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

《重樓玉鑰》(公元1838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基本信息

簡介

《重樓玉鑰》《重樓玉鑰》
《重樓玉鑰》 為喉科專著,鄭梅澗於乾隆年間撰。鄭梅澗根據家藏本及個人經驗心得、撰成《重樓玉鑰》,之後經人輾轉傳抄,傳至天津,於道光十八年(1838)方由馮相等予以刻行。其子承翰(一作瀚,字苦溪,號樞扶),子鍾壽(祝三)等繼家學,世稱“南園喉科”。鄭承翰於1804年另撰《喉白闡微》1卷,一併刊行;又有方成培《重樓玉鑰續編》2卷,亦附刊於內。此書為喉科名著,故翻印次數較多。

內容

《重樓玉鑰》
《重樓玉鑰》上卷首列“咽喉說”等八篇咽喉病總論,詳細論述了36喉風的名稱、症狀、治法、末治療喉風的方藥,以及牙疳、喉間發白(白喉)等症。卷下為“喉風針訣”,包括喉科疾病常用的十四經命穴、行針手法、補瀉和禁忌。內容結合臨床,比較實用。書卷上共17則,首列“咽喉說”等八篇為咽喉病總論,言病因、證治及不治之症等;又列36種喉風名目,將咽喉、口齒、唇舌各症均以“風”名,包括牙疳、喉間發白(白喉)等症,其治以紫地湯化裁。卷下“風針訣”,包括行針手法、補瀉,禁忌及咽喉科常用的十四經經穴。此書對白喉診治及宜忌尤詳,主治之方為養陰清肺湯。實為今日抗白喉合劑的祖方。

撰寫過程

《重樓玉鑰》二卷(又有卷本及四卷本)。清·鄭梅潤約撰於清乾隆年間,其子鄭瀚加以補充,於1838年始由馮相棻刊行。1949年後有影印本。後鄭瀚又於1804年另撰《重樓玉鑰續編》一卷,未及刊行。1929年經章洪均整理,並附入鄭氏家傳的《喉症白腐》一書,由裘吉生收入《三三醫書》第三集中。現存清刻本、石印本和鉛印本種。

書籍評價

《重樓玉鑰》為中醫喉科臨證專著。作者鄭梅澗是清代喉科名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能理論聯繫實際,在我國喉科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關於鄭氏對白喉病機理的認識及創製的“養陰清肺湯”,至今對臨床仍有較大的指導意義,也是對傳染病學、方劑學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獻。 該書為中醫喉科醫生所必備,對中醫各科臨床醫生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鄭宏綱(1727-1787年),字紀源,號梅澗, 又號雪萼山人,歙縣鄭村人,為“西園喉科”世家創始人鄭於豐之子,是海內公認的清代喉科名家。 《重樓玉鑰》是鄭梅澗根據江西黃明生授徒秘本,參以自己臨床經驗增訂而成。分上下二卷,上卷闡述喉科方面的基礎理論,辯證施治方法,收載內服藥24方,咽喉局部吹藥28方,熏、含化、外敷藥6方,卷末附“梅澗論症”二則;下卷專論喉症的針灸療法。該書是最早記載白喉病的文獻。書中對白喉的病理有獨到的見解,指出白喉屬少陰一經, 邪伏其間,盜其肺金之母氣,故“喉間發白”,為後世創“養陰清肺湯”奠定了理論基礎。
鄭梅澗長子鄭樞扶(1746-1813年)名承瀚,字若溪,著述甚多,有《重樓玉鑰續編》、《喉白闡微》等。樞扶繼承父業,對白喉研究頗深,很有心得。乾隆六十年(1795年)整理其父《重樓玉鑰》時,大膽創製“養陰清肺湯”,為提高白喉的治癒率,創出了有效的方法。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要藥分劑補正》
《永類鈐方》
《無冤錄》
《醫方藥性合編》
《歷代名醫蒙求》
《赤水玄珠全集》
《四海類聚方》
《食物本草》
《本草選》
《藥鏡》
《配方百篇》
《雷公藥性賦解》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本草彙編》
《炮炙大法》
《藏府標本藥式》
《證治匯補》
《雞峰普濟方》
《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景岳全書》
《本草乘雅半偈》
《銀海精微》
《續名醫類案》
《外科精義》
《十四經發揮》
《外科證治全生集》
《釐正按摩要術》
《經效產寶》
《醫學入門》
《濟生方》
《理傷續斷方》
《御藥院方》
《五十二病方》
《顱囟經》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養老奉親書》
《外科正宗》
《引書》
《本草正義》
《衛生寶鑑》
《本草從新》
《醫宗金鑒》
《明醫雜著》
《醫說》
《重樓玉鑰》
《本經逢原》
《本草綱目拾遺》
《傷科補要》
《開寶本草》
《小品方》
《名醫類案》
《證類本草》
《醫學綱目》
《格致餘論》
《脈訣》
《類經》
《婦科玉尺》
《外台秘要》
《本草經集注》
《本草崇原》
《萬病回春》
《食療本草》
《太平聖惠方》
《本草品匯精要》
《吳醫匯講》
《針灸甲乙經》
《回回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
《臨證指南醫案》
《飲膳正要》
《千金要方》
《外科精要》
《難經》
《本草綱目》
《針灸大成》
《溫病條辨》
《本草備要》
《脈經》
《神農本草經》
《新修本草》
《醫學源流論》
《傅青主女科》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