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學概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是方雷所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涉及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三部分的20多門課程。本套教材立足本科教學的需要,從本科教育的特點出發,從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教育的特點出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年4月1日)
地方政府學概論地方政府學概論

平裝:408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16
ISBN:9787300119212,7300119212
條形碼:9787300119212
產品尺寸及重量:22.4x16.8x1.8cm;481g
ASIN:B003JKKVUC

簡介

《地方政府學概論》涉及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三部分的20多門課程。《地方政府學概論(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立足本科教學的需要,從本科教育的特點出發,從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教育的特點出發,在教材編寫和內容安排上,強調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同時,也儘可能地體現創新性、前沿性的特點。

編輯推薦

《地方政府學概論》: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說明

地方政府的研究在我國方興未艾,各高等院校政治學和公共管理類專業陸續開設了相關課程。本書的編寫吸收和借鑑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寫作中參考了現有教材的篇章結構和相關科研論著的觀點材料,在此向涉及的學界前輩和同行們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如有遺漏、曲解和錯誤,敬請學界前輩和同仁見諒並指正。
本書的編寫是集體合作的結晶,從大綱的擬定到寫作的過程,主編和各章作者進行了多次討論和反覆修改。具體分工分別為:第1章、第2章(方雷),第3章(趙雲麗),第4章(劉雅莉、封慧敏),第5章(李冬梅、單善、劉華興),第6章(王彥坤),第7章(王成民、劉濤),第8章(杜洪壯),第9章(鮑芳修),第10章(張清博、方雷),第11章(朱英華、封慧敏),第12章(封慧敏、鮑芳修)。方雷對全書進行了統修定稿,單善整理了全書的參考文獻。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公共管理出版分社的劉晶社長和郭曉明副社長對本書的寫作和出版非常重視,並給予了積極的幫助,聶晨波為本書的編輯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此外,我的同事們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其中,黃春蕾博士審閱了第九章。衷心感謝各位的辛勤勞動。

精彩片段

地方政府的界定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地方政府”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在聯邦制國家和單一制國家之間,對地方政府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難以達成一致,因此,要給地方政府下一個普遍適用的概念,是非常困難的。
概括而言,西方學者一般認為,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或聯邦成員政府為治理部分地域而設定的分支機構。而中國學術界較普遍的觀點是:地方政府是國家設定在中央政府之下,行使部分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的地域性政府。這一概念顯然是針對中國的國家結構形式而言的,其主要特點為:一是明確地方政府是區域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二是明確地方政府是國家設定在中央政府之下的區域性政府,是國家的分支機構,而不是組成國家的成員單位;三是明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關係,即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之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具有上下級隸屬關係;四是明確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能,即按照國家法律的授權,或者按照中央政府的授權,在自己管轄的行政區域內行使部分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
無論對地方政府下何種定義,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中央政府是全國性政府,地方政府是地域性政府。不論單一制國家還是聯邦制國家,都是一個統一的作為整體的國家,都有一個代表整個國家的政府——全國性政府(國家政府)。在這一國家內治理國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則是一種地域性政府(地域政府)。
要準確界定地方政府,必須首先理解這一詞語中“地方”和“政府”的含義。“地方政府”一詞無論是在漢語還是英語中都是由兩個詞組成的。
先看“地方”一詞,從語義上講,英文“local”的本意是指“當地的、本地的、地方的”,強調的是“本地、當地”;漢語的“地方”則是指“處所、地域”,尤其是指與“中央”的對應。因此,西方在說地方政府時,一般指涉的是“地方當局”或“當地政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層政府,比如在德國,地方是指鄉鎮、非縣轄市和縣轄市以及縣級行政機構。除此之外,還有聯邦和州管理下的下級機構,它們是為完成專項任務而特設的。而我們所說的地方政府,一般指涉的是除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地域性政府。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論自由》
《君王論》
《政府論》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對話中國模式》
《公共行政學》
《對話美國:談天說地看細節》
《五輪書》
《世博讀本》
《行政領導學》
《中美關係-透視大國隱形戰爭》
《中國大趨勢》
《比較政府與政治》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帝鑒圖說》
《建言中國改革》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政壇魔咒》

《蔣介石大敗跡》
《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制度分析》
《腐敗與反腐敗》
《新疆生態移民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多維視角》
《逝去的範式:反思國家理論》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我向總理說實話》
《重新認識毛澤東》
《涉外行政管理教程》
《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
《地緣政治學導論》
《夏老漫談》
《宋朝階級結構》
《世界著名華人街區—唐人街》
《族群政治》
《和而不同》
《在法國的外交生涯》
《交流學講章》
《中國公共政策》

《形勢與政策》
《晚清政治革命新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西方六國權力制衡機制通論》
《紅岩檔案解密》
《清代八旗子弟》
《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日俄四次密約》
《人民·民族·國家》
《中國幫會史》
《帝范》
《政治人類學導論》
《真實的謊言:戰爭的藉口》
《圖說政治學》
《宋代的家族與社會》
《毛澤東的美國觀》
《巴西現代化道路研究》
《中國社會救助報告》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民國十大秘案》
《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
《公共管理方法:原理與案例》
《制度變遷、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
《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托洛茨基親述十月革命》
《草根,不主義》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不折騰:中國的態度、全球角色及別折騰》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輝煌的三十年》
《圖說中國共產黨章程》
《電子政府管理》
《西方行政制度概論》
《政府組織行為學》
《圖說科舉制度》
《大國鏇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