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壯族排歌

田東壯族排歌

山歌是田東縣壯族人民的“最愛”,幾乎家喻戶曉,人人愛唱愛聽。千百年來,流傳在田東民間的山歌有排歌、嘹歌、儂歌等。排歌是壯族一種民歌體。它主要流傳於凌雲、樂業、田林、百色、田陽、田東、巴馬等縣。所謂田東壯族排歌是漢語代名,當地的代稱是《歡岸》(Fwen’nganx),它流行在右江河谷中的廣西百色田東縣平馬鎮、祥周鎮、北部那拔鎮、義圩鎮、朔良鎮。以田東縣義圩鎮為其中心地帶,著名的壯族傳統長篇排歌“歡岸”保存得最為完整。

遺產信息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
遺產名稱:田東壯族排歌
所屬性質: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廖啟忠(男1957.7),余修賢(男1965.5) 
遺產編號:113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 
確定日期:2010年5月30日
批准文號:桂政發〔2010〕25號
遺產級別:自治區/省

簡介

山歌是田東縣壯族人民的“最愛”,幾乎家喻戶曉,人人愛唱愛聽。千百年來,流傳在田東民間的山歌有排歌、嘹歌、儂歌等。排歌是壯族一種民歌體。它主要流傳於凌雲、樂業、田林、百色、田陽、田東、巴馬等縣。壯語稱排歌為“歡排”(Fwenbaiz,音譯),意指按一定格式成排地唱的壯族民歌。“歡”的意譯是“歌”。“排”字具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按一定次序擺列的歌唱;二是指有一定長度、能獨立存在、較為完整的段落。它有可能是一首排歌,也有可能是整首排歌中的一節 。它是屬於腰腳韻系的一種壯族民族體。其形式特徵,擅長鋪排,多用排比句式,行數和字數及韻律為服從主題需要而按一定序列靈活多變。這種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傳統民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增強了民歌的表現力。它是形成排歌那種熾熱大膽、感情奔瀉、想像奇特的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 。所謂田東壯族排歌是漢語代名,當地的代稱是《歡岸》(Fwen’nganx),它流行在右江河谷中的廣西百色田東縣平馬鎮祥周鎮、北部那拔鎮義圩鎮朔良鎮。以田東縣義圩鎮為其中心地帶,著名的壯族傳統長篇排歌“歡岸”保存得最為完整 。

內容

排歌在壯族民歌里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所謂的“排歌”就是行數成排成排地唱下去,以完成每首歌的主題思想為止,可短至一二十行一首,也可長達幾百行甚至千行以上一首。排歌的句數和行數是由內容所規定的,其每行的字數基本上是以五言或七言為基礎,而且其伸縮性都比較強。排歌的內容很多,有傳授歷史知識和勞動生產知識的排歌,又有哭嫁歌、送葬歌、逃婚歌等方面的排歌,最主要的還是愛情排歌,分初會(問姓、問名、問村、問家、問遠、問近、問雙、問單等)、試探、交心、定情、結義、離別、相思、訴苦、出走、安家等內容。

壯族排歌《歡岸》的特點

田東排歌——《歡岸》田東排歌——《歡岸》

《歡岸》作為壯民族先民社會生活的反映,既為我們展示了當時壯民族的社會風貌,亦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人文狀況提供了可借鑑的資料。它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1、壯族排歌《歡岸》是一部著名的壯族長篇詩歌,它經過人們長期口頭傳唱,由壯族文人加工和改編,用古壯字記錄在正規的格式上作了適當規範的歌謠集。內容豐富,曲調優美動聽,而且也相對固定,全部用古壯字傳抄或記錄下來,是反映壯族人民在勞動、生產、生活、愛情、婚姻、歷史等方面內容的傳統民歌。

2、壯族排歌《歡岸》不是某個歷史時期的作品,而是壯族人民從古代民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山歌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從短小的散歌已經發展成為套路的長歌。大套路中又包含有小套路。這種格式,類似教科書的篇目,使人們在對歌中有一個大致的依託。《歡岸》套路的排列順序是:一、歡鬧(讚歌),它包括探路、贊村、贊公婆、贊巷、贊屋、謝凳歌、贊酒、贊菜、謝席歌。二、邀歡對(邀對歌),包括問名歌和邀對歌。三、歡團(猜謎歌)。四、歡托逢(相逢歌)。五、歡子甲(孤兒歌)。六、歡花(花歌),包括育花歌和紅花、白花歌。七、歡歐巾(求巾歌),八、歡結義(連情歌)。九、歡業(鍾情歌)。十、歡蔞(檳榔歌)。十一、歡叮(離棄歌)。十二、差巾還巾(輕重彩禮歌)。十三、歡吒歐(嫁娶歌)。十四、歡賊(賊歌)。十五、歡帶(逃婚歌)。十六、歡百(離別歌),十七、歡孝義(孝義歌)。十八、歡上殿(上殿歌)等。據此,我們可以說,《歡岸》是壯族情歌的又一集成,也是一部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學巨著。

3壯族排歌《歡岸》是壯族人民風俗習慣的反映,是壯族特有心理載體的直接表現。如“檳榔歌”就是壯人吃檳榔的習俗。檳榔是壯人談情說愛的信物,男女青年對歌時,愛情關係發展到成熟時,便交換檳榔定情,並山盟海誓,至死不悔。形容象徵肺腑,比喻心心相印。

藝術手法

壯族排歌《歡岸》有獨特的藝術構思,其特點在於用鮮明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氣氛中開展故事情節。表達古代人在勞動、生活、生產、愛情、婚姻中所見所聞,表現古壯人勤勞、勇敢、樸實,這種抒情賦予了這部長詩情摯意切、委婉細膩和悱惻纏綿的特殊格調,使之成為壯族文學的瑰寶,給予後人學習、研究和借鑑壯族文學提供了一個獨特而典型的範本。
一般認為,《歡岸》也就是說壯族排歌其唱法,每一句開頭都有“快列吒晚你荷”作為開頭的過門,也是拖腔而出。這句“快列吒”它有一定的含義,在壯族當中唱“快列吒”是指“兄弟呵”、“姐妹呵”、“朋友呵”等等。唱到收尾為什麼有“晚你咧而”,一般他(她)們白天干農活,晚上無所事事,所以他們就選擇在晚上唱,而得名“晚你咧而”,一般開始唱的時候都唱“歡鬧”,有讚頌、逗玩和答謝的意思,美則贊,受則謝,不是一味的贊,不是靜止的頌,而是逼對方以歌較量,把鬥智逗情推向高潮。當女唱“我家是三根竹做的屋,我屋是六根玉米桿當柱的家……狗鑽要下跪,蜂鑽要縮針”時,男就對唱道“柱頭用金墊,四柱花斑燕,屋角彎貓角,屋柱龍抱饒”。當然並非屋子就是那樣差,都是體現主人的智慧、幽默和自信;並非屋柱就那樣金碧輝煌,那是體現主人的歌才和理念,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在情歌上的體現。

分類

根據壯族排歌《歡岸》的分布地區歌手和手抄歌的習慣,《歡岸》分為十九類,其中《歡鬧》、《邀歡對》、《歡團》、《歡吒逢》、《歡子甲》、《歡花》、《歡歐巾》、《歡結義》、《歡業》、《歡蔞》、《歡叮》、《差巾石巾》、《歡吒歐》、《歡賊》、《歡帶》、《歡百》、《歡孝義》、《歡上殿》、《散歌》,這種山歌都是各種生活的寫照,如《十二月二》、《十二月花》、《豐收歌》等等,講的是風調雨順,嚮往太平美好生活。

價值和意義

可以說《歡岸》既是一部優秀情歌集粹,也是一部反映壯民族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及民族風情的優秀著作,它對我們研究那一段時期的民族心理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歷史價值
壯族排歌是反映壯族社會現實的史詩,它真實地描繪和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壯族社會特定的歷史事件,它不是誇張的,而是歷史的見證,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比如排歌——天陰黑沉沉,日撕殺三次,官吹號相殺,上面死三千兵馬,下邊死五千官兵,乖妹喲死了個名官,死了兩個好青年,絲帶擺膝蓋,飄帶覆裸足 。

民俗學價值
壯族排歌中的《歡鬧》,從開始進村的經過和對歌的情況,進村探路,贊村贊巷贊公婆,入屋贊屋,坐凳謝凳,入桌贊酒、贊菜,一切都依次順其自然,讚歌反映壯族社會早已進入文明時代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也是講究禮節的,這種歌都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學價值。
比如排歌——男:我倆愛在心,鍾情誰人知,苦戀哪個見,內心各種情,誰見我鍾情,早上寅時盼情友,晚上酉時盼情妹。
女:我倆愛在心,鍾情哪個知,苦戀哪個見,鍾情各在心,誰見妹鍾情,早上三時死復生,虛度一輩子,閉眼怨命苦。

語言文化學價值

壯族排歌中有豐富的壯族文化語言,包括基本辭彙,構詞方式,語法結構等。從中還可以了解古壯語豐富的文化內涵。

古文字研究價值
壯族排歌一萬多首,四萬多行,全部用古壯字抄寫,是借用漢字形、音、義按照漢字的構字方法構造而成的。
同時,壯族排歌《歡岸》對了解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價值。壯族排歌所蘊含的社會歷史、人文地理、文學藝術等知識,對廣大人民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具有教育意義。

現狀

民國時起,田東壯族排歌被視為“風流歌”、“傷風敗俗”,受到禁止。新中國成立後,從20世紀到50年代中期又遭到禁止。“文化大革命”時期,壯族排歌又銷聲匿跡。到了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國家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視,壯族排歌又得到恢復和發展,但參加人數已經大為減少,壯族排歌加速衰落,面臨斷根的危險。

為了加強對排歌的保護和發展,田東縣政府和義圩、那拔鎮政府分別在每年的歌圩場點投入了一定的經費,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歌圩場點的所在鎮都投入了2000到3000元,而民眾自發捐款也有一萬多元,用政府主導,民眾參與的辦法,在可能保持原來面貌的前提下對重點保護的歌圩場點進行維護工作,同時,依據排歌的特點,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組織舉辦排歌擂台賽,如我們曾經舉辦“百通世界”廣場排歌賽,文化館排歌擂台賽等活動,評選田東十大山歌手,對優勝者給予獎勵,進一步推動排歌的發展和壯大 。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為保護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申報、審批後確定的名錄。這裡介紹的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省)級的壯族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讀者了解和賦予人文關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