般是兩隻,也有三隻、四隻的。

1、翡翠鳥走圓場——在打擊樂的伴奏下,翡翠鳥從遠處飛來,象徵羅氏的祖宗從遠處逃荒到下盤古村,用勤勞的雙手勞動創業。表演者根據固定的步伐起舞,一般多為丁字步,也有四平馬步,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而自由發揮。舞者在舞台上走一個圓圈,腳步輕盈靈動,仿佛一隻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

2、覓食。走完一個圓場後,舞者操縱道具里的機關(麻繩),讓樟木做成的鳥嘴上下移動,宛如正在覓食的翡翠鳥。啄食的情景活靈活現,生動逼真,讓觀眾產生美好聯想。

3、洗澡。吃飽之後,即進行洗澡。表演者操作模型,讓鳥頭轉動自如,梳理自己身上的羽毛。這個過程中,鳥的神態時而緊張,時而鬆弛,時而大幅度擺動,時而小動作的反覆,栩栩如生。

4、盤睡。洗完澡後即盤睡。這時,打擊樂漸漸弱下來,睡眠是通過操作鳥眼睛來表現。舞者操縱機關,讓鳥眼睛一閉一合,顯出睏乏的神態。最後,鳥的眼睛全部閉上,表示它已經睡著了,顯示出安閒的樣子。

5.惺忪,求偶。熟睡中,鑼鼓突然強奏,鳥即驚醒。而後,兩隻可愛的翡翠鳥相互嬉戲,交流愛慕之情,充分展現翡翠鳥善良、和諧相處、不欺異性、嬉戲和樂的溫順性格。很多動作表現的是鳥的和鳴、求偶。通過這個情節的表演,表達了壯族人民嚮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6.起飛。這是舞蹈程式的最後一個內容。幾隻翡翠鳥或先或後,或成雙成對,或呼朋引伴,自由自在地飛向遠方,即退場,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思與幻想。

文化內涵

翡翠鳥舞,首先有翡翠鳥獨特的“形”,然後通過人們的主觀感受“象”,通過“形”與“象”的結合,才能充分體現它更為深層的文化內涵。我們從翡翠鳥舞的起源及其所處的地域環境,可以窺視到武宣壯族人民的思想觀念及其文化心理,從中揭示翡翠鳥舞更為深層的文化內涵。

(一)體現了原始的生殖崇拜。武宣壯族的生殖崇拜觀念,主要體現在對男女生殖器的物象崇拜上,其中又主要表現在對花、魚和翡翠鳥的崇拜。武宣壯人以花和魚代表女性,因花蕊和魚嘴形似女陰,所以“花”和“魚”就成了女陰的代名詞而流通於壯語言中。壯人有直接叫女陰為“花”和“鯽魚”的。鯽魚,形似鯉魚,俗名土魚,繁殖力強。武宣屬亞熱帶氣候,雨水充足,植被繁茂,冬去春來,開花結果,循環往復,象徵人類的生殖繁衍。魚和鳥,是相互對應的動物,尤其是翡翠鳥,專與魚打交道,壯人稱之為“駱丁陀”。從壯語言的角度來解釋,“駱丁陀”意指翡翠鳥的嘴,主要是喻男性生殖器,壯人以翡翠鳥嘴作為男根崇拜的物象。在人們的觀念里,翡翠鳥捕魚不僅具有性和生殖的含義,同時也是勤勞進取、堅忍不拔的象徵,反映男子在生產和生活中占有重要而神聖的地位。

(二)體現了原始的鳥圖騰崇拜。在先秦時代,廣西壯族的先民稱為“甌駱”,即西甌駱越民族,主要活動在珠江流域。珠江流域大都屬亞熱帶氣候,境內陽光和雨水充足,適合魚、鳥等動物的生長繁殖。“甌”是指在水泊邊居住的人,“駱”即“駱越”,主要活動在桂中的鬱江、黔江流域。甌駱先民依山傍水而居,發現一些水鳥的生活習性很像人,尤其是翡翠鳥,因此對其產生崇拜。歷史上,壯族主要的動物圖騰崇拜有蛙、鱷魚和鳥。其中,壯族對其始祖神布洛陀的崇拜,也是鳥圖騰的化身。武宣壯族崇拜駱丁陀(翡翠鳥),也正是布洛陀鳥神崇拜側影的再現。在武宣的盤古廟里,雷神的形象為鳥嘴人身形,有翅膀。另外,在壯人的傳統建築物(頂梁、屋檐、門窗、牆壁等)和傳統家具上常雕刻或畫有鳥的精美圖案。

(三)翡翠鳥舞反映了特定的民族歷史文化,是民族歷史文化的印記。將翡翠鳥舞的文化內涵與《布洛陀》、《玄鳥》聯繫起來,追溯到原始社會,就能反映出壯族及其先民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信仰習俗。壯族舞蹈往往是模仿打獵或其他生產勞動動作的,與勞動關係密切。翡翠鳥舞的文化內涵,可以折射出壯族先民在漁獵時代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體現了人們的勤勞與智慧,反映了先民艱苦創業的精神。

(四)翡翠鳥舞體現了舞蹈的自娛性功能。翡翠鳥舞同其他民間舞蹈一樣,在不斷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原始功能逐漸弱化,而娛樂表現功能逐漸增強。表演者套上道具以後,幾乎全身部位都套在道具(鳥模型)之中。在舞台上活像美麗的巨鳥在歡舞,再通過藝術動作、表情的誇張,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在打擊樂的伴奏下,可愛的翡翠鳥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形象逼真,特別是追魚、啄魚、喝水等覓食動作,栩栩如生,很有娛樂情趣,給觀眾帶來心曠神怡的審美愉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為保護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申報、審批後確定的名錄。這裡介紹的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省)級的壯族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讀者了解和賦予人文關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