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通史

壯族通史

一部比較系統全面反應壯族歷史的學術專著。由著名民族學家、壯學宗師黃現璠及其黃派弟子張一民教授、黃增慶研究員共同編著,由廣西民族出版社於1988年11月出版,全書70餘萬字,為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部壯族通史著作。

基本信息

一部比較系統全面反映壯族歷史學術專著。由著名民族學家、壯族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黃現璠編著。廣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全書70餘萬字。為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部壯族通史著作。
為方便了解壯族通史的學術價值和著者黃現璠的簡歷,以下特發一文。

作者黃現璠簡介

薪盡火傳,功德無量 一一黃現璠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
潘榮才(著名作家、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編審)
黃現璠(1899-1982),系著名的史學家、教授。他的著作、道德對於後代有著很大的影響。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覃應機曾稱讚地說道:“他的一生,表現了一個歷史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表現了一個壯族學者對自己民族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中華民族進步的執著的追求。這是值得後來者學習的。”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
一、黃現璠教授是壯族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黃教授出生於廣西扶南縣熙良鄉(今扶綏縣渠舊鎮三合村)的壯族家庭,原名甘錦英。他天資過人,自幼好學,但父親是個樵夫,且又少年喪母,家庭境況十分窘迫,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故而16歲時便過繼給黃家,條件是答應供其上學。他由於刻苦進取而出類拔萃,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國小的全部課程,並從兩千多名同儕考生中躋身於40名錄取生。1926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北京師範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入史學系本科,師從著名歷史學家陳垣鄧之誠等。193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讀研究生。1935年考取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研究生,繼續攻讀歷史學。1937年9月學成,從日本回國,先後任南寧高中教員,廣西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山大學教授,桂林師範學院教授等職。解放後,任廣西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廣西師範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在教學、科研戰線上奮鬥了40餘年。1954年,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廣西省代表和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
他一生秉性耿介,愛憎分明,剛直不阿,坦蕩磊落。還在解放以前,就同情和支持愛國、進步學生運動,多次拒絕國民黨反動派對他的利誘和拉攏,表現了一個進步學者的高尚氣節。解放以後,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忠誠於教育事業,為教學、科研事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正如他的座右銘所說:“老牛不怕夕陽短,毋用揚鞭自奮蹄。”這種獻身學術的精神堪為人師。他還有一句至理名言:“不學‘千人之諾諾’,而作‘一夫之諤諤’。”在1957年被錯劃“右派分子”之後,雖然大受傷害,備遭磨難,但仍銳氣未減,鐵骨錚錚。這對於我們是很有激勵和啟迪作用的。
他畢生在史壇學苑辛勤耕耘,潛心於學術研究,無論處境如何都不改初衷,焚膏繼晷,確是不可多得、影響較大的史學大家。其著作甚豐,成績斐然,先後著有《中國通史綱要》、《唐代社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儂智高》、《從文物文獻上略論我國服裝的階級區別和變化》、《從文物文獻上探討我國生活禮節的一些變化》、《廣西寧明花山壁畫與岩洞葬》、《太平天國中的壯族子弟》、《中國歷史有沒有奴隸社會》、《銅鼓花紋》等等。他在學術研究上掀開嶄新一頁的標誌,是從《廣西壯族簡史》開始的;而後臻至《壯族通史》,不但顯示了他的學術水平所達到的高度,而且也是壯族史學賡續接力的見證。

摘自《壯族通史》摘自《壯族通史》

二、黃現璠教授是壯族歷史研究的拓荒者
黃教授從日本回國之後,在講授中華民族史的同時,就致力於壯族史的研究。早在1945年他任教於廣西大學期間,便深入到廣西的柳州、融水、丹州和貴州榕江進行實地考察,或是奔走於壯鄉的千山萬水之間,或是踏訪於壯寨的千家萬戶當中,或是蒐集殘存於土司手上的資料,前後竟達一年多時間。1951年,他參加中央民族訪問團第一分團,任副團長,赴桂南地區開展調查和考察,也有數月時間,並整理了100多萬字的原始材料。1956年,受全國人大民委之命,他參與組織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深入各地開展有史以來廣西最大規模的社會歷史調查,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珍貴資料,並整理出數十萬字的調查報告,力陳把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必要性。1979年,他已是八旬高齡的人了,卻仍然拄著拐杖深入廣西百色靖西寧明乃至四川一些民族聚居地區居住體驗、直接觀察和調查訪問,並根據所獲得翔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加以研究。
他不但特別重視親歷其事地做廣泛的調查考察工作,而且善於細緻精微地採擷、積累資料和深刻透徹地分析、研究史料。平日,他隨手抄錄讀書札記和專題索引,還有各種經典著作的學習心得和妙語摘編,以致引用時如數家珍,得心應手。這樣便為他在壯族史研究領域中做出卓爾不群的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這樣,使他在撰寫壯族史著作時極見厚積薄發、豐贍博實的功力。
由於他在學術研究和教學生涯中,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地進行長時間詳細深入的田野調查,故而開創了壯族史研究的新學風。這樣挖掘和整理史料是難度很大的拓荒性工作。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和升華,把掌握的材料創造性地擢升到有獨特見地、有說服力的史論高度,也是需要深厚的史學功底的。他是最早對壯族進行全面、系統田野調查的學者,因而成為壯族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三、黃現璠教授撰寫的《壯族通史》在我國民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956年,黃教授從北京回到桂林後,便對幾位少數民族學生說:“在北京,周總理當面親口對我說壯族是全國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一個民族,可是至今未有一部自己的歷史著作,全國各族人民盼望早日看到壯族第一部史書,介紹它的族源、歷史演變、生活狀況以及風俗習慣,供大家研究如何進一步發展民族事業。於是我寫了一個初稿。出版社計畫‘人大’會議前夕出書,為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作點前期史料準備。可現在還有許多內容需要補充,文字上也要進一步作點潤色和修改,時間緊、任務重。你們幾位民族同學幫幫忙,以便儘早脫稿付梓。”隨後,投入艱難的編著工作,終於在1957年5月將《廣西壯族簡史》推出問世。不料,書甫出版,他就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直至20年後得到平反,才又和他的學生黃增慶、張一民攜手合作,在做大量工作後終於出版了70多萬字的《壯族通史》,該書為獨具特色、影響深遠的上乘之作。正如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覃應機所說的:“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第一部壯族通史.它的出版,豐富了我國少數民族歷史的研究成果.它將會增進壯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之間的了解,密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貢獻。”
他為這本通史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可謂數十年如一日地苦心孤詣磨一劍。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史料積累價值和深切的現實意義。從開創性而言,可臚為四:
(一)全面、系統地發掘和整理了壯族史料。本書最突出、最鮮明的特點是廣徵博引,史論結合,平實不虛,從實立論。譬如,通史開宗明義就是“壯族是廣西土著民族”,而其表述即從“壯族的形成及土著民族的根據”、“族源”、“族稱演變”和“人口及分布”等一一進行了廣搜博採、條分縷析的考證,讓歷史以接近本真的面貌浮現出來。同時採用了許多首次發現的寶貴資料,花費了一番爬羅剔塊的功夫,得出了切實的結論,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可謂探驪得珠。
(二)首次創造性地將壯族研究提升到民族史論的高度。本書對壯族形成的歷史概況、發展脈絡和總體特徵都作了理論性的概括和總結,並注重以史帶論與史論統一的學術性和科學性,從而將壯族史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成為一個獨立研究的新領域。譬如,關於壯族的來源,過去有些學者認為是外來民族。為此,通史便從考古學文獻學語言學、地名學、遺傳學等諸方面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論證。另外還運用史學理論予以分析,針對外來說的認識偏差作了精微的辨析與糾謬,使之達到確切認識事物特徵和規律的境界。
(三)開創了自成格局、規模恢宏、堪足傳世的大型民族通史的寫作先例。本書自成一體.高起點,高品位,是研究壯族歷史的獨創之作。它以鮮明的理論創新和富於開拓性的研究為其特色,提出了新的學科命題,並結合壯族史料予以實證。因此,它不僅因對壯族歷史作出全面、系統的論述而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更為廣大學者研究壯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照。
(四)旗幟鮮明地以“宜合不宜分”的民族大團結觀點貫串始終。本書在結束語中明確指出:“我國各民族‘宜合不宜分’,合則互利,分則俱傷;各民族間的團結合作,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我國自從秦漢之後的2000多年以來,一直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中間雖然出現過幾次分裂的局面,但是大統一始終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歷史,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各民族都為祖國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貢獻。《壯族通史》正是通過壯族長期的社會發展說明了我國幾十年來民族政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這是意義重大的論證。如果說<壯族通史)具備重要的典藏和史料價值的話,那么它的史證性意義卻已遠遠超出了史著本身的涵蓋,有理由成為以史為鑑,昭示來者的佳作。
在世紀之交,我們再來重新審視《壯族通史》,並通過這部沉甸甸的著作所展現出黃現璠這位著名史學家和一代學人科研和治學的累累碩果,不但可以確證其功德無量的壯舉.而且薪盡火傳,永遠在昭示著不滅的精神火炬。

內容概要

《壯族通史》由13章組成。論述了壯族的形成及族源、族稱、漢代以來廣西壯族人口分布、從原始社會到民國時代的壯族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壯族文化、生活習俗,以及壯族人民自秦代到近代展開的各式政治及民族運動。書未附錄有廣西壯族地區各縣市歷史沿革表。
《壯族通史》開創了中國少數民族通史的寫作先例,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5][6]。黃現璠等著的《壯族通史》中具有的“壯族土著說”和“儂智高起兵反宋正義說”等史觀,皆為後來由30多位學者共同編著的同名《壯族通史》(三卷,民族出版社,1997年6月)所繼承和發展。

評價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韋純束:“(黃現璠)與學生合著的《壯族通史》是我國第一部壯族通史,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少數民族研究的成果。”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榮:“1988年黃現璠與門生合著的《壯族通史》,被公認為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壯族歷史文化的通史。”

《民族文獻提要》編委會:“該書以豐富充實的史料為佐證,詳盡地論述了壯族的起源,全面地介紹了壯族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發展狀況。它是目前我國第一部壯族通史,本書豐富了我國少數民族歷史的研究成果,也為壯族史的研究提供了較新較全的資料,是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馬克·本德爾教授:“黃現璠教授等著的《壯族通史》史料豐富,學術價值極高,均為國際民族學界開山之作,由此開拓出壯學研究的一代風氣。”

受獎

1990年桂林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87-1990年度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