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藥院方》

《御藥院方》

《御藥院方》是筆者在中醫古籍出版社工作時於1983年影印出版的珍貴善本醫籍."御藥院"的設定始於宋,相當於唐朝的"尚藥局".按宋制設有勾當官、典、藥童、匠等.勾當官無常員,以入內內侍充,"掌按驗秘方,以時劑和藥品,以進御及供奉禁中之用";典八人;藥童十一人;匠七人;從其設定看,是一個頗具規模的皇家藥廠.金元時代沿襲宋制,當時規定御藥院"秩從五品,掌受各路鄉貢,諸藩進獻珍貴藥品,修造湯煎".因此,綜觀御藥院的職責,是收集和驗證有效方劑,接收全國各地進獻的珍貴藥品和道地藥材,按方加工炮炙,製成成藥,以備皇家不時之需,或修造湯煎以進奉.而《御藥院方》就是這個宮廷藥廠的"驗方彙編",和專門修製藥物給賣民間的太醫局熟藥所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同為成方便冊.因此,在宋時就有《御藥院方》二卷,曾為《政和本草》所引用,但亡佚已久.本文對此進行研究。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御藥院方》

現存最早的完整的宮廷處方集是元代著名醫家許國禎等人修訂的《御藥院方》。

《御藥院方》內容包括治風藥、傷寒、痰飲、補虛損、積熱、泄痢、雜病、咽喉口齒、眼目、洗面藥、瘡腫、傷折正骨、婦人諸疾、小兒諸疾等,共分17門,計收方1071首。書中所載若干成藥方,也多不見於其他方書,所以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

該書原版刻於至元四年(宋鹹淳三年即1267年)。明代以來,除《文淵閣書目》外,儲藏家無著錄者。近年裘吉生由日本購回,本書才得以流傳。

該書諸方都輯自南宋、金、元宮廷所藏秘、驗、良方,實是祖國醫藥書中的秘籍。這不僅對於保存宋、金、元各代御藥院藏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對於研究了解當時宮廷醫學的情況有重要價值。

編纂經歷

宋代撤銷了隋唐時期專為太子設定的藥藏局,翰林醫官院下設的機構主要有尚藥局、御藥院、太醫局和保壽粹和館

御藥院是宮中的御用藥房,掌管宮內藥品的採購、保管、加工製作等,設有典御、藥童、匠等崗位。皇上吃的藥直接由御藥院製成後試嘗,然後進給皇上,因此責任也非常重大,直接管理者又增加了由內侍省派來的太監,由他們進行監察,檢查最後的成藥和處方上的分量、調劑方法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藥理,稍有差錯,御藥院的御醫就會被處以絞刑。宋代,皇上外出巡視的時候,尚藥局、御藥房也要派人隨行,每次一去就得跟著二十多人,以備皇上在巡視途中生病之需。御藥院還有一個職責是為皇上製作禁方,這些禁方是歷代宮內秘不可宣的藥方,御藥院煉製成功後,把這些秘方整理好,後來的《御藥院方》就是中國的第一部皇家的御用藥方集。

《御藥院方》是中醫古籍出版社於1983年影印出版的,採用的底本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所藏日本寬政戊午(1798年)千賀芳久精思堂仿乾隆聚珍版活字本。許氏此書曾經重刻,後傳入朝鮮。

中醫古籍出版社影印所據的日本皮棉紙線裝本,首行作“癸巳新刊御藥院方”,書口有“精思堂”字樣,目錄後有“頤真堂記”、“平陽府司家印”木牌,前有元翰林學士高鳴的序,後有日本丹波元簡、千賀芳久的跋文,字型端嚴秀潤,刻印精良。據丹波元簡在書後跋文中說:“壬子夏日借抄於佐伯侯紅粟齋”。千賀芳久則謂:“佐伯侯…內藏中有元御藥院方。法眼多紀君乞而譽之,余從而借讀之…因僦工而上木”。而丹波元胤在《中國醫籍考》本書條目後,進一步說明:“佐伯毛利君所藏系朝鮮活版,蓋依元本而配印者。寬政戊午(1798年)冬,千賀芳久仿乾隆聚珍之式刷印是書二百五十部,請先子跋之。庚申春,先子建言,以數部付崎陽鎮台豐後守肥田□□,送清商沈敬瞻”。此本或許就是送沈敬瞻的。當然,也不排除經其他途徑回歸。 《御藥院方》由元初刊行,經朝鮮半島、日本兜了一個圈子,又珠還合浦,回到中國,復出於世,這是中國韓國、日本三國醫學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也是三國醫學香火因緣的延續和漢醫專家學者友誼的見證。

作家介紹

許國禎(生卒年不詳),字進之,元代絳州曲沃(今山西省曲沃)人,他出生在一個懂醫的官宦之家,祖父許濟曾任金朝絳州節度使,父親許日嚴曾任榮州節度使判官,都懂醫藥並曾行醫治病。許國禎的母親韓氏,曾以食醫的身份侍奉元世祖忽必烈的母親莊聖太后。在家庭的薰陶下,許國禎青年時代就博通經史,而尤精於醫術。後來,許國禎曾與元世祖忽必烈一起出征,是著名的宮廷醫家。

許國禎與幾位僚友一道,編纂了《御藥院方》一書。《御藥院方》以宋金元三朝御藥院所製成方為基礎,進行校勘,修改其錯誤,補充其遺漏,於至元四年(1267)刻板成書。全書共11卷,收方1000餘首,包括內、外、婦、兒、五官、養生、美容等多方面內容。由於該書收集的多是宋金元三代的宮廷秘方,所以能較全面地反映當時宮廷用藥的經驗。不少方劑還是一般方書中所沒有的,是一部名符其實的宮廷秘方。

至元二十二年(1285),許國禎奉元世祖之命,召集各地醫家,與翰林承旨撒里蠻共同主持了增修《本草》的工作,元代著名醫家羅天益等20人參與了增修。《本草》的增修工作歷時將近4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九月書成,名為《至元增修本草》,是元代唯一的官修本草,可惜該書已亡佚。許國禎還著有《醫學源流》一書,但今已失傳。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要藥分劑補正》
《永類鈐方》
《無冤錄》
《醫方藥性合編》
《歷代名醫蒙求》
《赤水玄珠全集》
《四海類聚方》
《食物本草》
《本草選》
《藥鏡》
《配方百篇》
《雷公藥性賦解》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本草彙編》
《炮炙大法》
《藏府標本藥式》
《證治匯補》
《雞峰普濟方》
《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景岳全書》
《本草乘雅半偈》
《銀海精微》
《續名醫類案》
《外科精義》
《十四經發揮》
《外科證治全生集》
《釐正按摩要術》
《經效產寶》
《醫學入門》
《濟生方》
《理傷續斷方》
《御藥院方》
《五十二病方》
《顱囟經》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養老奉親書》
《外科正宗》
《引書》
《本草正義》
《衛生寶鑑》
《本草從新》
《醫宗金鑒》
《明醫雜著》
《醫說》
《重樓玉鑰》
《本經逢原》
《本草綱目拾遺》
《傷科補要》
《開寶本草》
《小品方》
《名醫類案》
《證類本草》
《醫學綱目》
《格致餘論》
《脈訣》
《類經》
《婦科玉尺》
《外台秘要》
《本草經集注》
《本草崇原》
《萬病回春》
《食療本草》
《太平聖惠方》
《本草品匯精要》
《吳醫匯講》
《針灸甲乙經》
《回回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
《臨證指南醫案》
《飲膳正要》
《千金要方》
《外科精要》
《難經》
《本草綱目》
《針灸大成》
《溫病條辨》
《本草備要》
《脈經》
《神農本草經》
《新修本草》
《醫學源流論》
《傅青主女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