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拜囊海

壯族拜囊海

壯族拜囊海是廣西壯族地區在中秋節祭拜月亮的有規模有程式的婦女活動。被列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拜囊海一般指廣西崇左市古棣壯寨的拜囊海壯族節目,它與廣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帶的壯族盛行的“請囊海”有所不同。當地婦女在中秋節拜囊海,既祭拜月亮,由六位德高望重的婦女扮演而成,表演時,六位婦女打扮成“巫婆”模樣,喃著古韻,搖著銅鈴,周圍有幾十個民樂吹鼓手,演奏著淳樸激揚的古樂,扣人心扉,其最終目的是向蒼天求水求福求平安。平時有禁忌不表演,非八月十五不鬧。

遺產信息

壯族拜囊海起源地-古棣壯寨壯族拜囊海起源地-古棣壯寨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
遺產名稱:壯族拜囊海
所屬性質: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許國蓮(女1942.7) 
遺產編號:183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
確定日期:2010年5月30日
批准文號:桂政發〔2010〕25號
遺產級別:自治區/省

背景資料

天等縣龍茗鎮龍英社區的“古棣壯寨”,102戶,600多號人,是天等縣人民政府樹碑定名的一個自然屯,堪稱“崇左民樂第一屯”。該屯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項目獨特,音樂能手眾多,音樂器材完備。古棣壯寨熱愛民樂的民風。該屯有個頗具規模的民間樂隊。該樂隊30多人,有男有女,年齡最大的是兩位82歲的老者,而最小的樂手才8歲。這兩位耄耋老人,紅光滿面,精神矍鑠,慣彈娓娓動聽的中阮。樂手們都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甚至不少樂手連樂譜都不懂,但他們無師自通,人人都會一種或幾種民族樂器,即便是農村少見的西洋樂器,也有十幾個人會耍。他們的嗩吶吹得激越高亢,胡琴拉得有板有眼,西洋樂器也演奏得似模似樣。若是合奏,便演奏得整齊劃一。這些由“養豬大王”、“種田巾幗”等組成的“下里巴人”,能熟練地“鼓搗”幾十首中外名曲。每當演奏一首首“陽春白雪”時,他們總是全神貫注,傾力演繹,令人擊節讚嘆,由衷折服。該屯也出過有影響的文藝人才,自治區文聯副主席趙如鋒,就是從該屯走出的。而台灣實力派歌手趙傳,也是他們族系的名人。

簡介

原生態舞蹈《拜襄海》演員原生態舞蹈《拜襄海》演員
壯族拜囊海可追溯到900年前,是壯族極其古老的民間歌舞節目。拜囊海節目已通過自治區“非遺”認定,現正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整個崇左市唯一申報國家級“非遺”的項目。它與廣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帶流行的“嗝囊海(請囊海)”的節日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囊”即娘,“海”即月亮,“囊海”是壯語,即“月姑”之意,拜囊海即拜月姑。壯族拜囊海是廣西壯族地區在中秋節祭拜月亮的有規模有程式的婦女活動。壯族拜囊海一般指廣西崇左市古棣壯寨的拜囊海壯族節目。

表演形式

古棣壯寨當地婦女在中秋節拜囊海,既祭拜月亮,由六位德高望重的婦女扮演而成,表演時,六位婦女打扮成“巫婆”模樣,喃著古韻,搖著銅鈴,周圍有幾十個民樂吹鼓手,演奏著淳樸激揚的古樂,扣人心扉,其最終目的是向蒼天求水求福求平安。平時有禁忌不表演,非八月十五不鬧。

區別

壯族拜囊海與廣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帶的壯族盛行的“請囊海”有所不同。都是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但廣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帶流行的“壯族請囊海”的節日是當地壯族重大的民俗節慶,也是壯族與其他少數民族“阿同”的交往活動媒介,是中越邊境少數民族對七位傑出的民族女英雄懷念、敬仰而演變過來的一種祭祀活動。“嗝囊海”節慶期間,壯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以歌傳情,盡享歡樂。其儀式音樂簡單質樸、韻味悠長。姑娘們用艾葉水沐浴,梳妝打扮,打掃屋內外,用柚子葉水灑在房屋四周。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長的竹竿豎在門前空曠地,頂上插一個插滿線香的柚子,香菸繚繞,作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門前置桌,放上月餅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頭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姑娘與小伙們圍坐一起,推選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兩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雙眼和雙耳,鏇轉頭部,以示正從月宮下凡。大家將月姑認作“同年姐妹”(義姐妹),請她對歌。大家發問,她作答,場內歡歌笑語,情意綿長。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為保護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申報、審批後確定的名錄。這裡介紹的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省)級的壯族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讀者了解和賦予人文關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