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是明代(公元1550年左右)宮廷手繪彩本藏書,它與《本草綱目》一起被稱為中華中醫學文化寶庫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為明代著名中醫學家盧和編撰。全書一套四冊,近5萬文字、600頁,用中醫藥語言生動地介紹了中國古代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近400種食用藥材的療身藥用、養生保健價值。

基本信息

成書年代

原題:“元·李杲編輯,明·李時珍參訂”(明末姚可成輯),約成書於17世紀中。

卷首為附錄部分,主要是附錄了明·王磐《救荒野譜》及姚可成《救荒野譜補遺》二書,共載120種野生食物本草圖及其題詩。此外又引有“救荒辟穀”4論。

系將1679種食物本草分為水、谷、菜、果、鱗、介、蛇蟲、禽、獸、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每部再分為若干類。對每種本草的記述多參考《本草綱目》,唯水部內容載有全國各地著名泉水的效用為他書所無。此書初刊於明末。

編著者介紹

明代《食物本草》的作者歷來頗有爭議,或有盧和、汪穎、薛己之別,或不著撰人,其成書年也因此而難以確定。考證認為,此書當為明初盧和原撰(約公元1500年前後)。

盧和(14-15世紀時期),字廉夫,東陽盧宅人,明代丹溪派名醫,著有《丹溪篡要》、《食物本草》、《儒門本草》等傳世著作。

作者生平

盧和10歲那年,父親盧文澤患了痢疾,上吐下瀉,臥床不起。因庸醫誤診,30多歲就離開了人世。年少喪父,盧和悲痛憤激,發誓要攻讀醫學,為百姓治病。盧和勤奮讀書,精通《內經》、《難經》,後來學富五車,但他不留戀科舉,與義烏華溪虞摶一起,週遊四方,訪賢求藝,終成一代名醫,成為丹溪學派的重要人物。他白天採藥治病,晚上著書立說,至今還有《丹溪篡要》、《食物本草》、《儒門本草》等著作流傳民間。據中國藥物發展史記載,他寫的《食物本草》分為水、谷、菜、果、禽、獸、魚、味八大類,有相當的醫學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要早50多年!

內容介紹

全書分十六部六十二類,總計1740餘種。卷首載《救荒野譜》,即將明代王磐編撰的《野菜譜》60種,補充草木類食物60種,改名為《救荒野譜》。卷1~4水部載各類無水、地水、名水、毒水91種,全國名泉等泛收集水文資料,詳細記載了各種水的藥效,是本書的特色之一。卷5~21為谷、菜、果、鱗、介、蛇蟲、禽、獸、味、草、木、火、金、玉石、土部。末卷匯集飲食理論、有毒食物、治食方法、孫真人逐月調養事宜及治蠱論方。

該書從歷代醫籍、史書、方誌、筆記小說等著作中,輯錄了大量的調理、補養、食餌方面的資料,以及可供食用、救荒、治病卻疾的野菜、野草。每種食物詳細地記述性味、有無毒性,產地、功效、王治病症、用法以及單驗方套用,有的加有姚氏的評論或按語。內容豐富,闡述詳盡,切合實用,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盧和編著的食物本草盧和編著的食物本草

例如

卷六萊菔(即蘿蔔)載:煮食化痰消導;生搗汁服,止消渴;蘿蔔汁液鼻可治頭痛頭風;蘿蔔切片,蜜浸炙乾,細嚼咽下,治尿路結石。

卷七冬瓜條指出“欲得體瘦輕健者,食之。若要肥胖,則勿食也。”能治消渴不止、水腫。

卷十五酒條指出“少飲則養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敘情合歡;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津,生痰助火。”附錄載有補虛弱,益精氣,健腰腳的枸杞酒;補五臟,明耳目的桑椹酒;治風濕疼痛的花蛇酒、烏蛇酒、五加酒等50餘種藥酒方。

卷十六茶條附中郎先生《茶譜》介紹了採茶、造茶、辨茶、藏茶、飲茶、茶具及茶道。

卷十七人參條記載了人參膏製作及套用。此書對於醫療保健,水泉的開發、食用藥物的開拓,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原書自明祟楨十六年刊刻後傳世甚少,199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點校本,可供查閱。

書本特色

《食物本草》是以記載食、藥兩用植物、動物等為特色的本草專著,該書曾被李時珍偉大的《本草綱目》大量引用。明代書法者和宮廷畫師又專為《食物本草》手寫了書法文字,繪製了精美的彩色丹青插圖,是當今存世唯一完整的彩繪傳本。藏書中採用一文一圖對照的書法繪畫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本草的食藥兩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本草古籍圖書中可謂獨樹一幟。其精良的書法、絢麗的丹青圖畫、優質華貴的天然材料、精緻複雜的裝裱,充分展現了宮廷內府之書的皇家風格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價值貢獻

由於《食物本草》的作者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因此,該書至今仍是常用的中醫食療類著作的經典代表,具有很好的社會影響和很廣的讀者認可。該套書共4卷,選取食物兼具藥性兩用之品,包括穀類、蔬菜、水果、禽鳥、水生物並魚類、動物及水、酒、作料等387種,手繪工筆重彩繪圖492幅。以手抄楷書五萬餘字,分別記述其來源、性味功能,用法及禁忌,並涉及很多中國古代觀察與運用各種生物的知識,包括各種民俗及古代禮俗相關的記載,內容廣泛豐富。

相關作者簡介

姚可成生平史書沒有記載,僅知其自號蒿萊野人,江蘇吳縣人氏。

名句欣賞

——秋露水

味甘,平,無毒。在百草頭上者,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柏葉上者,明目。百花上者,益顏色。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之氣,為五穀之貴。

——枸杞

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無刺者是。其莖葉補氣益精,除風明目,堅筋骨,補勞傷,久食令人長壽。

——蓮子

味甘,平,寒,無毒。補中,安心神,力,益經脈,除百病,止渴止痢。久服輕身,耐老延年,不飢,多食令人喜。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要藥分劑補正》
《永類鈐方》
《無冤錄》
《醫方藥性合編》
《歷代名醫蒙求》
《赤水玄珠全集》
《四海類聚方》
《食物本草》
《本草選》
《藥鏡》
《配方百篇》
《雷公藥性賦解》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本草彙編》
《炮炙大法》
《藏府標本藥式》
《證治匯補》
《雞峰普濟方》
《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景岳全書》
《本草乘雅半偈》
《銀海精微》
《續名醫類案》
《外科精義》
《十四經發揮》
《外科證治全生集》
《釐正按摩要術》
《經效產寶》
《醫學入門》
《濟生方》
《理傷續斷方》
《御藥院方》
《五十二病方》
《顱囟經》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養老奉親書》
《外科正宗》
《引書》
《本草正義》
《衛生寶鑑》
《本草從新》
《醫宗金鑒》
《明醫雜著》
《醫說》
《重樓玉鑰》
《本經逢原》
《本草綱目拾遺》
《傷科補要》
《開寶本草》
《小品方》
《名醫類案》
《證類本草》
《醫學綱目》
《格致餘論》
《脈訣》
《類經》
《婦科玉尺》
《外台秘要》
《本草經集注》
《本草崇原》
《萬病回春》
《食療本草》
《太平聖惠方》
《本草品匯精要》
《吳醫匯講》
《針灸甲乙經》
《回回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
《臨證指南醫案》
《飲膳正要》
《千金要方》
《外科精要》
《難經》
《本草綱目》
《針灸大成》
《溫病條辨》
《本草備要》
《脈經》
《神農本草經》
《新修本草》
《醫學源流論》
《傅青主女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