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試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吸收借鑑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發展問題,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系統的探討,以期為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增磚添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李春明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叢書名: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叢書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738277
上架時間:2009-5-6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開本:16開
版次:1-1
所屬分類:政治/軍事>政治>中國政治

內容簡介

本研究試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吸收借鑑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發展問題,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系統的探討,以期為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增磚添瓦。本研究在內容上,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創新:
1.目前對政治文化發展觀問題的研究,“解構”方面的研究多,即批評不正確的政治文化發展觀的研究多,而“建構”方面的研究少,即在批評錯誤的發展觀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發展觀的研究少,即使有,也比較籠統,操作性不足。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指導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較具操作性的理性的發展觀,包括“先進性”政治文化發展觀、“理性文化民族主義”政治文化發展觀、新“體一用”政治文化發展觀、“實踐性”的政治文化發展觀,從而使政治文化發展觀具體化,具有操作性。
2.本文提出了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三個具體的價值目標。其中發展“生產力型政治文化”是筆者首次提出,而民主型政治文化、法治型政治文化的內容、任務、發展原則等方面的研究,與現有的同類研究,要顯得內容豐富、論證也比較深刻。本書還針對每一種政治文化發展的具體目標,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路徑,從而使政治文化發展路徑的研究更有針對性。
3.提出了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兩個著力點,其中明確提出主流意識形態自身的合法性建設問題,這是目前學術界注意較少的地方,筆者提出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自身合法性的獲得和維持的途徑與方式。這部分內容已經公開發表,其中關於主流意識形態自身合法性獲得與維持的方式與途徑,即革命替代式、比較吸收式、創新發展式,被《新華文摘》2004年第23期“論點摘編”採用,產生了一定的反響。
4.對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成本與代價問題進行探討,這是目前政治文化研究領域尚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本書對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成本投入性代價和可能性代價的代價構成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成本投入的合理性標準、重點投入領域、可能性代價現實轉換的預防機制等問題,這對推動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健康順利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作品:《汽車構造《汽車底盤電控技術》《汽車構造》《最佳化方法》《高職內涵建設探索與實踐》《汽車車身電子技術》《一汽解放中重型汽車使用與故障分析》《汽車電氣設備與維修》一汽捷達轎車使用與故障分析》《一汽奧迪轎車使用與故障分析》《汽車發動機燃油噴射技術》汽車發動機電控燃油噴射技術》《一汽花冠轎車使用與故障分析》《高等數學:下冊》《汽車故障診斷方法與維修技術》《奧迪A6轎車構成造、使用與維修》《捷達/捷達王電氣系統使用與維修》《汽車車身電子技術》《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汽車底盤電控技術

書摘

第一章 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全球化背景
不可否認,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必然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發展,置身於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它方方面面的影響。
由於人們從不同角度看待和研究全球化問題,因而對全球化的內涵也有不同理解。有的認為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間障礙在全世界的自由傳遞;有的認為全球化是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和配置,是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有的認為全球化不過是現代性從西方社會向世界的擴展;有的認為全球化是指在國際範圍內統一運作的一種經濟,無論資本流動、勞動力市場、信息傳遞、原料提供、管理和組織等均實現國際化,亦稱“全球的網路化”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②,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全球化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種使世界經濟接近於完全的市場這一理論上的理想的發展。
 ……

評論

傅永軍: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
周向軍、傅永軍主編的《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叢書,從當代中國文化不同的視角,積極回應了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全面分析和探討了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文化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叢書中《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對全球化給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成本投入性代價和可能性代價的代價構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提出了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成本投入的合理性標準、重點投入領域、可能性代價現實轉換的預防機制等問題。叢書中《全球化與當代中國跨文化交流》,探索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如何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趨利避害的有效思路
叢書中《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形態》,解讀了中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種種形態,並就如何最佳化和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格局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文化安全是關乎一個國家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叢書中《全球化與國家文化安全》,從史論結合的角度對全球化進程對國家文化安全帶來的理論困境和現實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就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構建國家文化安全戰略等問題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叢書中《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通過全球化與現代化的視角,進行歷史的省察和整體構想,分析了傳統文化對於現代化及文化建設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實現現代轉換的基本指導思想、標準尺度和現實路徑。
叢書中《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明確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只有在積極主動地吸收和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發展文化產業豐富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結合我國國情進行自主創新,才能走出一條既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又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發展道路,也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